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咬住嘴唇忍了片刻,轉向袁瑞隆,輕聲問道:“叔父,您可有什麽特別想吃的東西麽?春曉蒸碗雞蛋羹給您可好?”
楊氏頓時瞪圓了雙眼:“你這丫頭真是反了,連家裏雞蛋的主意也敢打,那可是我一直攢著要去集上換錢的!”
春曉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說道:“若讓我說,最好能殺隻雞來燉湯,但想來嬸娘是斷斷舍不得的,家裏又實在沒有旁的補養品,隻得先拿這雞蛋湊數罷了。今日共揀了六隻雞蛋,莫非連多出來的這隻也是嬸娘算計好了的?況且叔父還病著,就是敞開了吃又能吃多少呢?嬸娘若是沒有旁的事情吩咐,春曉就去廚房做事了,蒸雞蛋羹也得花些工夫呢。”
說完,她不再看楊氏的臉色,轉身顧自走了出去。楊氏在她身後氣得連連跳腳:“好,好啊,你如今成精了,也成了能做主的人了……”
春曉嫩嫩地蒸了一碗雞蛋羹,又在上麵點了少許香醋和香油,熱熱地端到袁瑞隆麵前:“叔父,米粥雖然清淡,卻總不及這蛋羹來得滋補,您趁熱吃了,興許明日初一就能好了也未可知。”
袁瑞隆微笑頷首,接過蛋羹嚐了一口,由衷讚道:“又香又滑,實在好吃,這香醋也點得恰到好處,我現下覺得胃口開了,整個人都好似精神了許多……”
不知是不是營養美味的蛋羹起了作用,到了除夕晚上,袁瑞隆果然好了許多,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守了歲、放了花炮,春堂和春彩還吃到了包著銅錢的餃子,楊氏的臉色也慢慢好看了起來。
初一早晨,袁瑞隆將幾個孩子叫進堂屋,讓他們正經八百地叩了頭,然後鄭重其事地從懷中摸出五小串銅錢,每人手裏放了一串。
楊氏見狀臉色變了變,卻隻是翻了個白眼,將頭轉向一邊。
剛回到自己房中,春華就忍不住歡叫起來:“姐姐,叔父給了我整整六文錢呢!”
春曉急忙“噓”了一聲:“別嚷,讓嬸娘聽見了,更要找叔父的晦氣了。”
春華吐了吐舌頭,在銅錢上仔細摸摸,小心翼翼地舉到春曉麵前:“姐姐,這些錢還是你收著吧。”
春曉嫣然一笑:“春華,你自己留著吧,這兩日免不了上街逛逛,到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錢買糖吃,不就又顯出你來了麽?再說,這是叔父給你的壓歲錢,你自己拿著才能大吉大利啊。”
春華思忖了一會兒,咧嘴笑道:“那好,那我自己留兩個,剩下的就由姐姐代為保管吧。”
吃過一餐四菜一湯的年夜飯和兩頓菜多肉少的餃子之後,袁家又恢複了清粥小菜的生活。但孩子們有點心、花炮和糖,倒也一個個興高采烈,楊氏顧忌正月裏的習俗,雖然臉色不睦,卻也一直忍著,因此春曉姐弟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從初一晚間開始,春曉照例每日到李嬸家編織竹器,她編半宿睡半宿,到了正月十四,竟然積攢了十多個荷花竹簍和八隻葵花竹筐。
望著堆了半個院落的精美竹器,李嬸高興地笑道:“這些隻怕兩車都裝不下,春曉,正月二十才會開集,你熬了這些時日,身子都清減了,如今竹篾又所剩無幾,咱們索性歇一歇吧。”
春曉微笑點頭,四下看看,忽然想起什麽,關切地問道:“李嬸,彩月姐姐過年沒回來嗎?”
李嬸的神色頓時黯淡下來,隨口支應道:“嗯……她婆家人多,事情也多,可能是太忙了吧……”
春曉不忍再問,便將話題岔開:“李嬸,明日便是十五了,我和春華要去鎮上的燈市,您也同去可好?”
