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漢新的斡旋之下,羌族的四大部族終於同意放下武器坐下來和談。除了四大部族和絹之國之外,王漢新也邀請了吐蕃、高昌甚至突契方一起參與其中。
但是從一開始,這個和談的根本焦點就集中在了引發整個衝突的劫掠事件上,葉兒羌族拒不承認是這件事的主謀,而他又無法列舉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一方沒有幹過這件事,而且由於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現場的證據也早就被破壞殆盡。盡管與會的其他三部羌族部落同樣列舉不出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確實是葉兒羌族所為,但是事件發生的地點在葉兒羌管轄範圍之內這一點對葉兒羌一方相當的不利。
在這個問題上代表絹之國的王漢新也很為難,雖然他相信葉兒羌族確實無辜,但在麵對其他三部羌族首領的時候,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是無法讓他們真正心服口服的,如果過於偏袒葉兒羌則勢必會讓目前懸於一線的和平態勢再度破裂。
與會的其他幾方的態度也加劇了局麵的變化:高昌和突契方是一副坐山觀虎鬥樂觀其成的態度,在局勢明朗化之前根本不能指望他們兩家出手相助;吐蕃人則是完全站在葉兒羌人一邊,這一舉動除了能夠更加觸動其他三部羌族的怒火以外完全沒有任何作用。
隨著毫無進展的和談繼續,雙方的語氣中火藥味越來越濃烈,如果不是王漢新坐鎮在當場的話,雙方恐怕早就拳腳相加了。
“各位請靜一靜!”王漢新猛然站了起來大聲喝道。被他這麽一嗓子,場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各位,既然大家爭執不下,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那麽我們總不能再拉開架子打一仗吧。況且戰爭的勝負也未必代表了是非曲直。在下有一個提議,想請大家來評判一下是否可行。既然我們這些凡人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麽不如就請天上的諸神來做一個公正的評斷!爭執的雙方各派出一名勇士來決鬥,獲勝者一方的說法就是神所選擇的正義方,如何?”
“我同意!”葉兒羌族的首領羅科首先喊了起來:“我部委派勇士巴爾參加決鬥!”
他的這句話一出口,其他三部都默不作聲。在之前的戰鬥中巴爾表現出的武勇讓所有人都為止震驚。三部之中也不乏勇士,但要和巴爾比起來那就相差太遠了。王漢新的這個提議明顯就是偏向於葉兒羌部,三部都用沉默來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抗議。
王漢新朝著他們掃視了一圈,然後歪嘴一笑,朗聲道:“既然其他三部沒有異議,又沒人願意出戰,那麽為了表示公正,就由在下代表三部出戰好了。”
這下子可換成葉兒羌人沉默了。王漢新的勇名縱然不是盡人皆知,大家也能夠從之前的幾次作戰中略見一二。更關鍵的是他是絹之國的最高指揮官,如果在決鬥中真的有什麽差池,那麽別說絹之國不會善罷甘休,其他三部再來進攻時大概也就不會有其他人願意幫助葉兒羌部了,畢竟為了葉兒羌部得罪絹之國是怎麽算都不劃算的。
王漢新見了又道:“在下是自願代替三部出戰,與本朝無關!雙方決鬥前可立下生死文書,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得有所追究。”
經過王漢新這麽一解釋,各部都不再有意見。王漢新與巴爾兩人簽了生死文書之後各自上馬,在眾人的注目之下戰在一處。
雙方這一交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誰也沒想到王漢新那副小小的身軀竟然能擋得住那個在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勇士巴爾。
巴爾的優勢是人高馬大,力大無窮,手中這一條鐵槊使得虎虎生風,猶如萬鈞雷霆驟然落於大地;而王漢新則憑借著輕巧靈活,將手中這柄長槍使得如靈蛇出洞,神鬼莫測。一時之間雙方鬥了個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
堪堪鬥了五六十回合,巴爾終於找到一個破綻,用他的鐵槊正麵砸到了王漢新的長槍之上!這一下勢大力沉,王漢新的長槍頓時拿捏不住,徑直飛了出去!
在場所有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以為王漢新必死無疑。可是下一幕的景象讓大家越發驚愕,因為他們原本以為勝定的巴爾竟然被王漢新逼得連連招架!
