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元年,西元1882年。在世人眼裏,東方那個古老的國家如破土新芽般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滿洲八旗消失了,全部改了漢族姓氏歸入漢族,經過二百多年的文化熏陶反正早已漢化也沒感到什麽不方便,人們驚奇的發現原先大街上整天遊手好閑的八旗子弟少了許多,連茶館酒館的生意也比平日裏冷談不少,那些個少爺秧子紛紛跑去找差事幹,有學問的還好,沒學問的直接去幹了力巴。綿延了幾百年的祖製――鐵杆錢糧跟祖先們往日的榮光一起消失不見了,北京的大街也被高鼻子藍眼睛的西洋人規劃修起了幹淨整潔的水泥路麵,人們下雨天再也不用踩著爛泥走路,為了吃水方便,朝廷還引進了荷蘭新技術蓋起了自來水廠,方便了北京市民吃水難問題。城郊的農民除了耕種土地也有了新的生計,各種合資或者外資工廠企業在北京的東北40裏遠的地方開工建設,朝廷因為皇帝有旨意保留所有北京古建築景點和自然環境,所以在京東專門劃出一片工業企業區,城郊的農民們多數做了雇傭工人。而形形色色的西洋玩意和新鮮事務層出不窮,像什麽西方的機械、服裝、書籍、繪畫、雕塑、民用設施源源不斷被傳入中國,唐漢明忠實地奉行了“拿來主義”的政策,凡是對改革國家有用的東西都飄揚過海來華,當然,西方商人也由此發了一筆不小的財,他們更加欣喜的看待這個剛剛開放的國家並為此寄予了極大的希望。


    革新元年正月,美國和德國相繼給予了大清大使級外交待遇,這種友好的態度立即在美德盟國之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奧匈帝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挪威、瑞典、丹麥、墨西哥等等國家一窩蜂的湧上前來相繼與大清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在巨大的壓力下,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也東施效顰急急忙與中國互換大使,隻有英法兩大老牌帝國仿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連日本也跟在後頭瞎起哄,《明治日報》甚至以《遲來的騙局》諷刺中國的改革維新。對此,唐漢明當然一笑了之。


    對時局最為關注的唐漢明經過研究發現,清朝末年在某種意義上與他穿越前所了解的曆史並不十分一致。畢竟中國從1861年後就開始了洋務運動,而這次被史學家忽視的運動實際上對落後保守的中國社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開放作用。上海及廣東福建沿海出現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工廠企業,雖然弱小,畢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作為洋務運動的最大成果之一的中國重工業的鼻祖――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的北洋機器局、四川機器局、廣東軍火局及規模比較小的山東機器製造局都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的支柱。浙江、上海、南京的各種中小公司的誕生和湖北漢陽鐵廠、開平礦務局的發展無不凝結著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老一代改革者的心血。雖然這類改革是不徹底的,但這類思想傳播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為今後的維新變法改革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唐漢明深深感慨,自己不是巨人,卻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沒有他們的過渡,就沒有新政的順利展開。


    《帝國日報》的運行也好得出奇。中國的曆史上隻有唐朝興起的政府官報――邸報盛行於世,民眾除了看朝廷那些艱澀難懂的告示,並不能很快的了解政府的一係列政策。所以新政府的《帝國日報》一出版便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中國民眾的求知欲又一次大爆發。報紙頭版頭條就是十二歲皇帝的大幅照片和全體軍機處人員的集體照,雖然照片沒有任何顏色,紙張一般,但畢竟使大多數民眾第一次認識了高居九重之上統治著億萬子民的天子到底是什麽形象,這種視覺衝擊的影響之大都超出了朝廷的想象。原來李鴻章等人一直擔心中國畢竟保守主義盛行,萬一有人拿著報紙對上麵的皇帝的照片進行損壞是件十分棘手的問題,為此還上奏唐漢明。唐漢明嗬嗬一笑,沒做過多的解釋,一句話,看成效!不料《帝國日報》第一天五萬份便脫銷,好多北京甚至天津、山東的商民趕集一般把報社圍了個水泄不通,十文錢一張的報紙的價格低的讓人咋舌,因為它隻相當於集市上的三個雞蛋或是三個燒餅的價錢。李善蘭、徐壽趕忙加印了五萬份才算是彌補了讀者們的需求。好些個買不到報紙的民眾卷著鋪蓋等待第二天的消息。還有些人靈機一動,把十文錢一張的報紙五十文、一錢銀子,最後黑市上炒到2兩銀子一張!誰說中國人缺乏創造力?!中國第一批黃牛黨就是這樣煉成的。


