會州地區的騷亂傳到京城長安以後,劉龑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該不該派兵平亂,派兵的話該派多少兵。
會州地區絹之國的駐軍數量不足問題由來已久,可是這並不是絹之國不願意派兵,而是因為養不起那麽多兵。會州所處的地區如果不是屯田的話恐怕連目前這些兵也養不起,在這裏隻有黃河一條水道,可是它的下遊地區卻在突契的襲擾範圍之內,因此不可能用水路來為這裏的駐軍運送糧食,用陸路運輸的話消耗又太大,因此不得已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養這麽些兵。
那麽問題也就來了,如果要派兵平亂,士兵少了不頂事,士兵多了糧食供給就很成問題,而且在準備對突契大舉用兵的時候在河西一帶留下隱患對於戰略大局也是十分不利的。
依著劉龑的意思就想派王漢新去辦這件事,可是想到這家夥還在閉門思過,如果貿然啟用他的話難免又惹得朝堂上沸沸揚揚,說自己太偏心,結果他還是得私下裏先和伍思成商量。
伍思成的看法和劉龑完全不同,他覺得劉龑不趁著這個機會讓王漢新立下戰功來抵消他的過錯的話,那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把他安排到麟州一線的戰場上去了。
為了保險起見,劉龑派伍思成給王漢新帶去一個口諭,給他會州地區的各種情報,讓他先寫一份針對會州地區騷亂的策論,如果合適的話劉龑再正式召見他加以委任。
兩天以後,伍思成送來了王漢新所寫的策論,劉龑打開一看,不禁又喜又憂:王漢新在策論裏提出絹之國之所以會在會州地區鬧出這樣的亂子來,關鍵就在與缺乏了兩樣東西——恩和威。
因為兵力不足所以底氣不足,因此在當地的威望也就不高,為此不得不選擇以夷製夷的策略,借助各部之間的矛盾和利益來控製他們,因此也就使得各部落之間都感受不到絹之國對自己有恩。在他們的眼裏絹之國隻不過是憑借著背後的實力統治這片地區,利用他們的一個政權而已。凡事都是從最壞的方向去考慮絹之國的根本意願。這也就是這次的騷亂的根本原因,當諸多誤會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事情就變了味道了。
針對這一點王漢新也提出了三條解決方案。第一,他認為葉兒羌的作案動機不足,即便這事真是他們幹的,他們也犯不著為了這麽點東西和三大部族交戰。相反他們為了爭得清白而不惜一戰的可能性更大些。因此查明究竟是誰襲擊了唐羌人的貨物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這件事情必須盡快查明,以便居中調停交戰雙方。
第二,平定騷亂該出的兵一定要出。沒有強大的軍力做後盾,各部都不會真正聽命於絹之國。要平定騷亂就先要把之前沒有樹立起來的威嚴樹立起來,這對今後的統治是十分有利的,也是為施恩做好準備。有恩無威會被認為是軟弱可欺,有威無恩會被說成是殘暴不仁。
第三,河西走廊對於絹之國是相當的重要,所以用以往的方式是不可能真正在這片地區站穩腳跟的。要想徹底掌握河西走廊的控製權,絹之國必須要有下大本錢的打算。這件事必須立即著手去辦,為今後鋪路。
王漢新認為在會州地區應該擴大屯田的規模,以便養兵。同時應該動用民夫,在涇水上遊挖一條渠與黃河聯通,這樣就可以避開突契的攻擊開通漕運,將長安的糧食運送到會州地區,這樣一來河西一帶的局就完全活了,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駐軍,來回調動軍隊的速度也將大大提高。這樣一來,河西走廊將完全置於絹之國的控製之下,憑借強大的物力人力,任何部族都別想再對抗絹之國。
劉龑看完這份策論,將它交給了薛伯仁和安靖邊過目,歎息道:“想不到啊,王漢新這個臭小子辦事胡鬧,完全沒有章法,可是一碰到和戰爭有關的事情,他腦子清楚得很啊。這份策論寫來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薛伯仁看了也是連連點頭,就連安靖邊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辦法有其可行性。
薛伯仁道:“陛下,這份策論的第三條,手筆未免太大了,這要動用的民夫恐怕會超過十萬人,工期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行。以目前府庫中帑銀的數目來說,似乎??????”
