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慕容博需要廣交江湖朋友,然而翻遍天龍全書也隻有兩個友人:一是大輪明王鳩摩智,一是後來的少林寺方丈玄慈。除此以外,無論是在姑蘇慕容背上殺害玄悲和馬大元的嫌疑,還是以後的杏子林、聚賢莊、少室山等武林大會,我們都沒有看到有人站出來為姑蘇慕容說過一句好話,伸出一次援手,可見姑蘇慕容在江湖上確實沒什麽其他知交。而鳩摩智和玄慈都是武林中極其出類拔萃的人物,可見慕容博是個天性孤僻、眼高於頂的人,對於武功聲望和自己不在一個檔次的人物絕不肯折節下交。對於慕容世家的起事大計,這顯然非常地不利。”
秦朝說得自己的臉皮都在發燒,看對方雖然也臉紅了,卻一臉興奮,不由暗歎,自己這臉皮還是太薄了些!可見自己混官場真不是當一把手的料,最多不過是輔助出謀劃策。
再看那相當於後世一省之長的知州大人,不由感歎:“這人與人,還真的不能比!”
那家夥幹嘛去了?
那家夥竟然洗澡去了。
那臉皮才叫厚!
不這樣怎麽找機會洗尿褲……
秦朝的腦袋,總不由聯想到後世的一省首長,受到不小的刺激。別人卻不以為然,基本上見怪不怪,無形中又加大了一些刺激。可這是在自己家中,秦朝能說什麽呢?
洗就洗吧!
管他娘!
隻怪慕容博這老不死,但這也是自己找上門,到姑蘇慕容,尋‘還施水閣’,抄武功秘笈。總不能叫他都捏著鼻子認了,吭都不吭一聲吧!
“慕容博之子慕容複,先投入西夏一品堂,既而又在所謂的“萬仙大會”中圖謀收攏靈鷲宮屬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群雄為自己所用,其後又圖謀在少林武林大會中力爭武林盟主,乃至去西夏招親拜段延慶為義父等等,都是為了尋求強大的外力支援,雖然都因為能力有限未能成功,但至少立意是正確的。而我們看看慕容博呢,除了祖輩遺留下的四大家臣以外,再沒有給兒子留下什麽外力助益。非但如此,由於他一些陰謀的不謹慎,在江湖上到處樹敵。為兒子慕容複引來了很大的麻煩,這以後再詳細分析。”
秦朝心裏麵念頭轉得特快,嘴上說得相對要慢多了。走著,說著……說著,走著,慕容博也脫去外衣,泡起了人工溫泉浴,還一臉地享受。
“這是什麽添了什麽滋潤肌膚的藥吧!似乎很不錯呀!”自顧自說著。
“我這還真是可笑――竟然敢懷疑當今天下第一大美容師!”
……
秦朝以掌為刀,在一旁削起了花崗石地板。一塊、兩塊、三塊……十塊、二十塊、三十塊……
工作、練功兩不誤。
這已不是第一次,習慣成自然。
慕容博忍不住用隨身匕首試了試,隻削了幾塊便停下,很是鬱悶道:“沒那‘大手印’。沒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想輕鬆還真不行!”
在這時候,他可不敢學秦朝,大量耗費掉內力。
他以為秦朝這麽做很消耗內力。絕對堅持不了多久,正可借機預測他的功力深淺。哪知秦朝是在借機練功,不但不怕內力消耗過多。反而希望多一些內力轉化為外力,進一步強化**。
順便也擴展了容納內力的上限,等於另一種形式的內外兼修。正因為**的力量限製了內力的提升,所以那些天生力大的人修煉內功也大占便宜,可謂是天資出眾。
一旦內功的修煉追上外功,修煉內功自然就慢了。
一旦外功的修煉超越內功,內功的修煉自然又快了。
秦朝天生的體質偏瘦,直到修煉‘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用來入門的外功‘大力金剛掌’,一層一掌一百斤,到第十層一掌一千斤,雙掌兩千斤。
有如此大力,再加上內力的特殊作用,切花崗石自然如切豆腐般輕鬆。
“哢!”一掌切下,相比用鋼鋸來來回回鋸要快多了,而且少了滿天飛舞的灰塵、石粉。
‘大力金剛掌’不愧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這門掌法雖然入門時比較容易,但要修煉到大成,‘大金剛掌’都不如它難。
秦朝不但修煉到第九層大成,還修煉到第十層圓滿,平均突破一層所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天。要不是考慮到**的強化,覺得不妨把速度放緩一些,用的時間至少還能再短上一倍。
密宗‘大手印’、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大力金剛掌’,一攻、一防、一力,三大絕技配合‘混元無相功’,互相兼容,取長補短,一雙手便被修煉成了這樣。
“這還是人嗎?”自認見多識廣的總捕蘇三,也和那新任知州一樣在隔壁看得目瞪口呆。
“真將這人推薦了上去,國師之位隻怕如探囊取物般,幾乎是板上釘釘啊!”兩人對視一眼,不說話都心知肚明,笑了。
再往上再升官發財,那可就不是一般難。
一旦成功,那也不是一般地光宗耀祖了。主要是要把握住機會,眼下這便不失為一個良機。
相比之下,密謀造反算什麽!
