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辛德拉與巴丹那領開戰至今為止,達達蘭的每一步行動,或者說大體上的戰術思想是完全在特拉格的預料之中的。因為達達蘭並不是神仙,他不可能知道特拉格在開戰之前就已經從也諾比安達路那裏獲悉了他的戰術可能,在達達蘭的戰術構想裏還是按照他所了解的特拉格國王來製定戰略戰術的。
到目前為止,達達蘭的戰術可以說獲得了完全的成功,他用少數兵力將辛德拉的大軍玩弄於股掌之間,不但給敵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還成功的將特拉格的中路軍主力釣了出來,使得中路軍的兵力變得薄弱了許多。在這大小數十仗裏,巴丹那軍無論是戰術能力還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情報的掌握程度都遠遠超過了辛德拉軍,這當然要歸功於達達蘭切實有效的指揮。通過這些作戰,巴丹那軍的信心滿滿,士氣高昂,達達蘭要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找到特拉格的破綻然後發動決定性的一擊了。
特拉格進兵狼牙峽穀的消息讓達達蘭喜出望外,達達蘭當然知道狼牙峽穀的地形對自己是多麽的有利,特拉格會走到那裏去簡直就是老天有意要他死一樣。如果是其他類似達達蘭那樣敢想敢幹的勇將型的武將,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朝狼牙峽穀進兵,而達達蘭不同,他的用兵不但有迅猛快捷,善於出奇製勝的勇氣和決心,也有著必要的冷靜分析。特拉格這個舉動多少讓他覺得有些疑惑:狼牙峽穀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特拉格的確在軍事方麵的能力不盡如人意,可是以自己對特拉格的了解來看他還不至於是連這個峽穀的險惡都無法辨別出來的庸才,那麽特拉格究竟是出了昏招了呢,還是故意出了昏招呢?
正是由於達達蘭的這個疑惑,讓他對於狼牙峽穀的突襲做了第二手的準備,也正是他的這個準備,挽救了他自己的性命。
為了能夠突襲狼牙峽穀,達達蘭也是做足了文章,他把手中指揮的六成兵力用來製造煙幕彈,造成了他要大舉進攻辛德拉右翼與前鋒的結合部的假象,而他自己則率領著剩餘的兵力成功的避開了辛德拉軍的主力,直插狼牙峽穀。
當達達蘭率領著巴丹那軍隊開始突擊的時候,辛德拉軍隊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國王特拉格不同,辛德拉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完全打懵了,他們無法想象位於最中央的中路軍竟然會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遭到敵軍的突襲,更可怕的是巴丹那軍的進攻之猛烈簡直匪夷所思,麵對如同猛獸一般的敵軍,辛德拉軍根本抵擋不住,更不用說他們的陣列都來不及組織完備。
“這也太簡單了。”達達蘭一邊進攻一邊暗自搖頭。他看得出來辛德拉軍的亂象不是裝出來,正因為不是裝出來的才讓他更加感到悲哀。作為辛德拉出身的他,對於辛德拉自古以來的用兵術和武術都有著超越常人的了解,可眼前的辛德拉軍隊的孱弱和不堪一擊簡直讓人發指,達達蘭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辛德拉由我來統治的話,絕不會練出這麽不堪一擊的士兵來,這簡直是對祖國的侮辱。
