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蘭克國的東北之地是希爾達公國,這片土地之所以是歸屬於弗蘭克,那完全是因為雙方擁有同樣的信仰,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弗蘭克國根本不會要希爾達公國,而希爾達公國也不會願意加入弗蘭克。
雙方之間之所以有如此不可調和的矛盾,倒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唯一的理由就是希爾達實在太偏僻太窮了。在弗蘭克眼裏,這就是一片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即便擁有了也不能為自己增加收入,反而會成為一個累贅;而對希爾達來說弗蘭克是一個傲慢無禮的宗主國,即使自己國內出了任何狀況也不能指望這個宗主國的援助,因為即便弗蘭克肯伸出援手,也得花上半年以上的時間。雙方就這樣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繼續共存了下來,沒有鬧掰的唯一原因就是雙方誰也不想去招惹一個這麽偏遠的對手。
不過這種狀況在新一代希爾達大公繼位以後發生了改變,這位新繼位的大公名叫德古佐爾夫,他繼位時年僅二十歲,但是在他執政的這二十七年來,他大力的發展生產,改善領內人民的生活條件,同時積極鼓勵生育,把希爾達的國力提升了一個等級。當然,除了發展內政以外,他也數次發動了對外戰爭,以擴大領土麵積和增加人口。奇跡的是他所發動的戰爭全部獲得了勝利,而且由於他巧妙的利用了被侵占地區的祭司與自己領內祭司的矛盾和恩怨,在這麽多次的戰爭中始終保持了與教廷的一致性,因此他雖然攻略了大量的土地,卻並沒有受到教廷的實質性懲罰,反而溝通了希爾達與周邊各地的交通,加強了對被占領地區的控製,從而逐漸從一個偏遠的地方諸侯躋身於弗蘭克東北部的一個重要諸侯,雄霸一方。
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足以說明德古佐爾夫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君主。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德古佐爾夫雖然是個滿臉胡子的彪悍模樣,可是他的內心卻是一個冷酷的策謀家,而且他同時也是希爾達境內數一數二的勇士。
隻不過如今已經年近半百的德古佐爾夫已經不能再在戰場上馳騁作戰了,因為在兩年前的一場戰鬥中,他為了保護一名敵國的孩子而永遠的失去了左臂的下半部分。對於自己的這條手臂德古佐爾夫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他通過失去這條手臂而獲得了敵國民眾的敬重,從而順利地實施了他的統治,在他本人說來這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放眼整個弗蘭克國大概沒有一個人能知道這個德古佐爾夫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麽,他是會安於現狀加強希爾達公國的國力呢,還是會繼續伸出他的爪子擴張。就連希爾達的貴族們也隻能每天仰望著他們的主君,暗自揣測他的腦中正在盤算著什麽。
可是德古佐爾夫的生活卻被一封突如其來的信給攪亂了。那是一封來自教廷,由次席大神官馬格拉恩親筆書寫的信件。在信中馬格拉恩力邀德古佐爾夫前往教廷,並且有意讓他出任弗蘭克國最高軍事統帥,負責聖戰事宜。
對於這場即將發動的奪回聖地的聖戰德古佐爾夫早已獲悉,不過當時他隻是冷笑了一聲,便把教廷發出了這道旨意給扔到垃圾堆裏去了。在他看來這種不切實際的聖戰隻有狂熱的宗教份子才會欣然接受,隻要腦子還有一絲理智的人就會明白這種長途跋涉前往去征服一個沒有多大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破地方根本就是發瘋。至於他的希爾達公國就更沒必要從寒冷的北方千裏迢迢跑到以炎熱酷暑著稱的聖地去遭罪。
