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身邊猛地一窒,忽然出來一條長長破舊的布條,一下子卷過將要落在地上的孩子,而後又掉在地上,哭聲一片。
“二皇子,,”海榮臉色大驚的跑下去。
娥皇倒是鬆了一口氣,這一轉一折,緩衝了不少,受點皮外傷倒也不打緊,還是焦急的看著海榮和臉色驚恐的窅娘戰戰兢兢的抱起了懷玉。
窅娘連忙抱過去哄著,海榮卻毫不留情的奪了過去,卻是萬分小心這孩子,窅娘尷尬的立在一旁,忽而想到什麽,連忙低下頭跪下。
海榮小心翼翼的哄著,又跑上去給顧郎中看,完全忘記了顧郎中正拿著一根一根銀針來回的刺探娥皇的穴位。
“顧郎中,你看……”海榮定是看見顧郎中不經意間出手相救,以為自己是小看了他,看著一身技藝,定不是普通人。
顧郎中擺了擺手,眼神忽而看向下麵跪著的窅娘,“無妨,小孩子苦苦就過去了,可是命隻有一條,好不容易撿回來,可要好生照料才是。”
海榮跪下去,急急的看著娥皇,哆哆嗦嗦的遞上去,“顧郎中給看看吧,二皇子若是出了什麽差錯,奴才就是有一百個腦袋,也擔待不起啊。”
娥皇也同樣乞求的看著顧郎中,孩子的哭聲暫時忘記的後背的疼痛。
她剛剛想掙紮的下去看看孩子,顧郎中這才伸出一隻手去,撥開懷玉的衣服細細查看了胸口,頭部,又試了試脈搏,而後搖了搖頭。
海榮連忙的磕頭,“顧神醫醫術高明,救救二皇子殿下,救救奴才吧。”
顧郎中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看你這般誠懇,我就告訴你,他是尿褲子了,去換條褲子,喂點食物,就好了。”
海榮在一旁聽得愣愣的,看著娥皇破涕為笑,才反應過來,連忙謝恩。
而後又正了正神色,看著下麵的窅娘,“奴才以為,這婦人實在不適合伺候皇子,要不奴才再去選兩個機靈點的丫頭和有經驗的婆子進來伺候,這次皇子有驚無險,卻是托了大福,一定要萬分小心。”
隻有窅娘一人臉色蒼白的跪在那裏,迎著風口處,卻能感到她身體的顫抖。
娥皇咽了咽又湧上來的血腥之氣,擺了擺手,“罷了,罰跪三個時辰,日後小心便是。”
“什麽,,”海榮不可置信的看著。
窅娘亦是大驚,而後慢慢垂下了眸子,眼裏看不出神采。
娥皇不耐的擺了擺手,方才突出的黑血染黑了朱紅的地毯,顧郎中匆忙的診脈,又拿出幾根小針分別刺往不知名的穴道,這次漸漸止住了血,壓下了心頭的甜腥。
海榮見狀,也隻是黑著一張臉不說話,抱著懷玉的手卻緊了緊,生怕出什麽岔子,懷玉的不停的哭鬧,海榮想起顧郎中的話,伸手探了探下麵,果然是濡濕一片,連忙慌不迭時的告退了。
“窅娘去佛堂跪著吧,不必憂心。”娥皇扯了一個微笑給她,卻見窅娘跪下去應了聲便走。
“你們皇宮裏的人啊,真搞不懂,都說皇後是萬人之上,殺人不眨眼,怎的你就這般好說話?”背後傳來一陣嘀咕,原是顧郎中又旋轉的開始往外拔針。
娥皇一陣疼痛,看著漸漸離去的蕭瑟背影,“因為,她也是個母親。”
那背影恍然一頓,娥皇還以為是看錯了,便沒有再說,聽著顧郎中似懂非懂的應付著。
終於那針脫離了身子,疼痛卻依然不減,隻是沒有紮針時那般難受了。
那針取出來,放到一旁的清水裏浸了浸,針頭是顯眼的墨色,大約是一寸多長,顧郎中緊皺著眉頭,娥皇經由宮女攙扶,“顧郎中小坐稍候,娥皇去梳洗一番,再來見客。”
方才他出手救了懷玉,娥皇自然心懷感激,不禁語氣也放的和緩了些,隻是心裏剛剛產生的疑問,總得問個清楚才好。
大約是一盞茶的時間,娥皇匆匆的沐浴更衣,換上了尋常的素色衣衫,也未帶什麽配飾,剛剛蒼白的臉色尚未恢複,卻如清水芙蓉,玲瓏剔透。
“顧郎中久等了。”
一進來便看見顧郎中手裏拿著那針細細的琢磨,神情倒是有些認真,淒涼。
“娘娘這病……”
“敢問顧先生,祖籍何處?”娥皇揮退了眾人,打斷了顧郎中的話,堅定的問道。
顧郎中一頓,眼中產生些許疑惑和抗拒。
“草民四處流浪,自然是四海為家。”
“那麽顧先生家中可有旁人?”