這和平年代,要都能造反成功,那可真奇了。
“慕容博和慕容複父子倆都心性偏狹,恨不得一日就能複國成功。然而當時天下形勢基本穩定,沒有乘亂取事的時機,要慕容博坐等時機來臨顯然是等不及,必須通過一些陰謀詭計營造出可以取事的時機,因此在他正當盛年之時,精心營造了一個布局宏大,牽涉極廣的陰謀――也就是向他的好友玄慈誤傳契丹武士來少林搶奪武學秘籍,從而引發了蕭遠山與中原武林群豪的雁門關之戰。”秦朝再一次回想那雁門關之戰,越想越覺得別扭。
越想也越替慕容博感到臉紅。從書中來看,他很可能是想挑起中原武林人士與契丹之間仇殺,引起宋遼兩國交戰,為自己起事創造機會。那麽,他的陰謀能成功麽?
首先從他選取的對象來看,要想用兩國人士的衝突引起國家之間的交戰,衝突的雙方至少要有一方是對該國有足夠影響力的重量級人士。雁門關之戰的一方是中原武林精英,然而大宋重文輕武,對這些江湖草莽簡直不屑一顧,對遼國國策自宋太宗之後便趨於守勢,但求遼國不輕起邊釁,豈有為江湖瑣事輕起戰端之理!在書中最後,當中原武林群豪從遼國歸來之時,他們甚至連邊關的城門都叫不開。
可見這些武林人士對北宋朝廷的影響力,比起神雕時的郭靖都遠不能及。
在這兒,秦朝把北宋朝廷換成了大理朝廷,把大俠郭靖換成了‘玫瑰仙子’木婉清。說她在王府中都橫衝直撞,誰敢不要命擋住她的路?
要殺就殺,沒得商量。
相比之下,群雄對大宋朝廷的影響力之弱,實在是叫人臉紅。群雄表現得越英勇,給人的感覺越諷刺,犧牲得實在是很不值。如果都這麽教導愛國,那隻會把人教得都不敢再愛。
再看另一方麵:
遼國雖然對中原土地有野心,但是與北宋訂有澶淵之盟後,也明白本身國力不足以吞滅大宋。而蕭在契丹雖是大姓,但蕭遠山在遼國顯然不是什麽位高權重之人,否則在日後蕭峰救了耶律洪基之後,說起自己的家事,遼國必定有人知曉。遼國從朝廷到武林,沒見有一個人對蕭遠山全家慘死作出任何回應。再說宋遼兩國雖然沒有戰事,邊境上小摩擦卻是常有之事,想用一次民間鬥毆而釀成戰端,顯然是癡心妄想,沒可能成功。
有人認為:“慕容博策劃雁門關之戰的目標沒有挑起戰端那麽大,隻是想讓中原群雄與蕭遠山拚個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利當上中原武林盟主而已。”假定這就是他當時的既定目標。
那麽,他實施這計劃的手段很高明麽?
慕容博如果想通過雁門關一戰在中原武林樹立自己的威望,那麽就不能躲在幕後隻是為玄慈通風報信,而是從一開始就要借報信為名站到前台來,參與雁門關之戰的決策。
當時的中原武林,絕大部分話語權由少林和丐幫聯合控製。有人根據後來的莊聚賢挑戰玄慈,認為:隻要除去了乞丐幫主汪劍通,與少林方丈玄慈,慕容博在中原武林無人能敵,就能做武林盟主。
那其實太想當然了!