劉龑擺擺手道:“錢不是問題。這件事情是有利於將來的,現在的投入雖然大,可是將來的回報也一定很大!就算讓朕把皇宮裏的寶物拿去抵押也要辦成這件事!將來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控製西域地區,河西走廊越是穩固我們的把握也就越大!眼光一定要放長遠些。”
安靖邊道:“以這份策論而言確實可行,但是陛下如果是要委任王漢新為將的話,那麽老臣認為並不合適。此人目前尚在禁足期間,不宜隨便改變對他的處罰決定讓他僥幸逃脫,而且此人行事不定,如果讓他領兵出征,很有可能重演高麗戰場上的悲劇,那樣會極大的影響我們在河西地區的統治。”
“這的確是個問題,微臣也有同感。”薛伯仁難得的站在了安靖邊的這邊。
劉龑摸著下巴上的胡須喃喃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這倒是個問題。這小子劣跡斑斑,實在難以捉摸。可是能夠完全掌握這份策論的人恐怕也隻有這個臭小子了。可惜高定邊已經去幽州赴任了,不然他倒是個最佳人選。”
伍思成在一旁提醒道:“陛下可以給他派個監軍啊,一來可以提醒他是待罪之身,等他回來照樣要繼續把他關在家裏禁足,此外也可以防止他在前線胡來,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你說的是不錯,可是派誰去才能鎮得住這個小子呢?”劉龑皺著眉道。在他看來除了高定邊以外還真沒什麽人能鎮得住王漢新。
伍思成笑了笑道:“陛下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依微臣看任誰也難以鎮住他。倒不如派個和他有仇的人。這樣的人選多得是。”
“那難保這小子不會把這監軍給殺了吧。”劉龑道。
“那就要看陛下給這位監軍大人多大的權限了。”伍思成意味深長的說道。(未完待續。)
會州地區絹之國的駐軍數量不足問題由來已久,可是這並不是絹之國不願意派兵,而是因為養不起那麽多兵。會州所處的地區如果不是屯田的話恐怕連目前這些兵也養不起,在這裏隻有黃河一條水道,可是它的下遊地區卻在突契的襲擾範圍之內,因此不可能用水路來為這裏的駐軍運送糧食,用陸路運輸的話消耗又太大,因此不得已隻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養這麽些兵。
那麽問題也就來了,如果要派兵平亂,士兵少了不頂事,士兵多了糧食供給就很成問題,而且在準備對突契大舉用兵的時候在河西一帶留下隱患對於戰略大局也是十分不利的。
依著劉龑的意思就想派王漢新去辦這件事,可是想到這家夥還在閉門思過,如果貿然啟用他的話難免又惹得朝堂上沸沸揚揚,說自己太偏心,結果他還是得私下裏先和伍思成商量。
伍思成的看法和劉龑完全不同,他覺得劉龑不趁著這個機會讓王漢新立下戰功來抵消他的過錯的話,那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把他安排到麟州一線的戰場上去了。
為了保險起見,劉龑派伍思成給王漢新帶去一個口諭,給他會州地區的各種情報,讓他先寫一份針對會州地區騷亂的策論,如果合適的話劉龑再正式召見他加以委任。
兩天以後,伍思成送來了王漢新所寫的策論,劉龑打開一看,不禁又喜又憂:王漢新在策論裏提出絹之國之所以會在會州地區鬧出這樣的亂子來,關鍵就在與缺乏了兩樣東西——恩和威。
因為兵力不足所以底氣不足,因此在當地的威望也就不高,為此不得不選擇以夷製夷的策略,借助各部之間的矛盾和利益來控製他們,因此也就使得各部落之間都感受不到絹之國對自己有恩。在他們的眼裏絹之國隻不過是憑借著背後的實力統治這片地區,利用他們的一個政權而已。凡事都是從最壞的方向去考慮絹之國的根本意願。這也就是這次的騷亂的根本原因,當諸多誤會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事情就變了味道了。