李嬸勉強笑笑:“我去不慣那樣的熱鬧地方,還是你們去吧。燈市人丁繁雜,春華年紀小,你可要好生護著他……”
回到家裏,想著日後的生計有了著落,又惦著第二天晚間的燈市,多日不曾好好休息的春曉竟然一夜無眠。空熬了兩個時辰,她索性披衣而起,走進廚房去包湯圓。
在現代時,田錦華都是去買現成的速凍湯圓,或者在幾家老字號買手工搖製的大顆元宵,如今隻是有樣學樣而已。
糯米雖是陳的,但她磨粉時特意多磨了幾遍,加水和好之後,倒也細致爽滑。餡心是尋常的花生粒和碎芝麻,春曉用糖和豬油精心調和,弄成團塊狀填入糯米粉坯中,然後仔細揉搓成圓球形。
天色發白之時,春曉已經包好了湯圓,生起灶火,隻等下鍋。
楊氏伸著懶腰走進廚房,看到盤中一顆顆圓潤可愛的小湯圓,忍不住納罕道:“這是你做的?咦,去年時,你還隻是煮出了一鍋糯米糊糊呢……”
春曉不動聲色地將湯圓放入鍋中,一邊用勺子輕輕翻攪,一邊平靜說道:“過年又長一歲,春曉自然是要長些見識的,否則怎麽侍奉得了嬸娘這樣的人物呢?”
早飯桌上,瑩潤如玉、香甜可口的湯圓令大家讚歎不已,袁瑞隆不時點頭微笑,楊氏雖沉著臉,卻一口接著一口,不曾停筷,幾個孩子更是吃得滿嘴糖餡湯汁,模樣甚是貪饞。
吃過早飯,春華悄悄溜進廚房,扯著春曉的衣角,天真地說道:“姐姐,我覺得你做的那些湯圓,比李嬸送的點心還要好吃百倍呢。”
春曉憐愛地望著弟弟,柔聲說道:“春華,待咱們的光景好些,姐姐時常包湯圓水餃給你吃,好麽?”
天色剛剛擦黑,袁春彩就嚷嚷著梳頭換衣,恨不得立刻趕到燈市上去。春曉回到房中,也將頭發重新梳過,並換上了那套藕荷撒花的衣裙,略一思忖,又在唇上微微點了一些胭脂,將那支素銀發簪插入發中。
幫弟弟也洗了臉、梳了頭,春曉牽著春華,慢慢向燈市的方向走去。
通向鎮南燈市的主路上人流如織,不時有人向春曉投來異樣的眼光,還有一些大姐大嬸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處,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神情頗為不屑。
楊氏頓時瞪圓了雙眼:“你這丫頭真是反了,連家裏雞蛋的主意也敢打,那可是我一直攢著要去集上換錢的!”
春曉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說道:“若讓我說,最好能殺隻雞來燉湯,但想來嬸娘是斷斷舍不得的,家裏又實在沒有旁的補養品,隻得先拿這雞蛋湊數罷了。今日共揀了六隻雞蛋,莫非連多出來的這隻也是嬸娘算計好了的?況且叔父還病著,就是敞開了吃又能吃多少呢?嬸娘若是沒有旁的事情吩咐,春曉就去廚房做事了,蒸雞蛋羹也得花些工夫呢。”
說完,她不再看楊氏的臉色,轉身顧自走了出去。楊氏在她身後氣得連連跳腳:“好,好啊,你如今成精了,也成了能做主的人了……”
春曉嫩嫩地蒸了一碗雞蛋羹,又在上麵點了少許香醋和香油,熱熱地端到袁瑞隆麵前:“叔父,米粥雖然清淡,卻總不及這蛋羹來得滋補,您趁熱吃了,興許明日初一就能好了也未可知。”
袁瑞隆微笑頷首,接過蛋羹嚐了一口,由衷讚道:“又香又滑,實在好吃,這香醋也點得恰到好處,我現下覺得胃口開了,整個人都好似精神了許多……”
不知是不是營養美味的蛋羹起了作用,到了除夕晚上,袁瑞隆果然好了許多,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守了歲、放了花炮,春堂和春彩還吃到了包著銅錢的餃子,楊氏的臉色也慢慢好看了起來。
初一早晨,袁瑞隆將幾個孩子叫進堂屋,讓他們正經八百地叩了頭,然後鄭重其事地從懷中摸出五小串銅錢,每人手裏放了一串。
楊氏見狀臉色變了變,卻隻是翻了個白眼,將頭轉向一邊。
剛回到自己房中,春華就忍不住歡叫起來:“姐姐,叔父給了我整整六文錢呢!”
