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布逃了,他的勢力也隨之灰飛煙滅,就連布謝港和駐港的艦隊最終也選擇了投降,至此帕斯帝國持續一年多的分裂狀態宣告結束。從比哈布,克巴爾多,鬆格瑞斯廢除珀農卡爾一世國王另立新王魯達內爾開始,到比哈布流亡阿魯巴尼亞為止的這一段時期,被後世稱之為“雙王執政”時期,由於巴丹那領主拜巴斯巴恩的介入和鼎力相助,這段時期被壓縮到了僅僅不到兩年。結果比喀留斯四世國王去世前的預言實現,珀農卡爾一世在拜巴斯巴恩的幫助下重新坐穩了帕斯國王的王位。
但是事情卻沒有到這裏就結束,因為還有一件必須要處理的事情,那就是另一位國王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
已經登基近兩年的魯達內爾國王陛下其實還隻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孩子,無論是他的登基還是他最終的被俘,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自於他的自願。這這兩年的時間內這位小王子所經曆的就是不斷被人擺弄來擺弄去,興衰榮辱都與他無關,可是最後失敗的責任卻有他不可推卸的一部分。
關於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拜巴斯巴恩和他的部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畢爾留達斯認為應該將其解送回耶克巴達城交給國王珀農卡爾一世來處置,可達達蘭卻認為應該立即將他處死才對,阿蘭特蘭則沒有發表意見,隻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拜巴斯巴恩來做最後決定。
“說說你們的理由。”拜巴斯巴恩道。其實兩個人的目的他心裏很清楚,隻是就連他自己也很糾結這件事情無法做出決斷而已。
畢爾留達斯搶先道:“理由很簡單,這是帕斯王室起的紛爭,自然應該由帕斯王室的最高代表國王陛下來決定如何處置魯達內爾殿下。身為臣子沒有權力去決定王室成員的生死,這不但是僭越的行為,更會損害到國王陛下的威信。”
達達蘭立即反駁道:“在下不是不認同畢爾留達斯大人的觀點,這也是常理,可是這一次卻不能按照常理來辦事。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叛逆行為,魯達內爾雖然不是元凶,卻是主要責任者,是必須加以嚴懲才能以儆效尤的,所以即便是把魯達內爾押送回耶克巴達城,陛下也一定會將魯達內爾斬首示眾的。隻有殺死了魯達內爾,才能徹底斷絕那些還有意複辟魯達內爾王朝的人的念頭。就算陛下一時之間下不了手,魯達內爾也會在成年之前被陛下秘密除掉。可是這麽一來,陛下就必須承擔著一個弑殺兄弟手足的惡名,這對於陛下的威信才是更大的損害。如果我們把魯達內爾送回耶克巴達城,而陛下又因為兄弟之情沒有對他下手,最終卻又因為一些理由不得不將魯達內爾除掉的話,那就會對陛下的威信造成二度損害!相反現在由我們來動手的話,那麽陛下就不必沾上兄弟手足的鮮血,罪過隻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這樣就能避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謠言對陛下進行惡語中傷了。”
“可是這樣的話,殺害國王同胞手足的罪名又有誰能承受得起呢?”畢爾留達斯這麽說的目的很明確,如果殺死魯達內爾的汙名不由珀農卡爾一世來承擔的話,那麽勢必就會落到拜巴斯巴恩的頭上,這顯然對於拜巴斯巴恩即將要在帕斯施行的新政是不利的。
達達蘭當即挺起了胸膛道:“身為領主大人的奴仆,當然應該挺身為主人承擔這個汙名了!再說我這個人的名聲本來就不好,素來有亂殺無辜的習慣,這一次就當做是我舊病複發,行為悖逆好了。”
被達達蘭這麽一說,就連畢爾留達斯也不禁對他有些敬佩起來,要知道這可是弑殺王室成員的罪名,國王不追究則罷,要是真追究起來可是要身敗名裂的。達達蘭這麽做不但表現出來對拜巴斯巴恩的強烈忠誠心,更表現出對珀農卡爾的無視,虧他剛才還義正詞嚴的以維護珀農卡爾的威信作為理由來和自己辯論呢。
拜巴斯巴恩用手抵著額頭揉了半天,才道:“達達蘭的話雖然立場極其不明,可是說的道理卻是對的。我想問你一件事情,你真的不怕陛下責罰你嗎?”