針對這一點王漢新也提出了三條解決方案。第一,他認為葉兒羌的作案動機不足,即便這事真是他們幹的,他們也犯不著為了這麽點東西和三大部族交戰。相反他們為了爭得清白而不惜一戰的可能性更大些。因此查明究竟是誰襲擊了唐羌人的貨物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這件事情必須盡快查明,以便居中調停交戰雙方。
第二,平定騷亂該出的兵一定要出。沒有強大的軍力做後盾,各部都不會真正聽命於絹之國。要平定騷亂就先要把之前沒有樹立起來的威嚴樹立起來,這對今後的統治是十分有利的,也是為施恩做好準備。有恩無威會被認為是軟弱可欺,有威無恩會被說成是殘暴不仁。
第三,河西走廊對於絹之國是相當的重要,所以用以往的方式是不可能真正在這片地區站穩腳跟的。要想徹底掌握河西走廊的控製權,絹之國必須要有下大本錢的打算。這件事必須立即著手去辦,為今後鋪路。
王漢新認為在會州地區應該擴大屯田的規模,以便養兵。同時應該動用民夫,在涇水上遊挖一條渠與黃河聯通,這樣就可以避開突契的攻擊開通漕運,將長安的糧食運送到會州地區,這樣一來河西一帶的局就完全活了,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駐軍,來回調動軍隊的速度也將大大提高。這樣一來,河西走廊將完全置於絹之國的控製之下,憑借強大的物力人力,任何部族都別想再對抗絹之國。
劉龑看完這份策論,將它交給了薛伯仁和安靖邊過目,歎息道:“想不到啊,王漢新這個臭小子辦事胡鬧,完全沒有章法,可是一碰到和戰爭有關的事情,他腦子清楚得很啊。這份策論寫來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薛伯仁看了也是連連點頭,就連安靖邊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辦法有其可行性。
薛伯仁道:“陛下,這份策論的第三條,手筆未免太大了,這要動用的民夫恐怕會超過十萬人,工期至少要半年以上才行。以目前府庫中帑銀的數目來說,似乎??????”
劉龑擺擺手道:“錢不是問題。這件事情是有利於將來的,現在的投入雖然大,可是將來的回報也一定很大!就算讓朕把皇宮裏的寶物拿去抵押也要辦成這件事!將來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控製西域地區,河西走廊越是穩固我們的把握也就越大!眼光一定要放長遠些。”
安靖邊道:“以這份策論而言確實可行,但是陛下如果是要委任王漢新為將的話,那麽老臣認為並不合適。此人目前尚在禁足期間,不宜隨便改變對他的處罰決定讓他僥幸逃脫,而且此人行事不定,如果讓他領兵出征,很有可能重演高麗戰場上的悲劇,那樣會極大的影響我們在河西地區的統治。”
“這的確是個問題,微臣也有同感。”薛伯仁難得的站在了安靖邊的這邊。
劉龑摸著下巴上的胡須喃喃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這倒是個問題。這小子劣跡斑斑,實在難以捉摸。可是能夠完全掌握這份策論的人恐怕也隻有這個臭小子了。可惜高定邊已經去幽州赴任了,不然他倒是個最佳人選。”
伍思成在一旁提醒道:“陛下可以給他派個監軍啊,一來可以提醒他是待罪之身,等他回來照樣要繼續把他關在家裏禁足,此外也可以防止他在前線胡來,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你說的是不錯,可是派誰去才能鎮得住這個小子呢?”劉龑皺著眉道。在他看來除了高定邊以外還真沒什麽人能鎮得住王漢新。
伍思成笑了笑道:“陛下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依微臣看任誰也難以鎮住他。倒不如派個和他有仇的人。這樣的人選多得是。”
“那難保這小子不會把這監軍給殺了吧。”劉龑道。
“那就要看陛下給這位監軍大人多大的權限了。”伍思成意味深長的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