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揚到農業局的時候已經快十二點了,在和農業局的袁局長一番熱情的客套話後,袁局長便安排吃中午飯。尹揚看了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很爽快的答應了。
到了吃飯的地方一看,何主任便叫要糟。包廂裏不僅農業局大大小小近十個領導都在做陪,而且桌上還放了幾瓶國酒。看這架勢,雖然菜還沒有上,但想必檔次也不會低。
和袁局長是同學兼鄰居的何主任,趕緊把袁局長叫了出去。過了一會兒,進來了一個服務員把酒全部撤了下去。等一會上的飯菜是按標準上的工作餐,尹揚看了何主任和袁局長一眼,沒有說什麽。
吃完了飯,袁局長似乎有點不放心的說:“尹書記,要不我們再上一個湯?”就準備叫服務員加個菜。
尹揚笑著說:“不用了,嗬嗬。這樣很好!我們也就這幾個工資,太貴我們消費不起。”說完按標準放了15塊錢在桌上,何主任和李師傅也很自然的放了30塊錢在桌上。
袁局長吃了一驚,趕緊站起來說:“尹書記,你這是做什麽?我們農業局也不至於窮到這個地步啊?”
尹揚則認真而意味深長地說:“袁局長,國家給你的每一分錢都是有安排的。我想不管具體怎麽安排,但可以肯定絕對沒有安排你招待我的飯錢。今天你要請我吃飯,要麽是你自己掏腰包請客,但大家工資都不高,你叫我怎麽好意思吃?要麽就是你從其他農業經費裏扣減了45塊,那麽我們就是在喝農業經費的血,你又叫我怎麽吃的下?再說,工作餐國家也是有規定,我們回縣委是可以報銷的。”
袁局長有點默然。
尹揚又說:“這樣,我們在這裏估計你們中午也休息不好,幹脆我們現在就回局裏開會。”
袁局長說:“好,聽尹書記安排。”
到會議室坐了下來,尹揚說:“今天的會議報告上有的,農業局的同誌們就不用匯報了,我回去看報告就可以。我主要是想聽聽大家談一下,退耕還林和發展經濟農業這兩方麵的工作上的想法和意見。”
袁局長走到會議室的側前麵,打開投影儀,放出古川的地理概貌。上麵列布了古川的河流,耕地,山林。。。。。。還用紅藍綠勾畫出了耕地的灌溉狀況。
這也是尹揚來到古川第一次看到下屬,用比較現代化的手段向自己匯報工作,也不禁有點興趣。
袁局長先把整個古川現在有關農業方麵的情況,做了一個簡要的描述,然後調出兩張圖,說:“我們比對一下2006年和1996年我縣耕地麵積的變化,1996年我縣的土地總麵積292.6千公頃,耕地麵積19.94千公頃。
十年時間我們的耕地麵積增加了10。7萬畝。其中墾荒3.6萬畝,改造山林、窪地近7.1萬畝。為解決耕地的灌溉問題,我們修建了三個中型水庫,12個小型水庫,近一萬八千米水渠,還有大大小小98個山塘水庫。投入了近1.2億資金,還不包括我們的出動的勞動力和各村的義務工時。
在增加耕地麵積的同時我們也大量的毀壞了山林,統計數據為5。6萬畝。對我縣的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我縣目前水土流失麵積達每年824平方公裏,占全省水土流失總麵積的6.5%,土壤侵蝕總量達3215萬噸,每年進入我省水係河流的泥沙達5110萬噸。
根據國家有關文件和縣委指示精神,我們對退耕還林,保護生態平衡做出了工作安排。我們計劃采用生態補償機製對林地損壞嚴重的西沙,埡口兩鎮,進行綜合治理。由政府出麵進行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工程,計劃三年造林3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麵積72.2平方公裏。對東崖、新水、高江三鎮林地毀壞較多,但仍舊保持了較好森林覆蓋的鄉鎮,采用對各村各鄉鎮下達退耕還林和治理水土流失麵積指標進行綜合治理。具體如下:
