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4-14
一路的疾奔速走,孔融、張毅一行人終於趕到了陳留。
“來著何人!”
“吾乃北海太守孔融,奉召前來除賊。”
“原來是除賊的義軍,稍等片刻,我這就去稟告將軍。”說著,侍衛轉身向大帳奔去。
武安國勒馬停在營寨外,甚覺無語,埋怨道:“我等日夜兼程而來,居然把我們擋在外麵,端是無禮。”
“哎,等等也無妨。”孔融自己心急還安慰別人,真是有意思。
不知道現在已經到了幾路諸侯了,曹操、劉備、孫堅日後的魏蜀吳三國奠基人馬上就要見到了,真是期待啊,張毅望著大帳想到。
“文舉兄,舉軍前來,孟德有失遠迎了。”隻見一個國字臉、闊額濃眉、大眼寬鼻,下巴留著短須的男子迎了出來,這就是曹操嘛?雙眼有神,謙遜有禮,怪不得日後能招攬那麽多牛人。
“孟德啊,我可是一聽檄文,就趕來了,沒遲吧。”
“沒遲,沒遲,現在也就來了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像本初兄那樣的還在趕來的路上那,倒是文舉兄此次真是神速啊。”
“何來神速,心急罷了。”
“來來來,我們進帳細說。”曹操拉著孔融走了進去,張毅則是開始安排眾人安營紮寨,生火做飯,看來還要等幾日,人都沒來齊,早知道在墨跡幾天了,真是浪費啊。
做完一切,張毅下令讓將士們好好休息,畢竟這幾日的奔波,大家都累了,養精蓄銳才能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公子,我給你揉揉吧。”一個書童裝扮輕聲說道。
“嗯。”整個軍裏全是武將,就是不好,一堆大老粗,就我一個謀士,什麽事都要操心,真是又當爹,有當媽。
書童將身子側了過來,雙腿跪在柔軟的墊子上,小心翼翼地將溫暖清瘦的素手擱在張毅的頭部,緩緩揉了起來。
他閉著眼睛,享受著指尖的清涼愜意,下意識地歎了一口氣道:“穎兒,這幾日累壞了吧!”
“公子,穎兒不累,隻要能待著公子身邊,倒是這幾日公子得不了閑。”
“放心吧,現在可有幾日得閑,你也好生照顧自己,別累得病了。”
“嗯,公子放心。”
說完,他靜靜躺著,聞著清香,漸漸進入了夢鄉,看著公子沉沉睡去,她躡手躡腳地取來一張毯子蓋在公子身上,然後自己倚在一邊,也睡了過去。
“公子,子義.....”太史慈走了進來,發現兩個人靜謐地睡在一起,知道自己錯了,立馬捂住嘴,輕輕退了出去,並囑咐兩旁的侍衛不要讓人進去打擾。
夢中,張毅仿佛又聽到那琴聲,悠揚綿長,飄著一種淡淡的憂傷。
........
清晨,好舒服啊,張毅伸了個懶腰,發現身邊的妮子還睡著,沒有絲毫醒來的趨勢,跟往常的敏感完全不一樣,想來也是,畢竟還是一個孩子,這樣奔波怎麽會不累,輕聲將自己的毯子也披在她的身上,拉開營布走了出去。
“咦,又是何人到了?”他對著一名侍衛問道。
“稟公子,是河內郡太守王匡到了。”
哦,是這樣啊,他呆呆看著不遠處飄著的”王“字大旗出神到。
“公子,公子,你醒了啊。”太史慈小跑過來說道。
“哦,子義啊,你不會又有事吧!”現在都習慣了,隻要聽到這語調,八成是有事了。
“沒事了,本來昨日太守想喚公子共商軍事,奈何公子早早睡去。”太史慈回道。
幸好睡的早,不然又要麻煩了,“對了,子義,你昨晚有沒有聽到一種琴聲。”他想起什麽疑問道。
“子義也聽到了,聽曹公說是營內一故人之後,善音律,曉琴法。”
“音律,難道是她?”他心中不覺想到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女子,可是她不該在這啊。
“公子,公子,太守喚你帳中議事。”
“哦,來了。”他應道:“子義,你先去忙吧。”
他整了整衣衫,走進大帳,帳中曹操、劉岱、王匡、張邈、孔融幾位太守就著洛陽兵勢討論不休。
“咦,文舉兄,這位就是你說的大才吧。”曹操盯著這年紀輕輕地張毅驚訝道。
大才!我?這孔融也太不厚道了吧,他剛想推辭,旁邊一人陰陽怪氣地諷刺道。
“大才,什麽大才,就北海這地方也能出大才?”