可是隨著事情一點一點的變化,德古佐爾夫的態度也漸漸有所改觀,因為他驚奇的發現幾乎所有的國王和大公都答應了參與聖戰。他不敢相信這麽多國王和大公都同時發瘋了,經過調查和分析以後他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國王的目的無非兩種,一是借著這次聖戰前往掠奪偉大商路上那些富得流油的城市,二是借著聖戰的機會鏟除異己,把對自己有威脅的勢力送到敵人的刀下去。
由此德古佐爾夫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態度。別的不說,如果所有國家都答應參與聖戰,就他沒有選擇參加的話,那麽希爾達很有可能成為這場聖戰的一個犧牲品,盡管希爾達沒有誘人的財富,卻擋不住宗教狂熱份子的報複心理。對於那些周邊的國家德古佐爾夫並不害怕,可是如果麵對的是一群瘋子的話就不好說了,更何況他不能確定自己的領地內有多少這樣的瘋子,如果十個人中間有一個這樣的瘋子的話,那麽自己領地內就如同潛伏著一場瘟疫一般恐怖。如果有必要的話,就算裝裝樣子自己也得帶著領內的瘋子們去參加這場聖戰,至少也能掃除一下領內的隱患。
就在這個時候他收到了馬格拉恩的信,把這封信反反複複的看了四遍以後,德古佐爾夫的胡子突然扭曲了起來。在他身邊的侍者都十分驚訝,因為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主君如此放聲大笑了。
德古佐爾夫想要大笑,因為如果不這麽做的話他恐怕會大聲咒罵神明,那樣的話一旦傳到教廷恐怕會引來巨大的麻煩。德古佐爾夫突然發現自己這大半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竟然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由於他的善戰和長於長途奔襲遠程作戰,結果反而成了馬格拉恩眼裏的最佳統帥人選,自己將不得不參加,並且是指揮一場自己完全不想要的戰爭,一場瘋狂的戰爭。可以預見的是自己一世的名聲都會因為這場愚蠢的戰爭而毀於一旦,無論這場戰爭最後的勝負為何,自己最後隻會落得一個發動瘋狂戰爭的戰爭販子的下場。
不知道笑了多久,德古佐爾夫終於笑不動了。腹部的肌肉因為過度的勞累而抽搐,使得他痛苦的彎下了腰。與此同時德古佐爾夫也做出了一個決定——既然自己注定要參與這場愚蠢而瘋狂的戰爭,那麽至少可以為這場戰爭爭取最小限度的傷亡,哪怕是敵方的士兵也好。
雙方之間之所以有如此不可調和的矛盾,倒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唯一的理由就是希爾達實在太偏僻太窮了。在弗蘭克眼裏,這就是一片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即便擁有了也不能為自己增加收入,反而會成為一個累贅;而對希爾達來說弗蘭克是一個傲慢無禮的宗主國,即使自己國內出了任何狀況也不能指望這個宗主國的援助,因為即便弗蘭克肯伸出援手,也得花上半年以上的時間。雙方就這樣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繼續共存了下來,沒有鬧掰的唯一原因就是雙方誰也不想去招惹一個這麽偏遠的對手。
不過這種狀況在新一代希爾達大公繼位以後發生了改變,這位新繼位的大公名叫德古佐爾夫,他繼位時年僅二十歲,但是在他執政的這二十七年來,他大力的發展生產,改善領內人民的生活條件,同時積極鼓勵生育,把希爾達的國力提升了一個等級。當然,除了發展內政以外,他也數次發動了對外戰爭,以擴大領土麵積和增加人口。奇跡的是他所發動的戰爭全部獲得了勝利,而且由於他巧妙的利用了被侵占地區的祭司與自己領內祭司的矛盾和恩怨,在這麽多次的戰爭中始終保持了與教廷的一致性,因此他雖然攻略了大量的土地,卻並沒有受到教廷的實質性懲罰,反而溝通了希爾達與周邊各地的交通,加強了對被占領地區的控製,從而逐漸從一個偏遠的地方諸侯躋身於弗蘭克東北部的一個重要諸侯,雄霸一方。
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足以說明德古佐爾夫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君主。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德古佐爾夫雖然是個滿臉胡子的彪悍模樣,可是他的內心卻是一個冷酷的策謀家,而且他同時也是希爾達境內數一數二的勇士。
