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幾問題明及答謝朋友
這部不成功的作品已經拖拖拉拉寫了一年多,看看成績真是可憐的很,但還是有很多朋友支持和幫助,大大在此感謝,當時動筆寫穿越文時西紅柿就調侃:你寫什麽不好,現在誰還看這種老掉牙的東西,玄幻類最火,又不必考證,想怎麽寫怎麽寫,人物神馬的都是虛構的,寫作空間比這個大,弄不好還踩到雷。況且寫別的文體或者你拿手作品比這個收入多。
我笑:正因為現在人不喜歡看但是大大一直從高中開始就有了這個想法,寫完這部作品也算是完成一個心願吧。
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擊率票票什麽的還是可憐的很,正應了西紅柿的預言,大家不待見唄嗬嗬。
看了留言,發現大家對近代史上一些問題真的了解不少,更為重要的是,這部並不出色的裏還能引起一些這樣那樣的爭論,這就是支持大大一直堅持下來的動力之一了。
1為什麽寫清穿?
大大在前言裏過,19世紀末處在知識大爆炸、文化大豐收,尤其是生產力超過以前數百年總量的時代。而且毋庸諱言,也是中華民族從天朝上國的寶座上真正意義上掉落下來的時刻。
機遇,這是曆史給了中華最後一次發展的機遇。別給我第三次工業革命,看看曆史那時候咱們國內在幹啥。
生產力的發展和各國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注定那是個風雲際會、變幻莫測、殘酷與文明共生、各種文明思潮共同交流傳播的時代。而且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最後應該趕上這一機遇。
曆史沒有假如,反正是yy,但是我們不妨回首眺望甚至反思我們沒有趕上的原因更能找出曆史迷霧中的一些答案。
趕潮流不是什麽好事,你得看什麽潮流。
日本趕上了。
中國(那時候叫大清)趕了,沒趕上。
滿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複合製異族統治國家,這一沒人否認,在摧殘中華文明的手段和作用上絕對屬於第一。具體怎麽做的,罵我是滿遺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當然大大更承認。
但還是要選擇這個時期,因為正因為內憂外患之深,才造成**無能的清政府要改革,要趕“潮流”,要維新。自然主要目的為了維護滿洲統治“萬世不易”。可惜,不趕潮流還好些,趕潮流沒趕好,掛掉了。
不能滿清什麽都是壞的,不要拍磚,最起碼納蘭性德的詞、《紅樓夢》和為今天辮子戲提供了多種多樣題材的肥皂劇,就不能否認它百分之百是壞的。
還有,福康安不論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畢竟為中國或者大清的完整統一作出了貢獻,這一總要肯定吧,納蘭性德作詞之美妙在民國時期被胡適、王國維、辜鴻銘的評價極高,在中國文學史上總是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與那個造假造出來的“康乾盛世”絕對不能同日而語。
做人總要厚道,不然中國曆史會空缺260多年,無論承不承認,史書上總會像《元史》一樣有一本《清史》(雖然現在叫清史稿,沒搗鼓完。),你非得那不是中國的朝代也沒用。
這得是文化方麵,其他方麵如軍事、政治、教育、經濟等等等等不能滿清沒有一進步吧,關鍵是人家這個朝代就處於“三百年一大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所以大大自然就用這個時代了。
2是不是滿遺
不要扣帽子,祖宗十八輩都是漢族。至於非得我是漢奸,哎,就讓“你”去吧。反正也沒見“你”去扛著炸藥包去東京坐著船去釣魚島。
3史實
為了更接近那個時代,所以大部分人物、穿戴、禮儀、武備、建築等等都比較接近於史實,百分之六十多兒。而且本作絕不是那種太“激進”的作品,還是比較符合邏輯,有的朋友非得幹嘛不上來就對日宣戰或者血洗東京,嗬嗬非常不好意思,我現在也鄙視那種人或者作品,一句話,太不現實!你看完把東京血洗了,英國、法國血洗了,世界統一了有什麽用呢?看完還不是該上班上班,該吃飯吃飯,該圈圈叉叉還得圈圈叉叉,一意義也沒有,甚至是浪費時間。這部不成功的裏好歹能看出當時一些真實情況,能在給各位朋友閑暇之餘了解一丁文化曆史傳統提供信息,這也是本人能堅持下去的動力。一本書非得寫得像宇宙大戰或者不死超人一般,對不起,我寫一句就夠了
“中國掃平諸國統一世界,從此,地球沐浴在中華文明之中”
完了。
還費那麽些口水做什麽?
4皇帝
為啥選光緒?光緒到底好不好?
答:選光緒因為接近事實。光緒皇帝載?:1871年―1908年。
光緒是不是個好皇帝,因為沒見過他,不大清楚。從史料上看,那得跟誰比,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絕對沒法比,然而比起那位道貌岸然的康熙皇帝和隻會花錢、造假的乾隆皇帝,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他在晚清能危局之中“毅然”改革新政,還是比慈禧太後好些,也注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正史野史中,慈禧也不是那麽反對新政,辛醜條約之後的清末最後一次試圖挽回國運的改革就是在這位老太太親自指導之下進行,可惜天不假年就掛掉了。有人問,怎麽幾年前的戊戌變法她就是維護極端腐朽製度的“護法金剛”,後來竟成了“改革設計師”呢?
問題就得放在那個曆史時代分析。慈禧沒學曆算是自學成才,剛剛垂簾聽政批閱的奏折還有錯字,今天從故宮博物院裏她寫的《金剛經》看,她的字比乾隆皇帝的字差一些。同治皇帝親政之後,老太太利用閑暇時間不斷進行文化知識學習,就達到民國初中生水平了。但“劉項從來不讀書”,最高統治者絕不會是書生能幹的了得,所以,從保持權力來看,她做的很好。對政治的敏感與敏銳的眼光讓她立於政壇數十年不敗。想想一個女人也就很不容易了。
問題就在這,如果她是個家庭婦女絕對能把一個家管好,但不巧,一位掌握著帝國命運的最高統治者是個民國初中生水平,麻煩了。
光緒在戊戌變法之前有沒有問過慈禧的意見?答案肯定。《崇陵傳信錄》記載:“上既親政,以頤和園為頤養母後之所,間日往請安,每日章疏,上閱後皆封送園中。”
從日後帝後激烈的矛盾和光緒被慈禧一夜之間軟禁來看,親政之後的光緒沒有慈禧的同意絕不能實質上裁決任何重大政務。史料記載,光緒維新變法之前把從外麵買來的《日本變政考》、《俄彼得大帝變政記》送給老太太,試圖“啟蒙”這位最高統治者,慈禧看完並沒有斥責他,隻是問他如何改、如何變,而且告誡光緒“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違背祖宗**,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還曾明確表示:“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
什麽意思?隻要能富國強兵,你放手去幹,我不攔著你。但,這裏有兩個先決限製條件,即1不違反祖宗**,2不損害滿洲利益。
光緒聽懂了嗎?沒有。
什麽是祖宗**?就是以滿洲為主體的皇權統治不能變,複合製國家體製不能變。這個光緒本來就明白,還有呢,就是禮儀服飾。
恰恰書生康有為把長袍馬褂、請安問好作為第一弊政請皇帝革新。可能康有為對滿清的禮儀服飾極端厭惡(我也厭惡),但是革新之初最重要的是什麽?在滿朝都是守舊大臣張牙舞爪準備抓新政錯漏的時候提出這種問題能不引起公憤?
日本為什麽能變法成功?我在另一部作品裏就提出過這個問題,因為日本人不留大辮子!俗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康先生活脫脫給當時的人們上演了這出活劇。
辮子問題尚未弄清楚,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務在一個禮拜之內便大功告成的維新派又把八旗兵存廢,革新體製設立製度局問題提了出來,從帝國本身政治體製而言,八旗就是滿洲,滿洲就是八旗。當年肅順當政就扣了旗人每個月半兩銀子,在被殺頭之日滿大街旗人如過節一般喊好,康先生更狠,一把火要燒掉絕大部分八旗兵的“嚼裹”,設立十二個製度局架空六部九卿又一把火把朝廷中老學究們的飯碗砸了,兩大傳統利益集團得罪光,這個新政能搞成才怪!光緒既沒有實際權力決心廢除八旗,也沒有手段維持好“既得利益”集團,103天隻會坐在紫禁城裏天猛烈下達令人目不暇接的空頭詔書,最後被滿洲親貴集團在頤和園哭諫,使太後老佛爺的心意轉動,逐漸發現自己抱來的兒子在政治上完全是個“門外漢”,孩兒過家家似的搞得天翻地覆,政局大亂,所以老太太改變了支持變法的態度。不過還沒想到更大一件事讓老太太把“兒子兼外甥兼侄子”當成仇人。
偶然事件對於曆史的改變總是非常吊詭,比如一顆馬掌上的螺絲釘讓英國查理三世兵敗國亡。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日本前任首相伊藤博文侯爵卸職要來中國旅行或者考察。這個消息給維新派注入了一針強烈的興奮劑,也讓非常感敏的慈禧老太內心增加疑慮
既然他能主持日本的明治維新,把日本四島搞得不錯,不如請他為客卿,讓他為中國服務!
