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巴斯巴恩正執行著自己軍事生涯裏最艱難的一次撤退行動,事實上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規模撤退行動。在此之前他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運動和進攻,在拜巴斯巴恩出色的軍事謀略和執行能力的輔助下,他的敵人都不曾有戰勝他的機會,包括這一次也是。
如果不是帕斯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而導致大軍軍糧斷絕的話,那麽拜巴斯巴恩用不了太久就能攻陷弗蘭克的教廷高奏凱歌了。有人曾經質疑沒能安排好後方就貿然進攻弗蘭克這本身也是拜巴斯巴恩對大局掌控的失誤,但是這種指責未免太苛刻了,因為當時的拜巴斯巴恩並沒有任何理由能夠察覺到尼西妮斯暗中所籌劃的一切,自然也就想象不到兵力幾乎呈空白狀態的珀農卡爾居然會鋌而走險發起政變了。
即便是遭遇到了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拜巴斯巴恩還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開始撤退行動。在戰略上他得到了盟友帕爾契的協助,從而可以大大緩解帕斯大軍糧食不足卻要長距離撤退的窘境,但是帕爾契友軍卻遠在千裏以外的博爾甘半島上。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二十萬帕斯大軍中隻有四萬人能及時從海上撤退,剩下的十六萬左右必須用雙腳走完這漫長的道路。更令人感到心驚膽寒的一點是從各種跡象表麵,弗蘭克軍已經對帕斯軍隊的撤退可能有所準備,他們同樣正在做著追擊的準備。這簡直就是能想象中最糟糕的事情,一方還沒有開始撤退,其撤退意圖就已經被敵方所洞悉。不過關於這一點拜巴斯巴恩倒是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從弗蘭克軍突然開始變得井然有序地發動阻截和反攻開始,他就知道對方的指揮官已經換成了德古佐爾夫了,對於這位對手的能力他是早就一清二楚,同時他也知道要在這樣的對手手上撤退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
拜巴斯巴恩把最有可能逃生的機會留給了傷兵和一小部分精銳步兵,他自己則隨著大部隊一起行動。拜巴斯巴恩的撤退行動很簡單,就是夜遁——利用黑夜的掩護將所有部隊撤出交戰區域。這是非常冒險的一次嚐試,唯一的優勢就是弗蘭克方不確定自己會在哪一天晚上逃走。當然,撤軍原本可以有很多種戰術上的選擇,不過拜巴斯巴恩知道這些小伎倆在德古佐爾夫的麵前都會歸於無效,而且弗蘭克軍也已經做好了追擊的準備,因此根本不需要施展這些,隻要在沿途設好阻截敵軍追兵的部隊就夠了。
撤軍真正困難的地方是在開始撤退以後,該如何維係士兵們的士氣。本來遠征異國他鄉,受盡了風霜雪雨的折磨和血雨腥風戰鬥的曆練,能夠保持士氣高昂的唯一本錢就是即將到來的勝利,但這一切當開始撤退的時候都會煙消雲散。有多少名將最後都倒在了撤軍途中,因為當他們率領的士兵開始潰散以後,他們也就成了孤家寡人的散兵而已。而拜巴斯巴恩的情況更嚴重一些,當士兵們一路撤退途中看到後方的糧食中轉站都是空的,可以想見他們的內心會受到多大的打擊——沒有糧食,也沒有可以駐足休息的地方,背後是窮追猛打的敵人,這種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感覺不就是不久前弗蘭克軍大撤退時的慘狀嗎?