1、計劃每年投入1200萬生態補償金對西沙,埡口進行治理。第一年首先治理可造林山地和沿河穀水流域地段。全年完成一萬畝的治理麵積;其次,第二年按照自西而東的順序,對兩鎮治理工作做出安排,計劃治理麵積一萬五千畝;最後,第三年加強對兩鎮的治理工作成果的鞏固和進一步優化造林工程的持續性與科學性。
2、對東崖、新水。。。。。。”
等到袁局長說完,尹揚對他采用比較直觀和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匯報方式,所帶來的興趣已經沒有了,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沉默了半晌他才開口說:“幾個問題不知道袁局長考慮過沒有?如果有那麽請你回答:1、我縣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可用於退耕還林的預算大概是多少?你作為縣裏局一級的幹部應該可以回答。2、西沙,埡口兩鎮總共有多少居民?你每年補貼1200萬,人均多少?3、你改造完畢,農民靠什麽生活?4、我縣的水土特性是什麽?我們采用什麽方式造林?4、林木每年怎麽管理?你如何確保造林的成活率?5林木後麵的有關可持續發展你是怎麽規劃的?我們如果花了這麽多錢,是要做一個幾年的政績工程,還是要做一件造福後代的工程?”
袁局長被問的有點短路,心裏想的是:“不是說新書記喜歡工作人員新觀念,喜歡造林嗎?怎麽我做了他又不高興?”(估計尹揚如果知道他想的是這個,會給氣的吐血。)半天也不知道怎麽回答才妥當,腦子裏花了一個上午對很多方麵都做了準備,但根本就沒有想到尹揚會問這些。
尹揚看到這個情況,心裏也頗為無奈也知道急不來。就笑了一下,叫袁局長先回到座位上去,看到袁局長如釋重負的樣子,尹揚不露聲色的說:“同誌們,你們對袁局長的報告還有什麽補充沒有?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古川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才能夠找到走出困境的良方。”
看到一群人都沉默不語,尹揚隻好耐心的提示道:“我們不是派了人去省裏請教專家了嗎?怎麽沒有聽你們談談情況啊?。”沒有辦法,一個縣的騰飛絕對不可能靠尹揚一個人,他需要全部人的大力支持。如果大家觀念還沒有轉變,能力還在被局限著,那麽他隻好耐心啟發培養了,這也是他親自到各個事業單位和職能部門來的原因之一。
聽到尹揚的提示,袁局長眼睛一亮,本來這方麵的情況他是有所準備的,但剛剛被尹揚一問他沒有想起來。袁局長趕緊站了起來,說:“尹書記,我每天都和去省裏的同誌保持聯係,現在我向你匯報一下這方麵的有關情況。”
尹揚點了點頭,擺手示意他坐下來說。
袁局長坐了下來說:“我們拿到省裏去的東崖土壤樣本,省農科所的專家看了以後。對我們提出的畜牧和退耕還林相間的方案非常肯定。他們也提出了幾點意見,1、我們的養殖可以采用分戶單養,也可以采取聯合集中養殖方式,然後統一銷售,可以形成規模效益,和提高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這是農科所的一個專家到別的省參觀學習後給出的建議。2、我們的養殖應該集中到肉類的養殖上,如肉羊、肉兔,肉牛。飼料就是我們提出的在林間進行苜蓿種植等,他們還提供了幾種適宜我們種植的牧草和飼料品種。說不僅可以更好的滿足我們飼養需要,還可以有效的幫助改良土壤和山林生態環境的恢複。”
尹揚皺了下眉毛,說:“我讓你們去找的陳教授你們找到了沒有?”上麵這些意見看起來是不錯,但尹揚卻知道並不合適在古川大規模推廣。
袁局長不以為然的說:“找到了,但他的意見和我們的設想有很大出入,他不讚成我們搞養殖,說我們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地貌並不適合走規模養殖的道路,而且說我們搞大型養殖的話,對我們的還林工作和林木保護不僅沒有幫助,甚至還會帶來破壞。”
“哦。”尹揚有點意外的說:“你把他的意見說出來聽聽!”
