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城是絹之國東北邊境防禦重鎮,在幽州防禦圈內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點,如今它是幽州馬軍都指揮使,安東將軍高定邊以及其所部的駐地。
由於近幾年來突契的襲擾不斷,幽州一帶的警戒水平一直很高,好在隨著幽州防禦體係的逐漸完備,突契的主攻方向已經從幽州轉移,幽州一帶比起早先年已經略微安穩,這一切都是當今的兵部侍郎薛伯仁當初安排下的防禦體係。
涿州城不像蔚州和幽州那樣臨近突契,如果突契從南邊繞進的話又有定州可以掩護其門戶,所以相比之下最為安全。理所當然的這裏也成了幽州地帶恢複得最好的地方。
在涿州城南門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酒館裏,三三兩兩的坐著幾個客人,在最角落的地方有一位客人正獨自一人自斟自飲。此人三十歲上下的年紀,體格健碩,皮膚黝黑,即便穿著一身便服,但一看就是行伍出身。在涿州城裏有著數千軍隊,像這樣虎背熊腰的武士自然不在少數,因此誰也沒有注意這個人。如果這些客人知道此人就是安東將軍高定邊的話,大概會嚇一大跳吧。
說實在的,高定邊微服出巡其實是來躲清靜的。對他而言煩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讓他焦慮不已又苦於沒有宣泄的渠道,所以才會偷偷溜出來喝悶酒。
高定邊受皇帝劉龑任命,當了幽州馬軍都指揮使以後,他辦的事情就一直不太順利。按照他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在幽州地區成立一支有一定規模和強大戰鬥力的騎兵部隊,作為當年指揮虎衛營的指揮官,高定邊希望在這裏建立出一支足以和遼東虎衛營以及太原經略府虎衛營相媲美的騎兵部隊來的。因為從高定邊本人的意願來看,遼東的虎衛營在薛伯仁,王漢新和自己離開以後雖然仍是一支精銳騎兵隊,在作戰指揮方麵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太原經略府的虎衛營雖然是老長官薛伯仁創建的,可惜現在已經歸忠義郡王劉獻之統率,高定邊從內心深處是不認同這支部隊使用虎衛營的稱號的,他希望由他自己建立出一支超越上述兩部隊的超強騎兵隊,然後給這支部隊冠以虎衛營的稱號,這樣就實至名歸了。
可惜的是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很不順利,首先遇到的就是錢糧不足。論理說高定邊組織騎兵隊是皇上詔命,朝廷對此有專項的撥款,可是在隸屬關係上他還是幽州防禦使朱天順的建製,因此錢糧還是要從幽州防禦使這條路上下撥。這朱天順原本也是遼東都護府的一員上將,隻是他一直與猛將蓋言曉不合,後來才調任幽州。而高定邊家裏與蓋言曉又是世交,兩人以叔侄相稱,因此朱天順自然而然對高定邊有些芥蒂。再加上過去幾年間朱天順任幽州防禦使幾次被突契打得節節敗退,幾乎不能保全幽州。這其中當然有些特殊的原因,就連皇帝劉龑也理解這不是朱天順能力不濟,而是阿比契力爾太強大,並沒有責怪他。另外高定邊被任命為馬軍都指揮使這件事情也刺激到了朱天順,問題出在高定邊的職務比他低,可是品階卻是一樣的正四品上,而且劉龑還給了高定邊持節的特殊待遇,這意味著高定邊對自己所部有臨機專斷的權力,可以不加請示直接發動對突契的攻擊行動。這從作戰需求上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卻給了朱天順一個不安的暗示,那就是高定邊將接任自己的幽州防禦使的地位,甚至會成為經略使。身為一名軍曆幾乎與高定邊年齡相當的沙場老將,同時也是一個陰鬱的武將,說朱天順的內心沒有些情緒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明裏暗裏總會給高定邊一點阻力,克扣錢糧便是其中之一。
