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聽到這裏,隻覺得眼前發黑:自己率領二十萬大軍在這裏苦等了四個月,結果什麽也沒撈到,還白白折損了兩萬多人!
“然後他們就隻把你一個人放回來了?”此時格桑的話裏話外已經透出一股殺氣了。
莽古爾慶顯然察覺到了這股殺氣,忙道:“孩兒,不,兒臣實在是迫於無奈才放棄了抵抗,之後那王漢新說,他說這次吐蕃士兵嘩變,多虧了他才得以平定,現在還不知道吐蕃軍隊裏還有多少叛亂分子混跡其中,他必須仔細甄別,絕不讓一人漏網。在完成甄別之前隻能放兒臣一人回來。”
“這是赤裸裸的綁架!”格桑怒吼道。
莽古爾慶嚇得急忙縮回到了地上。
格桑朝著帳外大聲喊道:“傳令三軍!即刻拔營起寨,目標飛鷹城!前進!”
讚普發令,吐蕃軍隊誰敢不從!況且大家在這山溝裏憋了四個月,早就躍躍欲試了。好不容易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誰還會想這一仗該不該打呢?即便是有些武將對於此時進攻飛鷹堡的成功可能持懷疑態度,但是他們依然認為打總比不打就退回去要好,尤其是當他們得知莽古爾慶王子的遭遇之後更是堅定了這個看法。
二十萬吐蕃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飛鷹堡而去。格桑雖然怒不可遏,可是並沒有失去作為一個指揮官該有的頭腦。通往飛鷹堡的這三百裏路可不是一片坦途,準確的說這是一段崎嶇山路,四周的山勢險要,大軍在這種地形上根本施展不開手腳。因此他把手裏剩下的十七萬五千大軍分成了五支,其中四支各三萬人,分別配置在中路軍的前後左右,以策應安全,自己則統領著最精銳的五萬五千人居中指揮。格桑明白王漢新做出這等事情來必然會對自己有所防範,自己如此布陣穩步向前,那麽就可以迫使王漢新無法迅速擊潰五支部隊中的任何一支,從而平安推進到飛鷹堡城下。一旦把王漢新逼進了飛鷹堡,那麽就可以利用兵力優勢將其圍困在內。格桑不是個妄想狂,他明白自己此刻要拿下飛鷹堡已經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了,但是通過武力威脅,迫使王漢新釋放自己被扣押的兩萬五千名士兵還是可以做得到的。可以說格桑這麽做為的還是掙回麵子,而不是真的要和王漢新見個你死我活,不過表麵上的文章還是要做足的。
可是事情並不像格桑所想象的那樣,原本格桑以為在這三百裏之內有兩處絕佳的伏擊地點和四處較好的伏擊地點,王漢新理應在這幾處中的某一處設伏阻止自己前進才是,可是這六處吐蕃軍隊全部都順利得以通過,連一個絹之國士兵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這事可真蹊蹺了,格桑越走越是狐疑不定起來:以他對王漢新為人的了解來看,他絕不會是那種躲在飛鷹堡裏等著自己去進攻的主,可是他又沒有采取什麽積極的應對措施,那他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呢?
帶著滿腹的疑問格桑又走了一天,這一天晚上格桑睡到半夜,突然驚醒過來,連外衣都沒有披上就急匆匆召集諸將開會。在會上格桑隻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莽古爾慶回來之前,整個飛鷹堡地區完全透漏不出一絲消息,那麽在這段時間內究竟有沒有人察覺到飛鷹堡內的絹之國軍隊的動向?