這就是當年維新派康先生及光緒皇帝的意思,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嘛,幼稚不幼稚?
你伊藤先生你早不來晚不來為什麽這個時候來旅遊?!恐怕伊藤博文也不能明了他的到來為已經喧囂不已的朝廷引起的軒然大波。
9月11號,伊藤抵達天津,守舊派大臣更是大放厥詞攪得滿城風雨,皇帝要任命伊藤為軍機大臣!這可是1898年,台灣剛剛割讓出去,2億3千3百50萬兩雪花白銀給了日本,你全北京、全華北甚至全國的民眾怎麽看待變法?看待皇帝?
16號,康師傅腦子一熱,去會見伊藤博文並告訴一直“支持”變法的英國人李提摩太:皇帝很可能任命伊藤博文為新政顧問及中、英、美、日和邦!(李提摩太回憶錄)。
和邦,就是把中國、日本、美國、英國合並為一個國家!瞧瞧,一百多年前的康師傅思想多超前,如果真的和邦,不別的,二戰自然沒有了,連現在出國潮、簽證什麽的也沒有了,咱們還能選個美國(和邦國)總統當當。
有些天方夜譚,但這就是曆史。一直以來,懷疑康師傅的智商是否能達到10,看來隻能是―100。
更加不巧的是,李提摩太上旬剛剛乘輪船到達天津,而同路有倆人,對,倆不是一般人。一個是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做過九年“外交部官員”的新任江寧布政使袁昶,還有一個就是容閎先生。
相識的伊藤博文與李提摩太一起進京,倆人又住在一所旅館,康師傅又天天去拜碼頭把中國變法的難處向二人請教。而或真或假的道消息源源不斷匯集到頤和園,慈禧老太太大怒,第二天與光緒發生激烈爭吵,這個確實不能怪老太太,一直被洋人欺負的慈禧對洋人的痛恨別人,最起碼光緒是不能理解的,當然,慈禧也沒有李鴻章那般“廣闊的胸懷與遠大的目光”。因為你確實不能讓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重新認識或了解她所生活了60年的社會在外國人眼裏是個什麽樣子。
庚申事變,洋兵燒了她留下美好年華的圓明園,把她和她老公輦到了熱河,又割地又賠款,關鍵是風餐露宿的日子在這位平日裏養尊處優中年婦女的印象裏留下了濃厚的陰影,為了吃一個雞蛋,她能把分配雞蛋“不公平”的肅順最後革職殺頭抄了家(“……上僅食雞子二枚,米粥數碗,因起駕倉促,內府未備禦食被褥等物,侍臣所做之米粥又為禁兵所掠,上惴惴不敢言,嬪妃皆苦之,西後不慣鞍車之苦又傳饌食不至,為肅中堂聞,曰:皇後且餓著,你先少待,又不比宮中雲雲,自此西後銜恨之……庸庵筆記),更何況攪了她60慶生大典的日本呢?!
經過嚴厲思想政治教育,光緒當天就下旨令康師傅南下上海辦理官報事務(光緒為保護康有為),然憂心忡忡的光緒在15號下了一道讓他終生後悔的諭旨給楊銳,:朕位幾不能保,何況其他,著諸卿速妥籌辦法雲雲。
救主心切或者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康師傅在楊銳見了密旨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仿照一份密旨讓譚嗣同帶去法華寺逼袁世凱帶站新軍救駕,圍頤和園。
這種行為別在當時,現代也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危害國家元首,妄圖推翻朝廷”,可就是調兵入京,康師傅也沒算好兵力,無怪當時袁世凱死活不答應,站新軍最多7000人,先不與太後青梅竹馬兩無猜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手裏掌握著5萬多人的武衛前軍、後軍、左軍、中軍,就是破敗不堪的八旗護軍營、前鋒營、神機營、銳建營、火器營、驃騎營和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衙門的30000禁兵也夠站新軍喝一壺,從此就看出康師傅對“大清本朝”的軍事製度兩眼一抹黑或者拿光緒皇帝孤注一擲!
可憐的皇帝到最後還不知道咋回事。
9月18號,慈禧老太收回軍政大權。其實戊戌變法之初的四月份,為防止“意外“,老太太就下懿旨:皇帝簡放(任命)所有二品以上大員皆赴頤和園皇太後處謝恩。白了就是我給他們相相麵,行不行還是老太太我了算。這種含糊不明的行政命令隻有在中國才會堂而皇之的出現。
18號下午兩多,懵懂的光緒回宮,無恥禦史楊崇伊通過老奸巨猾的慶親王奕?上了一封密奏:《籲懇太後即日訓政折》轉達頤和園,老太太突然覺得事態有些嚴重,決定第二天回宮瞧瞧。不過,更讓她揪心的是次日皇帝將召見伊藤博文這個日本。別皇帝繃不住真的讓“敵人”進了軍機處,日本人又會裝孫子,萬一在帝國中樞潛伏下來,豈不引起天下大亂?
也許是懼於慈禧威勢,20號光緒隻禮節性的與伊藤進行了一次務虛會議,共同的話題無非天氣、身體之類就賜宴拜拜了。這下老太太放了心住進了西苑三海,信心超強的老太太以來就此風平浪靜,準備21號回頤和園繼續養老,從這裏可以看出,慈禧當時並沒有立即廢除新政、準備第三次訓政的想法或者表現,是欲擒故縱的陰謀還是別有用心的放縱維新派繼續樹敵,就是永恒的迷霧了。
巧合再一次發生,21號這天,發生了一件足以致命的巧合,與李提摩太同乘一隻客輪來京的新任江寧布政使袁昶本來是皇帝很賞識的人物,與皇帝見麵後,因為有二品以上大員需向皇太後謝恩的規矩“順便”去西苑儀鸞殿覲見慈禧,這項禮節性的覲見活動把新政推向了死亡。
袁昶作為朝廷政務官員在外交領域自然比維新派人士了解的更多,很可能在覲見慈禧太後時把李提摩太向他提出雇傭伊藤博文和四國“和邦”的大事向老太太提出異議並請太後阻止皇帝的不明智選擇。(軍機處《早事》,內奏事處《召見單》)
原本對新政和皇帝就心生疑慮的慈禧老太此時聞訊勃然大怒,才了解自己被蒙在鼓裏多時,光緒不僅要廢除八旗軍、盡撤六部九卿,還準備“和邦”!此時慈禧老太才明白皇帝兒子的“維新”要新到什麽程度!要把大清國維沒了!