達達蘭挺直了腰板道:“小人的這條命都是主人的,隨時隨地願意為主人將其舍棄!對於小人而言,對陛下的忠誠不過是因為主人您對陛下效忠而已,對於主人的忠誠是必須優於陛下的!如果主人有什麽吩咐,就請立即交給小人去辦!”
拜巴斯巴恩搖搖頭道:“我還不至於為了殺掉一個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的無辜孩子去犧牲掉自己忠實的部下。這件事情最好是有別人代勞才是。”
“您的意思是在押解魯達內爾回都城的途中遭遇到其殘黨的營救,在雙方的混戰中魯達內爾不幸遇難麽?”達達蘭立即反應了過來。
“我沒有這樣說過,也沒有聽到過類似的說法,隻是在事後才得知這一情況的。”拜巴斯巴恩低著頭答道。
就這樣,可憐的魯達內爾國王的命運就被這麽決定了。兩天後,在押解魯達內爾國王返回的過程中,押運的隊伍不幸遭遇到了比哈布殘黨的攻擊,雙方在激烈交鋒後險些被對方奪走魯達內爾國王,好在達達蘭率軍及時趕到,將敵軍擊退。但是在混戰中魯達內爾國王陛下不幸被流箭射中身亡,拜巴斯巴恩得知這件事後後悔不迭,但是卻為時已晚,隻得將魯達內爾的屍體火化後帶回京城葬入帕斯王家陵園。這件事情對於外界是如此宣稱的,實際情況則隻有少數人知情,除了參加過爭論的三位萬騎長和拜巴斯巴恩以外,實際操辦這件事情的人事後都被滅了口。
於是關於魯達內爾國王陛下的一切都結束了。整個事件隻留下了一件後遺症,那就是親手殺死魯達內爾的達達蘭始終忘不掉小國王臨死時望著自己的眼神,從那以後魯達內爾的身影與米福拉公爵的那個小兒子的身影漸漸重疊在了一起,經常出現在他的夢中,給達達蘭造成了很深的困擾。(未完待續。)
但是事情卻沒有到這裏就結束,因為還有一件必須要處理的事情,那就是另一位國王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
已經登基近兩年的魯達內爾國王陛下其實還隻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孩子,無論是他的登基還是他最終的被俘,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出自於他的自願。這這兩年的時間內這位小王子所經曆的就是不斷被人擺弄來擺弄去,興衰榮辱都與他無關,可是最後失敗的責任卻有他不可推卸的一部分。
關於魯達內爾的處置問題拜巴斯巴恩和他的部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分歧。畢爾留達斯認為應該將其解送回耶克巴達城交給國王珀農卡爾一世來處置,可達達蘭卻認為應該立即將他處死才對,阿蘭特蘭則沒有發表意見,隻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拜巴斯巴恩來做最後決定。
“說說你們的理由。”拜巴斯巴恩道。其實兩個人的目的他心裏很清楚,隻是就連他自己也很糾結這件事情無法做出決斷而已。
畢爾留達斯搶先道:“理由很簡單,這是帕斯王室起的紛爭,自然應該由帕斯王室的最高代表國王陛下來決定如何處置魯達內爾殿下。身為臣子沒有權力去決定王室成員的生死,這不但是僭越的行為,更會損害到國王陛下的威信。”