要做盟主的人,領導才能及江湖威望要比武功高低重要許多,否則即使武功最高,沒有足夠強大的江湖勢力支持,在武林決策中根本就沒有什麽發言權可言。莊聚賢後來用武功高低挑戰玄慈以決定盟主歸屬,那是因為得到了‘中原第一大幫’丐幫的支持。
而慕容博不拉兩大江湖勢力支持自己不說,還費盡心反著幹,四處得罪人,連深信自己的知交好友都不放過,典型的害人不利己。(未完待續。。)
秦朝說得自己的臉皮都在發燒,看對方雖然也臉紅了,卻一臉興奮,不由暗歎,自己這臉皮還是太薄了些!可見自己混官場真不是當一把手的料,最多不過是輔助出謀劃策。
再看那相當於後世一省之長的知州大人,不由感歎:“這人與人,還真的不能比!”
那家夥幹嘛去了?
那家夥竟然洗澡去了。
那臉皮才叫厚!
不這樣怎麽找機會洗尿褲……
秦朝的腦袋,總不由聯想到後世的一省首長,受到不小的刺激。別人卻不以為然,基本上見怪不怪,無形中又加大了一些刺激。可這是在自己家中,秦朝能說什麽呢?
洗就洗吧!
管他娘!
隻怪慕容博這老不死,但這也是自己找上門,到姑蘇慕容,尋‘還施水閣’,抄武功秘笈。總不能叫他都捏著鼻子認了,吭都不吭一聲吧!
“慕容博之子慕容複,先投入西夏一品堂,既而又在所謂的“萬仙大會”中圖謀收攏靈鷲宮屬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群雄為自己所用,其後又圖謀在少林武林大會中力爭武林盟主,乃至去西夏招親拜段延慶為義父等等,都是為了尋求強大的外力支援,雖然都因為能力有限未能成功,但至少立意是正確的。而我們看看慕容博呢,除了祖輩遺留下的四大家臣以外,再沒有給兒子留下什麽外力助益。非但如此,由於他一些陰謀的不謹慎,在江湖上到處樹敵。為兒子慕容複引來了很大的麻煩,這以後再詳細分析。”
秦朝心裏麵念頭轉得特快,嘴上說得相對要慢多了。走著,說著……說著,走著,慕容博也脫去外衣,泡起了人工溫泉浴,還一臉地享受。
“這是什麽添了什麽滋潤肌膚的藥吧!似乎很不錯呀!”自顧自說著。
“我這還真是可笑――竟然敢懷疑當今天下第一大美容師!”
……
秦朝以掌為刀,在一旁削起了花崗石地板。一塊、兩塊、三塊……十塊、二十塊、三十塊……
工作、練功兩不誤。
這已不是第一次,習慣成自然。
慕容博忍不住用隨身匕首試了試,隻削了幾塊便停下,很是鬱悶道:“沒那‘大手印’。沒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想輕鬆還真不行!”
在這時候,他可不敢學秦朝,大量耗費掉內力。
他以為秦朝這麽做很消耗內力。絕對堅持不了多久,正可借機預測他的功力深淺。哪知秦朝是在借機練功,不但不怕內力消耗過多。反而希望多一些內力轉化為外力,進一步強化**。
順便也擴展了容納內力的上限,等於另一種形式的內外兼修。正因為**的力量限製了內力的提升,所以那些天生力大的人修煉內功也大占便宜,可謂是天資出眾。
一旦內功的修煉追上外功,修煉內功自然就慢了。
一旦外功的修煉超越內功,內功的修煉自然又快了。
秦朝天生的體質偏瘦,直到修煉‘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用來入門的外功‘大力金剛掌’,一層一掌一百斤,到第十層一掌一千斤,雙掌兩千斤。
有如此大力,再加上內力的特殊作用,切花崗石自然如切豆腐般輕鬆。
“哢!”一掌切下,相比用鋼鋸來來回回鋸要快多了,而且少了滿天飛舞的灰塵、石粉。
‘大力金剛掌’不愧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這門掌法雖然入門時比較容易,但要修煉到大成,‘大金剛掌’都不如它難。
秦朝不但修煉到第九層大成,還修煉到第十層圓滿,平均突破一層所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天。要不是考慮到**的強化,覺得不妨把速度放緩一些,用的時間至少還能再短上一倍。
密宗‘大手印’、少林‘金剛不壞體神功’、‘大力金剛掌’,一攻、一防、一力,三大絕技配合‘混元無相功’,互相兼容,取長補短,一雙手便被修煉成了這樣。
“這還是人嗎?”自認見多識廣的總捕蘇三,也和那新任知州一樣在隔壁看得目瞪口呆。
“真將這人推薦了上去,國師之位隻怕如探囊取物般,幾乎是板上釘釘啊!”兩人對視一眼,不說話都心知肚明,笑了。
再往上再升官發財,那可就不是一般難。
一旦成功,那也不是一般地光宗耀祖了。主要是要把握住機會,眼下這便不失為一個良機。
相比之下,密謀造反算什麽!