袁局長在麵前的一堆資料翻了翻,拿出一份資料,(這下他不用電腦了)說:“陳教授的意見是我們的土壤偏酸性,建議我們在沿江流域種植油茶樹保持水土,茶油也可以給農民帶來不錯的收益。在其他地方采取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林木進行造林,這樣可以分時段的進行木材的取用,給農民帶來收益,刺激他們積極性。
另外農民還可以進行花卉的種植,們的酸性土壤非常適合花卉的種植,而且我們挨近雲南,氣候相近,銷售也很方便。我國花卉市場現在有很多品種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國外也有極大的需求,經濟效益也非常不錯。
此外林間家雞放養、和狐狸、貂類的特種養殖也是非常適合和我們退耕還林進行搭配的項目,還可以進行深加工帶動我縣的產業發展。
在我們造林工作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他還建議我們進行人工菌類的種植。菌類種植技術簡單,易於掌握,隻是對環境有很高的要求。但隻要我們治林工作能夠有成效,他相信我們的環境將非常適宜菌類種植。而且他說我們的大部分地方是什麽喀斯特地貌,土層淺薄、岩石**、水分不足,不適宜需要大量土壤麵積的種植項目,菌類正好適宜我們的這種情況。
他最後在給我們的建議中說他10年前曾經來過古川,對古川喀斯特地貌保持那麽完好,非常驚訝和讚歎。如果我們現在還有保持完好沒有破壞,可以考慮進行旅遊開發,這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並且可以帶動一大批產業,農民可以將種植、維持生態平衡和農家樂、其他附屬產業結合起來,取得經濟效益和實質收入。也對外界了解古川,認識古川,走進古川非常有幫助。這點倒有點意思。
但他的意見裏麵有很多都和我們的意見有很大出入,而且有一些比如種植花卉,養狐狸我們都沒有接觸過,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怎麽銷售出去,風險太大。”
尹揚沒有下什麽結論,他隻是說:“農民要脫貧致富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全縣老百姓共同的願望,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把它放到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而不能夠我們越幫農民越窮,我們越減負他負擔越重。
退耕還林工作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夠不顧實際情況強行上馬,那麽我們不是在做造福百姓的工程,而是在做古川的罪人,所以農業局同誌們要認真對待,全麵考慮,長遠規劃。而不能夠隻顧眼前利益,好大喜功,那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我們花了很多的資金和時間、人力、物力改造了很多的山林,那麽我們現在不要一窩蜂的就全盤否定,一刀切的進行退耕還林。我們已經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的錯誤,造成了對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給古川人民帶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我們就要想辦法把損失降低,而非再搞一個大工程。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我們要客觀的對待。農業局的同誌應該多調研,多請教,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盡快拿出一個實際可行,而且是目前最有利的方案出來。
袁局長可以親自跑一趟省城,甚至北京去請教專家,或到其他比我們這方麵工作開展的早的省市去看看,學習取經嘛。但出去學習的規模不要太大,我們窮啊!能夠開展工作前提下能省則省。
此外,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的工作成果,絕非表麵的工作形式。我希望你們以後在做任何工作時要重視實地調查,重視科學方法,重視以數據說話。而不要想當然,憑大概、估計等形容詞在工作。毛主席教育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風要嚴謹,工作要紮實,要經的起實踐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好了,同誌們,我們坐在這裏也談不出什麽東西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以對古川人民負責任的態度趕快開展工作,兩會馬上就要到了,我們應該給古川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明天。”
尹揚沒有再耽擱,他又趕快趕去下一個地點:縣電視台。他需要把全縣這駕馬車給全力驅動起來,他也要親自認識和體會一下這家馬車各個部分的性能怎麽樣?為他下一步人事和改革工作做出參考。
在車上尹揚又讓何主任通知了縣裏主抓文教宣傳的副縣長和龍縣長也趕去縣電視台,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方案,需要和自己的班子一些人溝通了。
到了吃飯的地方一看,何主任便叫要糟。包廂裏不僅農業局大大小小近十個領導都在做陪,而且桌上還放了幾瓶國酒。看這架勢,雖然菜還沒有上,但想必檔次也不會低。
和袁局長是同學兼鄰居的何主任,趕緊把袁局長叫了出去。過了一會兒,進來了一個服務員把酒全部撤了下去。等一會上的飯菜是按標準上的工作餐,尹揚看了何主任和袁局長一眼,沒有說什麽。
吃完了飯,袁局長似乎有點不放心的說:“尹書記,要不我們再上一個湯?”就準備叫服務員加個菜。
尹揚笑著說:“不用了,嗬嗬。這樣很好!我們也就這幾個工資,太貴我們消費不起。”說完按標準放了15塊錢在桌上,何主任和李師傅也很自然的放了30塊錢在桌上。
袁局長吃了一驚,趕緊站起來說:“尹書記,你這是做什麽?我們農業局也不至於窮到這個地步啊?”