合了幫,光緒很再低級也能做個攝政王或者親王,她這個老太太不僅大權盡失,連名號也得降級為“壽春郡夫人”了(元世祖忽必烈冊封南宋末代太皇太後肖道清老太的名號),一輩子癡迷權勢的慈禧當即帶去勤政殿興師問罪(此時光緒、慈禧都在西苑)。
權力鬥爭九段大師級的慈禧知道沒有證據不能指正皇帝和維新派的“群體性犯罪”,於是讓太監大肆搜查皇帝寢宮,這一搜不要緊,還真搜出些物證。
要光緒真的沒學過刑事偵查學,連物證都沒銷毀。當天,又很巧,維新派書生,禦史宋伯魯上的一封密奏正好被發現,當氣急敗壞的老太太看到:“……昨聞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來京,往見工部主事康有為,道其來意,……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以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參讚,必能轉禍為福。”(《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袁昶到死都沒想到,自己“正巧”覲見了一次皇太後對整個中國的影響會是多大!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他被冠以“裏通外國,勾結洋人”的罪名在西市處斬。
不過1898年這次被冠以此罪名的不是別人,正是光緒皇帝本人。老太太立即下令封鎖禁城,傳召慶親王奕?、端郡王端王載漪和軍機大臣、禦前大臣等守舊勢力集團到儀鸞殿,自任**官初步審訊了皇帝,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慈禧太後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把從怎麽照顧皇帝的苦衷傾瀉而出,贏的了滿殿大臣的同仇敵愾,光緒股戰不敢多言。而後宣布收回所有軍政大權,陰曆八月初八在勤政殿舉行“訓政”大典。並立即下旨九門提督步軍統領崇禮:諭軍機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屢經被人參奏,著革職,並其弟康廣,均著步兵軍統領衙門拿交刑部,按律治罪。特諭。
特諭:禦使宋伯魯濫保匪人,平素聲名惡劣,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從諭旨裏可見此時的慈禧隻要求把康有為、康廣仁、宋伯魯這幾位鼓動皇帝“和邦”的維係派人士出出氣,收回大權,軟禁皇帝也就得了,並沒有要立即查辦譚嗣同等軍機四章京的意思,因為她根本不曉得譚嗣同、康有為搞的動作。不料皆大歡喜的守舊派大臣還沒開始彈冠相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的到來使得形式一下子陡然更加嚴重。
榮中堂此刻得到京中密報,早就自動調兵遣將準備護衛慈禧的他調動四支武衛軍在京畿、居庸關、楊村等地布陣嚴防袁世凱“反水”,底氣不足袁世凱驚聞京師維新派出了事,這才跑到天津直隸總督府榮祿麵前痛哭流涕出賣了“維新同誌”,為了撇清自己把譚嗣同在法華寺的密探全部吐露給榮大人。但是切記,這件事發生在慈禧老太已經在宮廷處罰維新派之後,所以袁大人也不是那麽一貫“革命鬥爭意誌不堅定,對革命進行猖狂反撲”,畢竟半個月前皇帝剛剛升了他的官,準備培養這位軍事素養過硬的軍人為新政和自己服務。
更可怖的是,譚嗣同密訪袁世凱一事,傻愣愣的光緒皇帝根本不曉得,這就穿了幫!“維新誌士”們一下子就把皇帝給推向萬劫不複邊緣。
本來已經對皇帝十分不滿的滿洲守舊大臣和慈禧老太聽聞榮祿密告具體情節更是怒不可遏。尤其是老太太認為自己這些年辛辛苦苦把外甥兒子拉扯這麽大,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吧,不想平日看起來很是懦弱的兒子鬧得滿城風雨還不夠,竟然準備要了自己的老命!(兵圍頤和園有多種解釋,慈禧選擇了認為最嚴重的一種)。
裏通外國,勾結洋人罪名之外,可憐的皇帝又被加上一條“大逆不道,妄圖弑逆”的十惡不赦的天大冤枉罪,在守舊大臣和滿洲親貴看來,光緒是第一個“不孝”的大清皇帝。
看看最會裝模作樣的乾隆為母親花了多少錢才贏得“史書”一片讚揚之聲就能明白在“本朝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光緒在普通滿洲官員心裏的形象了。
偉大領袖都過:隻要不是裏通外國,都可以有救。
言外之意,既是裏通外國就沒救了。本來在排外思想嚴重的慈禧眼裏,本就沒救的皇帝把刀架在她脖子上,就更沒救了。
惱羞成怒而又政治經驗豐富多疑的慈禧立即把皇帝招用洋人(伊藤博文)、四國和幫與虛假情報(兵圍頤和園)串聯在一起,一起驚天的以皇帝為首“反革命集團”妄圖借助日本人勢力進行的“反革命案件”就此成型。對告密的袁世凱,慈禧當然多了些許懷疑,所以評價為“首鼠兩端”。李提摩太是英國人,自然不能動,伊藤博文更是不敢動,最後隻得拿自己人開刀了。
三天之內以皇帝名義連發六道諭旨,“詔逮譚嗣同、楊銳等軍機章京,不經法司,傳朱諭於西市立即正法。廢所有新法,隻留京師大學堂一處。”
最後近百名支持皇帝革新的大官員被革職罷官永不錄用、流放邊疆,其中較為有名的是熊希齡(北洋國務總理)、黃遵憲(這個大家都知道),最慘的是與皇帝遙相呼應具有近代革新思想的湖南巡撫陳寶箴(裏有),本來被罷官革職遣返還鄉,想不到兩年後不知葉赫那拉老太太怎麽想起這位皇帝曾經的新黨中間人物,把年已69歲的陳老爺子密旨賜死。
百年前鬧劇一般的戊戌變法就是被一次不合時宜的跨國旅行、不合時宜的覲見、不合時宜的輪船會談、異想天開的君臣幻想擊碎了近代中國第一次強國夢想。
巧合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悲劇。
從光緒皇帝積極支持“和邦”政策和在1898年致日本國書上禦筆親加:同洲至親至近友邦,誕膺天佑,踐萬世一襲帝祚之大日本國大皇帝好(《光緒朝?批奏折》第112輯)這類令人作嘔的文字看來,他的政治眼光和能力之短淺了,無怪慈禧老太又掌權近20年之久了。清末新政篇幅太多,以後再。
5明治天皇比光緒英明,所以明治維新成功?
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就像初中時期的數學題:棉花和鐵哪個重?
這不純粹白癡嘛!睦仁即位的時候隻有14歲,日本還沒統一,隻是身邊革新公卿大臣的中堅人物如三條實美、岩倉具視與維新三傑的大久保、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山縣有朋等等維新誌士的上下支持之下才逼迫幕府及各藩大政奉還、版籍獻還,統一中央政府之後才開啟了日本近代化開端。各維新元老一開始也隻是拿明治作為“玉”(日語中有兩種意思,1最高權威,2可以借用的力量)。後來才召集日本當時最淵博的知識分子教授其古代、近代各種知識及軍事培訓,直到1880年之後,明治皇帝才成為外表嚴肅端莊內心深通帝王之術的皇帝。也實現了元老們要為日本培養一位“俄國彼得一世那樣的雄主”(山縣有朋語)的夙願,此後曆來對外戰爭中從睦仁親自組織帝國大本營、指揮前線將領來看,凶殘而又雄才偉略的他也是一個國家從積貧積弱一躍成為亞洲唯一軍國主義強國的曆史選擇。
光緒不到四歲被教養宮中,成天與一群文盲與半文盲的後妃太監過日子,從半饑半飽和極端壓抑的至尊生活養成了他敏感、懦弱、膽(怕打雷)、急躁、好怒等性格,慈禧老太像一道鐵幕遮擋了他一生的天空。明治天皇也有倆媽(嫡母英照皇太後,親媽從一位中山慶子)但兩位日本老太顯然沒有創新精神“垂簾聽政”,當然,維新元老也不允許。所以造成深居宮中的光緒隻有個比較要好的老師――翁同和那裏得到了些許安慰,可翁同和到底是個什麽人呢?看看清代名人筆記就明白了。
光緒實際掌權不到十年,秉性善良軟弱的他親自指揮了中日甲午戰爭,他熱愛音樂,是個好人是個帥哥,然而好人帥哥並不適合做一個合格的皇帝。
這也是裏沒有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好人”或者那種天文地理軍事萬物無所不知的“半仙”出現的原因,起老大們早就提醒過:出色1是情結,2是人物。用絕對道德標準去看待曆史是絕對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的,任何孤立事件均要融入當時的曆史環境去綜合看待才有可能得出比較貼近事實的結論。比如劉銘傳,他為祖國統一居功至偉,但誰知道在鎮壓撚軍起義中陷害湘軍大將鮑超等人以至於鮑超不幾年鬱鬱而終呢?李鴻章,一麵是欽定的“賣國賊”,一麵是1860年之後洋務運動的實際“主持者”,這筆糊塗爛賬後人不能用臉譜想當然的去套。
還有一個,近代化司法、教育、警察製度的創始人和“立憲”製度堅決支持者是誰呢?答:袁世凱。
曆史真的很吊詭。
6你寫的很爛,根本沒人看
明您先看過了所以覺得爛,那您是不是人呢?
7你更新太慢,會不會太監?
工作忙,還有其他幾部作品,所以隻能抱歉,不會太監。透漏一,本書起自光緒六年1880年,終於1945年止。再往後呢?大家都知道唄嗬嗬。
8你準備寫多少字?你寫得慢字數多是不是因為想占起便宜?
西紅柿也問了,我如果有時間就再寫個百十萬還不成問題,看劇情發展。
占便宜?問這個問題的朋友請問您看了70萬字免費的算什麽呢?
9你是封建欲孽,對@@@@@主義的瘋狂進攻,是滿洲狗崽子!
嗬嗬,您該去看醫生了。
10中法戰爭是不是不敗而敗?
又得牽扯到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局部一勝利就叫囂著全麵戰爭?
有人不是把茹費理趕下台了嗎?
去百度一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有過幾屆內閣,就知道我們實際上早就開始yy了。
將領、財政、軍隊、教育、武器、戰術綜合國力比法國差多少,也可以百度一下。
左宗棠與馮子材等愛國將領看到的是“鎮南關大捷”――斃傷(這個詞在中日戰爭中經常使用,應該大部分是傷。)敵軍千餘人,孤拔斃命,或者還有李威利等人的斃命,僅此而已。
滿清沒有占領任何一個越南的主要城市和進行戰略布防,沒有一個明確的前線指揮部(除了軍機處,還有欽差大臣左宗棠,幫辦大臣張之洞和前線實際指揮者徐延旭,馮子材、蘇元春等等,前線將領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滅,法國遠東艦隊實力尚在北洋、南洋之上(真實曆史,鎮遠、定遠被德國人扣住沒有發貨)。李鴻章看到的是清流黨(現在叫憤青,中國永遠不缺這種人)在前線的潰不成軍和慈禧老太婆為打擊恭親王奕?的政治集團故意放任北洋、南洋艦隊不去救援,當然,去了也晚了,李鴻章在後來甲午戰爭又被這種政治陰謀涮了,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戰爭在繼續,最高統治者的陰謀爭鬥更殘酷。資料太多,不了。以後有機會奉獻給大家。
李鴻章洞察道慈禧的真意,擔心真的引起中法大戰,歐洲列強群起打擊中國,那時候就是把全國憤青都派上去也白搭,所以立即用外交手段和最的利益損失保住了西南四省領土簽訂《中法新約》。隻是被站在道德製高的清流黨痛斥,因為他們看不出、也不敢慈禧老太的不是,自己同事們又是“道德君子”,所以隻有“李二先生是漢奸”了!
