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突契軍源源不斷的湧入龜陣之內,劉獻之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
如果劉獻之不想讓突契軍攻破龜陣的話,他自然可以將調動陣法的速度加快一些,那麽突契軍自然就攻不破龜陣的壁壘了,但是將突契軍引入陣內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吸取了白天的教訓以後,劉獻之決定冒險行事,為了盡可能多的消滅突契軍主力賭上一把。為了這個賭局劉獻之真是煞費苦心,折辱突契軍的屍體隻是構成這個賭局的最初第一步而已,他的真正圈套就是把突契軍引入龜陣之內加以殲滅。
有鑒於上一次以龜陣與阿比契力爾對戰的結局,劉獻之這幾年來挖空心思對龜陣加以改進,終於讓他摸索出幾個新的變化出來,而他今天所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種變化,稱之為鬼門反鎖陣。這種變化可以克服龜陣機動能力差的弱點,將敵軍放到龜陣裏麵來,然後形成內外雙層壁壘,對被封鎖在陣內的敵軍加以割裂破壞,然後逐一殲滅。但是這個變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在實施這個陣法的同時,外圍的防禦能力也會有所下降,表麵上雖然難以察覺,可劉獻之擔心這中細微的變化是瞞不過阿比契力爾的眼睛的。為此他狠心派出了三萬名士兵繞湖偷襲突契軍後,為的不是勝利,而是將阿比契力爾的注意力暫時吸引到那個方向上去,好為自己變陣贏得時間。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劉獻之既不能讓湧入陣內的突契軍過多,也不能太少,多則難以殲滅,少則白白浪費一次絕佳時機,為此對於何時被攻破外壁,何時讓突契軍開始進入陣中,又如何能拖延時間直到那三萬人發起進攻都在劉獻之的嚴密掌控之下,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能讓突契一方察覺到這一切都是在自己時機控製之下的,其難度之高也足以讓劉獻之自詡為神乎其技的指揮才能了。
就在阿比契力爾把三萬絹之國軍隊打得支離破碎潰不成軍的時候,劉獻之已經悄悄的向龜陣內的突契軍揮起了屠刀。在他的指揮下,陣內的絹之國軍隊陣型突然一變,開始轉守為攻。
這一舉動讓突契軍有些莫名,原本他們以為自己已經處於越來越大的優勢之中,絹之國軍隊已經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可是此時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絹之國軍隊原來還有餘力發動進攻!而且絹之國軍隊的進攻非但凶猛,更是一個整體攻擊,雖然每一處的攻擊似乎都不是那麽猛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突契軍感覺自己就像被夾在兩道牆中一樣難以施展拳腳,騎兵的威力完全發揮不出來,甚至連集結兵力和傳遞命令都愈發困難起來。
此時,已經被割裂開來的突契軍遭到了敵軍的密集弓箭射擊。劉獻之在完成陣型變化以後才開始弓箭射擊,使得弓箭無論密度,精準度,還是威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中箭的突契軍幾乎都是當場斃命,偶有活下來的也身受重傷難以再戰,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此時,複仇的怒火猶如被人兜頭澆了一盆子冷水,血腥廝殺演變成了單方麵的屠戮,突契軍這才明白過來自己被算計了,慌忙開始奪路逃竄。
遺憾的是他們明白得太晚了,此時的突契軍猶如甕中之鱉,哪裏還有生路?唯一的一條活路就是剛才衝進來的口子,這個時候也在被絹之國軍隊逐步壓縮變窄,這使得想要求生的突契軍越發著急起來,過度密集的陣型換來的隻是更大規模的傷亡罷了。
緩過神來的巴德爾也明白了過來,急忙指揮著部隊奮力為逃亡的友軍擴大通道,雙方為了這條生死之路展開了殊死搏鬥,僅僅二十分鍾的戰鬥中突契軍在這個小小的口子處就有十五名百夫長,六名千夫長戰死,而絹之國也為此犧牲了三名校尉以及數百名士兵。
等到接到戰報以後,阿比契力爾才明白過來自己又被劉獻之給算計了,他沒想到劉獻之竟然用三萬條人命當做了棄子來引誘自己上當。阿比契力爾立即舍棄了對這些絹之國軍隊的追殺,轉而趕來解救巴德爾的危機。
當他趕到戰場的時候,戰況已經變得幾乎完全失控,巴德爾的猛攻雖然成功的救出了上萬名士兵,可是他自己付出的犧牲也高達數千,而此時龜陣的這道門也終於被徹底堵上了,困在陣中的突契軍已經無望逃生。
聽到龜陣裏突契軍發出的慘叫聲,巴德爾淚流滿麵:“大汗,趕快去救他們啊!趕快!”
