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達達蘭一開始的目標並非是像今晚這樣,他的目標隻是避重就輕去截斷米福拉的糧道而已,順便可以劫掠沿途的城鎮,等到米福拉和特拉格互相消耗得差不多了,他就可以率先攻向米福拉的老窩,獲取最大的利益。
可是事情還是朝著他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了,首先就是米福拉的糧秣供應比想象中來得晚,當米福拉開始渡河的時候達達蘭已經開始陷入糧食缺乏的危機之中。其次是達達蘭發現了米福拉暗中築壩的事情,憑借著武將的本能達達蘭立即明白了米福拉的意圖,由此修改了他的作戰計劃。
達達蘭坐視米福拉的大軍渡過了厄爾莫德河,因為他不想和象兵正麵衝突,一直等到入夜時分他才發動了攻擊。這個時候米福拉軍雖然還在南岸保持著七萬左右的兵力,但他的精銳早已經全數投入到了北岸,如今南岸剩下的不過是些充數的老弱殘兵罷了。這樣的部隊如何能擋得住聞名大陸的帕斯軍隊,何況還是在剛剛入夜時分分辨不清對方的數量?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幾乎立即就陷入了半潰走的狀態了。
在火光中見到這一幕的特拉格欣喜若狂,他立即下令向全軍報告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不多時,整個辛德拉軍都在奮力高呼“帕斯援軍到了”的聲音中,發動了對米福拉軍的反攻。
突然遭到了兩線夾擊的米福拉也陷入了慌亂之中。原本他的計劃幾乎就要成功了,卻遭到這樣突如其來的襲擊,一時之間米福拉甚至懷疑是自己中了特拉格的陷阱了。相比之下他的士兵們受到的衝擊比他更大,很多部隊在麵對氣勢如虹的辛德拉軍隊進攻時節節敗退,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優勢,如果不是辛德拉士兵由於缺乏必要的訓練而胡亂進攻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再次被趕回厄爾莫德河之中。
“撤回南岸!”米福拉終於下達了命令,他察覺到帕斯軍等到夜間才攻擊,應該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他決定先回軍擊敗帕斯軍,然後再和辛德拉軍隔河對峙。
從米福拉的命令而言似乎沒有錯,可是執行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士兵們早已經不是白天穩步前進的大軍了,此刻每個人都想盡快回到南岸去,於是士兵們紛紛重新跳入了厄爾莫德河內。
如果讓米福拉軍撤回到南岸,那麽達達蘭僅憑五萬人還真不好對付。當米福拉軍開始渡河的時候,大地突然開始震顫了起來。
米福拉坐在大象上第一個反應了過來——這是厄爾莫德河上遊潰壩了,洪水正傾瀉而下!他狠狠踹了象奴一腳,吼道:“快!快上岸去!”
可惜米福拉軍中像他這樣反應及時的人隻是少數,有些即便反應過來了也被友軍的步伐所阻礙無法及時采取行動。洪水很快便以石破天驚之勢傾瀉而下,完全不顧及厄爾莫德河內驚恐的人們的感受,就咆哮著將這些不幸的人們卷入了自己的懷抱撲向了大海而去。
米福拉的大軍中有整整十一萬人永遠消失在了厄爾莫德河中,剩下的十多萬人中有兩萬被留在了北岸,隻有不到兩萬人幸運的回到了南岸。
被米福拉軍截斷的厄爾莫德河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潰壩?這當然是達達蘭的傑作。在他察覺到米福拉的計劃以後,便派出了一千名精兵逆流而上尋找米福拉軍築壩的地點,目標就是破壞這座壩。就結果而言他們幹得恰到好處,但這卻完全是出於偶然。這一千精兵好不容易打敗了駐守壩上的米福拉軍,成功鑿開了河壩,卻讓洪峰在最佳時機到達了戰場的位置。
不過辛德拉軍中也有一萬多人因為追擊過快而被卷入了洪流之中喪命,可這對於整體戰局而言無傷大雅。此時北岸的辛德拉軍對米福拉軍有七比一的優勢,而這兩萬孤立無援的米福拉軍幾乎全部選擇了投降。
在南岸米福拉軍的形勢也好不到哪去。在達達蘭的五萬大軍猛攻之下,南岸的米福拉軍紛紛潰散,還沒等米福拉帶著那兩萬人登上南岸,南岸的七萬多人就已經逃走了一半。
達達蘭眼見得厄爾莫德河水位暴漲實在是喜出望外,立即派出一支分隊去阻止剛上岸的米福拉軍,自己則加快了驅趕敗退敵軍的速度。在他那切實有效的攻擊之下,這些老弱殘兵成了單方麵屠戮的對象,在黑夜中再也組不成軍隊,發瘋似的朝南方奔逃而去。
此時達達蘭才調回頭來開始朝著米福拉本隊進攻,到了這個份上,米福拉軍哪裏還有戰意?即便是最精銳的象兵部隊也隻是沒命的催動大象狂奔,根本不顧忌前方的是友軍還是敵軍,更何況是其他部隊?