正如拜巴斯巴恩所預料的那樣,從天亮以後弗蘭克軍就展開了全麵的追擊。由於還不曾察覺到帕斯軍隊撤退的具體方向,弗蘭克軍鋪天蓋地的朝著各個方向猛追。還沒到正午時分,第一支騎兵小隊就攆上了帕斯軍的後衛部隊。
小小的遭遇戰之後,弗蘭克騎兵丟下十幾具屍體撤了回去——他們已經查探到了帕斯軍主力可能的方向,沒有必要把命丟在必敗的戰場上,趕回去報信才是最重要的。帕斯軍既無意追擊也無力追擊,大家都必須為後麵漫長的逃亡節省必要的體力。
真正的第一次阻擊戰發生在了當天的晚上,為了給部隊騰出幾個小時休整的時間,拜巴斯巴恩率領一萬精銳與弗蘭克的八千追兵發生了激烈戰鬥。
這場戰鬥持續了約兩個小時,約兩千五百名弗蘭克軍被殺,帕斯方也戰死了約一千人,最後弗蘭克軍主動撤退。
之後為了給士兵們創造出更多的生存可能,拜巴斯巴恩幾乎每一次阻擊都站在了對敵前線,親自用他的武勇為部隊多爭取一點逃亡的時間。不過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弗蘭克軍的追擊越來越呈無力化——拜巴斯巴恩當然不會知道弗蘭克國內的具體內情,除了一開始的追擊計劃是德古佐爾夫一早就擬定好的了,剩下的行動則完全由法德林國王指揮。在監獄裏的德古佐爾夫無法及時得到帕斯軍的動向,自然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而法德林國王的指揮當然不能與德古佐爾夫相提並論。
雖然每次拜巴斯巴恩都能成功的擊退弗蘭克的追兵,可是帕斯軍的逃亡路線也已經完全暴露,越來越多的弗蘭克軍開始向博爾甘半島海岸線集結,追擊的弗蘭克軍前赴後繼,而拜巴斯巴恩率領的阻擊部隊卻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疲憊。
撤退進入第十一天的時候,就連拜巴斯巴恩本人都已經感到疲憊不堪——這十一天裏他幾乎就沒有真正睡過一覺,隻能在馬背上稍稍合一會兒眼,而他卻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去協調整支部隊的撤退行動,還要在戰場上馳騁作戰,就算是鐵打的身體也會有支持不住的時候。可是拜巴斯巴恩卻不能像其他士兵那樣把疲態表露在臉上,因為他是這些疲憊不堪的士兵們的最後精神支柱,當士兵們看到他那意氣風發的臉的時候也是為他們的身體注入最後希望的時候。
可惜,追兵還是再次出現在了身後,這一次的敵軍數量雖然隻有約一千騎,可是拜巴斯巴恩一眼就看到了他們旗幟上的鐵錘,那是聖錘騎士團的旗幟。
不管指揮弗蘭克軍的是怎樣的一個笨蛋,不管他給了拜巴斯巴恩多少擊退他的機會,但是在這個當口投入最精銳的聖錘騎士團卻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拜巴斯巴恩振作精神,抽出了腰間的彎刀朝著士兵們喊道:“大夥看呀,對手是聖錘騎士團!別看他們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可是他們如今也和我們一樣長途跋涉了十一天,他們的疲勞一點不比我們少,這正是我們揚名的絕佳時機,斬殺一個聖錘騎士團團員可比殺死十個敵軍還有價值!跟著我上!”
作為武將有時候不得不去欺騙自己的部下,聖錘騎士團明明可以一早就對自己發動進攻,卻拖了整整十一天,顯然他們是養精蓄銳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的,而且此時拜巴斯巴恩的阻擊部隊也隻剩下了不到兩千人,要用這支部隊擊退聖錘騎士團談何容易?但哪怕是不可能的事情,拜巴斯巴恩也已經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就在他率領部隊對聖錘騎士團發起反突擊的同時,東邊的丘陵地帶出現了一支軍隊的影子,這支軍隊的旗幟讓拜巴斯巴恩精神大振:那是帕爾契軍旗!
如果不是帕斯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而導致大軍軍糧斷絕的話,那麽拜巴斯巴恩用不了太久就能攻陷弗蘭克的教廷高奏凱歌了。有人曾經質疑沒能安排好後方就貿然進攻弗蘭克這本身也是拜巴斯巴恩對大局掌控的失誤,但是這種指責未免太苛刻了,因為當時的拜巴斯巴恩並沒有任何理由能夠察覺到尼西妮斯暗中所籌劃的一切,自然也就想象不到兵力幾乎呈空白狀態的珀農卡爾居然會鋌而走險發起政變了。
即便是遭遇到了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拜巴斯巴恩還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開始撤退行動。在戰略上他得到了盟友帕爾契的協助,從而可以大大緩解帕斯大軍糧食不足卻要長距離撤退的窘境,但是帕爾契友軍卻遠在千裏以外的博爾甘半島上。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二十萬帕斯大軍中隻有四萬人能及時從海上撤退,剩下的十六萬左右必須用雙腳走完這漫長的道路。更令人感到心驚膽寒的一點是從各種跡象表麵,弗蘭克軍已經對帕斯軍隊的撤退可能有所準備,他們同樣正在做著追擊的準備。這簡直就是能想象中最糟糕的事情,一方還沒有開始撤退,其撤退意圖就已經被敵方所洞悉。不過關於這一點拜巴斯巴恩倒是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從弗蘭克軍突然開始變得井然有序地發動阻截和反攻開始,他就知道對方的指揮官已經換成了德古佐爾夫了,對於這位對手的能力他是早就一清二楚,同時他也知道要在這樣的對手手上撤退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
拜巴斯巴恩把最有可能逃生的機會留給了傷兵和一小部分精銳步兵,他自己則隨著大部隊一起行動。拜巴斯巴恩的撤退行動很簡單,就是夜遁——利用黑夜的掩護將所有部隊撤出交戰區域。這是非常冒險的一次嚐試,唯一的優勢就是弗蘭克方不確定自己會在哪一天晚上逃走。當然,撤軍原本可以有很多種戰術上的選擇,不過拜巴斯巴恩知道這些小伎倆在德古佐爾夫的麵前都會歸於無效,而且弗蘭克軍也已經做好了追擊的準備,因此根本不需要施展這些,隻要在沿途設好阻截敵軍追兵的部隊就夠了。
撤軍真正困難的地方是在開始撤退以後,該如何維係士兵們的士氣。本來遠征異國他鄉,受盡了風霜雪雨的折磨和血雨腥風戰鬥的曆練,能夠保持士氣高昂的唯一本錢就是即將到來的勝利,但這一切當開始撤退的時候都會煙消雲散。有多少名將最後都倒在了撤軍途中,因為當他們率領的士兵開始潰散以後,他們也就成了孤家寡人的散兵而已。而拜巴斯巴恩的情況更嚴重一些,當士兵們一路撤退途中看到後方的糧食中轉站都是空的,可以想見他們的內心會受到多大的打擊——沒有糧食,也沒有可以駐足休息的地方,背後是窮追猛打的敵人,這種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感覺不就是不久前弗蘭克軍大撤退時的慘狀嗎?