尹揚則認真而意味深長地說:“袁局長,國家給你的每一分錢都是有安排的。我想不管具體怎麽安排,但可以肯定絕對沒有安排你招待我的飯錢。今天你要請我吃飯,要麽是你自己掏腰包請客,但大家工資都不高,你叫我怎麽好意思吃?要麽就是你從其他農業經費裏扣減了45塊,那麽我們就是在喝農業經費的血,你又叫我怎麽吃的下?再說,工作餐國家也是有規定,我們回縣委是可以報銷的。”
袁局長有點默然。
尹揚又說:“這樣,我們在這裏估計你們中午也休息不好,幹脆我們現在就回局裏開會。”
袁局長說:“好,聽尹書記安排。”
到會議室坐了下來,尹揚說:“今天的會議報告上有的,農業局的同誌們就不用匯報了,我回去看報告就可以。我主要是想聽聽大家談一下,退耕還林和發展經濟農業這兩方麵的工作上的想法和意見。”
袁局長走到會議室的側前麵,打開投影儀,放出古川的地理概貌。上麵列布了古川的河流,耕地,山林。。。。。。還用紅藍綠勾畫出了耕地的灌溉狀況。
這也是尹揚來到古川第一次看到下屬,用比較現代化的手段向自己匯報工作,也不禁有點興趣。
袁局長先把整個古川現在有關農業方麵的情況,做了一個簡要的描述,然後調出兩張圖,說:“我們比對一下2006年和1996年我縣耕地麵積的變化,1996年我縣的土地總麵積292.6千公頃,耕地麵積19.94千公頃。
十年時間我們的耕地麵積增加了10。7萬畝。其中墾荒3.6萬畝,改造山林、窪地近7.1萬畝。為解決耕地的灌溉問題,我們修建了三個中型水庫,12個小型水庫,近一萬八千米水渠,還有大大小小98個山塘水庫。投入了近1.2億資金,還不包括我們的出動的勞動力和各村的義務工時。
在增加耕地麵積的同時我們也大量的毀壞了山林,統計數據為5。6萬畝。對我縣的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我縣目前水土流失麵積達每年824平方公裏,占全省水土流失總麵積的6.5%,土壤侵蝕總量達3215萬噸,每年進入我省水係河流的泥沙達5110萬噸。
根據國家有關文件和縣委指示精神,我們對退耕還林,保護生態平衡做出了工作安排。我們計劃采用生態補償機製對林地損壞嚴重的西沙,埡口兩鎮,進行綜合治理。由政府出麵進行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工程,計劃三年造林3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麵積72.2平方公裏。對東崖、新水、高江三鎮林地毀壞較多,但仍舊保持了較好森林覆蓋的鄉鎮,采用對各村各鄉鎮下達退耕還林和治理水土流失麵積指標進行綜合治理。具體如下:
1、計劃每年投入1200萬生態補償金對西沙,埡口進行治理。第一年首先治理可造林山地和沿河穀水流域地段。全年完成一萬畝的治理麵積;其次,第二年按照自西而東的順序,對兩鎮治理工作做出安排,計劃治理麵積一萬五千畝;最後,第三年加強對兩鎮的治理工作成果的鞏固和進一步優化造林工程的持續性與科學性。
2、對東崖、新水。。。。。。”
