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捉對廝殺,漸入酣戰,一時間掌力震徹,劍氣呼嘯,聲勢越來越大。


    不僅附近的向問天、黃鍾公、丁勉、費彬等高手察覺異常,紛紛罷鬥趕來,就連更遠處激鬥著的雙方弟子們受此影響,陸續都停止了爭鬥,向著此處匯聚而來,分別圍繞在自家高手左右,目不轉睛的盯著場中戰況。這般等級的高手本就天下少有,此時竟有兩對同時交手,盡展上乘武學奧秘,更是極為罕見,低層弟子們若能從中窺得一星半點兒真意,便足以受用無窮了。


    嶽不群與東方迷一旦全力出手,自是以快打快、以攻對攻,各自竭力爭奪先機,因而殺招連綿,驚險異常。


    既然已經知道東方迷所精通的劍法路數頗多,且皆快極詭極,變化莫測,嶽不群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使用華山的希夷劍法、玉女十九劍、衡山的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劍的劍招應對,間或夾雜著些許狂風快劍、回風落雁劍、天長劍法、泰山十八盤等劍法的精妙招數。諸般劍招雖雜,但卻變幻無端,流暢自然,而且內中劍意無不深蘊華山“正合奇勝、險中求勝”之神髓。


    這也是嶽不群劍術造詣日深,才隱隱明悟的上乘劍理——劍術之道,講究如行雲流水,任意所至,但這“意”並非是指人心裏倏忽而生又倏忽而去的某些短暫念頭,如交手中欲要擊敵某處、破敵某招或如何誘敵、惑敵等等,而是劍客長久修煉達至與心神心境相合的劍意劍理,便如獨孤九劍之要旨盡在“料敵先機、乘虛而入、後發先至”,其餘的種種心法口訣、招式變化、身法步法都是為了達到這種理想中的效果而開發的精微技巧。


    五嶽諸劍法中,泰山劍法堂皇沉穩,正中藏奇,恒山劍法陰柔嚴謹,綿裏藏針,嵩山劍法堂堂正正、氣勢森嚴,衡山劍法快捷淩厲,變幻奇詭。此四派劍法都經曆過數百年傳承,千錘百煉,已是各擅勝場,難分高下,又可以四派所用長劍的特點而簡單概括為闊劍方正、柔劍綿密、重劍霸道、輕劍奇幻,雖不能說是各走極端,但在劍意劍理上也有極重的局限性傾向,並不能很好的吸納融合其它門派的劍法招式,就像衡山劍法與嵩山劍法完全是兩個極端,而泰山劍法與恒山劍法也是格格不入,根本無法相容。而華山劍術卻講究“正合奇勝”,所謂“正合”,即為堂堂正正、浩浩蕩蕩,攻則以勢壓人,氣吞山河,守則安穩如山,堅韌不拔;所謂“奇勝”,即為出其不意、劍走偏鋒,攻則迅捷奇詭、險招製勝,守則變幻無窮,幽深難測,“正合奇勝”更得要正中有奇,奇中有正,正與奇轉化流暢、變幻自然,合乎一心,即為正奇相合,更進一步甚至能夠達到道家至理中剛柔相濟、虛實相生的絕妙境界。不得不說,若以劍意劍理之博大精深而論,華山劍術確實稍勝其他四派一籌,最起碼能夠很大程度上吸納融合其他四派劍法的部分精要。但實際上,華山曆代弟子,罕有高手能夠真正將“正合奇勝”之要旨領悟通透並完全運用到劍法之中,才使得華山劍法最精微奧妙之處未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威名止於和其他四派齊平。


    當然,嶽不群如今也未能徹悟“正合奇勝”之妙,但卻已經頗有心得,正在嚐試著以此為綱領,將生平所學之不同派別的劍法招式一點一點的相互印證,汰蕪存精,吸納融合。就好像,用一根最合適自己的堅韌絲線,將精選而出的最飽滿的珍珠一顆顆地串聯起來,使之越來越和諧順暢、越來越光滑璀璨……如果最終能夠首尾相接,環環呼應,形成一圈完整的“項鏈”,一個充實而穩固的“圓”,那就是獨屬於嶽不群自己的劍法,獨屬於他的劍道,或者可以說是由他所創的“絕世劍法”!隻是,這個過程中的諸多關節訣竅,嶽不群現在還隻是隱隱有所猜測,所思所為也是憑著心中一種類似直覺的感應而行,僅僅是剛剛開始而已,並不能看清前路,也就沒有捷徑可走,可謂任重而道遠……


    但是,就算如此,也代表著嶽不群的劍術修為由招式層麵漸漸深入到玄之又玄的武學理論層麵,是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更本質上的參悟與修行。毫無疑問,在劍術境界上,他已經領先於東方迷、左冷禪、任我行三人。而他又先後與三人都交過手,在他看來,其他三人的劍術修為表麵上看似差不多,但細分下來,當屬東方迷稍強,已堪堪超出招式層麵,其次乃是左冷禪,已至招式層麵極限,乃至將脫未脫之境,而任我行卻是最末,畢竟他所通的劍法路數雖然不輸於東方、左二人,甚至風格多種多樣,以致招式變化之繁複更勝二人一籌,但卻仍在亦步亦趨的遵循前人痕跡,就算所通劍法再多幾倍,依然還是拾人牙慧,而未曾似他與東方迷、左冷禪三人一般,或多或少隱隱感覺到或是切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不過,在內力方麵,情況卻是截然不同,當屬任我行功力最強,左冷禪次之,嶽不群再次,東方迷居末。