當然,對於今時今日的達達蘭而言,敵軍的弱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他不斷發布指令,調整全軍的進攻方向,在辛德拉軍混亂的陣列中插下致命的利刃。雖然他的軍隊數量僅僅隻有一萬人,可是卻把整個辛德拉中路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混戰之中,達達蘭終於看到了特拉格的王旗所在,當即指揮軍隊朝著那個方向殺了過去。不出他所料,進攻到了這裏,辛德拉軍終於開始有了點像樣的抵抗。作為特拉格的衛戍部隊,這裏的辛德拉軍不但誓死不退,反而擺出一副決死突進的態勢與巴丹那軍展開了對攻。雙方的交戰立時呈現白熱化,交錯的隊形每一次進退,都有數以百計的生命因此而消失。鮮血把狼牙峽穀的地染成了一個可怕的楔形,刀劍交錯的聲音和鋒刃插入肉體時的可怕聲響灌滿了人們的耳朵,飛濺的鮮血染紅了人們眼前的一切,在這種環境下人隻有兩條路可走——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達達蘭不禁有些焦急起來,與之前的勢如破竹相比,這裏的抵抗實在太過激烈,自己進攻的勢頭幾乎因此而停頓下來,這可大大不妙。之前自己借著突然襲擊造成的混亂,已經深入辛德拉的大軍之中,要是不能盡快解決戰鬥的話,那麽逐漸恢複過來的辛德拉軍便會重組陣型把自己包圍起來。盡管狼牙峽穀的地形使得辛德拉軍要把自己包圍嚴實也不太容易,可己方的傷亡將顯著提升,而每損失一個己方的士兵,就意味著殺死特拉格和全身而退的機會就減少了一分。
此時必須運用自身的武力來打破這個僵局了,達達蘭開戰以來第一次站到了戰線的最前端。
達達蘭的武藝即便是在帕斯帝國內也是少有敵手的,恐怕除了拜巴斯巴恩本人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達達蘭那麽強悍的武將了,即便是阿蘭特蘭萬騎長也輸他一頭。達達蘭手中的長矛就像一條黑色的眼鏡蛇一樣,不斷攫取著辛德拉士兵的生命。特拉格的衛戍部隊固然士氣高昂,決不後退,可是他們與達達蘭之間的武力差距直接決定了最後的結局,在達達蘭的奮戰之下,巴丹那軍硬是在辛德拉軍的陣列上鑿出一個缺口來。
如同防洪大堤因為一處破裂而全然潰堤一樣,特拉格的衛戍部隊也因為達達蘭鑿出的這個缺口而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士兵們不是不像保護他們的國王,而是力有不逮,不論他們多麽瘋狂的試圖填補這個缺口,這個缺口還是不斷的擴大,巴丹那軍不斷湧入這個缺口使得填補它成了遙遠不切實際的空想,此時特拉格的王旗已經距離達達蘭不足百米。
然而戰局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變化,巴丹那軍的後方突然亂了起來。
這一點除了特拉格國王本人以外,恐怕整個戰場上都沒有其他人知道發生了什麽。由也必修王子率領的國克步兵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欺近了巴丹那軍隊的後方,並且毫不留情地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
到目前為止,達達蘭的戰術可以說獲得了完全的成功,他用少數兵力將辛德拉的大軍玩弄於股掌之間,不但給敵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還成功的將特拉格的中路軍主力釣了出來,使得中路軍的兵力變得薄弱了許多。在這大小數十仗裏,巴丹那軍無論是戰術能力還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情報的掌握程度都遠遠超過了辛德拉軍,這當然要歸功於達達蘭切實有效的指揮。通過這些作戰,巴丹那軍的信心滿滿,士氣高昂,達達蘭要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找到特拉格的破綻然後發動決定性的一擊了。
特拉格進兵狼牙峽穀的消息讓達達蘭喜出望外,達達蘭當然知道狼牙峽穀的地形對自己是多麽的有利,特拉格會走到那裏去簡直就是老天有意要他死一樣。如果是其他類似達達蘭那樣敢想敢幹的勇將型的武將,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朝狼牙峽穀進兵,而達達蘭不同,他的用兵不但有迅猛快捷,善於出奇製勝的勇氣和決心,也有著必要的冷靜分析。特拉格這個舉動多少讓他覺得有些疑惑:狼牙峽穀並不是唯一的選擇,特拉格的確在軍事方麵的能力不盡如人意,可是以自己對特拉格的了解來看他還不至於是連這個峽穀的險惡都無法辨別出來的庸才,那麽特拉格究竟是出了昏招了呢,還是故意出了昏招呢?