等到袁局長說完,尹揚對他采用比較直觀和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匯報方式,所帶來的興趣已經沒有了,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沉默了半晌他才開口說:“幾個問題不知道袁局長考慮過沒有?如果有那麽請你回答:1、我縣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可用於退耕還林的預算大概是多少?你作為縣裏局一級的幹部應該可以回答。2、西沙,埡口兩鎮總共有多少居民?你每年補貼1200萬,人均多少?3、你改造完畢,農民靠什麽生活?4、我縣的水土特性是什麽?我們采用什麽方式造林?4、林木每年怎麽管理?你如何確保造林的成活率?5林木後麵的有關可持續發展你是怎麽規劃的?我們如果花了這麽多錢,是要做一個幾年的政績工程,還是要做一件造福後代的工程?”
袁局長被問的有點短路,心裏想的是:“不是說新書記喜歡工作人員新觀念,喜歡造林嗎?怎麽我做了他又不高興?”(估計尹揚如果知道他想的是這個,會給氣的吐血。)半天也不知道怎麽回答才妥當,腦子裏花了一個上午對很多方麵都做了準備,但根本就沒有想到尹揚會問這些。
尹揚看到這個情況,心裏也頗為無奈也知道急不來。就笑了一下,叫袁局長先回到座位上去,看到袁局長如釋重負的樣子,尹揚不露聲色的說:“同誌們,你們對袁局長的報告還有什麽補充沒有?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古川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才能夠找到走出困境的良方。”
看到一群人都沉默不語,尹揚隻好耐心的提示道:“我們不是派了人去省裏請教專家了嗎?怎麽沒有聽你們談談情況啊?。”沒有辦法,一個縣的騰飛絕對不可能靠尹揚一個人,他需要全部人的大力支持。如果大家觀念還沒有轉變,能力還在被局限著,那麽他隻好耐心啟發培養了,這也是他親自到各個事業單位和職能部門來的原因之一。
聽到尹揚的提示,袁局長眼睛一亮,本來這方麵的情況他是有所準備的,但剛剛被尹揚一問他沒有想起來。袁局長趕緊站了起來,說:“尹書記,我每天都和去省裏的同誌保持聯係,現在我向你匯報一下這方麵的有關情況。”
尹揚點了點頭,擺手示意他坐下來說。
袁局長坐了下來說:“我們拿到省裏去的東崖土壤樣本,省農科所的專家看了以後。對我們提出的畜牧和退耕還林相間的方案非常肯定。他們也提出了幾點意見,1、我們的養殖可以采用分戶單養,也可以采取聯合集中養殖方式,然後統一銷售,可以形成規模效益,和提高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這是農科所的一個專家到別的省參觀學習後給出的建議。2、我們的養殖應該集中到肉類的養殖上,如肉羊、肉兔,肉牛。飼料就是我們提出的在林間進行苜蓿種植等,他們還提供了幾種適宜我們種植的牧草和飼料品種。說不僅可以更好的滿足我們飼養需要,還可以有效的幫助改良土壤和山林生態環境的恢複。”
尹揚皺了下眉毛,說:“我讓你們去找的陳教授你們找到了沒有?”上麵這些意見看起來是不錯,但尹揚卻知道並不合適在古川大規模推廣。
袁局長不以為然的說:“找到了,但他的意見和我們的設想有很大出入,他不讚成我們搞養殖,說我們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地貌並不適合走規模養殖的道路,而且說我們搞大型養殖的話,對我們的還林工作和林木保護不僅沒有幫助,甚至還會帶來破壞。”
“哦。”尹揚有點意外的說:“你把他的意見說出來聽聽!”
