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古佐爾夫掌握住了弗蘭克全軍的控製權,他迅速開始了戰略調整,而這種調整幾乎立即被拜巴斯巴恩察覺到了。
難怪阿蘭特蘭會輸在這個人的手上。這是拜巴斯巴恩的第一個反應。弗蘭克軍在整體戰略格局上出現了重大的改變,原本的漏洞迅速被補全,各部之間進可攻退可守,龐大的軍隊仿佛變成了一架高效率的機器一樣運作自如。緊緊扼守住所占領土地上的戰略要點,既能保障弗蘭克軍目前的軍事優勢,又能很好的解決龐大部隊的給養問題。拜巴斯巴恩費盡心思也無法從弗蘭克軍的陣型上找出可以突破的弱點,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麵對的這個對手是個多麽可怕的男人。
現在拜巴斯巴恩是騎虎難下,名義上他是三十七萬帕斯大軍的指揮官,在數量上甚至還略微優於弗蘭克軍,但是實際上這其中的大多數士兵都是還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甚至連訓練都還沒有全部完成,要帶著這樣一支軍隊去和強大的弗蘭克軍作戰究竟有多少勝算,恐怕就連天神也無法做出保證。可是經過了前一場的勝利之後,帕斯士兵們迫切希望與弗蘭克軍展開決戰。雖然身為統帥的拜巴斯巴恩心裏清楚這仗幾乎沒有勝算,但是此時此地的他已經沒有多少回旋的餘地:他不能後退,因為這麽做會損害士兵的作戰熱情,同時也會打擊帕斯人民的抵抗意誌,尤其是目前還堅持在敵占區內與弗蘭克軍作戰的民間遊擊隊。
既不能戰又不能退,拜巴斯巴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了與敵軍相持下去。如果能與弗蘭克軍保持互不侵犯,那麽就有更多的時間完成這些新兵的訓練,那時候的勝算總比現在要大一些了。
於是交戰的雙方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和平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狀態正是拜巴斯巴恩最樂意看到的情況,遺憾的是德古佐爾夫沒有再給拜巴斯巴恩更多的時間。
對於德古佐爾夫而言,帕斯軍的奇怪動向是他早已經察覺到的,他之所以沒有及時采取行動,主要的原因是他還在處理一些內部的矛盾,以及強化他的聖錘騎士團。在這一切完成以後,德古佐爾夫就沒有理由讓拜巴斯巴恩繼續逍遙下去了。
弗蘭克軍首先對帕斯軍的右翼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結果正如德古佐爾夫所預料的一樣,缺少經驗的帕斯軍隊反應過度,結果反而被弗蘭克軍抓住了弱點加以痛擊,在拚死抵抗以後帕斯軍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據守的地點後撤。
隨著這一場試探性攻擊的成功,德古佐爾夫像見了血的蒼蠅一樣對帕斯軍展開了全麵進攻,拜巴斯巴恩則手忙腳亂的應接不暇,不是他無法應對敵軍的連續進攻,而是他的部隊跟不上他的指揮。最後拜巴斯巴恩被逼無奈,隻得選擇了與弗蘭克軍主力展開一場正麵交戰。
雙方在霍德祿丘陵帶擺開了陣勢。參戰的弗蘭克軍是由德古佐爾夫率領的七萬五千精銳,而帕斯一方則是由拜巴斯巴恩和畢爾留達斯帶領的十一萬大軍。在絕對數量上是帕斯軍占優勢,不過為了應付弗蘭克軍的全麵進攻,拜巴斯巴恩幾乎把所有的正規軍都投入到了前線,因此這十一萬大軍中的中堅力量少得可憐,而拜巴斯巴恩卻不得不帶領著這樣一支軍隊去和強大的敵人交戰。
霍德祿丘陵會戰的開始階段雙方都沒有輕舉妄動,拜巴斯巴恩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多少不敢輕易行動,而德古佐爾夫則因為懾於帕斯軍近乎完美的陣型沒有立即行動。
雙方僵持到了日近中午時分,德古佐爾夫終於按耐不住開始了第一波進攻。
第一波弗蘭克騎兵的攻擊在帕斯軍隊強烈的抵抗意誌下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但是德古佐爾夫卻從中看出了端倪——帕斯軍都是些新兵!