錢糧不足便引發了下一個問題,那即是人員的不足。幽州原本自然也有騎兵,這些騎兵理所當然的被調到了高定邊麾下,可是在高定邊眼裏這些騎兵根本不能算是戰士,不論是馬匹的優劣還是士兵的訓練、士氣等等都不合格,要對這些軍隊重新訓練隻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可是要重新更換馬匹就不那麽容易了,在錢糧不足的情況下高定邊買不到好馬——由於太原經略府和遼東都護府同樣在購買戰馬,因此馬商們自然更願意賣給出價較高的一方,所以高定邊絞盡腦汁也沒弄到多少馬匹,出任一年來可堪使用的戰馬隻有三千匹不到,離他的目標還相去甚遠。
第三個問題就是指揮官奇缺,一支騎兵部隊單有將軍和士兵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中級指揮官和下級軍官來貫徹將軍的意圖。深知這一點的高定邊當然希望盡快完善這個指揮係統,為此他甚至不惜從遼東虎衛營裏去挖自己的老部下。這件事當然引起了遼東都護蘇成棟的不滿,為此高定邊不止一次的登門致歉,即便如此他所得到的指揮官的量仍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如果他的騎兵滿員的話那這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如果說這些問題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得到解決的話,那麽舅舅盧清翰戰死的消息就是給了高定邊重重一擊。
在接到這個噩耗的時候高定邊的大腦一片空白,刹那間複仇的火焰便燒滿了他的整個胸膛。他恨不得立即帶兵殺奔龍城,親手砍下阿比契力爾的人頭來祭奠自己的舅舅。好在他的理智及時製止了這種無謀的衝動。高定邊目前能動員的騎兵數量不到三千,而且還缺乏遠征必須的糧秣和輜重,即便這三千人能戰無不勝也不可能走得到龍城,高定邊還沒有衝動到以為單憑複仇意誌就能夠不吃不喝的地步。
可是複仇的念頭卻像一個心魔一樣時刻纏繞在他的身邊,這令他越來越感到煩躁,尤其是看到軍隊組建的速度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就因為這種煩悶的心情無處排解,他才來到了這個不知名的小店喝酒的。
正當高定邊喝光了第八壺酒,拿起了第九壺準備倒的時候,這家店的門簾挑動,走進來一人。此人一走進來便引起了高定邊的注意,即便此時他已經有了幾分醉意,但還是一眼就看到了來者手裏提著一條大槍。(未完待續。)
由於近幾年來突契的襲擾不斷,幽州一帶的警戒水平一直很高,好在隨著幽州防禦體係的逐漸完備,突契的主攻方向已經從幽州轉移,幽州一帶比起早先年已經略微安穩,這一切都是當今的兵部侍郎薛伯仁當初安排下的防禦體係。
涿州城不像蔚州和幽州那樣臨近突契,如果突契從南邊繞進的話又有定州可以掩護其門戶,所以相比之下最為安全。理所當然的這裏也成了幽州地帶恢複得最好的地方。
在涿州城南門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酒館裏,三三兩兩的坐著幾個客人,在最角落的地方有一位客人正獨自一人自斟自飲。此人三十歲上下的年紀,體格健碩,皮膚黝黑,即便穿著一身便服,但一看就是行伍出身。在涿州城裏有著數千軍隊,像這樣虎背熊腰的武士自然不在少數,因此誰也沒有注意這個人。如果這些客人知道此人就是安東將軍高定邊的話,大概會嚇一大跳吧。
說實在的,高定邊微服出巡其實是來躲清靜的。對他而言煩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讓他焦慮不已又苦於沒有宣泄的渠道,所以才會偷偷溜出來喝悶酒。
高定邊受皇帝劉龑任命,當了幽州馬軍都指揮使以後,他辦的事情就一直不太順利。按照他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在幽州地區成立一支有一定規模和強大戰鬥力的騎兵部隊,作為當年指揮虎衛營的指揮官,高定邊希望在這裏建立出一支足以和遼東虎衛營以及太原經略府虎衛營相媲美的騎兵部隊來的。因為從高定邊本人的意願來看,遼東的虎衛營在薛伯仁,王漢新和自己離開以後雖然仍是一支精銳騎兵隊,在作戰指揮方麵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太原經略府的虎衛營雖然是老長官薛伯仁創建的,可惜現在已經歸忠義郡王劉獻之統率,高定邊從內心深處是不認同這支部隊使用虎衛營的稱號的,他希望由他自己建立出一支超越上述兩部隊的超強騎兵隊,然後給這支部隊冠以虎衛營的稱號,這樣就實至名歸了。