阿比契力爾遙望著龜陣內這慘烈的一幕,渾身顫抖:“去救他們?你知道這要付出多大的傷亡嗎?劉獻之巴不得我這麽做才好,他要的就是消耗我們的兵員!”
“可是,難道就這麽放棄他們了嗎?”
“能救得出來難道我會不救嗎!我真後悔應該堅持自己的做法的!報仇報仇!結果中了劉獻之的奸計!白白斷送我突契士兵的性命!嘿!”阿比契力爾怒吼道。
龜陣之中的慘叫聲漸漸小了下來,顯然裏麵已經沒剩多少突契士兵還是活著的了。
阿比契力爾猛然策馬衝向了龜陣,在陣前掣出他的弓箭來,張弓搭箭朝著敵軍射了過去。這一箭箭勢剛猛,直接射穿了一名不幸士兵的胸膛兀自飛出去老遠方才落地。
“今天我留此箭為證!你們去告訴劉獻之,我阿比契力爾一定要報今日之仇!他劉獻之的人頭早晚會被我插在槍尖上!”阿比契力爾用絹之國的語言怒吼道。
說完了這話,阿比契力爾便下令全軍停止進攻開始後退,夜幕下沒有取得任何戰果的突契軍悄然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次日清點以後劉獻之得知當天夜裏突契軍的傷亡高達五萬八千之多,其中光在龜陣中被殲滅的就有三萬五千以上。而絹之國方麵也付出了將近五萬的傷亡,尤其是那作為奇襲的三萬人,生還者僅僅隻有六千人不到。但是這一戰的意義非凡,因為經過這一戰以後,突契軍的兵力隻剩下了六萬左右,而絹之國仍然保有十五萬之眾,以這樣的兵力對比來看,突契已經很難再對劉獻之的築城造成直接威脅了。
接下來劉獻之要關注的重點則是如何麵對突契軍對其補給部隊的攻擊。(未完待續。)
如果劉獻之不想讓突契軍攻破龜陣的話,他自然可以將調動陣法的速度加快一些,那麽突契軍自然就攻不破龜陣的壁壘了,但是將突契軍引入陣內才是他的真實目的。
吸取了白天的教訓以後,劉獻之決定冒險行事,為了盡可能多的消滅突契軍主力賭上一把。為了這個賭局劉獻之真是煞費苦心,折辱突契軍的屍體隻是構成這個賭局的最初第一步而已,他的真正圈套就是把突契軍引入龜陣之內加以殲滅。
有鑒於上一次以龜陣與阿比契力爾對戰的結局,劉獻之這幾年來挖空心思對龜陣加以改進,終於讓他摸索出幾個新的變化出來,而他今天所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種變化,稱之為鬼門反鎖陣。這種變化可以克服龜陣機動能力差的弱點,將敵軍放到龜陣裏麵來,然後形成內外雙層壁壘,對被封鎖在陣內的敵軍加以割裂破壞,然後逐一殲滅。但是這個變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在實施這個陣法的同時,外圍的防禦能力也會有所下降,表麵上雖然難以察覺,可劉獻之擔心這中細微的變化是瞞不過阿比契力爾的眼睛的。為此他狠心派出了三萬名士兵繞湖偷襲突契軍後,為的不是勝利,而是將阿比契力爾的注意力暫時吸引到那個方向上去,好為自己變陣贏得時間。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劉獻之既不能讓湧入陣內的突契軍過多,也不能太少,多則難以殲滅,少則白白浪費一次絕佳時機,為此對於何時被攻破外壁,何時讓突契軍開始進入陣中,又如何能拖延時間直到那三萬人發起進攻都在劉獻之的嚴密掌控之下,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能讓突契一方察覺到這一切都是在自己時機控製之下的,其難度之高也足以讓劉獻之自詡為神乎其技的指揮才能了。
就在阿比契力爾把三萬絹之國軍隊打得支離破碎潰不成軍的時候,劉獻之已經悄悄的向龜陣內的突契軍揮起了屠刀。在他的指揮下,陣內的絹之國軍隊陣型突然一變,開始轉守為攻。