格桑的問題把大家都給問蒙了。的確,在莽古爾慶前往飛鷹堡的這十五天內,飛鷹堡周邊沒有傳出任何消息來。這意味著吐蕃派往這一地區的所有密探都遭到了清洗,而這段時間內絹之國軍隊的實際調動情況也就成了一個謎團。
看到了眾將的反應以後,格桑的心沉到了穀底——看來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那就是錯誤的以為王漢新在送走了莽古爾慶之後必然會立即整軍備戰,可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因為王漢新這行為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的才是,甚至早在四個月前他就已經策劃好了今天的這些行動。那麽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在飛鷹堡兵變的當天,堡內的確出現了大量的絹之國軍隊,可是誰又能說清楚這些軍隊究竟有多少數量呢?王漢新手頭的兵力的確是比吐蕃少了一個數量級,可是如果王漢新一早就計劃周詳,利用鏟除吐蕃密探,斷絕聯絡的這十五天時間秘密調動軍隊的話,那麽自己就有可能是一頭紮進了王漢新設下的埋伏之中了!
此時格桑真是後悔不迭,自己因為莽古爾慶的失敗而怒火中燒,從而失去了冷靜的判斷決定出兵,卻忽視了敵軍對於這次可能發生的戰爭,其準備工作做得遠比自己想象的要;來得充分得多。在情報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足的前提下貿然發動軍事行動是兵家的大忌,而自己卻恰恰犯下了這種錯誤!
更糟糕的是眼下自己的兵鋒已經接近飛鷹堡城下,深入敵境整整十天的路程,而如果此時在一箭未發的情況下退兵的話,傻子也能看出自己是著了王漢新的道了。格桑明知自己已經中計,可是又不能當著眾將的麵說破這一點,隻得下令各部將領立即派出大量斥候,嚴密搜索敵軍的動向,同時派遣前鋒先行一步直插飛鷹堡,左右兩翼各自向兩個方向展開,中軍則暫時不動,同時命後軍將紮營的位置後撤一天的路程,並且嚴密保障後勤補給的安全。
要說格桑的確堪稱是位優秀的指揮者,隻可惜他醒悟的時機稍稍晚了這麽一點點,勝利的天平此時已經開始發生了傾斜。就在他下達命令的第二天,各部軍隊都開始展開行動一天以後,後軍傳來了讓所有吐蕃軍隊都聞之色變的消息——吐蕃的後方屯糧處被王漢新焚毀!
“然後他們就隻把你一個人放回來了?”此時格桑的話裏話外已經透出一股殺氣了。
莽古爾慶顯然察覺到了這股殺氣,忙道:“孩兒,不,兒臣實在是迫於無奈才放棄了抵抗,之後那王漢新說,他說這次吐蕃士兵嘩變,多虧了他才得以平定,現在還不知道吐蕃軍隊裏還有多少叛亂分子混跡其中,他必須仔細甄別,絕不讓一人漏網。在完成甄別之前隻能放兒臣一人回來。”
“這是赤裸裸的綁架!”格桑怒吼道。
莽古爾慶嚇得急忙縮回到了地上。
格桑朝著帳外大聲喊道:“傳令三軍!即刻拔營起寨,目標飛鷹城!前進!”