    如此一來,四人的武功孰高孰低,卻是需要實打實的較量一番,才能真正分出強弱勝負。


    說起來,嶽不群無論內功修為還是劍術境界都稍稍強出東方迷些許,但實際交手中,短時間內嶽不群卻並不能占到什麽便宜。畢竟,麵對東方迷這種“敏捷型”的高手,絕大多數內功強於他,但速度又遜於他的“力量型”高手都會覺得十分棘手。就算嶽不群本身兼顧“力量”和“速度”,在“敏捷”方麵也極為出色,但對上東方迷也並沒有什麽優勢,自然就無法有效壓製對方……


    相比於嶽不群和東方迷雙劍爭鋒,紫光電閃、青虹激蕩的“炫麗”之景,任我行與左冷禪的交戰可就“樸實”的多了。


    隨著交手越久,任、左二人的招式就越慢,越沉凝雄渾,幾乎每招每勢都能讓圍觀的低層弟子們看得清清楚楚,但他們絕不會淺薄的認為這般“緩慢”的招式沒有殺傷力。隻因二人的拳腳掌劍之力迸發之處,所有的樹木、山岩、地麵都像被斧鉞硬生生刮了一層似的,變得斑駁殘破不堪。


    這是二人招招式式都施加了極深厚的內力,碰撞激蕩之下,皆不能隨心收斂勁氣所致。


    在外人看來,左冷禪右手持劍,使出爐火純青的嵩山快慢十七路劍法,左手更拳掌變換,盡展大嵩陽神掌之威,招招陽剛威猛,與任我行戰得不相上下,難分難解,但實際上,左冷禪卻在暗暗叫苦,隻覺出招愈發滯澀,已漸生後繼乏力之感。未與任我行照麵以前,他也曾用心收集過任我行的“戰績”,不止一次的估算過任我行的內外實力,雖然他暗暗承認任我行武功高強,讓他極為忌憚,但卻絕不認為任我行是不可戰勝的!甚至,就算剛剛他親眼看見嶽不群被任我行追得狼狽逃竄而來,也隻認為那是嶽不群居心不良,刻意保存實力之故。直到此刻,左冷禪才不得不承認,從前他確實小覷了任我行,至少是將任我行的內力看低了兩個層次,反而任我行在拳腳招式上的造詣倒是還在他所猜測的範圍,甚至還稍稍有點兒“高估”,任我行竟出招時竟不能精細的掌控內勁,以致勁氣散而不凝,十分功力隻發揮出七八分的威力!


    他卻不知,這是任我行未能完全適應暴漲的內力以及內力不純而控製力下降的緣故。否則,依任我行的拳掌造詣,絕不會出現力道混亂,勁氣收斂不住的情況。


    也正因如此,左冷禪仗著掌劍齊出,並變化隨心,才能與之僵持到此刻。但是,隨著交手至八十招後,左冷禪清楚的感覺到自身的內力已經消耗了近半,他最巔*峰的狀態即將過去,再有二十招,他的戰力將不可避免的開始下滑……


    然而,對麵的任我行卻是絲毫未見疲態,洶湧澎湃的掌力仍舊一波接一波的狠狠擊出,就算大多數都落了空,隻打得樹木炸裂、地麵凹陷,但偶有逼得左冷禪不得不硬接,便會大大消耗其內力。畢竟,任我行丹田中充沛無比的內力,雖然無法一次性全部用出從而占據絕對優勢,甚至摧枯拉朽的擊敗對手,但也足以讓他毫無顧慮的盡情揮霍,招招式式滿負荷運轉內力,直至耗死一個又一個左冷禪這般的高手!


    眼看將近百招,左冷禪本來紅潤的麵色漸漸蒼白起來,額頭更浮現密密麻麻的細汗,出招愈發滯澀。任我行見此,立時猜出左冷禪是內力後繼不足之兆,而且他更清晰的感覺到,左冷禪右手因黑劍寬闊厚重,揮舞間悶嘯不斷,力道變化或許還不明顯,但其左手的拳掌勁力卻是慢慢衰減起來。


    當下任我行哈哈一笑,出手更加勁氣磅礴,逼得左冷禪內力消耗再次加快。


    另一邊,嶽不群與東方迷搙戰正酣,但以他們心思之深,自然不會當真不顧任、左二人之戰,就算出招間分心不得,也會在輾轉騰挪之際,以眼角餘光將任、左二人的情況收入眼底,以防萬一。此刻,場外觀戰之人或許覺得,任我行這次猛然爆發不會長久,隻消左冷禪撐過這波凶惡攻勢,自會重新恢複僵持之局。但嶽不群和東方迷卻知,左冷禪最多還能支撐三四十招,之後必會因為內力枯竭而敗。


    嶽不群與東方迷目光一觸,似有莫名深意一閃而逝,二人竟主動放緩了出招節奏,但也不敢太過明顯。於外人看來,不過是氣力消耗過大,略顯疲態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出華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沃天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沃天涯並收藏劍出華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