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衙門,卻見廂房兩個侍衛,風滿樓點了點頭。這門口的侍衛也上一次來過餘杭的,看見風滿樓,便打開了門。
風滿樓進去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李忠。韓王府的侍衛首領。
風滿樓連忙行禮,李忠卻趕緊拉住,嘴裏說道:“風大人這是折煞末將了!大人是正七品的大堂,末將不過是王府區區侍衛而已!”
這個區區的侍衛,可不是一般的侍衛了,而是王府侍衛首領,雖然不像風滿樓一般管理著一縣之地,但是也算是個能管事的官了。
這時候的大宋朝,慢慢的開始,文官的地位高了起來,開始將武將比了下去,但是卻遠遠沒有像大宋中期那樣,文官就是一切,將武官徹底的壓在腳下。
風滿樓的權力,比李忠要大,但是卻不敢惹李忠,畢竟人家跟隨的是親王,親王的麵子,可不是一個知縣能惹得起的。
而李忠這邊,雖然地位和官職,和風滿樓差別不大,但是人家這個知縣,可是自家王爺的老師,自己可是惹不起的,就算是韓王,也會對風知縣禮讓三分,因此也很是客氣。
兩人客氣一番,風滿樓說道:“李將軍,本官可沒想到,還勞煩你親自跑一趟!”
李忠說道:“還不是王爺發話了,讓屬下跑一趟嘛,這次專門為了大人而來!”
風滿樓沒有說話,等著李忠說,卻聽李忠說道:“還是先從王爺回京開始說起吧!”李忠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
當時王繼恩和趙元佐趙元侃三人,帶人侍衛們,押解著一船的金銀珠寶,從運河至上,沒幾曰便到了汴京,進了開封城。
李忠不過是王府的一個侍衛首領,自然是沒有資格麵聖的,隻有王繼恩和兩位王爺才有機會。不過想來也隻是私下秘密的事情。
當然,李忠現在說的內容,大部分是韓王交代的。
官家見到大批的金銀珠寶,頓時臉色便怒了,說道:“這些餘杭貪官,十餘年時間,便積累了如此多的財富,要是天下的官員們,都如此下作的話,百姓豈不是苦不堪言!”
當然,官家還是很高興的,一來,貪官得到了鏟除,二來,也是忽然多了這麽多的金銀,而且官家一向是有北伐收複幽雲十六州之誌。這幾年也在囤積糧草軍餉。見到如此多的金銀,自然高興。
而最令官家高興的,便是得到了盟約的內容。本來官家早有北伐的意思,但是卻因為朝廷不穩,不敢造次。如今盟約拿到了手中,自然不擔心魏王了。
趙元佐將餘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當然,卻隱瞞了韓王趙元侃私下認風滿樓做師的這段。
管家聽完之後,當即高興得很,說要不是那個風滿樓將餘杭的官員全部抓完了,真應該晉升了。要是現在晉升,那餘杭就沒有官員,豈不亂成一團!
風滿樓聽到這裏,心裏一陣汗顏。不將那些人全部抓出來,自己也沒有功勞,現在抓出來了吧,卻說餘杭衙門的官員都被抓完了,升不了官。
李忠說道:“皇上的意思,是等一段時間,等餘杭的官員們到位之後,再考慮大人的晉升問題。不過,皇上可真夠重視大人的,還是許了大人天章閣待製,殿中丞的官職,不過暫時還是權知餘杭縣!”
按照大宋朝的官製,前麵的天章閣待製,相當於是學位,殿中丞相當於是品級待遇,實際權力,還是權知餘杭縣。相當於升級了品級,也就是等於漲了俸祿而已。不過,現在風滿樓卻從一個正七品的知縣,一下子提升到了從五品的殿中丞,一下子升了三級,可以看出官家的器重。
說到這裏,李忠笑道:“這下末將卻要稱呼大人一句上官了。對了,聖旨明天就下了。”
風滿樓一愣,說道:“怎麽明天就有聖旨?”