跟茹費理共同“殉難”的即是恭親王奕?為首的所有軍機大臣全部被趕出軍機處,換上了慈禧老太的黨羽。從此,最後一支能抗拒老太太的力量煙消雲散,湘淮軍實力大損,李鴻章又成了賣國賊,左宗棠因病駕鶴西遊。
真是一箭四雕!
11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因為慈禧大修頤和園挪用海軍軍費?
維新派花了三千萬兩!嗬嗬,那是政治上搞臭對手的需要。手頭上正好有資料。頤和園原稱清漪園,是乾隆皇帝為表示孝心為老媽花了15年時間修築的。
乾隆花了多少錢呢?四百四十八萬二千八百五十一兩九錢五分三厘。(乾隆朝內務府大出黃冊)
慈禧天天想夜夜盼乾隆他媽過的那種“盛世”日子,修個地方養老,更是紀念自己在圓明園青蔥歲月,無奈財政上沒錢,戶部、內務府天天扯皮罵街。最後光緒親爹醇親王、慶郡王奕?與李鴻章等人敲定,以海軍衙門名義大肆籌措經費,就給了民眾海軍軍費全部修了園子的印象。
1挪用海軍軍費(以後歸還了),2各省督撫認繳,“自願”孝敬260萬兩,3撥給海軍的洋藥土藥稅(鴉片稅)4新海防捐(賣官爵的錢)和東三省練兵費5借用外國出使經費(100萬兩)
沒錢不好辦事,頤和園從偷偷摸摸到正大光明的修建,隻有九年,還沒有全部修複,今天去北京旅遊可以去考察一番,前山前湖諧趣園完工,後山後湖的大規模藏傳佛教寺廟及西堤沒修。
最為重要的是,海軍的錢以後陸續給還了,“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衙門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複將各省督撫認籌海軍巨款二百六十萬兩陸續解津發存生息,所得息銀專歸工用……惟每年撥工之款原屬無多,各省認籌銀兩亦非一時所能解齊。欽工緊要,需款益急,思維至再,隻有騰挪新捐暫作權宜之計,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輸項下暫行挪墊,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數,陸續提解臣衙門分別歸款。”(奕?奏折)也就是,把督撫們認繳的銀子沒有一次花了,而是放到天津生息,一麵從海軍衙門挪用,一麵再用生息的錢給海軍,這種很有些複雜的情形表明清末財政絕沒有乾隆朝的實力。
海防捐和新海防捐一共為頤和園用了近750萬兩。而內務府《做法錢糧底冊》或《工料銀兩細冊》上記載了頤和園一半工程費用大約3166699兩,沒開工的因為甲午慘敗全部停工,因沒有像乾隆朝大出黃冊那樣的詳細資料,再考慮物價上漲問題,所以,這個半拉子頤和園大約應該用了800萬兩銀子左右。
而原定每年給南北洋海軍各200萬建軍費用自打籌建海軍的那天直至北洋海軍全軍覆就沒有一年給齊過。實際每年隻有100萬給北洋,沈葆楨因洞悉朝廷把日本作為主要假想敵的意圖,奏請優先建設北洋海軍。總共十四年花了大約2000萬,888年以後北洋軍費停撥也不能全部用於頤和園。
最具諷刺意味,直到《馬關條約》簽訂,李鴻章被撤,後任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才得知,直隸總督府還有為北洋海軍儲存的一筆數額大約800萬兩銀子的秘密軍費絲毫未動。
別介意,這裏沒有給慈禧老太“翻案”的意思,隻是閑聊一下曆史。如果評選一次吉尼斯最大方的貴婦人,慈禧無遺會當選,2億3千萬兩白銀加上為半拉子頤和園花費的八百萬銀子和半拉子60歲慶生大典花費的1000萬銀子還有一個台灣島。
無可置辯,一個敗家老太太、一群隻會瞎嚷嚷卻善於鉤心鬥角的憤青、一個瞎指揮皇帝和從來大事不糊塗“眼光遠大”李鴻章一次重大失誤要了北洋水師的命。
12明治天?
?為戰爭捐款,一天隻吃一頓飯,讓伊藤博文把中國賠款都拿去辦教育?
前兩天有書友問,以前連老師也在課堂上講過。
睦仁為日本海軍捐款,第一次30萬日元,後改成每年30萬,那時候日元還是比較值錢的,1兩白銀兌換1.5――2日元。二戰後經濟崩潰就貶值了。
不過慈禧老太比睦仁大方的多,老太太在甲午戰爭中為打敗日本一次就從60萬壽大典預算中撥出300萬兩銀子做軍費,瞧,這才是天朝大國的體麵,雖然她的半拉子慶典工程不算頤和園大工就花了1000萬兩,可是人家一不心疼。
至於一天吃一頓飯,這個沒看過相關資料,不清楚。不過慈禧一頓飯100多道菜是真的。
而拿中國賠款辦教育這絕對是看了《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的影響了。相信導演大叔的用意是好的,不過像大辮子戲一樣誤導了好多人,
演得太過了嘛,什麽事一過就顯得矯情了。也不想想在天皇陛下領導之下陸海軍將士們那麽奮勇殺人,銀子都拿去辦教育,文部大臣、學生們滿意了,軍人呢?天皇就能白餓了這些天?
當時中國一共向日本賠款2億3千3百50萬兩白銀,日本人為一次撈夠本兒,利用中國當時的銀本位製度,逼迫清政府按金英鎊折合白銀,再兌換成日元,共計35598.0364萬日元,加上利息和當時世界金銀比價差額盈利,共計36450.9656萬日元,相當於日本4年的國家總收入!(藤村道生《日清戰爭》岩波書店)
賠款之中,2億兩為軍費,人家把咱們胖揍一頓還讓咱掏錢買拳頭,不過日本天皇和日本各界(尤其是知識分子)本來要3億銀子,就是因為李鴻章在日本談判中被刺殺未死,因槍法太臭,李中堂傷了一隻眼,伊藤等人害怕引起各國公憤所以減了1億銀子!這段曆史是真實的。
下回再李鴻章是賣國賊的人想想李中堂70多歲年遠渡重洋替一個愣頭青皇帝、一個狡猾陰險的老太太“賣國”,忍辱負重替中國省了1億兩,還忍心罵的出口?
所以做人要厚道些,看待別人客觀些。
3千萬銀子是贖遼費,本來條約中跟台灣一起割讓的遼東各地被法德俄三國幹涉逼迫,歸還中國,但是咱得自己把自己的領土“買”回來。
更離奇的是3百50萬銀子是日軍代守威海衛劉公島的軍費,被人占了家門口還得給人家錢!這就是滿清。
而戰爭費用的結果在國內一直是眾紛紜,一般日本用來發展軍事工業和教育了,其餘的語焉不詳。大夥光惦記著自己賠了錢,可日本人把3億5千萬日元都用哪兒去了呢?
日清戰爭賠償金之用途表單位日元
支出項目預算金額支出金額
皇室禦用(獻納金)2000000020000000
陸軍擴充費5679863854036776
海軍擴充費139259387125266705
八幡製鐵所創立費579762579762
臨時軍事費特別會計費用7895716478957165
軍艦水雷艇補充費3000000030000000
災害準備基金1000000010000000
明治30年一般
會計預算(1897年)32144843214484
明治31年一般會計預算
(1898年)1200000012000000
教育費用1000000010000000
合計360809438344054893
《明治財政史》第二卷
這是來自我另一本作品中的資料。由此可見,我們的一廂情願本來就是YY,不能日本不重視教育,我們的中學教育現在才達到日本明治末年的水平!可為天皇和軍部遮醜就根本沒必要了,日本軍人二戰前每次戰爭搜刮的金銀財寶有相當一部分進了天皇陛下的腰包,還有個專用名詞――獻納金。別以為天皇真的是神道教裏的大仙兒不食人間煙火,日本二戰戰敗後,盟軍派人檢查各大公司資產,所謂日本最大財閥三井、住友等各自大體在3億――5億之間,而皇室財產則達到37億日元(黑田九太《天皇家的財產》),這還是不算從中國、東南亞地區搶掠的珍寶和已經隱藏的珍寶。
所以日本天皇或者文武大臣遠不是電視劇和曆史書中寫的對日本國家那麽“高大全”。千裏來做官,為的銀子錢!這個在中國適用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日本。
誰看見白花花的銀子又能不心動呢?
的太多了,這些天又趕稿子,請大家不要介意,隨後繼續。感謝一直以來支持大大的朋友!
軍師一九**988
書友110127220628539790
喝茶看書兩不誤788
書友31412358300
因顧惜朝200
天際200
吼吼、生與愛、逸滯柳、丟失的信仰、chalet、徜徉書海、刺客無雙、風卷長空、愛楊思成100
還有放棄等眾位朋友的支持,大大一一感佩於心!