這一舉動讓突契軍有些莫名,原本他們以為自己已經處於越來越大的優勢之中,絹之國軍隊已經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可是此時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絹之國軍隊原來還有餘力發動進攻!而且絹之國軍隊的進攻非但凶猛,更是一個整體攻擊,雖然每一處的攻擊似乎都不是那麽猛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進,突契軍感覺自己就像被夾在兩道牆中一樣難以施展拳腳,騎兵的威力完全發揮不出來,甚至連集結兵力和傳遞命令都愈發困難起來。
此時,已經被割裂開來的突契軍遭到了敵軍的密集弓箭射擊。劉獻之在完成陣型變化以後才開始弓箭射擊,使得弓箭無論密度,精準度,還是威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中箭的突契軍幾乎都是當場斃命,偶有活下來的也身受重傷難以再戰,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此時,複仇的怒火猶如被人兜頭澆了一盆子冷水,血腥廝殺演變成了單方麵的屠戮,突契軍這才明白過來自己被算計了,慌忙開始奪路逃竄。
遺憾的是他們明白得太晚了,此時的突契軍猶如甕中之鱉,哪裏還有生路?唯一的一條活路就是剛才衝進來的口子,這個時候也在被絹之國軍隊逐步壓縮變窄,這使得想要求生的突契軍越發著急起來,過度密集的陣型換來的隻是更大規模的傷亡罷了。
緩過神來的巴德爾也明白了過來,急忙指揮著部隊奮力為逃亡的友軍擴大通道,雙方為了這條生死之路展開了殊死搏鬥,僅僅二十分鍾的戰鬥中突契軍在這個小小的口子處就有十五名百夫長,六名千夫長戰死,而絹之國也為此犧牲了三名校尉以及數百名士兵。
等到接到戰報以後,阿比契力爾才明白過來自己又被劉獻之給算計了,他沒想到劉獻之竟然用三萬條人命當做了棄子來引誘自己上當。阿比契力爾立即舍棄了對這些絹之國軍隊的追殺,轉而趕來解救巴德爾的危機。
當他趕到戰場的時候,戰況已經變得幾乎完全失控,巴德爾的猛攻雖然成功的救出了上萬名士兵,可是他自己付出的犧牲也高達數千,而此時龜陣的這道門也終於被徹底堵上了,困在陣中的突契軍已經無望逃生。
聽到龜陣裏突契軍發出的慘叫聲,巴德爾淚流滿麵:“大汗,趕快去救他們啊!趕快!”
阿比契力爾遙望著龜陣內這慘烈的一幕,渾身顫抖:“去救他們?你知道這要付出多大的傷亡嗎?劉獻之巴不得我這麽做才好,他要的就是消耗我們的兵員!”
“可是,難道就這麽放棄他們了嗎?”
“能救得出來難道我會不救嗎!我真後悔應該堅持自己的做法的!報仇報仇!結果中了劉獻之的奸計!白白斷送我突契士兵的性命!嘿!”阿比契力爾怒吼道。
龜陣之中的慘叫聲漸漸小了下來,顯然裏麵已經沒剩多少突契士兵還是活著的了。
阿比契力爾猛然策馬衝向了龜陣,在陣前掣出他的弓箭來,張弓搭箭朝著敵軍射了過去。這一箭箭勢剛猛,直接射穿了一名不幸士兵的胸膛兀自飛出去老遠方才落地。
“今天我留此箭為證!你們去告訴劉獻之,我阿比契力爾一定要報今日之仇!他劉獻之的人頭早晚會被我插在槍尖上!”阿比契力爾用絹之國的語言怒吼道。
說完了這話,阿比契力爾便下令全軍停止進攻開始後退,夜幕下沒有取得任何戰果的突契軍悄然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次日清點以後劉獻之得知當天夜裏突契軍的傷亡高達五萬八千之多,其中光在龜陣中被殲滅的就有三萬五千以上。而絹之國方麵也付出了將近五萬的傷亡,尤其是那作為奇襲的三萬人,生還者僅僅隻有六千人不到。但是這一戰的意義非凡,因為經過這一戰以後,突契軍的兵力隻剩下了六萬左右,而絹之國仍然保有十五萬之眾,以這樣的兵力對比來看,突契已經很難再對劉獻之的築城造成直接威脅了。
接下來劉獻之要關注的重點則是如何麵對突契軍對其補給部隊的攻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