“王公節,你這話什麽意思!”孔融惱道。
“什麽意思,你北海出個兵也就四千人,何來大才之說。”王匡哼了一聲,不屑道:“想我統軍兩萬,你北海比得上嘛。”
“你....你....”孔融一時氣急,四千人確是一個硬傷,不知該何如反駁。
現在後悔了吧,你看看人家這兵力,再看看我們,都說了多征兵至少在現在這時候不會有錯,“哦,兩萬人真是多啊,不過小白羊再多,怎麽能比得過狼群。”
“什麽,你小子竟敢說我兩萬大軍是白羊,真是混賬!”王匡氣急飛來一腳,張毅完全沒想到眼前這太守居然如此魯莽,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幸好最近身體靈敏了許多,一晃,閃避到一邊。
王匡還欲出手,不覺身邊出來一人擋在身前,奮聲道:“營中重地,安敢如此。”
王匡見來人虎背熊腰,雙手青筋暴起,一副你再亂來我就把你扔出去的樣子,不免心懼地停在那邊。
“公節兄、文舉兄皆是為除國賊而來,何必為了這些小事弄得不愉快那。”曹操做好人地站了出來,給了王匡一個台階下。
“要不是孟德求情,我定然饒不了你小子。”
張毅不以為然地笑了笑,不再去管那些討論的太守,反而注意起了曹操身邊的兩位大將,想來現在曹操身邊應該就隻有那些自己兄弟和夏侯家的人,不知道這兩位是夏侯家的還是曹家的。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眾人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便各自回去了,倒是孔融臨走前還想喚著張毅一起走的,奈何張毅直直盯著人家,便不好意思出手打擾,反正營內沒幾步路,又不會走失,便放心的回去了。
“這位公子,你對我這兩兄弟很有看法?曹操發現他直勾勾看著身邊的夏侯淵、夏侯惇,疑問道。
“什麽?“他回過神來,一看人全沒了,哇,我這次是走了多久的神啊,太離譜了吧,“不是,不是,在下一時失禮,還望曹公恕罪。”
“公子何罪之有?”
“若是無事,在下先告辭了。”
“公子留步,聽文舉兄言讚公子大才,不知公子對如今的會盟有何看法?”
看法?“結盟之後,必有盟主,袁家四世三公,名望極大,且袁紹、袁術二人兵多將廣,曹公可順勢推舉袁紹為盟主,使其引河內之眾人,臨孟津、酸棗,又可名公路率南陽之軍,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示之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天下可定矣。”他想起三國演義這一回,結合著自己的意思說道。
“好啊,公子果然大才。”曹操撫掌擊節大喜道,“敢問公子姓名?”
“在下張毅,字公禮。”他不卑不亢的回道,突然眼神一瞥,看到一張地圖上,仔細望去,全是洛陽的兵力布置,“這圖,曹公何處得來?”
“哦,這圖乃是他人送來,破敵之用。”曹操解釋道。
他人?誰啊,怎麽我記得三國裏沒這一回事,難道我引起的變化太大了,不會吧。
“不知公禮對.....”曹操話還沒說完,張毅就接道:“曹公,在下好似聽到有人喚吾,吾先走一步。”
曹操張著口,卡著半句話,本想再問點洛陽戰事的,奈何這公禮跑的也賊快了,“元讓、妙才,你們剛才可聽到有人呼喚?”
夏侯淵和夏侯惇看了看對方,然後搖搖了頭,“果真是被這公禮騙了,我說我怎麽沒聽到那。”曹操撫掌歎息道:“難道我比不得孔文舉,收不得大才。”
其實要是曹操知道張毅急走的原因隻是聞到飯香,肚子發餓,也許就不會有這種感歎了。
隨後的幾日,各地諸侯陸續而來,曹操統計了一下,共有十七路諸侯: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當然還有不起眼的所謂的第十八鎮,劉關張三兄弟,此時他們與公孫瓚一塊,還未引起眾人注意。)
眾諸侯安營下寨,營寨連綿二百餘裏,各式旌旗飄揚於空中,聲勢端是浩大,期間曹操更是宰牛殺馬,大會諸侯。
待到商議如何進兵之策時,河內郡太守王匡說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果然如此,曹操發現眾人的眼光若有若無地飄向袁紹,看來公禮說的沒錯,這順水人情我何不做之,隨即站出來說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紹沒想到曹操會推自己做盟主,心中暗暗大喜,但臉色不變的推辭道:“曹孟德乃奉召之人,才是盟主之選。”
諸侯又進紹言,袁紹再三推辭,眾人又皆道非本初兄不可,袁紹方方應允,期間底下一人雙眼陰狠,冰冷地看著眾人,他就是袁術,想來自己乃家中嫡子,這廝隻是個卑賤庶子,居然能被眾人推舉成盟主,真是荒唐。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
袁紹整衣配劍,慨然而上,焚香而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讀畢歃血,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至此,盟軍乃立,矛頭遙指洛陽。
一路的疾奔速走,孔融、張毅一行人終於趕到了陳留。
“來著何人!”