讚普發令,吐蕃軍隊誰敢不從!況且大家在這山溝裏憋了四個月,早就躍躍欲試了。好不容易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誰還會想這一仗該不該打呢?即便是有些武將對於此時進攻飛鷹堡的成功可能持懷疑態度,但是他們依然認為打總比不打就退回去要好,尤其是當他們得知莽古爾慶王子的遭遇之後更是堅定了這個看法。
二十萬吐蕃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飛鷹堡而去。格桑雖然怒不可遏,可是並沒有失去作為一個指揮官該有的頭腦。通往飛鷹堡的這三百裏路可不是一片坦途,準確的說這是一段崎嶇山路,四周的山勢險要,大軍在這種地形上根本施展不開手腳。因此他把手裏剩下的十七萬五千大軍分成了五支,其中四支各三萬人,分別配置在中路軍的前後左右,以策應安全,自己則統領著最精銳的五萬五千人居中指揮。格桑明白王漢新做出這等事情來必然會對自己有所防範,自己如此布陣穩步向前,那麽就可以迫使王漢新無法迅速擊潰五支部隊中的任何一支,從而平安推進到飛鷹堡城下。一旦把王漢新逼進了飛鷹堡,那麽就可以利用兵力優勢將其圍困在內。格桑不是個妄想狂,他明白自己此刻要拿下飛鷹堡已經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了,但是通過武力威脅,迫使王漢新釋放自己被扣押的兩萬五千名士兵還是可以做得到的。可以說格桑這麽做為的還是掙回麵子,而不是真的要和王漢新見個你死我活,不過表麵上的文章還是要做足的。
可是事情並不像格桑所想象的那樣,原本格桑以為在這三百裏之內有兩處絕佳的伏擊地點和四處較好的伏擊地點,王漢新理應在這幾處中的某一處設伏阻止自己前進才是,可是這六處吐蕃軍隊全部都順利得以通過,連一個絹之國士兵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這事可真蹊蹺了,格桑越走越是狐疑不定起來:以他對王漢新為人的了解來看,他絕不會是那種躲在飛鷹堡裏等著自己去進攻的主,可是他又沒有采取什麽積極的應對措施,那他這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呢?
帶著滿腹的疑問格桑又走了一天,這一天晚上格桑睡到半夜,突然驚醒過來,連外衣都沒有披上就急匆匆召集諸將開會。在會上格桑隻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莽古爾慶回來之前,整個飛鷹堡地區完全透漏不出一絲消息,那麽在這段時間內究竟有沒有人察覺到飛鷹堡內的絹之國軍隊的動向?
格桑的問題把大家都給問蒙了。的確,在莽古爾慶前往飛鷹堡的這十五天內,飛鷹堡周邊沒有傳出任何消息來。這意味著吐蕃派往這一地區的所有密探都遭到了清洗,而這段時間內絹之國軍隊的實際調動情況也就成了一個謎團。
看到了眾將的反應以後,格桑的心沉到了穀底——看來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那就是錯誤的以為王漢新在送走了莽古爾慶之後必然會立即整軍備戰,可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因為王漢新這行為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的才是,甚至早在四個月前他就已經策劃好了今天的這些行動。那麽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在飛鷹堡兵變的當天,堡內的確出現了大量的絹之國軍隊,可是誰又能說清楚這些軍隊究竟有多少數量呢?王漢新手頭的兵力的確是比吐蕃少了一個數量級,可是如果王漢新一早就計劃周詳,利用鏟除吐蕃密探,斷絕聯絡的這十五天時間秘密調動軍隊的話,那麽自己就有可能是一頭紮進了王漢新設下的埋伏之中了!
此時格桑真是後悔不迭,自己因為莽古爾慶的失敗而怒火中燒,從而失去了冷靜的判斷決定出兵,卻忽視了敵軍對於這次可能發生的戰爭,其準備工作做得遠比自己想象的要;來得充分得多。在情報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足的前提下貿然發動軍事行動是兵家的大忌,而自己卻恰恰犯下了這種錯誤!
更糟糕的是眼下自己的兵鋒已經接近飛鷹堡城下,深入敵境整整十天的路程,而如果此時在一箭未發的情況下退兵的話,傻子也能看出自己是著了王漢新的道了。格桑明知自己已經中計,可是又不能當著眾將的麵說破這一點,隻得下令各部將領立即派出大量斥候,嚴密搜索敵軍的動向,同時派遣前鋒先行一步直插飛鷹堡,左右兩翼各自向兩個方向展開,中軍則暫時不動,同時命後軍將紮營的位置後撤一天的路程,並且嚴密保障後勤補給的安全。
要說格桑的確堪稱是位優秀的指揮者,隻可惜他醒悟的時機稍稍晚了這麽一點點,勝利的天平此時已經開始發生了傾斜。就在他下達命令的第二天,各部軍隊都開始展開行動一天以後,後軍傳來了讓所有吐蕃軍隊都聞之色變的消息——吐蕃的後方屯糧處被王漢新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