袁局長在麵前的一堆資料翻了翻,拿出一份資料,(這下他不用電腦了)說:“陳教授的意見是我們的土壤偏酸性,建議我們在沿江流域種植油茶樹保持水土,茶油也可以給農民帶來不錯的收益。在其他地方采取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林木進行造林,這樣可以分時段的進行木材的取用,給農民帶來收益,刺激他們積極性。
另外農民還可以進行花卉的種植,們的酸性土壤非常適合花卉的種植,而且我們挨近雲南,氣候相近,銷售也很方便。我國花卉市場現在有很多品種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國外也有極大的需求,經濟效益也非常不錯。
此外林間家雞放養、和狐狸、貂類的特種養殖也是非常適合和我們退耕還林進行搭配的項目,還可以進行深加工帶動我縣的產業發展。
在我們造林工作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他還建議我們進行人工菌類的種植。菌類種植技術簡單,易於掌握,隻是對環境有很高的要求。但隻要我們治林工作能夠有成效,他相信我們的環境將非常適宜菌類種植。而且他說我們的大部分地方是什麽喀斯特地貌,土層淺薄、岩石**、水分不足,不適宜需要大量土壤麵積的種植項目,菌類正好適宜我們的這種情況。
他最後在給我們的建議中說他10年前曾經來過古川,對古川喀斯特地貌保持那麽完好,非常驚訝和讚歎。如果我們現在還有保持完好沒有破壞,可以考慮進行旅遊開發,這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項目。並且可以帶動一大批產業,農民可以將種植、維持生態平衡和農家樂、其他附屬產業結合起來,取得經濟效益和實質收入。也對外界了解古川,認識古川,走進古川非常有幫助。這點倒有點意思。
但他的意見裏麵有很多都和我們的意見有很大出入,而且有一些比如種植花卉,養狐狸我們都沒有接觸過,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怎麽銷售出去,風險太大。”
尹揚沒有下什麽結論,他隻是說:“農民要脫貧致富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全縣老百姓共同的願望,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把它放到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而不能夠我們越幫農民越窮,我們越減負他負擔越重。
退耕還林工作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夠不顧實際情況強行上馬,那麽我們不是在做造福百姓的工程,而是在做古川的罪人,所以農業局同誌們要認真對待,全麵考慮,長遠規劃。而不能夠隻顧眼前利益,好大喜功,那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我們花了很多的資金和時間、人力、物力改造了很多的山林,那麽我們現在不要一窩蜂的就全盤否定,一刀切的進行退耕還林。我們已經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的錯誤,造成了對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給古川人民帶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我們就要想辦法把損失降低,而非再搞一個大工程。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我們要客觀的對待。農業局的同誌應該多調研,多請教,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盡快拿出一個實際可行,而且是目前最有利的方案出來。
袁局長可以親自跑一趟省城,甚至北京去請教專家,或到其他比我們這方麵工作開展的早的省市去看看,學習取經嘛。但出去學習的規模不要太大,我們窮啊!能夠開展工作前提下能省則省。
此外,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的工作成果,絕非表麵的工作形式。我希望你們以後在做任何工作時要重視實地調查,重視科學方法,重視以數據說話。而不要想當然,憑大概、估計等形容詞在工作。毛主席教育的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風要嚴謹,工作要紮實,要經的起實踐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好了,同誌們,我們坐在這裏也談不出什麽東西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以對古川人民負責任的態度趕快開展工作,兩會馬上就要到了,我們應該給古川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明天。”
尹揚沒有再耽擱,他又趕快趕去下一個地點:縣電視台。他需要把全縣這駕馬車給全力驅動起來,他也要親自認識和體會一下這家馬車各個部分的性能怎麽樣?為他下一步人事和改革工作做出參考。
在車上尹揚又讓何主任通知了縣裏主抓文教宣傳的副縣長和龍縣長也趕去縣電視台,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方案,需要和自己的班子一些人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