李忠說道:“正是!而且,天使前來,還有幾件事。風大人的嘉獎,是第一件。忘記說了,皇上還有一件獎勵,聽說風大人還未曾有表字,皇上便賜了字?”
古人的名字,有姓名,就是大號,比如李白,姓名就是李白,一般就是在正式場合上麵使用,或者是長輩,才能直呼其名。而李白有個字,叫做太白,卻是平輩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稱呼表字的。另外還有號,李白的號為青蓮居士,一般就是外人稱呼,或者是晚輩稱呼的。
風滿樓說道:“下官未曾有字,自從去年離家進京趕考,當時才十九歲,而返鄉之後,便訂了親,加上朝廷差遣得緊急,因此父親未曾賜字於我!”
這個時代,一般就是男子二十歲時候,會舉行冠禮,說明誠仁了,而與此同時,一般會取一個表字。
“難道風大人不知道皇上賜了什麽字嗎?”李忠問道。
風滿樓笑道:“皇上賜字,肯定是極好的,明天就知道。”
李忠說道:“末將也不清楚,還是明天的聖旨上麵就有了。”
“天使前來,第二件事,是什麽?”風滿樓問道。
李總連忙說道:“第二件事,其實不是餘杭的,是在揚州的。就是肖宗華知府科場舞弊的案子,被人告到京城了。皇上派了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順宜,親自督促此事!”
這個李忠,說話總是說一半,卻聽他說了這些,才說道:“當然,沈相爺這次便是天使,三曰之前,已經到了餘杭。肖宗華被當場革職,已經押解進京了。估計,是少不得一個發配瓊州的命運了!”
瓊州,就是廣東的一個州,還不像後世一樣讀力成省,因此是一個小島,與陸地割斷,加上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因此現在是最荒蕪,最偏僻的地方了。
可見,這個肖宗華的罪名有多嚴重。
“對了,聽說餘杭有個姓包的舉人,也涉及到科場舞弊了,已經被革去了功名。那些被革去功名的名單,沈相爺也上奏朝廷了!”李忠說道。
風滿樓一楞,問道:“這就是第二件嗎?第三件事呢?”
;
風滿樓進去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李忠。韓王府的侍衛首領。
風滿樓連忙行禮,李忠卻趕緊拉住,嘴裏說道:“風大人這是折煞末將了!大人是正七品的大堂,末將不過是王府區區侍衛而已!”
這個區區的侍衛,可不是一般的侍衛了,而是王府侍衛首領,雖然不像風滿樓一般管理著一縣之地,但是也算是個能管事的官了。
這時候的大宋朝,慢慢的開始,文官的地位高了起來,開始將武將比了下去,但是卻遠遠沒有像大宋中期那樣,文官就是一切,將武官徹底的壓在腳下。
風滿樓的權力,比李忠要大,但是卻不敢惹李忠,畢竟人家跟隨的是親王,親王的麵子,可不是一個知縣能惹得起的。
而李忠這邊,雖然地位和官職,和風滿樓差別不大,但是人家這個知縣,可是自家王爺的老師,自己可是惹不起的,就算是韓王,也會對風知縣禮讓三分,因此也很是客氣。
兩人客氣一番,風滿樓說道:“李將軍,本官可沒想到,還勞煩你親自跑一趟!”
李忠說道:“還不是王爺發話了,讓屬下跑一趟嘛,這次專門為了大人而來!”
風滿樓沒有說話,等著李忠說,卻聽李忠說道:“還是先從王爺回京開始說起吧!”李忠喝了口茶,潤了潤喉嚨。
當時王繼恩和趙元佐趙元侃三人,帶人侍衛們,押解著一船的金銀珠寶,從運河至上,沒幾曰便到了汴京,進了開封城。
李忠不過是王府的一個侍衛首領,自然是沒有資格麵聖的,隻有王繼恩和兩位王爺才有機會。不過想來也隻是私下秘密的事情。
當然,李忠現在說的內容,大部分是韓王交代的。
官家見到大批的金銀珠寶,頓時臉色便怒了,說道:“這些餘杭貪官,十餘年時間,便積累了如此多的財富,要是天下的官員們,都如此下作的話,百姓豈不是苦不堪言!”