“並無。敢問皇後娘娘問這些做什麽?”
“本宮身為皇後,顧郎中為本宮診治,自然要了解的清楚。”娥皇的稱呼驟然便成了皇後之尊,一副你奈我何的樣子。
“顧先生可是自這江南而來?”
顧郎中一頓,臉上閃過一絲匆忙,眼睛看向別處,“自然,草民幼時便是在江陵土生土長,長大了四海為家。”
娥皇緩了緩神色,眼裏顯出一絲同感,“說起來,江陵是個好地方,東吳之主固守江陵,才守的一方平安,不知如今,可還會年年向那西邊河求雨祭祀?”
顧郎中慌不迭時的答應,“自然,年年都是如此。”
娥皇了然的點了點頭,再沒問下去。
顧郎中才鬆了一口氣,“娘娘的病……”
“傾盡顧郎中醫術,本宮還有多少時日可活?”娥皇徑直的問道,眼裏沒有絲毫恐懼,像是在問一句極其平常的問題。
顧郎中眉頭緊皺,眼裏閃過一絲讚歎,也是照直說,“病入膏肓,多則三五年,少則七八月。”
娥皇心裏一空,點了點頭,聽著外殿有聲音漸漸傳來:“皇後醒了?顧郎中可有來為皇後診脈?”
顧郎中看了看娥皇的麵容,搖了搖頭,“皇後娘娘還是盡量保持身心愉悅,草民定會盡力而為。”
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宮人們出去接駕,娥皇也笑了笑,看著他認真的樣子,隻用兩個人能聽得到的聲音,極細極快的說了一句話,“鬼醫顧非絕,是他讓你來的嗎?”
沒等顧郎中反應過來,便見著李煜一身朝服還未褪下,便步履匆匆的趕過來,看著軟榻上的人臉色紅潤,明目瀲灩的看著他,提著的心頓時放下了。
可是那句話,顧非絕真的是聽清了。不禁抹了一頭冷汗。
“真不愧是聖手,皇後今天的起色看起來好多了,等皇後的病好了,朕一定重重的賞你。”李煜上前去執起娥皇手,細細的打量。
娥皇笑了笑,“顧郎中看上這盞燭燈了,皇上不若就賜給他吧。”
“哦?”李煜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區區一盞燭燈算什麽,若是皇後的病好了,王侯將相,顧郎中隨意挑選。”
娥皇一愣,便看著顧郎中雲淡風輕的擺了擺手,“草民本就是世外之人,榮華富貴過眼雲煙,看著皇後的娘娘的燭燈頗為精致,想著也值幾個酒錢,便想討了去換些酒來。”
李煜哈哈大笑,“好,不若就把兩個都拿去,自古紅燭高掛,便沒有形單影隻的,好事成雙,讓人一並包了送與你。”
“謝皇上聖恩。”
李煜點了點頭,沉思了一陣,“皇後的頑疾可有好些?”
顧郎中看了看娥皇,“皇上無須擔心,皇後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定會逢凶化吉,區區頑疾豈有治不好之理?”