戰到天明時分,米福拉軍完全敗北,整個戰場上留下了三萬多具屍體。經過這一仗後,米福拉損失了十六萬以上的軍隊,身邊僅剩下不到三千名士兵一路往南撤退;而辛德拉軍也損失了近五萬人,而且象兵幾乎全部被消耗掉了;隻有達達蘭率領的帕斯軍損失微乎其微,這一夜的戰鬥中隻損失了八百人不到,另有兩千餘人受傷,其中還有一些是黑夜中被友軍誤傷所致。
按照特拉格意思,當然應該是乘勝追擊才是,可是達達蘭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達達蘭認為以目前辛德拉軍的作戰能力根本不適合遠征到米福拉的老窩,即便勉強為之也隻是白白消耗國力,卻未必能消滅掉米福拉。以米福拉經營多年的基礎,他擁有南部諸候們的效忠,而且擁有眾多海上貿易港口,隻要這些諸侯還在為他提供兵源,港口的商船為他提供金錢援助和物資援助,那麽米福拉就擁有了近乎無止境的恢複能力。而反觀辛德拉一邊如果這次遠征失敗,其恢複能力將遠不如米福拉來得快,因此不應該在已經大勝的情況下窮追不舍,而是著力於收複失地,擴大國王的影響力和威懾力,爭取更多諸侯的效忠,同時組建海軍,逐步扼殺米福拉的海上貿易線路,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扼殺米福拉東山再起的機會。
特拉格對於達達蘭的說法並不能完全認同,但是畢竟自己這一仗能打贏完全是靠達達蘭和帕斯軍的幫助,因此他也隻好賣達達蘭一個麵子,按照他的計劃實施。(未完待續。)
可是事情還是朝著他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了,首先就是米福拉的糧秣供應比想象中來得晚,當米福拉開始渡河的時候達達蘭已經開始陷入糧食缺乏的危機之中。其次是達達蘭發現了米福拉暗中築壩的事情,憑借著武將的本能達達蘭立即明白了米福拉的意圖,由此修改了他的作戰計劃。
達達蘭坐視米福拉的大軍渡過了厄爾莫德河,因為他不想和象兵正麵衝突,一直等到入夜時分他才發動了攻擊。這個時候米福拉軍雖然還在南岸保持著七萬左右的兵力,但他的精銳早已經全數投入到了北岸,如今南岸剩下的不過是些充數的老弱殘兵罷了。這樣的部隊如何能擋得住聞名大陸的帕斯軍隊,何況還是在剛剛入夜時分分辨不清對方的數量?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幾乎立即就陷入了半潰走的狀態了。
在火光中見到這一幕的特拉格欣喜若狂,他立即下令向全軍報告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不多時,整個辛德拉軍都在奮力高呼“帕斯援軍到了”的聲音中,發動了對米福拉軍的反攻。
突然遭到了兩線夾擊的米福拉也陷入了慌亂之中。原本他的計劃幾乎就要成功了,卻遭到這樣突如其來的襲擊,一時之間米福拉甚至懷疑是自己中了特拉格的陷阱了。相比之下他的士兵們受到的衝擊比他更大,很多部隊在麵對氣勢如虹的辛德拉軍隊進攻時節節敗退,完全失去了之前的優勢,如果不是辛德拉士兵由於缺乏必要的訓練而胡亂進攻的話,他們很有可能會再次被趕回厄爾莫德河之中。
“撤回南岸!”米福拉終於下達了命令,他察覺到帕斯軍等到夜間才攻擊,應該數量並不是很多,所以他決定先回軍擊敗帕斯軍,然後再和辛德拉軍隔河對峙。
從米福拉的命令而言似乎沒有錯,可是執行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了。士兵們早已經不是白天穩步前進的大軍了,此刻每個人都想盡快回到南岸去,於是士兵們紛紛重新跳入了厄爾莫德河內。
如果讓米福拉軍撤回到南岸,那麽達達蘭僅憑五萬人還真不好對付。當米福拉軍開始渡河的時候,大地突然開始震顫了起來。
米福拉坐在大象上第一個反應了過來——這是厄爾莫德河上遊潰壩了,洪水正傾瀉而下!他狠狠踹了象奴一腳,吼道:“快!快上岸去!”