正如拜巴斯巴恩所預料的那樣,從天亮以後弗蘭克軍就展開了全麵的追擊。由於還不曾察覺到帕斯軍隊撤退的具體方向,弗蘭克軍鋪天蓋地的朝著各個方向猛追。還沒到正午時分,第一支騎兵小隊就攆上了帕斯軍的後衛部隊。
小小的遭遇戰之後,弗蘭克騎兵丟下十幾具屍體撤了回去——他們已經查探到了帕斯軍主力可能的方向,沒有必要把命丟在必敗的戰場上,趕回去報信才是最重要的。帕斯軍既無意追擊也無力追擊,大家都必須為後麵漫長的逃亡節省必要的體力。
真正的第一次阻擊戰發生在了當天的晚上,為了給部隊騰出幾個小時休整的時間,拜巴斯巴恩率領一萬精銳與弗蘭克的八千追兵發生了激烈戰鬥。
這場戰鬥持續了約兩個小時,約兩千五百名弗蘭克軍被殺,帕斯方也戰死了約一千人,最後弗蘭克軍主動撤退。
之後為了給士兵們創造出更多的生存可能,拜巴斯巴恩幾乎每一次阻擊都站在了對敵前線,親自用他的武勇為部隊多爭取一點逃亡的時間。不過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弗蘭克軍的追擊越來越呈無力化——拜巴斯巴恩當然不會知道弗蘭克國內的具體內情,除了一開始的追擊計劃是德古佐爾夫一早就擬定好的了,剩下的行動則完全由法德林國王指揮。在監獄裏的德古佐爾夫無法及時得到帕斯軍的動向,自然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而法德林國王的指揮當然不能與德古佐爾夫相提並論。
雖然每次拜巴斯巴恩都能成功的擊退弗蘭克的追兵,可是帕斯軍的逃亡路線也已經完全暴露,越來越多的弗蘭克軍開始向博爾甘半島海岸線集結,追擊的弗蘭克軍前赴後繼,而拜巴斯巴恩率領的阻擊部隊卻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疲憊。
撤退進入第十一天的時候,就連拜巴斯巴恩本人都已經感到疲憊不堪——這十一天裏他幾乎就沒有真正睡過一覺,隻能在馬背上稍稍合一會兒眼,而他卻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去協調整支部隊的撤退行動,還要在戰場上馳騁作戰,就算是鐵打的身體也會有支持不住的時候。可是拜巴斯巴恩卻不能像其他士兵那樣把疲態表露在臉上,因為他是這些疲憊不堪的士兵們的最後精神支柱,當士兵們看到他那意氣風發的臉的時候也是為他們的身體注入最後希望的時候。
可惜,追兵還是再次出現在了身後,這一次的敵軍數量雖然隻有約一千騎,可是拜巴斯巴恩一眼就看到了他們旗幟上的鐵錘,那是聖錘騎士團的旗幟。
不管指揮弗蘭克軍的是怎樣的一個笨蛋,不管他給了拜巴斯巴恩多少擊退他的機會,但是在這個當口投入最精銳的聖錘騎士團卻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拜巴斯巴恩振作精神,抽出了腰間的彎刀朝著士兵們喊道:“大夥看呀,對手是聖錘騎士團!別看他們個個都是精兵強將,可是他們如今也和我們一樣長途跋涉了十一天,他們的疲勞一點不比我們少,這正是我們揚名的絕佳時機,斬殺一個聖錘騎士團團員可比殺死十個敵軍還有價值!跟著我上!”
作為武將有時候不得不去欺騙自己的部下,聖錘騎士團明明可以一早就對自己發動進攻,卻拖了整整十一天,顯然他們是養精蓄銳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的,而且此時拜巴斯巴恩的阻擊部隊也隻剩下了不到兩千人,要用這支部隊擊退聖錘騎士團談何容易?但哪怕是不可能的事情,拜巴斯巴恩也已經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就在他率領部隊對聖錘騎士團發起反突擊的同時,東邊的丘陵地帶出現了一支軍隊的影子,這支軍隊的旗幟讓拜巴斯巴恩精神大振:那是帕爾契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