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自己不知道阿爾瓦利德王子的真是情況還真會被阿布給騙了,畢竟法國是西方大國,巴黎更是時尚大都市。能在那兒開公司一定都是大公司,就像後世的華夏,即使是差不多的產品,消費者也寧願采購歐美日韓產品,感覺自己買了外國品牌身價就會立馬不一樣。


    不過阿巴爾也不準備戳穿阿布,不管怎麽說,阿爾瓦利德絕對算的上商業天才,隻是他的野心太大。正好此時受到打擊,對他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


    “好吧,如果你能把你表弟叫過來的話,也許我們會有一次愉快的合作!”


    下一站的調研就比較愉快了,因為阿巴爾在隆加終於找到了班明人的部落。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最遠地地方就是莫桑比克島,好像就是幾年後,這兒發現了兩大船的明代瓷器。而且由於泥沙的覆蓋,船體保存完好,後來莫桑比克直接就利用船體的上下兩層在當地建了一座海事博物館。


    隨鄭和來到莫桑比克島的不僅有瓷器,還有人口。一部分明代人選擇了在這一個美麗的地方定居。明末的時候,葡萄牙占領澳門,許多遭受戰亂和饑荒的流民在葡萄牙人的引誘下來到莫桑比克島,加上後來陸陸續續來到這兒的華夏人,長時間地與當地土著通婚,於是出現了班明族。


    班明族人不像正宗的非洲人一樣黑,保留了部分黃種人的特征,有點像東南亞的棕色人種。


    經過幾百年的融合,很多班明人已經忘記了母語,也忘記了自己是來自遙遠的東方國度。他們完全當自己是莫桑比克人。這有點讓阿巴爾興味索然,原本以為會有他鄉遇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動人情節,結果卻是“揮犀唾不聞鄉語”的無奈。


    當地的班明人大概有3萬人,統統都歸酋長吉布提管理。吉布提家有一座大型的釀酒作坊,材料卻是木薯,這在整個非洲都很少見。阿巴爾感覺這座酒作坊跟華夏的傳統酒坊很相似,但是當他詢問酋長時,吉布提隻說這是祖上傳下來的。


    在班明族的住地,阿巴爾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老頭吳?奎特。奎特的父親是晚清遷移到莫桑比克的漢人,奎特說他的父親曾在香港簡氏兄弟的南洋卷煙廠做過師傅。後來國內革命黨人到處鬧革命,卷煙廠被迫停產過一段時間。奎特的父親就跑到非洲淘金,卻被葡萄牙人帶到了莫桑比克,後來索性就在這兒定居了。


    奎特的父親在酋長那兒承包了一塊地種植煙葉,用卷煙換取日常的生活用品。父親死後,奎特接手了卷煙工藝。現在已經60多歲的奎特把工藝傳給了兒子吳?伊努荷**,每天就是教孫子孫女兒華夏語言和文化,他害怕自己的後代變得和班明人一樣忘記自己的根。


    沒想到這次調研竟然有這麽大的收獲,不僅邀請到未來的投資大王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還有了現成的釀酒和製煙工藝作坊。至於腰果酒,因為工藝簡單,幾乎家家都會做,不過做的最好的還是沿岸雨林裏的彩虹部落釀製的最好。經常會有商人去那兒采購,然後販賣到歐洲。


    阿巴爾沒想過要將這些酒坊或者工藝像父親馬謝爾那樣全部公有化,就像馬辛日爾的通過利潤分成的方式搞建設,雖然在短時間內投資者會獲得較大的利潤,不過因為有時間的限製,投資者們在前期便會不斷地壓榨利潤空間,而且他們投資的也都是短期能夠見效的行業,不利於地方的長期發展。


    這就涉及到利益問題。就像耗羊毛或者雞下蛋。投資者就像租借者,如果租期是一年,那麽他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在這一年內,讓雞多下蛋,讓羊毛長得更快。


    那麽一年之後呢,這隻雞或羊就可能因為吃了激素或者太過勞累再也不下蛋、再也不長毛。


    就好像1917年沙俄的十月革命,如果說孟什維克堅持的自己的“本本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而布爾什維克堅持的就是工人們的切身利益。當時俄國工人基本上都是由農奴轉變過來的工奴,布爾什維克的口號就是讓他們站起來做主人。庸俗一點地說,十月革命的勝利也是“利益”的勝利。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次革命符合了時代的潮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利益共享,這樣投資者為了能夠長久獲得利益,就會把目光放的更為長遠。利潤是共享的,利益也是雙贏的,這也解釋了華夏在改革開放之後,幾十年都維持著高速增長的原因了。


    因此,阿巴爾與吉布提、吳奎特的兒子吳?伊努荷**簽訂的協議中,阿巴爾承諾將給與他們10%的永久股份,而在發展過程中,阿巴爾將承擔新設備的采購,以及未來的銷售環節。同時阿巴爾也承諾,將來公司的收入絕對至少是他們現在收入的百倍以上,即他們從公司裏能分到的利潤是現在的10倍以上。


    如果阿巴爾的承諾沒有達到,將會按照承諾的配額賠償他們的損失。像這種對他們一本萬利的事情,兩人當然是欣然接受。


    不過阿巴爾也不吃虧,因為這批煙酒他還有更大的用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莫桑比克大發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羊並收藏莫桑比克大發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