“吾乃北海太守孔融,奉召前來除賊。”
“原來是除賊的義軍,稍等片刻,我這就去稟告將軍。”說著,侍衛轉身向大帳奔去。
武安國勒馬停在營寨外,甚覺無語,埋怨道:“我等日夜兼程而來,居然把我們擋在外麵,端是無禮。”
“哎,等等也無妨。”孔融自己心急還安慰別人,真是有意思。
不知道現在已經到了幾路諸侯了,曹操、劉備、孫堅日後的魏蜀吳三國奠基人馬上就要見到了,真是期待啊,張毅望著大帳想到。
“文舉兄,舉軍前來,孟德有失遠迎了。”隻見一個國字臉、闊額濃眉、大眼寬鼻,下巴留著短須的男子迎了出來,這就是曹操嘛?雙眼有神,謙遜有禮,怪不得日後能招攬那麽多牛人。
“孟德啊,我可是一聽檄文,就趕來了,沒遲吧。”
“沒遲,沒遲,現在也就來了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像本初兄那樣的還在趕來的路上那,倒是文舉兄此次真是神速啊。”
“何來神速,心急罷了。”
“來來來,我們進帳細說。”曹操拉著孔融走了進去,張毅則是開始安排眾人安營紮寨,生火做飯,看來還要等幾日,人都沒來齊,早知道在墨跡幾天了,真是浪費啊。
做完一切,張毅下令讓將士們好好休息,畢竟這幾日的奔波,大家都累了,養精蓄銳才能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公子,我給你揉揉吧。”一個書童裝扮輕聲說道。
“嗯。”整個軍裏全是武將,就是不好,一堆大老粗,就我一個謀士,什麽事都要操心,真是又當爹,有當媽。
書童將身子側了過來,雙腿跪在柔軟的墊子上,小心翼翼地將溫暖清瘦的素手擱在張毅的頭部,緩緩揉了起來。
他閉著眼睛,享受著指尖的清涼愜意,下意識地歎了一口氣道:“穎兒,這幾日累壞了吧!”
“公子,穎兒不累,隻要能待著公子身邊,倒是這幾日公子得不了閑。”
“放心吧,現在可有幾日得閑,你也好生照顧自己,別累得病了。”
“嗯,公子放心。”
說完,他靜靜躺著,聞著清香,漸漸進入了夢鄉,看著公子沉沉睡去,她躡手躡腳地取來一張毯子蓋在公子身上,然後自己倚在一邊,也睡了過去。
“公子,子義.....”太史慈走了進來,發現兩個人靜謐地睡在一起,知道自己錯了,立馬捂住嘴,輕輕退了出去,並囑咐兩旁的侍衛不要讓人進去打擾。
夢中,張毅仿佛又聽到那琴聲,悠揚綿長,飄著一種淡淡的憂傷。
........
清晨,好舒服啊,張毅伸了個懶腰,發現身邊的妮子還睡著,沒有絲毫醒來的趨勢,跟往常的敏感完全不一樣,想來也是,畢竟還是一個孩子,這樣奔波怎麽會不累,輕聲將自己的毯子也披在她的身上,拉開營布走了出去。
“咦,又是何人到了?”他對著一名侍衛問道。
“稟公子,是河內郡太守王匡到了。”
哦,是這樣啊,他呆呆看著不遠處飄著的”王“字大旗出神到。
“公子,公子,你醒了啊。”太史慈小跑過來說道。
“哦,子義啊,你不會又有事吧!”現在都習慣了,隻要聽到這語調,八成是有事了。
“沒事了,本來昨日太守想喚公子共商軍事,奈何公子早早睡去。”太史慈回道。
幸好睡的早,不然又要麻煩了,“對了,子義,你昨晚有沒有聽到一種琴聲。”他想起什麽疑問道。
“子義也聽到了,聽曹公說是營內一故人之後,善音律,曉琴法。”
“音律,難道是她?”他心中不覺想到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女子,可是她不該在這啊。
“公子,公子,太守喚你帳中議事。”
“哦,來了。”他應道:“子義,你先去忙吧。”
他整了整衣衫,走進大帳,帳中曹操、劉岱、王匡、張邈、孔融幾位太守就著洛陽兵勢討論不休。
“咦,文舉兄,這位就是你說的大才吧。”曹操盯著這年紀輕輕地張毅驚訝道。
大才!我?這孔融也太不厚道了吧,他剛想推辭,旁邊一人陰陽怪氣地諷刺道。
“大才,什麽大才,就北海這地方也能出大才?”