    外省的督撫見皇帝親自投資的《帝國日報》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和宣傳價值,每版上全是介紹帝國新政改革的詳細政策和皇帝的上諭,平日裏隻知道遇事推諉的大人們全部慌了神,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匆忙忙辦起了官報,地方上有實力的富商巨賈見報紙有利可圖,朝廷還鼓勵私人辦報辦學,大把的銀子投向了新聞事業,除了政治、國策,有心的人還把大量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及西方文明登載與報紙上以吸引觀眾的眼球,更有甚至把本省本府的花邊新聞和官場內幕誰家升了官,誰家倒了黴原原本本的通過報紙這個媒介宣導給民眾,各地官府雖然知道自己的私生活成為百姓的笑料,可朝廷並沒有禁止這種行為,所以隻能硬著頭皮頂著,不得不把自己的劣跡收斂了許多,這場史無前例的宣傳攻勢如大浪淘沙一般一舉摧毀了封建主義保守主義的陣地,很多有學識的秀才舉人也成了中國第一批記者和責任編輯,他們不畏權貴,大張旗鼓的將西方的文明、科技、法治、民主介紹到了開放的中國,由李鴻章親自題寫報名的《新京報》破天荒的連載了《國富論》、《論法的精神》、《進化論》、《天演論》等等先進書籍,整個中國轟動了。


    唐漢明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改革病入膏肓的中華,科舉製的存亡因關係到國本和傳統文化精神,加上趙烈文、李鴻章等人建議新舊一體、逐年遞減的穩步政策,所以朝廷明令十五年之內不廢科舉,隻是天下學子重新到學校進行新學科的培訓。自上而下的改革有一種好處,最高統治者的理念和精神能被下級領悟,所以每個省的首府都建立了一所高級中學,每個縣城裏也有了中學,教師問題很容易解決,所有的學校都招收了一大批貧窮的秀才和候補官員,禮部下文統一教學的政策也使得留學歸來的年輕學子有了前途,數學、化學、物理、哲學、體育等等新鮮的學科像春風一樣橫掃了頑固腐朽的程朱理學,還建立了新型的獎學金製度,雖然新老教師同處一校也帶來了不少矛盾,這也是改革初期不可避免的。唐漢明知道中國人有跟風的傳統,便欣然下旨在鹹安宮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所貴族女校,請同治皇帝的三個妃子親自任教,久處深宮、寂寞無聊的貴妃們一聽樂得直念佛,連慈安皇太後也出資辦學並兼任了鹹安宮貴族女校的榮譽校長。大批貴族及三品以上官員的親眷為名額打破了頭,恨不得拉開打架的勢派,本來專門為女子辦學千古難有,加上連母儀天下的慈安皇太後都被皇帝請出來,皇貴妃親自教學,這種尊榮體麵哪一朝有過?所有的政府官員誰還不跟著湊趣?無論主動還是被動,不到一年,禮部公辦的初高級中學就達到了10000多所!在禮部注冊的私人學校達到了35000所以上,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地陸續建成的大學也有三十多所,所有學校的教育章程全部由禮部奉旨頒布,政府不幹涉學校內務,全部實行西方的校務委員會製度,實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並重”的教育國策,因為對國人懶散、窩裏鬥、私心過重的民族特性深惡痛絕,唐漢明指令新政府仿照日本、德國的教育思想對學生們的民族、國家觀念重新塑造加強,連私立學校都統一加進了重塑民族思想觀念和中國近代史教育,國家、熱血、民族的思想開始由中國人向中國人傳播。


    中國人以一往無前的實際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絕不是英法等國所說的一貫愚昧、守舊的民族,而是勇氣、毅力、智慧、創造力都有深厚底蘊並永遠積極向上的民族。


    唐漢明這種拿來主義的廣闊性與思想的先進性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人,連多年經辦洋務的李鴻章、張之洞都為之震驚。