達達蘭立即反駁道:“在下不是不認同畢爾留達斯大人的觀點,這也是常理,可是這一次卻不能按照常理來辦事。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叛逆行為,魯達內爾雖然不是元凶,卻是主要責任者,是必須加以嚴懲才能以儆效尤的,所以即便是把魯達內爾押送回耶克巴達城,陛下也一定會將魯達內爾斬首示眾的。隻有殺死了魯達內爾,才能徹底斷絕那些還有意複辟魯達內爾王朝的人的念頭。就算陛下一時之間下不了手,魯達內爾也會在成年之前被陛下秘密除掉。可是這麽一來,陛下就必須承擔著一個弑殺兄弟手足的惡名,這對於陛下的威信才是更大的損害。如果我們把魯達內爾送回耶克巴達城,而陛下又因為兄弟之情沒有對他下手,最終卻又因為一些理由不得不將魯達內爾除掉的話,那就會對陛下的威信造成二度損害!相反現在由我們來動手的話,那麽陛下就不必沾上兄弟手足的鮮血,罪過隻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這樣就能避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謠言對陛下進行惡語中傷了。”
“可是這樣的話,殺害國王同胞手足的罪名又有誰能承受得起呢?”畢爾留達斯這麽說的目的很明確,如果殺死魯達內爾的汙名不由珀農卡爾一世來承擔的話,那麽勢必就會落到拜巴斯巴恩的頭上,這顯然對於拜巴斯巴恩即將要在帕斯施行的新政是不利的。
達達蘭當即挺起了胸膛道:“身為領主大人的奴仆,當然應該挺身為主人承擔這個汙名了!再說我這個人的名聲本來就不好,素來有亂殺無辜的習慣,這一次就當做是我舊病複發,行為悖逆好了。”
被達達蘭這麽一說,就連畢爾留達斯也不禁對他有些敬佩起來,要知道這可是弑殺王室成員的罪名,國王不追究則罷,要是真追究起來可是要身敗名裂的。達達蘭這麽做不但表現出來對拜巴斯巴恩的強烈忠誠心,更表現出對珀農卡爾的無視,虧他剛才還義正詞嚴的以維護珀農卡爾的威信作為理由來和自己辯論呢。
拜巴斯巴恩用手抵著額頭揉了半天,才道:“達達蘭的話雖然立場極其不明,可是說的道理卻是對的。我想問你一件事情,你真的不怕陛下責罰你嗎?”
達達蘭挺直了腰板道:“小人的這條命都是主人的,隨時隨地願意為主人將其舍棄!對於小人而言,對陛下的忠誠不過是因為主人您對陛下效忠而已,對於主人的忠誠是必須優於陛下的!如果主人有什麽吩咐,就請立即交給小人去辦!”
拜巴斯巴恩搖搖頭道:“我還不至於為了殺掉一個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的無辜孩子去犧牲掉自己忠實的部下。這件事情最好是有別人代勞才是。”
“您的意思是在押解魯達內爾回都城的途中遭遇到其殘黨的營救,在雙方的混戰中魯達內爾不幸遇難麽?”達達蘭立即反應了過來。
“我沒有這樣說過,也沒有聽到過類似的說法,隻是在事後才得知這一情況的。”拜巴斯巴恩低著頭答道。
就這樣,可憐的魯達內爾國王的命運就被這麽決定了。兩天後,在押解魯達內爾國王返回的過程中,押運的隊伍不幸遭遇到了比哈布殘黨的攻擊,雙方在激烈交鋒後險些被對方奪走魯達內爾國王,好在達達蘭率軍及時趕到,將敵軍擊退。但是在混戰中魯達內爾國王陛下不幸被流箭射中身亡,拜巴斯巴恩得知這件事後後悔不迭,但是卻為時已晚,隻得將魯達內爾的屍體火化後帶回京城葬入帕斯王家陵園。這件事情對於外界是如此宣稱的,實際情況則隻有少數人知情,除了參加過爭論的三位萬騎長和拜巴斯巴恩以外,實際操辦這件事情的人事後都被滅了口。
於是關於魯達內爾國王陛下的一切都結束了。整個事件隻留下了一件後遺症,那就是親手殺死魯達內爾的達達蘭始終忘不掉小國王臨死時望著自己的眼神,從那以後魯達內爾的身影與米福拉公爵的那個小兒子的身影漸漸重疊在了一起,經常出現在他的夢中,給達達蘭造成了很深的困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