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島,和莫桑比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或者說,就算是到了莫桑比克的首都馬普托,離莫桑比克島也還遠著呢。
莫桑比克島並不大,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還不到1公裏。卻分成兩個部分,石頭城和蘆葦鎮(又叫茅草城)。
就在這麽小的一個島嶼上,卻是三個宗教的重要聖地。而且他們並不衝突,甚至在1991年莫桑比克島以整個島嶼入圍世界文化遺產時就有這樣一句評語:建築和文化最協調的島嶼。
莫桑比克島是葡萄牙殖民者在莫桑比克最早的殖民據點,1498年,達伽馬(dagama)登陸此島,宣稱它為葡萄牙領土。
島上的聖保羅宮就是葡萄牙殖民總督的行宮,整體呈現紅色,標準的哥特式建築,有點像莫斯科的紅場,又有點像英國的白金漢宮。阿巴爾記得後世它被改造成聖保羅博物館,不過現在隻是簡簡單單地靜靜矗立在那裏,獨自經風沐雨,即使有所損壞,也沒有人去管它。因為它是葡萄牙殖民統治的象征。
島上有守護聖母禮拜堂(1522)和仁慈聖母教堂(1635),都采用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的建築風格。有19世紀時期印度教寺廟和清真寺,有和大海顏色一樣的廁所。
還有穆胡姆塔巴帝國留下的著名遺址石頭城,在陽光下呈現出金黃色。最北端的半牆要塞,在荷蘭人的炮轟下隻剩下一堵牆屹立了將近四百年。
島上還有始建於1620年的聖弗蘭西斯科?紮比埃爾學校,如今已經和聖保羅宮連在一起。旁邊的禮拜堂和鍾樓內,有葡萄牙和印度以及穆胡姆塔巴帝國遺留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
而蘆葦鎮呢,是草根社會,在小島的南部,年紀比起石頭城來說,年輕許多,直到上個世紀,才由島上的黑人自發建立起來的。土坯和茅草堆成的小屋和集市與北邊恢弘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被人戲稱為“稻草城”。
為了保護阿巴爾的安全,馬謝爾把吉姆派到莫桑比克島擔任駐守軍的團長。原先是6個團的副長官,現在隻能掌管一個團,吉姆的職位明顯是降低了。不過當時的莫桑比克人就跟華夏剛剛獨立時相似,並沒有太多的斤斤計較,到哪兒都是為了保衛莫桑比克。
吉姆就是阿巴爾大伯希伯來的長子,現在的馬普托戌衛副司令。
莫桑比克正規軍隊有1.9萬人,分為20個團的編製,每團大約1000人。有一支海軍編隊,大約一個團的兵力,士兵原本都是漁民。隻有一艘蘇聯在沙俄時代留下的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還沒竣工就在內戰中損壞了。後來進行了一些修補和改進,莫桑比克獨立後,蘇聯將其打包送給了馬謝爾,算是來自社會主義老大的賀禮。不過這艘“老爺船”即使是下海就已經很吃力,別說是打仗了。
最早伊茲梅爾是3個3聯裝356毫米主炮。後來改設計又增加了4號炮塔。最要命的是後來蘇聯複工這些戰艦時起初還是合理的就是按原圖紙複建做提升火炮仰角等細節改良。但是後來卻離譜的要裝16寸火炮。火炮和導彈不同,火炮要考慮其巨大的後座力,而導彈的後座力和火炮比不值一提。換裝更大的火炮這對炮座船體來說可不是小挑戰。這就堵死了莫桑比克改造伊茲梅爾的可能性,可以說,蘇聯將伊茲梅爾送給莫桑比克完全就是扔垃圾的行為。
