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柳科夫終於等到了協議達成的那一天,實際上從蘇27入華之後沒有多久,這份合同就順利的簽署了下來。


    兩千萬噸玉米,三十萬噸肉類和三十千萬升的酒精。為此蘇聯將向中國出售一千萬噸產能先進的煉鋼設備,以及各種礦山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煉油設備,這些都是蘇聯的優勢工業項目。


    實際上在前幾年時間裏,通過非官方層麵的貿易,中國已經從蘇聯“薅”了至少兩千萬噸鋼產能的羊毛了。


    八十年代最後一年,中國的鋼產能已經可以說是半隻腳踏上了億噸級別的門檻。下半年的鋼產量隨著幾個項目的投產,一口氣增長到了五千萬噸以上。


    到了1990年,計委預估的全年鋼產量可以說肯定能夠超過億噸級別。這裏麵除了從歐美日揀洋落承接發達西方國家的工業轉移,蘇聯進口的煉鋼設備至少貢獻了35%以上的份額。


    蘇聯到八十年代末,其鋼產能高達一億六千萬噸以上。在貢獻了兩到三千萬噸先進的鋼鐵產能之後,也不過才下跌到了一億兩千萬噸,仍然是相當可觀的一個數字。


    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鋼鐵產能卻迅速的退化到了五千到六千萬噸。曆史上蘇聯的鋼鐵產能,扣除其他加盟國分走的分量,到俄羅斯時代至少蒸發了六千萬噸以上的產能。


    這些煉鋼設備或者被賣了廢品,甚至有些幹脆就在雜草叢生的廠房裏無人問津。如今能夠重新落戶中國,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除了煉鋼設備,蘇聯的礦山機械也很先進。畢竟蘇聯才是真正的“地大物博”,原材料資源相當豐富,在礦山開發方麵的技術比八十年代的中國還是先進了很多的。


    在蘇聯工業體係內發言能量最大的,莫過於石油係統了。巴庫派係控製的石油係統是蘇聯外匯的主要來源,也因此刺激了蘇聯的石油技術進步。煉油和各種大型化工技術,是蘇聯在國際上最為先進的技術領域。


    實際上西方世界對蘇聯的能源早就已經垂涎欲滴,在199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首次為一個國家發布了一份聯合研究報告,這個國家就是蘇聯。報告在其主幹部分詳細闡明了西方建議蘇聯恢複資本主義製度的原因,然而在其結論部分,僅僅詳談了蘇聯的能源和農業部分。


    中國在能源上嚴重依賴煤炭,因為中國是個貧油國,但卻是個“富煤國”。這個富煤國的煤炭儲量是多少呢?1145億噸。


    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僅僅煤炭儲量就高達1570億噸,這還沒有算上分離出去的十四個加盟國。但眾所周知,俄羅斯最富裕的並不是煤炭,而是石油。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占世界總儲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這還是沒有完全探明俄羅斯的全部國土的數字,實際上俄羅斯的石油儲量很可能會比沙特的數量還要更高。


    而在蘇聯時代,石油產量則更加可觀。畢竟富油的高加索地區被拆分之後,著名的石油重鎮巴庫可是被阿塞拜疆給分離了出去。


    而阿塞拜疆同樣是一個富油國,可以說整個國土都是漂浮在石油上麵。由此可知,沒有解體之前的蘇聯在能源領域上,讓西方國家有多麽眼紅。


    蘇聯的油田是國際社會唯一沒有被資本掌握的油田,為了能夠打擊蘇聯,在整個八十年代美國操縱歐佩克製造了十年的低油價。


    在海灣地區,因為歐佩克的控製力度下降,有些國家為了占領石油市場,油價甚至低到了接近成本的六美元一桶。而十美元一桶則是經常有的打折促銷機會,最高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美元一桶。誰能想象,未來的石油價格能漲到五六十美元這種程度,歐佩克等蘇聯躺屍了之後轉身就恢複了對產油地的控製力。


    這個控製力是怎麽實現的?其實很容易,因為伊拉克手裏有著世界10%的石油儲備,而八十年代主要的低價石油產出國就是伊拉克。


    六美元、十美元這種價格,就是歐佩克裏最不聽招呼的伊拉克幹出來的。而美國的忠實盟友守著世界22%的石油儲備,產量卻和英國的北海油田差不多,說多了真的全都是淚。


    不過等海灣戰爭一打,幾年時間裏石油價格就開始坐直升飛機了。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實在是美帝瞌睡送來了枕頭,否則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為了什麽?因為聯合國對伊拉克的製裁已經到了解除的年限,顯然國際社會不會同意延長對伊拉克的製裁時間。


    而被製裁窮了的伊拉克,在解除製裁之後肯定會大量出口石油衝擊油價。於是,布什就在薩達姆家裏搜出了一小管洗衣粉……


    石油這把武器,可以說在蘇聯倒下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抓住這顆救命稻草,蘇聯建設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石油化工工業係統。