可惜的是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很不順利,首先遇到的就是錢糧不足。論理說高定邊組織騎兵隊是皇上詔命,朝廷對此有專項的撥款,可是在隸屬關係上他還是幽州防禦使朱天順的建製,因此錢糧還是要從幽州防禦使這條路上下撥。這朱天順原本也是遼東都護府的一員上將,隻是他一直與猛將蓋言曉不合,後來才調任幽州。而高定邊家裏與蓋言曉又是世交,兩人以叔侄相稱,因此朱天順自然而然對高定邊有些芥蒂。再加上過去幾年間朱天順任幽州防禦使幾次被突契打得節節敗退,幾乎不能保全幽州。這其中當然有些特殊的原因,就連皇帝劉龑也理解這不是朱天順能力不濟,而是阿比契力爾太強大,並沒有責怪他。另外高定邊被任命為馬軍都指揮使這件事情也刺激到了朱天順,問題出在高定邊的職務比他低,可是品階卻是一樣的正四品上,而且劉龑還給了高定邊持節的特殊待遇,這意味著高定邊對自己所部有臨機專斷的權力,可以不加請示直接發動對突契的攻擊行動。這從作戰需求上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卻給了朱天順一個不安的暗示,那就是高定邊將接任自己的幽州防禦使的地位,甚至會成為經略使。身為一名軍曆幾乎與高定邊年齡相當的沙場老將,同時也是一個陰鬱的武將,說朱天順的內心沒有些情緒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明裏暗裏總會給高定邊一點阻力,克扣錢糧便是其中之一。
錢糧不足便引發了下一個問題,那即是人員的不足。幽州原本自然也有騎兵,這些騎兵理所當然的被調到了高定邊麾下,可是在高定邊眼裏這些騎兵根本不能算是戰士,不論是馬匹的優劣還是士兵的訓練、士氣等等都不合格,要對這些軍隊重新訓練隻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可是要重新更換馬匹就不那麽容易了,在錢糧不足的情況下高定邊買不到好馬——由於太原經略府和遼東都護府同樣在購買戰馬,因此馬商們自然更願意賣給出價較高的一方,所以高定邊絞盡腦汁也沒弄到多少馬匹,出任一年來可堪使用的戰馬隻有三千匹不到,離他的目標還相去甚遠。
第三個問題就是指揮官奇缺,一支騎兵部隊單有將軍和士兵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中級指揮官和下級軍官來貫徹將軍的意圖。深知這一點的高定邊當然希望盡快完善這個指揮係統,為此他甚至不惜從遼東虎衛營裏去挖自己的老部下。這件事當然引起了遼東都護蘇成棟的不滿,為此高定邊不止一次的登門致歉,即便如此他所得到的指揮官的量仍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如果他的騎兵滿員的話那這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如果說這些問題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得到解決的話,那麽舅舅盧清翰戰死的消息就是給了高定邊重重一擊。
在接到這個噩耗的時候高定邊的大腦一片空白,刹那間複仇的火焰便燒滿了他的整個胸膛。他恨不得立即帶兵殺奔龍城,親手砍下阿比契力爾的人頭來祭奠自己的舅舅。好在他的理智及時製止了這種無謀的衝動。高定邊目前能動員的騎兵數量不到三千,而且還缺乏遠征必須的糧秣和輜重,即便這三千人能戰無不勝也不可能走得到龍城,高定邊還沒有衝動到以為單憑複仇意誌就能夠不吃不喝的地步。
可是複仇的念頭卻像一個心魔一樣時刻纏繞在他的身邊,這令他越來越感到煩躁,尤其是看到軍隊組建的速度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就因為這種煩悶的心情無處排解,他才來到了這個不知名的小店喝酒的。
正當高定邊喝光了第八壺酒,拿起了第九壺準備倒的時候,這家店的門簾挑動,走進來一人。此人一走進來便引起了高定邊的注意,即便此時他已經有了幾分醉意,但還是一眼就看到了來者手裏提著一條大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