就在王漢新長槍脫手的一瞬間,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拔出了腰間的雙刀,趁著巴爾招式用老的機會欺近攻擊,那雙上下翻飛的雙刀頓時把巴爾逼得手忙腳亂,應接不暇。王漢新一招得手便步步緊逼毫不放鬆,刀光閃處殺得巴爾連連後退,三大羌族的人連連叫好。
可是王漢新的快攻並沒能拿下巴爾,巴爾憑借著天生的反射神經漸漸適應了王漢新的快攻,一點一滴的將局麵重新扳了回來。戰至八十回合後,巴爾已經完全適應了王漢新的雙刀快攻,隻見他大吼了一聲,將鐵槊舞動如飛,再次撞飛了王漢新的左手刀。
這一下王漢新的雙刀已經被破,王漢新毫不猶豫,將右手刀飛擲而出,趁著巴爾閃避的當口拔出了佩劍。
以一把佩劍的長度和鐵槊對戰,誰都明白勝負如何,但是王漢新卻不是普通人,他的長劍曾經逼得高麗名將明義和尚無可奈何。他憑著羊燾傳授的劍法,硬是逼得使用鐵槊的巴爾完全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就在大家不斷的驚呼聲中,兩人的決戰拖到了一百五十回合尚且難分難解,可是這個時候天色已經越來越黑,眼看就要入夜了。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彪人馬從西南麵匆匆而來,為首的正是王漢新的副將陳氏兄弟。(未完待續。)
但是從一開始,這個和談的根本焦點就集中在了引發整個衝突的劫掠事件上,葉兒羌族拒不承認是這件事的主謀,而他又無法列舉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一方沒有幹過這件事,而且由於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現場的證據也早就被破壞殆盡。盡管與會的其他三部羌族部落同樣列舉不出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確實是葉兒羌族所為,但是事件發生的地點在葉兒羌管轄範圍之內這一點對葉兒羌一方相當的不利。
在這個問題上代表絹之國的王漢新也很為難,雖然他相信葉兒羌族確實無辜,但在麵對其他三部羌族首領的時候,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是無法讓他們真正心服口服的,如果過於偏袒葉兒羌則勢必會讓目前懸於一線的和平態勢再度破裂。
與會的其他幾方的態度也加劇了局麵的變化:高昌和突契方是一副坐山觀虎鬥樂觀其成的態度,在局勢明朗化之前根本不能指望他們兩家出手相助;吐蕃人則是完全站在葉兒羌人一邊,這一舉動除了能夠更加觸動其他三部羌族的怒火以外完全沒有任何作用。
隨著毫無進展的和談繼續,雙方的語氣中火藥味越來越濃烈,如果不是王漢新坐鎮在當場的話,雙方恐怕早就拳腳相加了。
“各位請靜一靜!”王漢新猛然站了起來大聲喝道。被他這麽一嗓子,場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各位,既然大家爭執不下,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那麽我們總不能再拉開架子打一仗吧。況且戰爭的勝負也未必代表了是非曲直。在下有一個提議,想請大家來評判一下是否可行。既然我們這些凡人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麽不如就請天上的諸神來做一個公正的評斷!爭執的雙方各派出一名勇士來決鬥,獲勝者一方的說法就是神所選擇的正義方,如何?”
“我同意!”葉兒羌族的首領羅科首先喊了起來:“我部委派勇士巴爾參加決鬥!”
他的這句話一出口,其他三部都默不作聲。在之前的戰鬥中巴爾表現出的武勇讓所有人都為止震驚。三部之中也不乏勇士,但要和巴爾比起來那就相差太遠了。王漢新的這個提議明顯就是偏向於葉兒羌部,三部都用沉默來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抗議。
王漢新朝著他們掃視了一圈,然後歪嘴一笑,朗聲道:“既然其他三部沒有異議,又沒人願意出戰,那麽為了表示公正,就由在下代表三部出戰好了。”
這下子可換成葉兒羌人沉默了。王漢新的勇名縱然不是盡人皆知,大家也能夠從之前的幾次作戰中略見一二。更關鍵的是他是絹之國的最高指揮官,如果在決鬥中真的有什麽差池,那麽別說絹之國不會善罷甘休,其他三部再來進攻時大概也就不會有其他人願意幫助葉兒羌部了,畢竟為了葉兒羌部得罪絹之國是怎麽算都不劃算的。
王漢新見了又道:“在下是自願代替三部出戰,與本朝無關!雙方決鬥前可立下生死文書,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得有所追究。”
經過王漢新這麽一解釋,各部都不再有意見。王漢新與巴爾兩人簽了生死文書之後各自上馬,在眾人的注目之下戰在一處。
雙方這一交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誰也沒想到王漢新那副小小的身軀竟然能擋得住那個在千軍萬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勇士巴爾。
巴爾的優勢是人高馬大,力大無窮,手中這一條鐵槊使得虎虎生風,猶如萬鈞雷霆驟然落於大地;而王漢新則憑借著輕巧靈活,將手中這柄長槍使得如靈蛇出洞,神鬼莫測。一時之間雙方鬥了個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
堪堪鬥了五六十回合,巴爾終於找到一個破綻,用他的鐵槊正麵砸到了王漢新的長槍之上!這一下勢大力沉,王漢新的長槍頓時拿捏不住,徑直飛了出去!
在場所有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以為王漢新必死無疑。可是下一幕的景象讓大家越發驚愕,因為他們原本以為勝定的巴爾竟然被王漢新逼得連連招架!
就在王漢新長槍脫手的一瞬間,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拔出了腰間的雙刀,趁著巴爾招式用老的機會欺近攻擊,那雙上下翻飛的雙刀頓時把巴爾逼得手忙腳亂,應接不暇。王漢新一招得手便步步緊逼毫不放鬆,刀光閃處殺得巴爾連連後退,三大羌族的人連連叫好。
可是王漢新的快攻並沒能拿下巴爾,巴爾憑借著天生的反射神經漸漸適應了王漢新的快攻,一點一滴的將局麵重新扳了回來。戰至八十回合後,巴爾已經完全適應了王漢新的雙刀快攻,隻見他大吼了一聲,將鐵槊舞動如飛,再次撞飛了王漢新的左手刀。
這一下王漢新的雙刀已經被破,王漢新毫不猶豫,將右手刀飛擲而出,趁著巴爾閃避的當口拔出了佩劍。
以一把佩劍的長度和鐵槊對戰,誰都明白勝負如何,但是王漢新卻不是普通人,他的長劍曾經逼得高麗名將明義和尚無可奈何。他憑著羊燾傳授的劍法,硬是逼得使用鐵槊的巴爾完全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就在大家不斷的驚呼聲中,兩人的決戰拖到了一百五十回合尚且難分難解,可是這個時候天色已經越來越黑,眼看就要入夜了。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彪人馬從西南麵匆匆而來,為首的正是王漢新的副將陳氏兄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