李煜懂了一口氣點了點頭,輕輕的為娥皇拂起耳側掉下來的長發,“聽見了嗎,等你好了,我便帶你遊山玩水,你快快好起來。”
娥皇凝噎,點了點頭,撇過頭去,眼睛裏積蓄已久的淚珠卻悄然滑落,在無人的方向輕輕拂去。
“不若顧郎中就長住宮中,伺候皇後的身體,朕也好放心。”
“這……好吧,草民遵旨就是。”顧郎中看了娥皇一眼,有些擔憂的點了點頭。
娥皇和寧太妃用過了早膳,想著太子未用早膳便去幫著處理政事,寧太妃示意她就算有了皇子,也不該冷落太子,便著人做了幾個太子素日愛吃的小菜,差了人送過去。
次日,日上三竿,娥皇的睡意剛消,看著懷玉還在睡著,便去了內殿調製著香粉。
正是今年最新的一批花朵開放之時,趁著夜深露重,旭日東升交接之際,采了連同露水的花瓣,在灼日下曬幹,又研磨成粉,細細珍藏,加了調料,才得以今日的麵目示人。
娥皇以往也是常常喜歡搗鼓些玩意,調製香粉在周府時,便和秦氏女英一同做起,那是女英還小,總是沾了胭脂抹在臉上,填在嘴裏,笑著說好甜好甜。
娥皇收回了心思,看著對麵的女英興致勃勃的聞著自己製成的胭脂,也跟著笑了。
今兒個一早,便說要來製胭脂,所幸娥皇還有存於花瓣的習慣,就和她一起做了,以往總是盼著她長大,便可和她說些閨房話,如今漸漸大了,卻再也說不出口。
“阿姐,阿姐,快看,我的胭脂是不是成了?”女英興高采烈的拿著胭脂跑過來拿給娥皇看。
娥皇拿起小銀勺攪了攪,看了看成色,搖了搖頭,“珍珠粉加的太多了些,還是再加上些雀兒草吧,你那蘆薈汁也沒加多少,用起來幹燥的緊。”
女英沒有想象中的失落,反而吸取教訓,凝重的點了點頭,便走回去重新來過。
娥皇拿著自己製好的胭脂凝露聞了聞,光度色澤皆是上品,細膩柔軟不可方物,細微之處還能看到花瓣的脈痕,頗為滿意,便用小盒成裝好了,放在一旁。
“娘娘,出事了,”跟在海榮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匆匆的跑進來。
“怎麽了?”娥皇問道。
“阿姐,他定是聞到我們做的香了,一會等做完了胭脂,先讓你試試。”女英天真的說著。
那內監匆匆的擦了擦汗,“謝二小姐恩典,隻不過,皇後娘娘,今日朝堂上議事的時候,太子忽然腹痛暈厥,說是吃錯了東西,眼下太醫已經去了。”
娥皇心思一震,吃錯了東西?難道是送去的早膳?
“二皇子,,”海榮臉色大驚的跑下去。
娥皇倒是鬆了一口氣,這一轉一折,緩衝了不少,受點皮外傷倒也不打緊,還是焦急的看著海榮和臉色驚恐的窅娘戰戰兢兢的抱起了懷玉。
窅娘連忙抱過去哄著,海榮卻毫不留情的奪了過去,卻是萬分小心這孩子,窅娘尷尬的立在一旁,忽而想到什麽,連忙低下頭跪下。
海榮小心翼翼的哄著,又跑上去給顧郎中看,完全忘記了顧郎中正拿著一根一根銀針來回的刺探娥皇的穴位。
“顧郎中,你看……”海榮定是看見顧郎中不經意間出手相救,以為自己是小看了他,看著一身技藝,定不是普通人。
顧郎中擺了擺手,眼神忽而看向下麵跪著的窅娘,“無妨,小孩子苦苦就過去了,可是命隻有一條,好不容易撿回來,可要好生照料才是。”
海榮跪下去,急急的看著娥皇,哆哆嗦嗦的遞上去,“顧郎中給看看吧,二皇子若是出了什麽差錯,奴才就是有一百個腦袋,也擔待不起啊。”
娥皇也同樣乞求的看著顧郎中,孩子的哭聲暫時忘記的後背的疼痛。
她剛剛想掙紮的下去看看孩子,顧郎中這才伸出一隻手去,撥開懷玉的衣服細細查看了胸口,頭部,又試了試脈搏,而後搖了搖頭。
海榮連忙的磕頭,“顧神醫醫術高明,救救二皇子殿下,救救奴才吧。”
顧郎中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看你這般誠懇,我就告訴你,他是尿褲子了,去換條褲子,喂點食物,就好了。”