並將更好的作品呈現給朋友們,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這部不成功的作品已經拖拖拉拉寫了一年多,看看成績真是可憐的很,但還是有很多朋友支持和幫助,大大在此感謝,當時動筆寫穿越文時西紅柿就調侃:你寫什麽不好,現在誰還看這種老掉牙的東西,玄幻類最火,又不必考證,想怎麽寫怎麽寫,人物神馬的都是虛構的,寫作空間比這個大,弄不好還踩到雷。況且寫別的文體或者你拿手作品比這個收入多。
我笑:正因為現在人不喜歡看但是大大一直從高中開始就有了這個想法,寫完這部作品也算是完成一個心願吧。
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擊率票票什麽的還是可憐的很,正應了西紅柿的預言,大家不待見唄嗬嗬。
看了留言,發現大家對近代史上一些問題真的了解不少,更為重要的是,這部並不出色的裏還能引起一些這樣那樣的爭論,這就是支持大大一直堅持下來的動力之一了。
1為什麽寫清穿?
大大在前言裏過,19世紀末處在知識大爆炸、文化大豐收,尤其是生產力超過以前數百年總量的時代。而且毋庸諱言,也是中華民族從天朝上國的寶座上真正意義上掉落下來的時刻。
機遇,這是曆史給了中華最後一次發展的機遇。別給我第三次工業革命,看看曆史那時候咱們國內在幹啥。
生產力的發展和各國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注定那是個風雲際會、變幻莫測、殘酷與文明共生、各種文明思潮共同交流傳播的時代。而且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最後應該趕上這一機遇。
曆史沒有假如,反正是yy,但是我們不妨回首眺望甚至反思我們沒有趕上的原因更能找出曆史迷霧中的一些答案。
趕潮流不是什麽好事,你得看什麽潮流。
日本趕上了。
中國(那時候叫大清)趕了,沒趕上。
滿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複合製異族統治國家,這一沒人否認,在摧殘中華文明的手段和作用上絕對屬於第一。具體怎麽做的,罵我是滿遺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當然大大更承認。
但還是要選擇這個時期,因為正因為內憂外患之深,才造成**無能的清政府要改革,要趕“潮流”,要維新。自然主要目的為了維護滿洲統治“萬世不易”。可惜,不趕潮流還好些,趕潮流沒趕好,掛掉了。
不能滿清什麽都是壞的,不要拍磚,最起碼納蘭性德的詞、《紅樓夢》和為今天辮子戲提供了多種多樣題材的肥皂劇,就不能否認它百分之百是壞的。
還有,福康安不論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畢竟為中國或者大清的完整統一作出了貢獻,這一總要肯定吧,納蘭性德作詞之美妙在民國時期被胡適、王國維、辜鴻銘的評價極高,在中國文學史上總是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與那個造假造出來的“康乾盛世”絕對不能同日而語。
做人總要厚道,不然中國曆史會空缺260多年,無論承不承認,史書上總會像《元史》一樣有一本《清史》(雖然現在叫清史稿,沒搗鼓完。),你非得那不是中國的朝代也沒用。
這得是文化方麵,其他方麵如軍事、政治、教育、經濟等等等等不能滿清沒有一進步吧,關鍵是人家這個朝代就處於“三百年一大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所以大大自然就用這個時代了。
2是不是滿遺
不要扣帽子,祖宗十八輩都是漢族。至於非得我是漢奸,哎,就讓“你”去吧。反正也沒見“你”去扛著炸藥包去東京坐著船去釣魚島。
3史實
為了更接近那個時代,所以大部分人物、穿戴、禮儀、武備、建築等等都比較接近於史實,百分之六十多兒。而且本作絕不是那種太“激進”的作品,還是比較符合邏輯,有的朋友非得幹嘛不上來就對日宣戰或者血洗東京,嗬嗬非常不好意思,我現在也鄙視那種人或者作品,一句話,太不現實!你看完把東京血洗了,英國、法國血洗了,世界統一了有什麽用呢?看完還不是該上班上班,該吃飯吃飯,該圈圈叉叉還得圈圈叉叉,一意義也沒有,甚至是浪費時間。這部不成功的裏好歹能看出當時一些真實情況,能在給各位朋友閑暇之餘了解一丁文化曆史傳統提供信息,這也是本人能堅持下去的動力。一本書非得寫得像宇宙大戰或者不死超人一般,對不起,我寫一句就夠了
“中國掃平諸國統一世界,從此,地球沐浴在中華文明之中”
完了。
還費那麽些口水做什麽?
4皇帝
為啥選光緒?光緒到底好不好?
答:選光緒因為接近事實。光緒皇帝載?:1871年―1908年。
光緒是不是個好皇帝,因為沒見過他,不大清楚。從史料上看,那得跟誰比,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絕對沒法比,然而比起那位道貌岸然的康熙皇帝和隻會花錢、造假的乾隆皇帝,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他在晚清能危局之中“毅然”改革新政,還是比慈禧太後好些,也注定了他的悲慘結局。
正史野史中,慈禧也不是那麽反對新政,辛醜條約之後的清末最後一次試圖挽回國運的改革就是在這位老太太親自指導之下進行,可惜天不假年就掛掉了。有人問,怎麽幾年前的戊戌變法她就是維護極端腐朽製度的“護法金剛”,後來竟成了“改革設計師”呢?
問題就得放在那個曆史時代分析。慈禧沒學曆算是自學成才,剛剛垂簾聽政批閱的奏折還有錯字,今天從故宮博物院裏她寫的《金剛經》看,她的字比乾隆皇帝的字差一些。同治皇帝親政之後,老太太利用閑暇時間不斷進行文化知識學習,就達到民國初中生水平了。但“劉項從來不讀書”,最高統治者絕不會是書生能幹的了得,所以,從保持權力來看,她做的很好。對政治的敏感與敏銳的眼光讓她立於政壇數十年不敗。想想一個女人也就很不容易了。
問題就在這,如果她是個家庭婦女絕對能把一個家管好,但不巧,一位掌握著帝國命運的最高統治者是個民國初中生水平,麻煩了。
光緒在戊戌變法之前有沒有問過慈禧的意見?答案肯定。《崇陵傳信錄》記載:“上既親政,以頤和園為頤養母後之所,間日往請安,每日章疏,上閱後皆封送園中。”
從日後帝後激烈的矛盾和光緒被慈禧一夜之間軟禁來看,親政之後的光緒沒有慈禧的同意絕不能實質上裁決任何重大政務。史料記載,光緒維新變法之前把從外麵買來的《日本變政考》、《俄彼得大帝變政記》送給老太太,試圖“啟蒙”這位最高統治者,慈禧看完並沒有斥責他,隻是問他如何改、如何變,而且告誡光緒“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違背祖宗**,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還曾明確表示:“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
什麽意思?隻要能富國強兵,你放手去幹,我不攔著你。但,這裏有兩個先決限製條件,即1不違反祖宗**,2不損害滿洲利益。
光緒聽懂了嗎?沒有。
什麽是祖宗**?就是以滿洲為主體的皇權統治不能變,複合製國家體製不能變。這個光緒本來就明白,還有呢,就是禮儀服飾。
恰恰書生康有為把長袍馬褂、請安問好作為第一弊政請皇帝革新。可能康有為對滿清的禮儀服飾極端厭惡(我也厭惡),但是革新之初最重要的是什麽?在滿朝都是守舊大臣張牙舞爪準備抓新政錯漏的時候提出這種問題能不引起公憤?
日本為什麽能變法成功?我在另一部作品裏就提出過這個問題,因為日本人不留大辮子!俗話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康先生活脫脫給當時的人們上演了這出活劇。
辮子問題尚未弄清楚,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務在一個禮拜之內便大功告成的維新派又把八旗兵存廢,革新體製設立製度局問題提了出來,從帝國本身政治體製而言,八旗就是滿洲,滿洲就是八旗。當年肅順當政就扣了旗人每個月半兩銀子,在被殺頭之日滿大街旗人如過節一般喊好,康先生更狠,一把火要燒掉絕大部分八旗兵的“嚼裹”,設立十二個製度局架空六部九卿又一把火把朝廷中老學究們的飯碗砸了,兩大傳統利益集團得罪光,這個新政能搞成才怪!光緒既沒有實際權力決心廢除八旗,也沒有手段維持好“既得利益”集團,103天隻會坐在紫禁城裏天猛烈下達令人目不暇接的空頭詔書,最後被滿洲親貴集團在頤和園哭諫,使太後老佛爺的心意轉動,逐漸發現自己抱來的兒子在政治上完全是個“門外漢”,孩兒過家家似的搞得天翻地覆,政局大亂,所以老太太改變了支持變法的態度。不過還沒想到更大一件事讓老太太把“兒子兼外甥兼侄子”當成仇人。
偶然事件對於曆史的改變總是非常吊詭,比如一顆馬掌上的螺絲釘讓英國查理三世兵敗國亡。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日本前任首相伊藤博文侯爵卸職要來中國旅行或者考察。這個消息給維新派注入了一針強烈的興奮劑,也讓非常感敏的慈禧老太內心增加疑慮
既然他能主持日本的明治維新,把日本四島搞得不錯,不如請他為客卿,讓他為中國服務!