這是天賜良機,德古佐爾夫豈肯輕易放過?他立即指揮全軍發動了全麵進攻。德古佐爾夫的策略很簡單,在弗蘭克軍全麵攻擊之下,缺乏經驗的帕斯軍隊即便有拜巴斯巴恩的指揮照樣會出現反應不及時的狀況,而這種破綻一旦出現,就是弗蘭克軍致勝的時刻。
事情正如德古佐爾夫所預料的那樣,麵對弗蘭克軍的猛烈進攻,帕斯軍隊逐漸開始支持不住。其實拜巴斯巴恩的命令下達得非常及時,可是部隊卻來不及反應,最後導致的情況是越來越糟,終於帕斯軍的中路軍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陣型被打開了一個缺口。
就在這個當口,德古佐爾夫派出了他的王牌,也就是聖錘騎士團。這支由六千七百名騎士組成的兵團出擊的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像一把鋼刀一樣插進了帕斯軍露出的這個缺口之中。
聖錘騎士團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各國或各領主手下最得力的騎士,它的指揮官甚至是由年富力強且英勇善戰的王子們出任,其單兵戰鬥力足以與普通的武將媲美,就算是帕斯的正規軍也別想阻擋住如此強力的集團衝鋒,更不用提這些尚未精熟的新兵了。帕斯軍的中路部隊就像被沸水澆到的雪水一樣迅速融化,人命隨著陣型的瓦解迅速的丟失,簡直可以用淒慘來形容。
如果放任聖錘騎士團這樣進攻下去,用不了多久帕斯的中路軍就會完全瓦解,那麽帕斯軍就有被從中路突破的可能,則其兩翼都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到時候就算拜巴斯巴恩是大羅神仙也別想挽救這樣的局麵了。
雖然不情願,拜巴斯巴恩還是決定把指揮權暫時移交給老將畢爾留達斯,自己則充當起救火隊來挽救中路軍的危機。
至此,霍德祿丘陵會戰出現了轉機。
難怪阿蘭特蘭會輸在這個人的手上。這是拜巴斯巴恩的第一個反應。弗蘭克軍在整體戰略格局上出現了重大的改變,原本的漏洞迅速被補全,各部之間進可攻退可守,龐大的軍隊仿佛變成了一架高效率的機器一樣運作自如。緊緊扼守住所占領土地上的戰略要點,既能保障弗蘭克軍目前的軍事優勢,又能很好的解決龐大部隊的給養問題。拜巴斯巴恩費盡心思也無法從弗蘭克軍的陣型上找出可以突破的弱點,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麵對的這個對手是個多麽可怕的男人。
現在拜巴斯巴恩是騎虎難下,名義上他是三十七萬帕斯大軍的指揮官,在數量上甚至還略微優於弗蘭克軍,但是實際上這其中的大多數士兵都是還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甚至連訓練都還沒有全部完成,要帶著這樣一支軍隊去和強大的弗蘭克軍作戰究竟有多少勝算,恐怕就連天神也無法做出保證。可是經過了前一場的勝利之後,帕斯士兵們迫切希望與弗蘭克軍展開決戰。雖然身為統帥的拜巴斯巴恩心裏清楚這仗幾乎沒有勝算,但是此時此地的他已經沒有多少回旋的餘地:他不能後退,因為這麽做會損害士兵的作戰熱情,同時也會打擊帕斯人民的抵抗意誌,尤其是目前還堅持在敵占區內與弗蘭克軍作戰的民間遊擊隊。
既不能戰又不能退,拜巴斯巴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了與敵軍相持下去。如果能與弗蘭克軍保持互不侵犯,那麽就有更多的時間完成這些新兵的訓練,那時候的勝算總比現在要大一些了。
於是交戰的雙方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和平狀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狀態正是拜巴斯巴恩最樂意看到的情況,遺憾的是德古佐爾夫沒有再給拜巴斯巴恩更多的時間。