海榮在一旁聽得愣愣的,看著娥皇破涕為笑,才反應過來,連忙謝恩。
而後又正了正神色,看著下麵的窅娘,“奴才以為,這婦人實在不適合伺候皇子,要不奴才再去選兩個機靈點的丫頭和有經驗的婆子進來伺候,這次皇子有驚無險,卻是托了大福,一定要萬分小心。”
隻有窅娘一人臉色蒼白的跪在那裏,迎著風口處,卻能感到她身體的顫抖。
娥皇咽了咽又湧上來的血腥之氣,擺了擺手,“罷了,罰跪三個時辰,日後小心便是。”
“什麽,,”海榮不可置信的看著。
窅娘亦是大驚,而後慢慢垂下了眸子,眼裏看不出神采。
娥皇不耐的擺了擺手,方才突出的黑血染黑了朱紅的地毯,顧郎中匆忙的診脈,又拿出幾根小針分別刺往不知名的穴道,這次漸漸止住了血,壓下了心頭的甜腥。
海榮見狀,也隻是黑著一張臉不說話,抱著懷玉的手卻緊了緊,生怕出什麽岔子,懷玉的不停的哭鬧,海榮想起顧郎中的話,伸手探了探下麵,果然是濡濕一片,連忙慌不迭時的告退了。
“窅娘去佛堂跪著吧,不必憂心。”娥皇扯了一個微笑給她,卻見窅娘跪下去應了聲便走。
“你們皇宮裏的人啊,真搞不懂,都說皇後是萬人之上,殺人不眨眼,怎的你就這般好說話?”背後傳來一陣嘀咕,原是顧郎中又旋轉的開始往外拔針。
娥皇一陣疼痛,看著漸漸離去的蕭瑟背影,“因為,她也是個母親。”
那背影恍然一頓,娥皇還以為是看錯了,便沒有再說,聽著顧郎中似懂非懂的應付著。
終於那針脫離了身子,疼痛卻依然不減,隻是沒有紮針時那般難受了。
那針取出來,放到一旁的清水裏浸了浸,針頭是顯眼的墨色,大約是一寸多長,顧郎中緊皺著眉頭,娥皇經由宮女攙扶,“顧郎中小坐稍候,娥皇去梳洗一番,再來見客。”
方才他出手救了懷玉,娥皇自然心懷感激,不禁語氣也放的和緩了些,隻是心裏剛剛產生的疑問,總得問個清楚才好。
大約是一盞茶的時間,娥皇匆匆的沐浴更衣,換上了尋常的素色衣衫,也未帶什麽配飾,剛剛蒼白的臉色尚未恢複,卻如清水芙蓉,玲瓏剔透。
“顧郎中久等了。”
一進來便看見顧郎中手裏拿著那針細細的琢磨,神情倒是有些認真,淒涼。
“娘娘這病……”
“敢問顧先生,祖籍何處?”娥皇揮退了眾人,打斷了顧郎中的話,堅定的問道。
顧郎中一頓,眼中產生些許疑惑和抗拒。
“草民四處流浪,自然是四海為家。”
“那麽顧先生家中可有旁人?”
“並無。敢問皇後娘娘問這些做什麽?”
“本宮身為皇後,顧郎中為本宮診治,自然要了解的清楚。”娥皇的稱呼驟然便成了皇後之尊,一副你奈我何的樣子。
“顧先生可是自這江南而來?”
顧郎中一頓,臉上閃過一絲匆忙,眼睛看向別處,“自然,草民幼時便是在江陵土生土長,長大了四海為家。”
娥皇緩了緩神色,眼裏顯出一絲同感,“說起來,江陵是個好地方,東吳之主固守江陵,才守的一方平安,不知如今,可還會年年向那西邊河求雨祭祀?”
顧郎中慌不迭時的答應,“自然,年年都是如此。”
娥皇了然的點了點頭,再沒問下去。
顧郎中才鬆了一口氣,“娘娘的病……”
“傾盡顧郎中醫術,本宮還有多少時日可活?”娥皇徑直的問道,眼裏沒有絲毫恐懼,像是在問一句極其平常的問題。
顧郎中眉頭緊皺,眼裏閃過一絲讚歎,也是照直說,“病入膏肓,多則三五年,少則七八月。”
娥皇心裏一空,點了點頭,聽著外殿有聲音漸漸傳來:“皇後醒了?顧郎中可有來為皇後診脈?”
顧郎中看了看娥皇的麵容,搖了搖頭,“皇後娘娘還是盡量保持身心愉悅,草民定會盡力而為。”
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宮人們出去接駕,娥皇也笑了笑,看著他認真的樣子,隻用兩個人能聽得到的聲音,極細極快的說了一句話,“鬼醫顧非絕,是他讓你來的嗎?”