    中國人一向不缺乏商業精神,新政府本著“殖產興國”的目的大力扶植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天津機器製造局等等官辦企業,唐漢明還饒有興趣的在每個管辦企業投放了上百萬兩白銀的股份並以此向商人們招商引資,在中國被壓製的商人見至尊天子都投了資,都放了心,紛紛解囊投資。皇帝還允諾一旦時機成熟,所有官辦企業全部改為官股商辦,企業經營一切交給商人自主管理。


    崇厚老老實實做了工部尚書後,一改往日的昏庸無能,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唐漢明見崇厚確實在經營、建築、管理、軍工生產、後勤方麵頗有其才,便詔令改工部為農工商部,統一管理越來越多的工礦商務軍工,連被拉來幫忙的曾紀澤和辜鴻銘也奇怪中國哪裏跑出這麽些公司?


    原因很簡單,在農工商部注冊一個公司隻需要白銀30兩,一年內免除任何稅收。


    隨著這種優厚政策而來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各種獨資公司、中外合資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甚至成立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連欠發達的西北地區也成立了西北聯合紡織總公司。各地聞風而動的大小商人無不抓緊在報紙上宣傳自己的企業,由此,中國最早的廣告業也應運而生。


    這股浪潮還席卷了金融業,中國原有的大小錢莊生意早就被外國銀行擠兌的無法自立,在山西、廣東、浙江等商人聯名上奏“恭請成立帝國銀行以為新政財政基礎“折後,唐漢明迅速詔令成立了中國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廢兩改元、新稅製等等金融製度順水而出,連一向以銀行業為驕傲的美國、英國銀行家都感到驚奇。


    為保證金融貨幣政策的穩定,新政府統一由農工商部和戶部製造銀元,庫平銀一兩造新銀元一元。原先各省為維護私立製造的銀元全部重造。這一政策極大方便了商人和外貿商務。


    而被罷去政權,總理修書事務的老學究們也帶著朝廷裏那些個清流黨、國子監、都察院等閑散衙門的官員忙的熱火朝天,沒有了他們朝廷的政令當然通順,本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思想的唐漢明確實給翁同和等人找了個好差事,近3000人的修書事業一忙,李鴻藻、翁同和、徐桐每天都像抽足了大煙的小夥子,畢竟他們衷心喜愛傳統文化的典章製度,加上不用操心朝廷政事,眼不見心不煩,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搶救中國文化事業中,因此比李鴻章等人活的還自在,在真實曆史中對新政大加抨擊的清流黨下場很慘,可唐漢明知道,他們在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中的心裏地位很高。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和經驗的光緒皇帝在1898年百日改革中激進思想太濃,一道旨意先把各部院衙門裁撤,中央大批官員沒了飯碗,國家能不亂?新政怎麽會深入人心?作為既得利益者和傳統的知識分子,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已經滲透到他們的血液裏,冒冒失失下幾道諭旨,砸了官員飯碗這種不利於穩定改革的失策和經驗教訓唐漢明早就聽老爸唐彝尊在21世紀深入淺出的講過。


    改革不是打砸搶,不是一個階級消滅另一個階級,不是損害一個階層的利益去收買另一個階層。改革是一個過程、改革的源動力和初衷都是為了修正製度而不是推翻製度,改革是給絕大多數民眾謀利益,讓最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利益。畢竟十年寒窗一朝中榜來之不易,所以得給閑散官員們想辦法、給出路,對既得利益者進行調和主義政策,讓最多數人的人思想讚同最起碼不反對改革,這樣改革才會日益深入人心。不然飯都吃不上誰還讚成改革呢?這類思想對於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士大夫集團作用很大。士可殺不可辱,唐漢明不僅給修書館的文人雅士們加級封賞,每天由內務部送上精美的食物,還不時賞賜些書籍字畫古玩玉器給這些固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夫子。這批最大的保皇集團被皇帝一打一拉的手段弄得服服帖帖,對維新改革事業再無言語。尚剩下的9600多卷《永樂大典》從翰林院轉移進宮,被愛書如命的翁同和嚴密的保存,《四庫全書》的改正也全麵展開,各省文人學子無不讚頌皇帝“崇尚道統、禮運功德隆盛”,至此,每年隻花費100萬銀子的修書事業一舉三得的成了中國文化史上一次新的裏程碑。


    最新段更大大抱歉,因為後麵的內容做了較大規模的改動,希望朋友們原諒!謝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興之帝國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哼大寶貝64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哼大寶貝646並收藏複興之帝國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