對於德古佐爾夫而言,帕斯軍的奇怪動向是他早已經察覺到的,他之所以沒有及時采取行動,主要的原因是他還在處理一些內部的矛盾,以及強化他的聖錘騎士團。在這一切完成以後,德古佐爾夫就沒有理由讓拜巴斯巴恩繼續逍遙下去了。
弗蘭克軍首先對帕斯軍的右翼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結果正如德古佐爾夫所預料的一樣,缺少經驗的帕斯軍隊反應過度,結果反而被弗蘭克軍抓住了弱點加以痛擊,在拚死抵抗以後帕斯軍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據守的地點後撤。
隨著這一場試探性攻擊的成功,德古佐爾夫像見了血的蒼蠅一樣對帕斯軍展開了全麵進攻,拜巴斯巴恩則手忙腳亂的應接不暇,不是他無法應對敵軍的連續進攻,而是他的部隊跟不上他的指揮。最後拜巴斯巴恩被逼無奈,隻得選擇了與弗蘭克軍主力展開一場正麵交戰。
雙方在霍德祿丘陵帶擺開了陣勢。參戰的弗蘭克軍是由德古佐爾夫率領的七萬五千精銳,而帕斯一方則是由拜巴斯巴恩和畢爾留達斯帶領的十一萬大軍。在絕對數量上是帕斯軍占優勢,不過為了應付弗蘭克軍的全麵進攻,拜巴斯巴恩幾乎把所有的正規軍都投入到了前線,因此這十一萬大軍中的中堅力量少得可憐,而拜巴斯巴恩卻不得不帶領著這樣一支軍隊去和強大的敵人交戰。
霍德祿丘陵會戰的開始階段雙方都沒有輕舉妄動,拜巴斯巴恩知道自己的實力有多少不敢輕易行動,而德古佐爾夫則因為懾於帕斯軍近乎完美的陣型沒有立即行動。
雙方僵持到了日近中午時分,德古佐爾夫終於按耐不住開始了第一波進攻。
第一波弗蘭克騎兵的攻擊在帕斯軍隊強烈的抵抗意誌下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但是德古佐爾夫卻從中看出了端倪——帕斯軍都是些新兵!
這是天賜良機,德古佐爾夫豈肯輕易放過?他立即指揮全軍發動了全麵進攻。德古佐爾夫的策略很簡單,在弗蘭克軍全麵攻擊之下,缺乏經驗的帕斯軍隊即便有拜巴斯巴恩的指揮照樣會出現反應不及時的狀況,而這種破綻一旦出現,就是弗蘭克軍致勝的時刻。
事情正如德古佐爾夫所預料的那樣,麵對弗蘭克軍的猛烈進攻,帕斯軍隊逐漸開始支持不住。其實拜巴斯巴恩的命令下達得非常及時,可是部隊卻來不及反應,最後導致的情況是越來越糟,終於帕斯軍的中路軍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陣型被打開了一個缺口。
就在這個當口,德古佐爾夫派出了他的王牌,也就是聖錘騎士團。這支由六千七百名騎士組成的兵團出擊的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像一把鋼刀一樣插進了帕斯軍露出的這個缺口之中。
聖錘騎士團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各國或各領主手下最得力的騎士,它的指揮官甚至是由年富力強且英勇善戰的王子們出任,其單兵戰鬥力足以與普通的武將媲美,就算是帕斯的正規軍也別想阻擋住如此強力的集團衝鋒,更不用提這些尚未精熟的新兵了。帕斯軍的中路部隊就像被沸水澆到的雪水一樣迅速融化,人命隨著陣型的瓦解迅速的丟失,簡直可以用淒慘來形容。
如果放任聖錘騎士團這樣進攻下去,用不了多久帕斯的中路軍就會完全瓦解,那麽帕斯軍就有被從中路突破的可能,則其兩翼都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到時候就算拜巴斯巴恩是大羅神仙也別想挽救這樣的局麵了。
雖然不情願,拜巴斯巴恩還是決定把指揮權暫時移交給老將畢爾留達斯,自己則充當起救火隊來挽救中路軍的危機。
至此,霍德祿丘陵會戰出現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