    然而如今石油也已經救不了蘇聯,曾經強大到美國和歐洲顫顫發抖的蘇聯,到了九十年代竟然連吃飯都要賣家底了,何其悲哀。


    但這並不能讓兩桶油稍稍良心發現,他們對蘇聯的煉油技術可謂是早就眼饞的很了。之前是跟胡文海搭不上邊,如今國家隊終於出手,哪裏能少的了他們的身影。


    中國借著馬斯柳科夫上門的這次機會,可以說是狠狠的從蘇聯身上割了一塊肉下來。


    當然,這事兒好就好在,你坑了人家、人家還得跟你說一聲“謝謝啊!”。如今的蘇聯腿腳雖然沒瘸,但誰讓他們腦袋瘸了呢?


    不過對這筆交易國內也並不是全然滿意,第一批交貨的蘇27質量上讓飛慣了f-14的空軍略有微詞。


    這年代的蘇27和後來發展成一整個係列的蘇霍伊戰機還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問題就是有些“軟骨病”。


    早期的蘇27戰機結構強度上有些問題,導致了橫滾動作的時候機翼外翼段會有相對其他戰鬥機更大的變形,使得蘇27襟副翼的橫滾操縱效率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蘇27是雙發寬間距,上單翼,武器不能掛載在機腹。


    最後,蘇27的橫滾性能更是在三代機中徹底墊底。f16、幻影2000這種輕型單發戰鬥機自不必說,米格29和f18這種中型機在橫滾上欺負蘇27那也是理所當然,連f15這樣是雙發重戰在橫滾上都比蘇27好。甚至一向被認為是橫滾不佳的f14,橫滾性能在三代機中也隻是倒數第二。


    什麽,你問倒數第一是誰?這不就是蘇27嗎?


    這是因為蘇27在航電上被要求對抗的目標是美國人的f-15,因此必須有很強的上視/下視追蹤目標能力,在探測距離、精度和抗幹擾能力以及刷新率等性能上也不能弱於f-15,這樣一來蘇軍傳統的蓋塞林天線就顯得不那麽好用了。


    祖可夫斯基鎮的儀器製造研究院計劃要給蘇27上的是更先進的平麵縫隙天線,采用水平機掃、垂直電掃的方式增加其更新目標的刷新率。


    然而想法是好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蘇27立項,十年時間裏蘇聯竟然沒有解決平麵縫隙天線的軟件問題,這真是讓人扼腕長歎啊!


    最後眼看著新天線實在趕不上進度,隻好又走回了蓋塞林天線的老路。通過增加天線麵積和發射功率來達到能夠對抗f-15的指標。


    但這樣一來,蘇27的機頭超重,如果再加上機尾配重,最終結果就是蘇27比設計目標增重了1.1噸。


    為了將這一噸的重量重新減下來,蘇27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強度低但質量輕得多複合材料,以及在非關鍵性的部件上打孔來減輕重量。但這樣做卻會導致戰機的機體強度減弱,結果就是雖然理論上蘇27能夠進行跨音速飛行,但實際上在0.85到1.25馬赫這一速度區間,戰機即使輕載,可用過載也被限製在6.5g到1g以內。


    由此導致的蘇27滾轉率在所有三代機中都是墊底水平,而且跨音速性能也被嚴重削弱了。


    曆史上中國空軍拿到蘇27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三代機,即使是再糟糕,也總比八爺和小七要好的沒邊了。


    和曆史上所有的優秀戰機一樣,蘇27未來的赫赫威名主要還是不斷改進出來的。真正實現了蘇27全部預想的機型,應該是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


    換了117s發動機,航電全麵改進,增加鴨翼和加強了機體結構,以使得機翼下的掛點和掛載能力都大幅增加。


    直到這個時候,蘇35才算是走完了當初蘇霍伊對一開始為了對抗f-15所設計的那款“蘇27”戰機。


    當然,到了中國引進蘇35的時候,早就已經不像曆史上引進蘇27對中國空軍的意義重大了。


    蘇27是讓中國空軍脫胎換骨,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空軍的第一梯隊上。而蘇35卻不過是錦上添花,說不定還有天可汗要奶一口****以便俄羅斯去轟炸isis的一層意思。


    但如今國內空軍早就已經飛了好幾年的f-14,回頭再飛蘇27。就好像開慣了比亞迪秦,回頭去開一輛90年代的寶馬,那肯定是不會適應的。


    空軍翹首以盼迎回來的大名鼎鼎的蘇27原來有這麽大的缺陷,可想而知空軍軍官們內心奔騰的***有多大的陰影了。


    不過蘇27畢竟是如今中國能拿到的最好的三代機,也隻能是感慨一下少爺的身子跑堂的命了。


    空一師你要是不喜歡,南霸天不介意替你受這份罪啊!


    空一師對此的回答,是將換裝下來的八爺甩在了南霸天的臉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玩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碩並收藏帝國玩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