這就是當年維新派康先生及光緒皇帝的意思,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嘛,幼稚不幼稚?
你伊藤先生你早不來晚不來為什麽這個時候來旅遊?!恐怕伊藤博文也不能明了他的到來為已經喧囂不已的朝廷引起的軒然大波。
9月11號,伊藤抵達天津,守舊派大臣更是大放厥詞攪得滿城風雨,皇帝要任命伊藤為軍機大臣!這可是1898年,台灣剛剛割讓出去,2億3千3百50萬兩雪花白銀給了日本,你全北京、全華北甚至全國的民眾怎麽看待變法?看待皇帝?
16號,康師傅腦子一熱,去會見伊藤博文並告訴一直“支持”變法的英國人李提摩太:皇帝很可能任命伊藤博文為新政顧問及中、英、美、日和邦!(李提摩太回憶錄)。
和邦,就是把中國、日本、美國、英國合並為一個國家!瞧瞧,一百多年前的康師傅思想多超前,如果真的和邦,不別的,二戰自然沒有了,連現在出國潮、簽證什麽的也沒有了,咱們還能選個美國(和邦國)總統當當。
有些天方夜譚,但這就是曆史。一直以來,懷疑康師傅的智商是否能達到10,看來隻能是―100。
更加不巧的是,李提摩太上旬剛剛乘輪船到達天津,而同路有倆人,對,倆不是一般人。一個是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做過九年“外交部官員”的新任江寧布政使袁昶,還有一個就是容閎先生。
相識的伊藤博文與李提摩太一起進京,倆人又住在一所旅館,康師傅又天天去拜碼頭把中國變法的難處向二人請教。而或真或假的道消息源源不斷匯集到頤和園,慈禧老太太大怒,第二天與光緒發生激烈爭吵,這個確實不能怪老太太,一直被洋人欺負的慈禧對洋人的痛恨別人,最起碼光緒是不能理解的,當然,慈禧也沒有李鴻章那般“廣闊的胸懷與遠大的目光”。因為你確實不能讓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重新認識或了解她所生活了60年的社會在外國人眼裏是個什麽樣子。
庚申事變,洋兵燒了她留下美好年華的圓明園,把她和她老公輦到了熱河,又割地又賠款,關鍵是風餐露宿的日子在這位平日裏養尊處優中年婦女的印象裏留下了濃厚的陰影,為了吃一個雞蛋,她能把分配雞蛋“不公平”的肅順最後革職殺頭抄了家(“……上僅食雞子二枚,米粥數碗,因起駕倉促,內府未備禦食被褥等物,侍臣所做之米粥又為禁兵所掠,上惴惴不敢言,嬪妃皆苦之,西後不慣鞍車之苦又傳饌食不至,為肅中堂聞,曰:皇後且餓著,你先少待,又不比宮中雲雲,自此西後銜恨之……庸庵筆記),更何況攪了她60慶生大典的日本呢?!
經過嚴厲思想政治教育,光緒當天就下旨令康師傅南下上海辦理官報事務(光緒為保護康有為),然憂心忡忡的光緒在15號下了一道讓他終生後悔的諭旨給楊銳,:朕位幾不能保,何況其他,著諸卿速妥籌辦法雲雲。
救主心切或者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康師傅在楊銳見了密旨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仿照一份密旨讓譚嗣同帶去法華寺逼袁世凱帶站新軍救駕,圍頤和園。
這種行為別在當時,現代也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危害國家元首,妄圖推翻朝廷”,可就是調兵入京,康師傅也沒算好兵力,無怪當時袁世凱死活不答應,站新軍最多7000人,先不與太後青梅竹馬兩無猜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手裏掌握著5萬多人的武衛前軍、後軍、左軍、中軍,就是破敗不堪的八旗護軍營、前鋒營、神機營、銳建營、火器營、驃騎營和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衙門的30000禁兵也夠站新軍喝一壺,從此就看出康師傅對“大清本朝”的軍事製度兩眼一抹黑或者拿光緒皇帝孤注一擲!
可憐的皇帝到最後還不知道咋回事。
9月18號,慈禧老太收回軍政大權。其實戊戌變法之初的四月份,為防止“意外“,老太太就下懿旨:皇帝簡放(任命)所有二品以上大員皆赴頤和園皇太後處謝恩。白了就是我給他們相相麵,行不行還是老太太我了算。這種含糊不明的行政命令隻有在中國才會堂而皇之的出現。
18號下午兩多,懵懂的光緒回宮,無恥禦史楊崇伊通過老奸巨猾的慶親王奕?上了一封密奏:《籲懇太後即日訓政折》轉達頤和園,老太太突然覺得事態有些嚴重,決定第二天回宮瞧瞧。不過,更讓她揪心的是次日皇帝將召見伊藤博文這個日本。別皇帝繃不住真的讓“敵人”進了軍機處,日本人又會裝孫子,萬一在帝國中樞潛伏下來,豈不引起天下大亂?
也許是懼於慈禧威勢,20號光緒隻禮節性的與伊藤進行了一次務虛會議,共同的話題無非天氣、身體之類就賜宴拜拜了。這下老太太放了心住進了西苑三海,信心超強的老太太以來就此風平浪靜,準備21號回頤和園繼續養老,從這裏可以看出,慈禧當時並沒有立即廢除新政、準備第三次訓政的想法或者表現,是欲擒故縱的陰謀還是別有用心的放縱維新派繼續樹敵,就是永恒的迷霧了。
巧合再一次發生,21號這天,發生了一件足以致命的巧合,與李提摩太同乘一隻客輪來京的新任江寧布政使袁昶本來是皇帝很賞識的人物,與皇帝見麵後,因為有二品以上大員需向皇太後謝恩的規矩“順便”去西苑儀鸞殿覲見慈禧,這項禮節性的覲見活動把新政推向了死亡。
袁昶作為朝廷政務官員在外交領域自然比維新派人士了解的更多,很可能在覲見慈禧太後時把李提摩太向他提出雇傭伊藤博文和四國“和邦”的大事向老太太提出異議並請太後阻止皇帝的不明智選擇。(軍機處《早事》,內奏事處《召見單》)
原本對新政和皇帝就心生疑慮的慈禧老太此時聞訊勃然大怒,才了解自己被蒙在鼓裏多時,光緒不僅要廢除八旗軍、盡撤六部九卿,還準備“和邦”!此時慈禧老太才明白皇帝兒子的“維新”要新到什麽程度!要把大清國維沒了!