可惜米福拉軍中像他這樣反應及時的人隻是少數,有些即便反應過來了也被友軍的步伐所阻礙無法及時采取行動。洪水很快便以石破天驚之勢傾瀉而下,完全不顧及厄爾莫德河內驚恐的人們的感受,就咆哮著將這些不幸的人們卷入了自己的懷抱撲向了大海而去。
米福拉的大軍中有整整十一萬人永遠消失在了厄爾莫德河中,剩下的十多萬人中有兩萬被留在了北岸,隻有不到兩萬人幸運的回到了南岸。
被米福拉軍截斷的厄爾莫德河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潰壩?這當然是達達蘭的傑作。在他察覺到米福拉的計劃以後,便派出了一千名精兵逆流而上尋找米福拉軍築壩的地點,目標就是破壞這座壩。就結果而言他們幹得恰到好處,但這卻完全是出於偶然。這一千精兵好不容易打敗了駐守壩上的米福拉軍,成功鑿開了河壩,卻讓洪峰在最佳時機到達了戰場的位置。
不過辛德拉軍中也有一萬多人因為追擊過快而被卷入了洪流之中喪命,可這對於整體戰局而言無傷大雅。此時北岸的辛德拉軍對米福拉軍有七比一的優勢,而這兩萬孤立無援的米福拉軍幾乎全部選擇了投降。
在南岸米福拉軍的形勢也好不到哪去。在達達蘭的五萬大軍猛攻之下,南岸的米福拉軍紛紛潰散,還沒等米福拉帶著那兩萬人登上南岸,南岸的七萬多人就已經逃走了一半。
達達蘭眼見得厄爾莫德河水位暴漲實在是喜出望外,立即派出一支分隊去阻止剛上岸的米福拉軍,自己則加快了驅趕敗退敵軍的速度。在他那切實有效的攻擊之下,這些老弱殘兵成了單方麵屠戮的對象,在黑夜中再也組不成軍隊,發瘋似的朝南方奔逃而去。
此時達達蘭才調回頭來開始朝著米福拉本隊進攻,到了這個份上,米福拉軍哪裏還有戰意?即便是最精銳的象兵部隊也隻是沒命的催動大象狂奔,根本不顧忌前方的是友軍還是敵軍,更何況是其他部隊?
戰到天明時分,米福拉軍完全敗北,整個戰場上留下了三萬多具屍體。經過這一仗後,米福拉損失了十六萬以上的軍隊,身邊僅剩下不到三千名士兵一路往南撤退;而辛德拉軍也損失了近五萬人,而且象兵幾乎全部被消耗掉了;隻有達達蘭率領的帕斯軍損失微乎其微,這一夜的戰鬥中隻損失了八百人不到,另有兩千餘人受傷,其中還有一些是黑夜中被友軍誤傷所致。
按照特拉格意思,當然應該是乘勝追擊才是,可是達達蘭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達達蘭認為以目前辛德拉軍的作戰能力根本不適合遠征到米福拉的老窩,即便勉強為之也隻是白白消耗國力,卻未必能消滅掉米福拉。以米福拉經營多年的基礎,他擁有南部諸候們的效忠,而且擁有眾多海上貿易港口,隻要這些諸侯還在為他提供兵源,港口的商船為他提供金錢援助和物資援助,那麽米福拉就擁有了近乎無止境的恢複能力。而反觀辛德拉一邊如果這次遠征失敗,其恢複能力將遠不如米福拉來得快,因此不應該在已經大勝的情況下窮追不舍,而是著力於收複失地,擴大國王的影響力和威懾力,爭取更多諸侯的效忠,同時組建海軍,逐步扼殺米福拉的海上貿易線路,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扼殺米福拉東山再起的機會。
特拉格對於達達蘭的說法並不能完全認同,但是畢竟自己這一仗能打贏完全是靠達達蘭和帕斯軍的幫助,因此他也隻好賣達達蘭一個麵子,按照他的計劃實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