春曉急忙“噓”了一聲:“別嚷,讓嬸娘聽見了,更要找叔父的晦氣了。”
春華吐了吐舌頭,在銅錢上仔細摸摸,小心翼翼地舉到春曉麵前:“姐姐,這些錢還是你收著吧。”
春曉嫣然一笑:“春華,你自己留著吧,這兩日免不了上街逛逛,到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錢買糖吃,不就又顯出你來了麽?再說,這是叔父給你的壓歲錢,你自己拿著才能大吉大利啊。”
春華思忖了一會兒,咧嘴笑道:“那好,那我自己留兩個,剩下的就由姐姐代為保管吧。”
吃過一餐四菜一湯的年夜飯和兩頓菜多肉少的餃子之後,袁家又恢複了清粥小菜的生活。但孩子們有點心、花炮和糖,倒也一個個興高采烈,楊氏顧忌正月裏的習俗,雖然臉色不睦,卻也一直忍著,因此春曉姐弟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從初一晚間開始,春曉照例每日到李嬸家編織竹器,她編半宿睡半宿,到了正月十四,竟然積攢了十多個荷花竹簍和八隻葵花竹筐。
望著堆了半個院落的精美竹器,李嬸高興地笑道:“這些隻怕兩車都裝不下,春曉,正月二十才會開集,你熬了這些時日,身子都清減了,如今竹篾又所剩無幾,咱們索性歇一歇吧。”
春曉微笑點頭,四下看看,忽然想起什麽,關切地問道:“李嬸,彩月姐姐過年沒回來嗎?”
李嬸的神色頓時黯淡下來,隨口支應道:“嗯……她婆家人多,事情也多,可能是太忙了吧……”
春曉不忍再問,便將話題岔開:“李嬸,明日便是十五了,我和春華要去鎮上的燈市,您也同去可好?”
李嬸勉強笑笑:“我去不慣那樣的熱鬧地方,還是你們去吧。燈市人丁繁雜,春華年紀小,你可要好生護著他……”
回到家裏,想著日後的生計有了著落,又惦著第二天晚間的燈市,多日不曾好好休息的春曉竟然一夜無眠。空熬了兩個時辰,她索性披衣而起,走進廚房去包湯圓。
在現代時,田錦華都是去買現成的速凍湯圓,或者在幾家老字號買手工搖製的大顆元宵,如今隻是有樣學樣而已。
糯米雖是陳的,但她磨粉時特意多磨了幾遍,加水和好之後,倒也細致爽滑。餡心是尋常的花生粒和碎芝麻,春曉用糖和豬油精心調和,弄成團塊狀填入糯米粉坯中,然後仔細揉搓成圓球形。
天色發白之時,春曉已經包好了湯圓,生起灶火,隻等下鍋。
楊氏伸著懶腰走進廚房,看到盤中一顆顆圓潤可愛的小湯圓,忍不住納罕道:“這是你做的?咦,去年時,你還隻是煮出了一鍋糯米糊糊呢……”
春曉不動聲色地將湯圓放入鍋中,一邊用勺子輕輕翻攪,一邊平靜說道:“過年又長一歲,春曉自然是要長些見識的,否則怎麽侍奉得了嬸娘這樣的人物呢?”
早飯桌上,瑩潤如玉、香甜可口的湯圓令大家讚歎不已,袁瑞隆不時點頭微笑,楊氏雖沉著臉,卻一口接著一口,不曾停筷,幾個孩子更是吃得滿嘴糖餡湯汁,模樣甚是貪饞。
吃過早飯,春華悄悄溜進廚房,扯著春曉的衣角,天真地說道:“姐姐,我覺得你做的那些湯圓,比李嬸送的點心還要好吃百倍呢。”
春曉憐愛地望著弟弟,柔聲說道:“春華,待咱們的光景好些,姐姐時常包湯圓水餃給你吃,好麽?”
天色剛剛擦黑,袁春彩就嚷嚷著梳頭換衣,恨不得立刻趕到燈市上去。春曉回到房中,也將頭發重新梳過,並換上了那套藕荷撒花的衣裙,略一思忖,又在唇上微微點了一些胭脂,將那支素銀發簪插入發中。
幫弟弟也洗了臉、梳了頭,春曉牽著春華,慢慢向燈市的方向走去。
通向鎮南燈市的主路上人流如織,不時有人向春曉投來異樣的眼光,還有一些大姐大嬸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處,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神情頗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