合了幫,光緒很再低級也能做個攝政王或者親王,她這個老太太不僅大權盡失,連名號也得降級為“壽春郡夫人”了(元世祖忽必烈冊封南宋末代太皇太後肖道清老太的名號),一輩子癡迷權勢的慈禧當即帶去勤政殿興師問罪(此時光緒、慈禧都在西苑)。
權力鬥爭九段大師級的慈禧知道沒有證據不能指正皇帝和維新派的“群體性犯罪”,於是讓太監大肆搜查皇帝寢宮,這一搜不要緊,還真搜出些物證。
要光緒真的沒學過刑事偵查學,連物證都沒銷毀。當天,又很巧,維新派書生,禦史宋伯魯上的一封密奏正好被發現,當氣急敗壞的老太太看到:“……昨聞英國教士李提摩太來京,往見工部主事康有為,道其來意,……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以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參讚,必能轉禍為福。”(《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袁昶到死都沒想到,自己“正巧”覲見了一次皇太後對整個中國的影響會是多大!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他被冠以“裏通外國,勾結洋人”的罪名在西市處斬。
不過1898年這次被冠以此罪名的不是別人,正是光緒皇帝本人。老太太立即下令封鎖禁城,傳召慶親王奕?、端郡王端王載漪和軍機大臣、禦前大臣等守舊勢力集團到儀鸞殿,自任**官初步審訊了皇帝,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慈禧太後先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把從怎麽照顧皇帝的苦衷傾瀉而出,贏的了滿殿大臣的同仇敵愾,光緒股戰不敢多言。而後宣布收回所有軍政大權,陰曆八月初八在勤政殿舉行“訓政”大典。並立即下旨九門提督步軍統領崇禮:諭軍機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屢經被人參奏,著革職,並其弟康廣,均著步兵軍統領衙門拿交刑部,按律治罪。特諭。
特諭:禦使宋伯魯濫保匪人,平素聲名惡劣,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從諭旨裏可見此時的慈禧隻要求把康有為、康廣仁、宋伯魯這幾位鼓動皇帝“和邦”的維係派人士出出氣,收回大權,軟禁皇帝也就得了,並沒有要立即查辦譚嗣同等軍機四章京的意思,因為她根本不曉得譚嗣同、康有為搞的動作。不料皆大歡喜的守舊派大臣還沒開始彈冠相慶,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的到來使得形式一下子陡然更加嚴重。
榮中堂此刻得到京中密報,早就自動調兵遣將準備護衛慈禧的他調動四支武衛軍在京畿、居庸關、楊村等地布陣嚴防袁世凱“反水”,底氣不足袁世凱驚聞京師維新派出了事,這才跑到天津直隸總督府榮祿麵前痛哭流涕出賣了“維新同誌”,為了撇清自己把譚嗣同在法華寺的密探全部吐露給榮大人。但是切記,這件事發生在慈禧老太已經在宮廷處罰維新派之後,所以袁大人也不是那麽一貫“革命鬥爭意誌不堅定,對革命進行猖狂反撲”,畢竟半個月前皇帝剛剛升了他的官,準備培養這位軍事素養過硬的軍人為新政和自己服務。
更可怖的是,譚嗣同密訪袁世凱一事,傻愣愣的光緒皇帝根本不曉得,這就穿了幫!“維新誌士”們一下子就把皇帝給推向萬劫不複邊緣。
本來已經對皇帝十分不滿的滿洲守舊大臣和慈禧老太聽聞榮祿密告具體情節更是怒不可遏。尤其是老太太認為自己這些年辛辛苦苦把外甥兒子拉扯這麽大,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吧,不想平日看起來很是懦弱的兒子鬧得滿城風雨還不夠,竟然準備要了自己的老命!(兵圍頤和園有多種解釋,慈禧選擇了認為最嚴重的一種)。
裏通外國,勾結洋人罪名之外,可憐的皇帝又被加上一條“大逆不道,妄圖弑逆”的十惡不赦的天大冤枉罪,在守舊大臣和滿洲親貴看來,光緒是第一個“不孝”的大清皇帝。
看看最會裝模作樣的乾隆為母親花了多少錢才贏得“史書”一片讚揚之聲就能明白在“本朝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光緒在普通滿洲官員心裏的形象了。
偉大領袖都過:隻要不是裏通外國,都可以有救。
言外之意,既是裏通外國就沒救了。本來在排外思想嚴重的慈禧眼裏,本就沒救的皇帝把刀架在她脖子上,就更沒救了。
惱羞成怒而又政治經驗豐富多疑的慈禧立即把皇帝招用洋人(伊藤博文)、四國和幫與虛假情報(兵圍頤和園)串聯在一起,一起驚天的以皇帝為首“反革命集團”妄圖借助日本人勢力進行的“反革命案件”就此成型。對告密的袁世凱,慈禧當然多了些許懷疑,所以評價為“首鼠兩端”。李提摩太是英國人,自然不能動,伊藤博文更是不敢動,最後隻得拿自己人開刀了。
三天之內以皇帝名義連發六道諭旨,“詔逮譚嗣同、楊銳等軍機章京,不經法司,傳朱諭於西市立即正法。廢所有新法,隻留京師大學堂一處。”
最後近百名支持皇帝革新的大官員被革職罷官永不錄用、流放邊疆,其中較為有名的是熊希齡(北洋國務總理)、黃遵憲(這個大家都知道),最慘的是與皇帝遙相呼應具有近代革新思想的湖南巡撫陳寶箴(裏有),本來被罷官革職遣返還鄉,想不到兩年後不知葉赫那拉老太太怎麽想起這位皇帝曾經的新黨中間人物,把年已69歲的陳老爺子密旨賜死。
百年前鬧劇一般的戊戌變法就是被一次不合時宜的跨國旅行、不合時宜的覲見、不合時宜的輪船會談、異想天開的君臣幻想擊碎了近代中國第一次強國夢想。
巧合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悲劇。
從光緒皇帝積極支持“和邦”政策和在1898年致日本國書上禦筆親加:同洲至親至近友邦,誕膺天佑,踐萬世一襲帝祚之大日本國大皇帝好(《光緒朝?批奏折》第112輯)這類令人作嘔的文字看來,他的政治眼光和能力之短淺了,無怪慈禧老太又掌權近20年之久了。清末新政篇幅太多,以後再。
5明治天皇比光緒英明,所以明治維新成功?
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就像初中時期的數學題:棉花和鐵哪個重?
這不純粹白癡嘛!睦仁即位的時候隻有14歲,日本還沒統一,隻是身邊革新公卿大臣的中堅人物如三條實美、岩倉具視與維新三傑的大久保、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山縣有朋等等維新誌士的上下支持之下才逼迫幕府及各藩大政奉還、版籍獻還,統一中央政府之後才開啟了日本近代化開端。各維新元老一開始也隻是拿明治作為“玉”(日語中有兩種意思,1最高權威,2可以借用的力量)。後來才召集日本當時最淵博的知識分子教授其古代、近代各種知識及軍事培訓,直到1880年之後,明治皇帝才成為外表嚴肅端莊內心深通帝王之術的皇帝。也實現了元老們要為日本培養一位“俄國彼得一世那樣的雄主”(山縣有朋語)的夙願,此後曆來對外戰爭中從睦仁親自組織帝國大本營、指揮前線將領來看,凶殘而又雄才偉略的他也是一個國家從積貧積弱一躍成為亞洲唯一軍國主義強國的曆史選擇。
光緒不到四歲被教養宮中,成天與一群文盲與半文盲的後妃太監過日子,從半饑半飽和極端壓抑的至尊生活養成了他敏感、懦弱、膽(怕打雷)、急躁、好怒等性格,慈禧老太像一道鐵幕遮擋了他一生的天空。明治天皇也有倆媽(嫡母英照皇太後,親媽從一位中山慶子)但兩位日本老太顯然沒有創新精神“垂簾聽政”,當然,維新元老也不允許。所以造成深居宮中的光緒隻有個比較要好的老師――翁同和那裏得到了些許安慰,可翁同和到底是個什麽人呢?看看清代名人筆記就明白了。
光緒實際掌權不到十年,秉性善良軟弱的他親自指揮了中日甲午戰爭,他熱愛音樂,是個好人是個帥哥,然而好人帥哥並不適合做一個合格的皇帝。
這也是裏沒有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好人”或者那種天文地理軍事萬物無所不知的“半仙”出現的原因,起老大們早就提醒過:出色1是情結,2是人物。用絕對道德標準去看待曆史是絕對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的,任何孤立事件均要融入當時的曆史環境去綜合看待才有可能得出比較貼近事實的結論。比如劉銘傳,他為祖國統一居功至偉,但誰知道在鎮壓撚軍起義中陷害湘軍大將鮑超等人以至於鮑超不幾年鬱鬱而終呢?李鴻章,一麵是欽定的“賣國賊”,一麵是1860年之後洋務運動的實際“主持者”,這筆糊塗爛賬後人不能用臉譜想當然的去套。
還有一個,近代化司法、教育、警察製度的創始人和“立憲”製度堅決支持者是誰呢?答:袁世凱。
曆史真的很吊詭。
6你寫的很爛,根本沒人看
明您先看過了所以覺得爛,那您是不是人呢?
7你更新太慢,會不會太監?
工作忙,還有其他幾部作品,所以隻能抱歉,不會太監。透漏一,本書起自光緒六年1880年,終於1945年止。再往後呢?大家都知道唄嗬嗬。
8你準備寫多少字?你寫得慢字數多是不是因為想占起便宜?
西紅柿也問了,我如果有時間就再寫個百十萬還不成問題,看劇情發展。
占便宜?問這個問題的朋友請問您看了70萬字免費的算什麽呢?
9你是封建欲孽,對@@@@@主義的瘋狂進攻,是滿洲狗崽子!
嗬嗬,您該去看醫生了。
10中法戰爭是不是不敗而敗?
又得牽扯到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局部一勝利就叫囂著全麵戰爭?
有人不是把茹費理趕下台了嗎?
去百度一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有過幾屆內閣,就知道我們實際上早就開始yy了。
將領、財政、軍隊、教育、武器、戰術綜合國力比法國差多少,也可以百度一下。
左宗棠與馮子材等愛國將領看到的是“鎮南關大捷”――斃傷(這個詞在中日戰爭中經常使用,應該大部分是傷。)敵軍千餘人,孤拔斃命,或者還有李威利等人的斃命,僅此而已。
滿清沒有占領任何一個越南的主要城市和進行戰略布防,沒有一個明確的前線指揮部(除了軍機處,還有欽差大臣左宗棠,幫辦大臣張之洞和前線實際指揮者徐延旭,馮子材、蘇元春等等,前線將領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滅,法國遠東艦隊實力尚在北洋、南洋之上(真實曆史,鎮遠、定遠被德國人扣住沒有發貨)。李鴻章看到的是清流黨(現在叫憤青,中國永遠不缺這種人)在前線的潰不成軍和慈禧老太婆為打擊恭親王奕?的政治集團故意放任北洋、南洋艦隊不去救援,當然,去了也晚了,李鴻章在後來甲午戰爭又被這種政治陰謀涮了,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戰爭在繼續,最高統治者的陰謀爭鬥更殘酷。資料太多,不了。以後有機會奉獻給大家。
李鴻章洞察道慈禧的真意,擔心真的引起中法大戰,歐洲列強群起打擊中國,那時候就是把全國憤青都派上去也白搭,所以立即用外交手段和最的利益損失保住了西南四省領土簽訂《中法新約》。隻是被站在道德製高的清流黨痛斥,因為他們看不出、也不敢慈禧老太的不是,自己同事們又是“道德君子”,所以隻有“李二先生是漢奸”了!