莫桑比克解放陣線在反擊葡萄牙軍隊時,也是虧了華夏的明華號幫助運兵。1975年6月,“明華輪”從坦桑尼亞往莫三鼻給運了一個團的軍隊,目的港是洛倫索-馬貴斯。莫三鼻給獨立後改國號為莫桑比克,首都洛倫索-馬貴斯也改稱為馬普托。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社會主義兄弟捐獻的船隻,都是被淘汰的普通戰艦,比起蘇聯贈送的破敗的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都不如。阿巴爾甚至想過把這些戰艦改造成漁船,估計它們連海盜的船隻都不如。
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從葡萄牙那兒繳獲的“馬謝爾”號護衛艦,使用的還是陳舊的an/sqs-510聲納係統。不過也是莫桑比克相對最新、設備也最齊全的有作戰能力的軍艦。
在馬普托隻呆了一周的時間,阿巴爾就帶著提安哥急匆匆地趕往莫桑比克島。吉姆已經前往莫桑比克島打前站,畢竟出現了上次“抵運”謀殺阿巴爾的事情,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阿巴爾的安全。
阿巴爾的匆匆離去讓老媽格拉薩很傷心,也很生氣,認為阿巴爾騙了自己。阿巴爾剛回來的時候可是答應自己再也不離開馬普托的,不過格拉薩也知道這隻是一個奢想,孩子大了總該有自己的事業。
因此格拉薩甚至想陪著阿巴爾一起前往莫桑比克島。不過最後還是被阿巴爾勸服了,不說自己現在還帶著學生,格拉薩走了,可沒人看住老爸馬謝爾,現在在馬謝爾身邊工作的女孩子可不少。格拉薩總不能把馬謝爾也帶到莫桑比克島吧。
還有一個人也不願意馬謝爾這麽快離開馬普托,那就是大文豪提安哥。應該說,他不想這麽快就離開馬普托。共同的愛好總是那麽相互吸引,提安哥果然和翁瓦內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而且,作為人文作家,提安哥覺得自己對馬普托的了解還不夠,最起碼自己還沒去自莫桑比克獨立後幾乎與世隔絕的謝菲納島。
至於小魔女朱雯雯的事情就由老爸頭疼去吧,現在朱奇誌也不鬧著回國了,天天嚷著讓馬謝爾趕緊想出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莫桑比克島並不大,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還不到1公裏。卻分成兩個部分,石頭城和蘆葦鎮(又叫茅草城)。
就在這麽小的一個島嶼上,卻是三個宗教的重要聖地。而且他們並不衝突,甚至在1991年莫桑比克島以整個島嶼入圍世界文化遺產時就有這樣一句評語:建築和文化最協調的島嶼。
莫桑比克島是葡萄牙殖民者在莫桑比克最早的殖民據點,1498年,達伽馬(dagama)登陸此島,宣稱它為葡萄牙領土。
島上的聖保羅宮就是葡萄牙殖民總督的行宮,整體呈現紅色,標準的哥特式建築,有點像莫斯科的紅場,又有點像英國的白金漢宮。阿巴爾記得後世它被改造成聖保羅博物館,不過現在隻是簡簡單單地靜靜矗立在那裏,獨自經風沐雨,即使有所損壞,也沒有人去管它。因為它是葡萄牙殖民統治的象征。
島上有守護聖母禮拜堂(1522)和仁慈聖母教堂(1635),都采用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的建築風格。有19世紀時期印度教寺廟和清真寺,有和大海顏色一樣的廁所。
還有穆胡姆塔巴帝國留下的著名遺址石頭城,在陽光下呈現出金黃色。最北端的半牆要塞,在荷蘭人的炮轟下隻剩下一堵牆屹立了將近四百年。
島上還有始建於1620年的聖弗蘭西斯科?紮比埃爾學校,如今已經和聖保羅宮連在一起。旁邊的禮拜堂和鍾樓內,有葡萄牙和印度以及穆胡姆塔巴帝國遺留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
而蘆葦鎮呢,是草根社會,在小島的南部,年紀比起石頭城來說,年輕許多,直到上個世紀,才由島上的黑人自發建立起來的。土坯和茅草堆成的小屋和集市與北邊恢弘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被人戲稱為“稻草城”。