沒等顧郎中反應過來,便見著李煜一身朝服還未褪下,便步履匆匆的趕過來,看著軟榻上的人臉色紅潤,明目瀲灩的看著他,提著的心頓時放下了。
可是那句話,顧非絕真的是聽清了。不禁抹了一頭冷汗。
“真不愧是聖手,皇後今天的起色看起來好多了,等皇後的病好了,朕一定重重的賞你。”李煜上前去執起娥皇手,細細的打量。
娥皇笑了笑,“顧郎中看上這盞燭燈了,皇上不若就賜給他吧。”
“哦?”李煜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區區一盞燭燈算什麽,若是皇後的病好了,王侯將相,顧郎中隨意挑選。”
娥皇一愣,便看著顧郎中雲淡風輕的擺了擺手,“草民本就是世外之人,榮華富貴過眼雲煙,看著皇後的娘娘的燭燈頗為精致,想著也值幾個酒錢,便想討了去換些酒來。”
李煜哈哈大笑,“好,不若就把兩個都拿去,自古紅燭高掛,便沒有形單影隻的,好事成雙,讓人一並包了送與你。”
“謝皇上聖恩。”
李煜點了點頭,沉思了一陣,“皇後的頑疾可有好些?”
顧郎中看了看娥皇,“皇上無須擔心,皇後娘娘吉人自有天相,定會逢凶化吉,區區頑疾豈有治不好之理?”
李煜懂了一口氣點了點頭,輕輕的為娥皇拂起耳側掉下來的長發,“聽見了嗎,等你好了,我便帶你遊山玩水,你快快好起來。”
娥皇凝噎,點了點頭,撇過頭去,眼睛裏積蓄已久的淚珠卻悄然滑落,在無人的方向輕輕拂去。
“不若顧郎中就長住宮中,伺候皇後的身體,朕也好放心。”
“這……好吧,草民遵旨就是。”顧郎中看了娥皇一眼,有些擔憂的點了點頭。
娥皇和寧太妃用過了早膳,想著太子未用早膳便去幫著處理政事,寧太妃示意她就算有了皇子,也不該冷落太子,便著人做了幾個太子素日愛吃的小菜,差了人送過去。
次日,日上三竿,娥皇的睡意剛消,看著懷玉還在睡著,便去了內殿調製著香粉。
正是今年最新的一批花朵開放之時,趁著夜深露重,旭日東升交接之際,采了連同露水的花瓣,在灼日下曬幹,又研磨成粉,細細珍藏,加了調料,才得以今日的麵目示人。
娥皇以往也是常常喜歡搗鼓些玩意,調製香粉在周府時,便和秦氏女英一同做起,那是女英還小,總是沾了胭脂抹在臉上,填在嘴裏,笑著說好甜好甜。
娥皇收回了心思,看著對麵的女英興致勃勃的聞著自己製成的胭脂,也跟著笑了。
今兒個一早,便說要來製胭脂,所幸娥皇還有存於花瓣的習慣,就和她一起做了,以往總是盼著她長大,便可和她說些閨房話,如今漸漸大了,卻再也說不出口。
“阿姐,阿姐,快看,我的胭脂是不是成了?”女英興高采烈的拿著胭脂跑過來拿給娥皇看。
娥皇拿起小銀勺攪了攪,看了看成色,搖了搖頭,“珍珠粉加的太多了些,還是再加上些雀兒草吧,你那蘆薈汁也沒加多少,用起來幹燥的緊。”
女英沒有想象中的失落,反而吸取教訓,凝重的點了點頭,便走回去重新來過。
娥皇拿著自己製好的胭脂凝露聞了聞,光度色澤皆是上品,細膩柔軟不可方物,細微之處還能看到花瓣的脈痕,頗為滿意,便用小盒成裝好了,放在一旁。
“娘娘,出事了,”跟在海榮身邊的一個小太監匆匆的跑進來。
“怎麽了?”娥皇問道。
“阿姐,他定是聞到我們做的香了,一會等做完了胭脂,先讓你試試。”女英天真的說著。
那內監匆匆的擦了擦汗,“謝二小姐恩典,隻不過,皇後娘娘,今日朝堂上議事的時候,太子忽然腹痛暈厥,說是吃錯了東西,眼下太醫已經去了。”
娥皇心思一震,吃錯了東西?難道是送去的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