跟茹費理共同“殉難”的即是恭親王奕?為首的所有軍機大臣全部被趕出軍機處,換上了慈禧老太的黨羽。從此,最後一支能抗拒老太太的力量煙消雲散,湘淮軍實力大損,李鴻章又成了賣國賊,左宗棠因病駕鶴西遊。
真是一箭四雕!
11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因為慈禧大修頤和園挪用海軍軍費?
維新派花了三千萬兩!嗬嗬,那是政治上搞臭對手的需要。手頭上正好有資料。頤和園原稱清漪園,是乾隆皇帝為表示孝心為老媽花了15年時間修築的。
乾隆花了多少錢呢?四百四十八萬二千八百五十一兩九錢五分三厘。(乾隆朝內務府大出黃冊)
慈禧天天想夜夜盼乾隆他媽過的那種“盛世”日子,修個地方養老,更是紀念自己在圓明園青蔥歲月,無奈財政上沒錢,戶部、內務府天天扯皮罵街。最後光緒親爹醇親王、慶郡王奕?與李鴻章等人敲定,以海軍衙門名義大肆籌措經費,就給了民眾海軍軍費全部修了園子的印象。
1挪用海軍軍費(以後歸還了),2各省督撫認繳,“自願”孝敬260萬兩,3撥給海軍的洋藥土藥稅(鴉片稅)4新海防捐(賣官爵的錢)和東三省練兵費5借用外國出使經費(100萬兩)
沒錢不好辦事,頤和園從偷偷摸摸到正大光明的修建,隻有九年,還沒有全部修複,今天去北京旅遊可以去考察一番,前山前湖諧趣園完工,後山後湖的大規模藏傳佛教寺廟及西堤沒修。
最為重要的是,海軍的錢以後陸續給還了,“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衙門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複將各省督撫認籌海軍巨款二百六十萬兩陸續解津發存生息,所得息銀專歸工用……惟每年撥工之款原屬無多,各省認籌銀兩亦非一時所能解齊。欽工緊要,需款益急,思維至再,隻有騰挪新捐暫作權宜之計,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輸項下暫行挪墊,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數,陸續提解臣衙門分別歸款。”(奕?奏折)也就是,把督撫們認繳的銀子沒有一次花了,而是放到天津生息,一麵從海軍衙門挪用,一麵再用生息的錢給海軍,這種很有些複雜的情形表明清末財政絕沒有乾隆朝的實力。
海防捐和新海防捐一共為頤和園用了近750萬兩。而內務府《做法錢糧底冊》或《工料銀兩細冊》上記載了頤和園一半工程費用大約3166699兩,沒開工的因為甲午慘敗全部停工,因沒有像乾隆朝大出黃冊那樣的詳細資料,再考慮物價上漲問題,所以,這個半拉子頤和園大約應該用了800萬兩銀子左右。
而原定每年給南北洋海軍各200萬建軍費用自打籌建海軍的那天直至北洋海軍全軍覆就沒有一年給齊過。實際每年隻有100萬給北洋,沈葆楨因洞悉朝廷把日本作為主要假想敵的意圖,奏請優先建設北洋海軍。總共十四年花了大約2000萬,888年以後北洋軍費停撥也不能全部用於頤和園。
最具諷刺意味,直到《馬關條約》簽訂,李鴻章被撤,後任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才得知,直隸總督府還有為北洋海軍儲存的一筆數額大約800萬兩銀子的秘密軍費絲毫未動。
別介意,這裏沒有給慈禧老太“翻案”的意思,隻是閑聊一下曆史。如果評選一次吉尼斯最大方的貴婦人,慈禧無遺會當選,2億3千萬兩白銀加上為半拉子頤和園花費的八百萬銀子和半拉子60歲慶生大典花費的1000萬銀子還有一個台灣島。
無可置辯,一個敗家老太太、一群隻會瞎嚷嚷卻善於鉤心鬥角的憤青、一個瞎指揮皇帝和從來大事不糊塗“眼光遠大”李鴻章一次重大失誤要了北洋水師的命。
12明治天?
?為戰爭捐款,一天隻吃一頓飯,讓伊藤博文把中國賠款都拿去辦教育?
前兩天有書友問,以前連老師也在課堂上講過。
睦仁為日本海軍捐款,第一次30萬日元,後改成每年30萬,那時候日元還是比較值錢的,1兩白銀兌換1.5――2日元。二戰後經濟崩潰就貶值了。
不過慈禧老太比睦仁大方的多,老太太在甲午戰爭中為打敗日本一次就從60萬壽大典預算中撥出300萬兩銀子做軍費,瞧,這才是天朝大國的體麵,雖然她的半拉子慶典工程不算頤和園大工就花了1000萬兩,可是人家一不心疼。
至於一天吃一頓飯,這個沒看過相關資料,不清楚。不過慈禧一頓飯100多道菜是真的。
而拿中國賠款辦教育這絕對是看了《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的影響了。相信導演大叔的用意是好的,不過像大辮子戲一樣誤導了好多人,
演得太過了嘛,什麽事一過就顯得矯情了。也不想想在天皇陛下領導之下陸海軍將士們那麽奮勇殺人,銀子都拿去辦教育,文部大臣、學生們滿意了,軍人呢?天皇就能白餓了這些天?
當時中國一共向日本賠款2億3千3百50萬兩白銀,日本人為一次撈夠本兒,利用中國當時的銀本位製度,逼迫清政府按金英鎊折合白銀,再兌換成日元,共計35598.0364萬日元,加上利息和當時世界金銀比價差額盈利,共計36450.9656萬日元,相當於日本4年的國家總收入!(藤村道生《日清戰爭》岩波書店)
賠款之中,2億兩為軍費,人家把咱們胖揍一頓還讓咱掏錢買拳頭,不過日本天皇和日本各界(尤其是知識分子)本來要3億銀子,就是因為李鴻章在日本談判中被刺殺未死,因槍法太臭,李中堂傷了一隻眼,伊藤等人害怕引起各國公憤所以減了1億銀子!這段曆史是真實的。
下回再李鴻章是賣國賊的人想想李中堂70多歲年遠渡重洋替一個愣頭青皇帝、一個狡猾陰險的老太太“賣國”,忍辱負重替中國省了1億兩,還忍心罵的出口?
所以做人要厚道些,看待別人客觀些。
3千萬銀子是贖遼費,本來條約中跟台灣一起割讓的遼東各地被法德俄三國幹涉逼迫,歸還中國,但是咱得自己把自己的領土“買”回來。
更離奇的是3百50萬銀子是日軍代守威海衛劉公島的軍費,被人占了家門口還得給人家錢!這就是滿清。
而戰爭費用的結果在國內一直是眾紛紜,一般日本用來發展軍事工業和教育了,其餘的語焉不詳。大夥光惦記著自己賠了錢,可日本人把3億5千萬日元都用哪兒去了呢?
日清戰爭賠償金之用途表單位日元
支出項目預算金額支出金額
皇室禦用(獻納金)2000000020000000
陸軍擴充費5679863854036776
海軍擴充費139259387125266705
八幡製鐵所創立費579762579762
臨時軍事費特別會計費用7895716478957165
軍艦水雷艇補充費3000000030000000
災害準備基金1000000010000000
明治30年一般
會計預算(1897年)32144843214484
明治31年一般會計預算
(1898年)1200000012000000
教育費用1000000010000000
合計360809438344054893
《明治財政史》第二卷
這是來自我另一本作品中的資料。由此可見,我們的一廂情願本來就是YY,不能日本不重視教育,我們的中學教育現在才達到日本明治末年的水平!可為天皇和軍部遮醜就根本沒必要了,日本軍人二戰前每次戰爭搜刮的金銀財寶有相當一部分進了天皇陛下的腰包,還有個專用名詞――獻納金。別以為天皇真的是神道教裏的大仙兒不食人間煙火,日本二戰戰敗後,盟軍派人檢查各大公司資產,所謂日本最大財閥三井、住友等各自大體在3億――5億之間,而皇室財產則達到37億日元(黑田九太《天皇家的財產》),這還是不算從中國、東南亞地區搶掠的珍寶和已經隱藏的珍寶。
所以日本天皇或者文武大臣遠不是電視劇和曆史書中寫的對日本國家那麽“高大全”。千裏來做官,為的銀子錢!這個在中國適用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日本。
誰看見白花花的銀子又能不心動呢?
的太多了,這些天又趕稿子,請大家不要介意,隨後繼續。感謝一直以來支持大大的朋友!
軍師一九**988
書友110127220628539790
喝茶看書兩不誤788
書友31412358300
因顧惜朝200
天際200
吼吼、生與愛、逸滯柳、丟失的信仰、chalet、徜徉書海、刺客無雙、風卷長空、愛楊思成100
還有放棄等眾位朋友的支持,大大一一感佩於心!
並將更好的作品呈現給朋友們,希望大家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