正是由於達達蘭的這個疑惑,讓他對於狼牙峽穀的突襲做了第二手的準備,也正是他的這個準備,挽救了他自己的性命。
為了能夠突襲狼牙峽穀,達達蘭也是做足了文章,他把手中指揮的六成兵力用來製造煙幕彈,造成了他要大舉進攻辛德拉右翼與前鋒的結合部的假象,而他自己則率領著剩餘的兵力成功的避開了辛德拉軍的主力,直插狼牙峽穀。
當達達蘭率領著巴丹那軍隊開始突擊的時候,辛德拉軍隊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國王特拉格不同,辛德拉軍隊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完全打懵了,他們無法想象位於最中央的中路軍竟然會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遭到敵軍的突襲,更可怕的是巴丹那軍的進攻之猛烈簡直匪夷所思,麵對如同猛獸一般的敵軍,辛德拉軍根本抵擋不住,更不用說他們的陣列都來不及組織完備。
“這也太簡單了。”達達蘭一邊進攻一邊暗自搖頭。他看得出來辛德拉軍的亂象不是裝出來,正因為不是裝出來的才讓他更加感到悲哀。作為辛德拉出身的他,對於辛德拉自古以來的用兵術和武術都有著超越常人的了解,可眼前的辛德拉軍隊的孱弱和不堪一擊簡直讓人發指,達達蘭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辛德拉由我來統治的話,絕不會練出這麽不堪一擊的士兵來,這簡直是對祖國的侮辱。
當然,對於今時今日的達達蘭而言,敵軍的弱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他不斷發布指令,調整全軍的進攻方向,在辛德拉軍混亂的陣列中插下致命的利刃。雖然他的軍隊數量僅僅隻有一萬人,可是卻把整個辛德拉中路軍打得落花流水。
在混戰之中,達達蘭終於看到了特拉格的王旗所在,當即指揮軍隊朝著那個方向殺了過去。不出他所料,進攻到了這裏,辛德拉軍終於開始有了點像樣的抵抗。作為特拉格的衛戍部隊,這裏的辛德拉軍不但誓死不退,反而擺出一副決死突進的態勢與巴丹那軍展開了對攻。雙方的交戰立時呈現白熱化,交錯的隊形每一次進退,都有數以百計的生命因此而消失。鮮血把狼牙峽穀的地染成了一個可怕的楔形,刀劍交錯的聲音和鋒刃插入肉體時的可怕聲響灌滿了人們的耳朵,飛濺的鮮血染紅了人們眼前的一切,在這種環境下人隻有兩條路可走——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
達達蘭不禁有些焦急起來,與之前的勢如破竹相比,這裏的抵抗實在太過激烈,自己進攻的勢頭幾乎因此而停頓下來,這可大大不妙。之前自己借著突然襲擊造成的混亂,已經深入辛德拉的大軍之中,要是不能盡快解決戰鬥的話,那麽逐漸恢複過來的辛德拉軍便會重組陣型把自己包圍起來。盡管狼牙峽穀的地形使得辛德拉軍要把自己包圍嚴實也不太容易,可己方的傷亡將顯著提升,而每損失一個己方的士兵,就意味著殺死特拉格和全身而退的機會就減少了一分。
此時必須運用自身的武力來打破這個僵局了,達達蘭開戰以來第一次站到了戰線的最前端。
達達蘭的武藝即便是在帕斯帝國內也是少有敵手的,恐怕除了拜巴斯巴恩本人以外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達達蘭那麽強悍的武將了,即便是阿蘭特蘭萬騎長也輸他一頭。達達蘭手中的長矛就像一條黑色的眼鏡蛇一樣,不斷攫取著辛德拉士兵的生命。特拉格的衛戍部隊固然士氣高昂,決不後退,可是他們與達達蘭之間的武力差距直接決定了最後的結局,在達達蘭的奮戰之下,巴丹那軍硬是在辛德拉軍的陣列上鑿出一個缺口來。
如同防洪大堤因為一處破裂而全然潰堤一樣,特拉格的衛戍部隊也因為達達蘭鑿出的這個缺口而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士兵們不是不像保護他們的國王,而是力有不逮,不論他們多麽瘋狂的試圖填補這個缺口,這個缺口還是不斷的擴大,巴丹那軍不斷湧入這個缺口使得填補它成了遙遠不切實際的空想,此時特拉格的王旗已經距離達達蘭不足百米。
然而戰局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變化,巴丹那軍的後方突然亂了起來。
這一點除了特拉格國王本人以外,恐怕整個戰場上都沒有其他人知道發生了什麽。由也必修王子率領的國克步兵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欺近了巴丹那軍隊的後方,並且毫不留情地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