“王公節,你這話什麽意思!”孔融惱道。
“什麽意思,你北海出個兵也就四千人,何來大才之說。”王匡哼了一聲,不屑道:“想我統軍兩萬,你北海比得上嘛。”
“你....你....”孔融一時氣急,四千人確是一個硬傷,不知該何如反駁。
現在後悔了吧,你看看人家這兵力,再看看我們,都說了多征兵至少在現在這時候不會有錯,“哦,兩萬人真是多啊,不過小白羊再多,怎麽能比得過狼群。”
“什麽,你小子竟敢說我兩萬大軍是白羊,真是混賬!”王匡氣急飛來一腳,張毅完全沒想到眼前這太守居然如此魯莽,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幸好最近身體靈敏了許多,一晃,閃避到一邊。
王匡還欲出手,不覺身邊出來一人擋在身前,奮聲道:“營中重地,安敢如此。”
王匡見來人虎背熊腰,雙手青筋暴起,一副你再亂來我就把你扔出去的樣子,不免心懼地停在那邊。
“公節兄、文舉兄皆是為除國賊而來,何必為了這些小事弄得不愉快那。”曹操做好人地站了出來,給了王匡一個台階下。
“要不是孟德求情,我定然饒不了你小子。”
張毅不以為然地笑了笑,不再去管那些討論的太守,反而注意起了曹操身邊的兩位大將,想來現在曹操身邊應該就隻有那些自己兄弟和夏侯家的人,不知道這兩位是夏侯家的還是曹家的。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眾人討論不出一個結果,便各自回去了,倒是孔融臨走前還想喚著張毅一起走的,奈何張毅直直盯著人家,便不好意思出手打擾,反正營內沒幾步路,又不會走失,便放心的回去了。
“這位公子,你對我這兩兄弟很有看法?曹操發現他直勾勾看著身邊的夏侯淵、夏侯惇,疑問道。
“什麽?“他回過神來,一看人全沒了,哇,我這次是走了多久的神啊,太離譜了吧,“不是,不是,在下一時失禮,還望曹公恕罪。”
“公子何罪之有?”
“若是無事,在下先告辭了。”
“公子留步,聽文舉兄言讚公子大才,不知公子對如今的會盟有何看法?”
看法?“結盟之後,必有盟主,袁家四世三公,名望極大,且袁紹、袁術二人兵多將廣,曹公可順勢推舉袁紹為盟主,使其引河內之眾人,臨孟津、酸棗,又可名公路率南陽之軍,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示之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天下可定矣。”他想起三國演義這一回,結合著自己的意思說道。
“好啊,公子果然大才。”曹操撫掌擊節大喜道,“敢問公子姓名?”
“在下張毅,字公禮。”他不卑不亢的回道,突然眼神一瞥,看到一張地圖上,仔細望去,全是洛陽的兵力布置,“這圖,曹公何處得來?”
“哦,這圖乃是他人送來,破敵之用。”曹操解釋道。
他人?誰啊,怎麽我記得三國裏沒這一回事,難道我引起的變化太大了,不會吧。
“不知公禮對.....”曹操話還沒說完,張毅就接道:“曹公,在下好似聽到有人喚吾,吾先走一步。”
曹操張著口,卡著半句話,本想再問點洛陽戰事的,奈何這公禮跑的也賊快了,“元讓、妙才,你們剛才可聽到有人呼喚?”
夏侯淵和夏侯惇看了看對方,然後搖搖了頭,“果真是被這公禮騙了,我說我怎麽沒聽到那。”曹操撫掌歎息道:“難道我比不得孔文舉,收不得大才。”
其實要是曹操知道張毅急走的原因隻是聞到飯香,肚子發餓,也許就不會有這種感歎了。
隨後的幾日,各地諸侯陸續而來,曹操統計了一下,共有十七路諸侯: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當然還有不起眼的所謂的第十八鎮,劉關張三兄弟,此時他們與公孫瓚一塊,還未引起眾人注意。)
眾諸侯安營下寨,營寨連綿二百餘裏,各式旌旗飄揚於空中,聲勢端是浩大,期間曹操更是宰牛殺馬,大會諸侯。
待到商議如何進兵之策時,河內郡太守王匡說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果然如此,曹操發現眾人的眼光若有若無地飄向袁紹,看來公禮說的沒錯,這順水人情我何不做之,隨即站出來說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袁紹沒想到曹操會推自己做盟主,心中暗暗大喜,但臉色不變的推辭道:“曹孟德乃奉召之人,才是盟主之選。”
諸侯又進紹言,袁紹再三推辭,眾人又皆道非本初兄不可,袁紹方方應允,期間底下一人雙眼陰狠,冰冷地看著眾人,他就是袁術,想來自己乃家中嫡子,這廝隻是個卑賤庶子,居然能被眾人推舉成盟主,真是荒唐。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
袁紹整衣配劍,慨然而上,焚香而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讀畢歃血,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至此,盟軍乃立,矛頭遙指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