隻不過如今已經年近半百的德古佐爾夫已經不能再在戰場上馳騁作戰了,因為在兩年前的一場戰鬥中,他為了保護一名敵國的孩子而永遠的失去了左臂的下半部分。對於自己的這條手臂德古佐爾夫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他通過失去這條手臂而獲得了敵國民眾的敬重,從而順利地實施了他的統治,在他本人說來這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放眼整個弗蘭克國大概沒有一個人能知道這個德古佐爾夫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麽,他是會安於現狀加強希爾達公國的國力呢,還是會繼續伸出他的爪子擴張。就連希爾達的貴族們也隻能每天仰望著他們的主君,暗自揣測他的腦中正在盤算著什麽。
可是德古佐爾夫的生活卻被一封突如其來的信給攪亂了。那是一封來自教廷,由次席大神官馬格拉恩親筆書寫的信件。在信中馬格拉恩力邀德古佐爾夫前往教廷,並且有意讓他出任弗蘭克國最高軍事統帥,負責聖戰事宜。
對於這場即將發動的奪回聖地的聖戰德古佐爾夫早已獲悉,不過當時他隻是冷笑了一聲,便把教廷發出了這道旨意給扔到垃圾堆裏去了。在他看來這種不切實際的聖戰隻有狂熱的宗教份子才會欣然接受,隻要腦子還有一絲理智的人就會明白這種長途跋涉前往去征服一個沒有多大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破地方根本就是發瘋。至於他的希爾達公國就更沒必要從寒冷的北方千裏迢迢跑到以炎熱酷暑著稱的聖地去遭罪。
可是隨著事情一點一點的變化,德古佐爾夫的態度也漸漸有所改觀,因為他驚奇的發現幾乎所有的國王和大公都答應了參與聖戰。他不敢相信這麽多國王和大公都同時發瘋了,經過調查和分析以後他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國王的目的無非兩種,一是借著這次聖戰前往掠奪偉大商路上那些富得流油的城市,二是借著聖戰的機會鏟除異己,把對自己有威脅的勢力送到敵人的刀下去。
由此德古佐爾夫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態度。別的不說,如果所有國家都答應參與聖戰,就他沒有選擇參加的話,那麽希爾達很有可能成為這場聖戰的一個犧牲品,盡管希爾達沒有誘人的財富,卻擋不住宗教狂熱份子的報複心理。對於那些周邊的國家德古佐爾夫並不害怕,可是如果麵對的是一群瘋子的話就不好說了,更何況他不能確定自己的領地內有多少這樣的瘋子,如果十個人中間有一個這樣的瘋子的話,那麽自己領地內就如同潛伏著一場瘟疫一般恐怖。如果有必要的話,就算裝裝樣子自己也得帶著領內的瘋子們去參加這場聖戰,至少也能掃除一下領內的隱患。
就在這個時候他收到了馬格拉恩的信,把這封信反反複複的看了四遍以後,德古佐爾夫的胡子突然扭曲了起來。在他身邊的侍者都十分驚訝,因為他們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主君如此放聲大笑了。
德古佐爾夫想要大笑,因為如果不這麽做的話他恐怕會大聲咒罵神明,那樣的話一旦傳到教廷恐怕會引來巨大的麻煩。德古佐爾夫突然發現自己這大半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竟然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由於他的善戰和長於長途奔襲遠程作戰,結果反而成了馬格拉恩眼裏的最佳統帥人選,自己將不得不參加,並且是指揮一場自己完全不想要的戰爭,一場瘋狂的戰爭。可以預見的是自己一世的名聲都會因為這場愚蠢的戰爭而毀於一旦,無論這場戰爭最後的勝負為何,自己最後隻會落得一個發動瘋狂戰爭的戰爭販子的下場。
不知道笑了多久,德古佐爾夫終於笑不動了。腹部的肌肉因為過度的勞累而抽搐,使得他痛苦的彎下了腰。與此同時德古佐爾夫也做出了一個決定——既然自己注定要參與這場愚蠢而瘋狂的戰爭,那麽至少可以為這場戰爭爭取最小限度的傷亡,哪怕是敵方的士兵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