為了保護阿巴爾的安全,馬謝爾把吉姆派到莫桑比克島擔任駐守軍的團長。原先是6個團的副長官,現在隻能掌管一個團,吉姆的職位明顯是降低了。不過當時的莫桑比克人就跟華夏剛剛獨立時相似,並沒有太多的斤斤計較,到哪兒都是為了保衛莫桑比克。
吉姆就是阿巴爾大伯希伯來的長子,現在的馬普托戌衛副司令。
莫桑比克正規軍隊有1.9萬人,分為20個團的編製,每團大約1000人。有一支海軍編隊,大約一個團的兵力,士兵原本都是漁民。隻有一艘蘇聯在沙俄時代留下的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還沒竣工就在內戰中損壞了。後來進行了一些修補和改進,莫桑比克獨立後,蘇聯將其打包送給了馬謝爾,算是來自社會主義老大的賀禮。不過這艘“老爺船”即使是下海就已經很吃力,別說是打仗了。
最早伊茲梅爾是3個3聯裝356毫米主炮。後來改設計又增加了4號炮塔。最要命的是後來蘇聯複工這些戰艦時起初還是合理的就是按原圖紙複建做提升火炮仰角等細節改良。但是後來卻離譜的要裝16寸火炮。火炮和導彈不同,火炮要考慮其巨大的後座力,而導彈的後座力和火炮比不值一提。換裝更大的火炮這對炮座船體來說可不是小挑戰。這就堵死了莫桑比克改造伊茲梅爾的可能性,可以說,蘇聯將伊茲梅爾送給莫桑比克完全就是扔垃圾的行為。
莫桑比克解放陣線在反擊葡萄牙軍隊時,也是虧了華夏的明華號幫助運兵。1975年6月,“明華輪”從坦桑尼亞往莫三鼻給運了一個團的軍隊,目的港是洛倫索-馬貴斯。莫三鼻給獨立後改國號為莫桑比克,首都洛倫索-馬貴斯也改稱為馬普托。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社會主義兄弟捐獻的船隻,都是被淘汰的普通戰艦,比起蘇聯贈送的破敗的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都不如。阿巴爾甚至想過把這些戰艦改造成漁船,估計它們連海盜的船隻都不如。
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從葡萄牙那兒繳獲的“馬謝爾”號護衛艦,使用的還是陳舊的an/sqs-510聲納係統。不過也是莫桑比克相對最新、設備也最齊全的有作戰能力的軍艦。
在馬普托隻呆了一周的時間,阿巴爾就帶著提安哥急匆匆地趕往莫桑比克島。吉姆已經前往莫桑比克島打前站,畢竟出現了上次“抵運”謀殺阿巴爾的事情,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阿巴爾的安全。
阿巴爾的匆匆離去讓老媽格拉薩很傷心,也很生氣,認為阿巴爾騙了自己。阿巴爾剛回來的時候可是答應自己再也不離開馬普托的,不過格拉薩也知道這隻是一個奢想,孩子大了總該有自己的事業。
因此格拉薩甚至想陪著阿巴爾一起前往莫桑比克島。不過最後還是被阿巴爾勸服了,不說自己現在還帶著學生,格拉薩走了,可沒人看住老爸馬謝爾,現在在馬謝爾身邊工作的女孩子可不少。格拉薩總不能把馬謝爾也帶到莫桑比克島吧。
還有一個人也不願意馬謝爾這麽快離開馬普托,那就是大文豪提安哥。應該說,他不想這麽快就離開馬普托。共同的愛好總是那麽相互吸引,提安哥果然和翁瓦內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而且,作為人文作家,提安哥覺得自己對馬普托的了解還不夠,最起碼自己還沒去自莫桑比克獨立後幾乎與世隔絕的謝菲納島。
至於小魔女朱雯雯的事情就由老爸頭疼去吧,現在朱奇誌也不鬧著回國了,天天嚷著讓馬謝爾趕緊想出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