當然,官家還是很高興的,一來,貪官得到了鏟除,二來,也是忽然多了這麽多的金銀,而且官家一向是有北伐收複幽雲十六州之誌。這幾年也在囤積糧草軍餉。見到如此多的金銀,自然高興。
而最令官家高興的,便是得到了盟約的內容。本來官家早有北伐的意思,但是卻因為朝廷不穩,不敢造次。如今盟約拿到了手中,自然不擔心魏王了。
趙元佐將餘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當然,卻隱瞞了韓王趙元侃私下認風滿樓做師的這段。
管家聽完之後,當即高興得很,說要不是那個風滿樓將餘杭的官員全部抓完了,真應該晉升了。要是現在晉升,那餘杭就沒有官員,豈不亂成一團!
風滿樓聽到這裏,心裏一陣汗顏。不將那些人全部抓出來,自己也沒有功勞,現在抓出來了吧,卻說餘杭衙門的官員都被抓完了,升不了官。
李忠說道:“皇上的意思,是等一段時間,等餘杭的官員們到位之後,再考慮大人的晉升問題。不過,皇上可真夠重視大人的,還是許了大人天章閣待製,殿中丞的官職,不過暫時還是權知餘杭縣!”
按照大宋朝的官製,前麵的天章閣待製,相當於是學位,殿中丞相當於是品級待遇,實際權力,還是權知餘杭縣。相當於升級了品級,也就是等於漲了俸祿而已。不過,現在風滿樓卻從一個正七品的知縣,一下子提升到了從五品的殿中丞,一下子升了三級,可以看出官家的器重。
說到這裏,李忠笑道:“這下末將卻要稱呼大人一句上官了。對了,聖旨明天就下了。”
風滿樓一愣,說道:“怎麽明天就有聖旨?”
李忠說道:“正是!而且,天使前來,還有幾件事。風大人的嘉獎,是第一件。忘記說了,皇上還有一件獎勵,聽說風大人還未曾有表字,皇上便賜了字?”
古人的名字,有姓名,就是大號,比如李白,姓名就是李白,一般就是在正式場合上麵使用,或者是長輩,才能直呼其名。而李白有個字,叫做太白,卻是平輩之間的稱呼,一般都是稱呼表字的。另外還有號,李白的號為青蓮居士,一般就是外人稱呼,或者是晚輩稱呼的。
風滿樓說道:“下官未曾有字,自從去年離家進京趕考,當時才十九歲,而返鄉之後,便訂了親,加上朝廷差遣得緊急,因此父親未曾賜字於我!”
這個時代,一般就是男子二十歲時候,會舉行冠禮,說明誠仁了,而與此同時,一般會取一個表字。
“難道風大人不知道皇上賜了什麽字嗎?”李忠問道。
風滿樓笑道:“皇上賜字,肯定是極好的,明天就知道。”
李忠說道:“末將也不清楚,還是明天的聖旨上麵就有了。”
“天使前來,第二件事,是什麽?”風滿樓問道。
李總連忙說道:“第二件事,其實不是餘杭的,是在揚州的。就是肖宗華知府科場舞弊的案子,被人告到京城了。皇上派了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順宜,親自督促此事!”
這個李忠,說話總是說一半,卻聽他說了這些,才說道:“當然,沈相爺這次便是天使,三曰之前,已經到了餘杭。肖宗華被當場革職,已經押解進京了。估計,是少不得一個發配瓊州的命運了!”
瓊州,就是廣東的一個州,還不像後世一樣讀力成省,因此是一個小島,與陸地割斷,加上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因此現在是最荒蕪,最偏僻的地方了。
可見,這個肖宗華的罪名有多嚴重。
“對了,聽說餘杭有個姓包的舉人,也涉及到科場舞弊了,已經被革去了功名。那些被革去功名的名單,沈相爺也上奏朝廷了!”李忠說道。
風滿樓一楞,問道:“這就是第二件嗎?第三件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