這和平年代,要都能造反成功,那可真奇了。
“慕容博和慕容複父子倆都心性偏狹,恨不得一日就能複國成功。然而當時天下形勢基本穩定,沒有乘亂取事的時機,要慕容博坐等時機來臨顯然是等不及,必須通過一些陰謀詭計營造出可以取事的時機,因此在他正當盛年之時,精心營造了一個布局宏大,牽涉極廣的陰謀――也就是向他的好友玄慈誤傳契丹武士來少林搶奪武學秘籍,從而引發了蕭遠山與中原武林群豪的雁門關之戰。”秦朝再一次回想那雁門關之戰,越想越覺得別扭。
越想也越替慕容博感到臉紅。從書中來看,他很可能是想挑起中原武林人士與契丹之間仇殺,引起宋遼兩國交戰,為自己起事創造機會。那麽,他的陰謀能成功麽?
首先從他選取的對象來看,要想用兩國人士的衝突引起國家之間的交戰,衝突的雙方至少要有一方是對該國有足夠影響力的重量級人士。雁門關之戰的一方是中原武林精英,然而大宋重文輕武,對這些江湖草莽簡直不屑一顧,對遼國國策自宋太宗之後便趨於守勢,但求遼國不輕起邊釁,豈有為江湖瑣事輕起戰端之理!在書中最後,當中原武林群豪從遼國歸來之時,他們甚至連邊關的城門都叫不開。
可見這些武林人士對北宋朝廷的影響力,比起神雕時的郭靖都遠不能及。
在這兒,秦朝把北宋朝廷換成了大理朝廷,把大俠郭靖換成了‘玫瑰仙子’木婉清。說她在王府中都橫衝直撞,誰敢不要命擋住她的路?
要殺就殺,沒得商量。
相比之下,群雄對大宋朝廷的影響力之弱,實在是叫人臉紅。群雄表現得越英勇,給人的感覺越諷刺,犧牲得實在是很不值。如果都這麽教導愛國,那隻會把人教得都不敢再愛。
再看另一方麵:
遼國雖然對中原土地有野心,但是與北宋訂有澶淵之盟後,也明白本身國力不足以吞滅大宋。而蕭在契丹雖是大姓,但蕭遠山在遼國顯然不是什麽位高權重之人,否則在日後蕭峰救了耶律洪基之後,說起自己的家事,遼國必定有人知曉。遼國從朝廷到武林,沒見有一個人對蕭遠山全家慘死作出任何回應。再說宋遼兩國雖然沒有戰事,邊境上小摩擦卻是常有之事,想用一次民間鬥毆而釀成戰端,顯然是癡心妄想,沒可能成功。
有人認為:“慕容博策劃雁門關之戰的目標沒有挑起戰端那麽大,隻是想讓中原群雄與蕭遠山拚個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利當上中原武林盟主而已。”假定這就是他當時的既定目標。
那麽,他實施這計劃的手段很高明麽?
慕容博如果想通過雁門關一戰在中原武林樹立自己的威望,那麽就不能躲在幕後隻是為玄慈通風報信,而是從一開始就要借報信為名站到前台來,參與雁門關之戰的決策。
當時的中原武林,絕大部分話語權由少林和丐幫聯合控製。有人根據後來的莊聚賢挑戰玄慈,認為:隻要除去了乞丐幫主汪劍通,與少林方丈玄慈,慕容博在中原武林無人能敵,就能做武林盟主。
那其實太想當然了!
要做盟主的人,領導才能及江湖威望要比武功高低重要許多,否則即使武功最高,沒有足夠強大的江湖勢力支持,在武林決策中根本就沒有什麽發言權可言。莊聚賢後來用武功高低挑戰玄慈以決定盟主歸屬,那是因為得到了‘中原第一大幫’丐幫的支持。
而慕容博不拉兩大江湖勢力支持自己不說,還費盡心反著幹,四處得罪人,連深信自己的知交好友都不放過,典型的害人不利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