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了,山山和二人說:“小道也有此意,奈何玉虛一脈人手太少、傳教經驗不足,還要請二位幫襯一二!”


    二人自然滿口答應,同意隻要在全真道觀附近,山山的“玉虛觀”都可以得到全真教的全力幫助。不過人手方麵,全真教在這邊也很緊張,畢竟東北和蒙地是很大的一片地方!


    既然決定要傳教,山山就要研究一下有關的宗教事務了。調來了有關資料看了一下,把他嚇了一跳!佛教搞得相當厲害,特別是吐蕃佛教(所謂喇嘛教),在北平―津衛一帶竟然有大大小小七十多家寺院!(那時候人口少、城市小、這麽多廟已經太多了)蒙地範圍內也相當的多,除了一些很小的部落,幾乎有部落就有廟!說起來這還是蒙古人惹的禍,當年吐蕃佛教以絕對支持蒙古人統治為代價(連臥槽尼瑪大師這樣的大高手都奉獻了),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國教,自然也得到許多回報。


    喇嘛教聚斂錢財方麵也相當有心得,不少信眾都把家產捐給了寺廟。另外,他們還占有不少廟產。


    此外附近中土佛教寺院也有三十多家,雖比不得喇嘛教,倒也過得去。


    相比來說,三十多家道觀(小規模居多、窮鬼居多)實在是不算什麽。


    回頭山山找來了宋四喜,一看這小子可是富態了不少、滿麵紅光,還留起了兩撇小黑胡,可不是當年那嚴重營養不良的樣子了。


    宋四喜算是山山的師弟,原來幫張山山打理過一陣子生意,可後來有了紅粉兵團(經濟大隊)和大批弟子,他的任務就減輕了不少,更傾向於教務方麵。因為安全原因,目前杭城的玉虛觀處於半關閉狀態,宋四喜也就跟著山山來了北方,打理北平的道觀。


    “四喜,我想為我們玉虛觀在北方擴大傳教,錢和人力什麽的都好說,就是有傳教經驗的人手比太少,有什麽好辦法沒有?”


    宋四喜聞言也謹慎起來,低頭思考起來。山山也未催他,看著自己的公文。


    “王爺,普通的底層道士倒是好辦,上少年營找些孩子、還有退役大兵先頂一陣子,以後再撤下來…實在不夠,就上職業介紹所雇一些,勞工有的是!”


    “雇一些?呃,這個主意倒是挺…你小子果然夠無恥,很有我當年的風範!”山山笑道。


    四喜尷尬笑笑,又接著說道:“就是高端道士和中端道士這兩塊不太好辦,高端的要求德高望重,鎮場子用的,我看還得師傅出馬才行。中端這塊,就是在道門精修七八年以上的道士,要求經義精熟、口齒伶俐、會辦各種法事、有傳教經驗、懂占卜岐黃之術…是一所道觀的骨幹,對於較小的道觀,觀主也得從他們中間出。”


    “四喜你說,這種中高端的道士能不能雇來?或者其它的什麽方法?”


    “王爺,恐怕不太好辦,因為這樣的都是各個道觀的骨幹,再說道門門派林立,互相有許多齷齪,像師傅這樣執拗的也不少…”


    山山低頭想起以前窮苦潦倒的玉虛觀、師傅和自己,微微笑著。


    “想想辦法!上門談、背後談、跪求、收買都行,聽說有不少道觀挺困難,可以現在從這樣的著手!…給你撥一筆錢,你盡管去幹!”


    “好吧王爺,我試試…”


    北郊慈雲觀。四喜抬頭看看,這是一家中型道觀,似乎頗為破敗,路上石板中間的雜草都沒人清理,牌匾上一層灰塵;大門開著,香客稀稀拉拉沒有幾個,也沒有弟子在場疏導,不過三清像倒是擦得挺幹淨。


    上了一炷香,宋四喜就在院子裏麵來回溜達,總算找到了一個小道士,帶他去見了觀主。


    “觀主,山山真人吩咐,這個月給你們道觀撥500貫錢,暫時維持一下。”曾經的小道士山山子現在身份不同了,自然可以叫“真人”。


    “無量壽福,感謝山山真人慷慨幫助。”


    “都是道門一脈,觀主無須客氣。”


    喝過了一杯茶,四喜問道:“觀中弟子人心如何?”


    “唉,不瞞道友說,除了一些入門多年的心思還算堅定,不少年輕小道人都溜走了,或是出去打工,好多天見不到人。更可惡的是,有的竟然溜去做了和尚、喇嘛!這幫禿驢…要是山山真人能管一管就好了。”


    “管是必須的,這幫禿驢必然要管,否則就要上房揭瓦,把咱們的信眾都拉光了!我回去會跟真人說…”


    稍稍沉默了一小會,四喜終於厚著臉皮開口:“觀主,你看…如果你們道觀加入我們玉虛一脈,怎麽樣?”


    觀主不禁愕然,然後就是一陣憤懣:原來也是不懷好意,惦記我們的基業的。不過他已經不止一次收了人家的錢,也不好當場翻臉,於是說:“道友玩笑了,我慈雲一脈雖然破敗了些,可還要堅守祖師的基業的。”


    四喜早已料到這些,倒也沒有太失望,接著說:“我玉虛觀欲要借一些修業有成的道友過去幫忙,不知可否?”


    老觀主一想要是借了,還不是肉包子打狗,正要開口拒絕,四喜又接著說:“要是觀主同意,我願意說服真人提供一筆款子給您修繕道觀。現在早已不是外族的天下,不如抓住機會、奮起直追,也好為慈雲一脈創下萬年之基業…以慈雲一脈的實力,隻要假以時日,以後要多少弟子沒有?”


    老觀主仔細想想,倒是頗為心動:“現在是漢人當政,喇嘛們已經收斂了不少,倒是一個恢複甚至擴張影響的機會,隻是道觀已經破敗多年,所謂佛要金裝,這破道觀怎麽能吸引信眾呢?看來不引進外援是不行了。”


    四喜看他有些心動,就繼續運用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忽悠,最後老觀主終於同意,以八萬貫“傳教補助”和“修繕費”的代價,從這裏“借”走了十幾名資深道士。四喜心中盤算,這麽貴的道士,也不知道以後能不能賺回來。


    不過四喜很快就發現,這樣的道觀已經是很通情達理的了。大多數道觀,但凡有口飯吃都不會拋棄道統的---多年拉幫結派的成果萬萬不能丟棄。


    “滾!”一個小道觀雞飛狗跳,四喜被趕了出來、相當狼狽,連送進去的銀子都被丟了出來。“這老道倒是有性格,佩服!希望你不要太快餓死。”四喜攤攤手。


    幸好不是每個道觀、所有道士都有這樣的**主義節操。


    “嘖嘖…”另一個破敗小道觀,一個老道士和兩個小道士看著成箱的銀子,十分心動,畢竟已經餓了好久了啊!(就跟當年山山在玉虛觀一開始的情況差不多)。


    “我們要是過去…”


    “先給道長兩千貫安家費!而且道長至少是個殿主的職位!當個觀主也有可能!那可就是大道觀了啊…”


    老道果斷收拾東西跟著走了。


    像這樣的小道觀人員,雖然素質不算太高,可是畢竟有長期忽悠人的經驗、有些野路子,正規培訓之後還是可以用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荒唐小道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吹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吹雪並收藏荒唐小道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