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兜兜轉轉,也許還是回到原點,華佗自北海而下,先經徐州,從壽春過廬江,入江東,轉荊州,隨即卻是北上豫州,如同一個彎彎曲曲的矩形,隻是少了個蓋子罷了。


    治完病,說了一些閑話,華佗便急衝衝地帶著黃敘往回趕,畢竟還有不少百姓等著、候著。


    淡淡的暖風從窗戶吹落進來,帶著些許花香飄入張毅的鼻中,呼,如今隻要等文遠醒來,一切便會真相大白。


    這一路耽誤了不少時間,怕是何曼、費耀他們幾隊已然抵達許昌郡城附近,自己也應該加快進程了。


    不過好不容易遇到老伯,不留些時日實在可惜,而且黃敘就在眼前,不通過他將黃忠拉過來,都對不起自己。


    張毅糾結的撓了撓頭,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嘛?


    於此同時,幽州公孫瓚、冀州袁紹兩軍兵陣對壘之時,黑山黃巾張燕領數萬兵士從中山、常山、趙郡、上黨等山脈峽穀中而出,突襲河內。


    河內有失,則冀州必然腹背受敵,袁紹隨即派遣張頜、高覽等大將分兵回援,同時放棄所有山寨,焚燒輜重,徐徐退入城中,借城牆之利轉攻為守,欲拖延時間。


    公孫瓚對此雖是極為心急,卻是有些無可奈何,騎兵不可能攻城,至多就是壓陣,防止偷襲,如此一來實在是大材小用。


    此時,謀士的作用便顯示出來了,關靖諫言公孫瓚將攻城轉為困城,將大隊的騎兵四散,斷糧道、壞糧草,同時派出精兵一路攻克周圍的縣城,勢必要將據守的袁軍變成孤城之軍。


    孤城難守,此等兵家大忌,沒有人會願意坐以待斃,袁紹聽從沮授、田豐等建議,佯裝突圍之時,將數封密信縫在十餘名親兵的衣裳內格之中,令其快馬加鞭奔赴遼東,向公孫度求援。


    一報還一報,公孫瓚你讓黑山黃巾抄我老窩,我袁紹就請人爆你後門。


    說起遼東的公孫一家,一般人都是輕視、甚至是無視的感覺,畢竟曆史上郭奉孝遺計平遼東,一則令世人惋惜郭嘉的料事如神,二則卻是覺得遼東太守蠢鈍如豬。


    其實不然,凡是能守得一方邊疆,抵禦外敵的人,哪一個真正簡單?


    公孫度,此人初為玄菟的小官、小吏,卻是不甘平庸,後經奮鬥一步步升為尚書郎、冀州刺史,董卓當權時,其更是被任命為遼東太守。


    遼東向來民風彪悍,私鬥藏械如同家常便飯,公孫度剛至時,便依靠所帶親軍雷厲風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強民,保證令行政通,慢慢的,民富兵強,由此發展開來。


    接下來的幾年裏,諸侯反董,群雄割據,根本沒幾個猶有功夫注意遼東這塊邊疆之地。


    於是乎,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親率大軍東伐高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同時廣招賢士,設館開學,教化流民,遼東自此強大。


    以一己之力,擴建遼東,功在社稷,公孫度也算得上一個值得敬佩的人,隻可惜其子公孫康即位後有勇無謀,不通內政,不然也不會在短短的幾年就敗壞了大半基業,最後更是被吞並基業。


    “父親,袁本初快馬急信。”一橫眉粗眼的壯實少年,急急忙忙地跑進大廳,疑惑道:“我遼東向來與他冀州毫無瓜葛,怎生得今日突然派了好幾個兵士傳信而來。”


    公孫度皺著眉頭,似乎想到了什麽,“康兒,那幾封信是不是一模一樣?”


    “孩兒鬥膽看了,確實一樣,不過父親你怎會知道此事?”


    “哈哈,果然如此。”公孫度輕輕撇了撇胡子,大笑道:“袁本初啊,袁本初,你居然也有求我的一天,哈哈。”


    四世三公又能如何,某白手起家,據遼東稱王,你袁紹雖有名望,卻是拚不過公孫瓚,最終還不是需要求援,公孫度想起希望洛陽時受到了白眼、蔑視,頓時重重哼了一聲。


    “父親,袁本初這次可是下了血本。”公孫康雙手微顫,興奮道:“半個幽州!半個青州!若真能如此,我公孫家豈不是真正稱霸北方。”


    “康兒,你當真這麽想?”


    “父親,袁本初這信中言語誠懇,幾次三番提到聯姻。”公孫康信然道:“況且幽州臨近我遼東,吞他半個又有何難事。”


    公孫度心中黯然一歎,擺了擺手說道:“康兒,幽州能守,那青州呐?”


    “青州,當然是派兵嘍。”


    “糊塗!”公孫度終於忍不住一拍桌子,怒喝道:“半個幽州、半個青州,少派兵,則不足用,多派兵,則遼東空虛,袁本初如此算計你居然信得!”


    “父親,這....這怎麽可能?”公孫康愣了愣,慌忙說道:“我遼東兵強馬壯,袁紹若是反悔,某即派兵出征。”


    “出征個屁!”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公孫度狠狠道:“若真能吞並北方,你父親我早就率兵出遼東,還需要你!”


    公孫康感覺父親的怒氣越來越大,立馬住嘴乖乖地站在一邊。


    哎,虎毒尚且不食子,自己這兒子雖是不成器,卻也是個孝子,公孫度搖了搖頭,沉聲道:“遼東看似強盛,但自擴張以來,異族異民怕是沒多少心服,此時若領兵出征,大軍開戰,守兵不足,那些人勢必趁機作亂,待到那時遼東不保也。”


    “如此說來,我公孫家隻能占得遼東一地?”公孫康猶有不甘,幽州、青州就在眼前,卻是動不得分毫。


    “教化之道非數年之功,我公孫家若能真正守得遼東不失,便是一大功。”公孫康淡然一笑,爭霸天下不屬於自己,但守土開疆,勢必有自己一份。


    “即是如此,康兒這就去回絕了那些袁紹兵士。”


    “康兒,等等,誰說某不救援袁紹了。”公孫度急忙喊道。


    “父親剛不是言能不能出兵嘛?”


    “康兒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公孫度頓了頓,沉聲說道:“袁紹如虎,公孫瓚如狼,此兩人無論哪一個平定北方,皆不會放過我遼東一境,所以必需驅虎吞狼,令其兩敗俱傷。”


    “父親的意思是....平衡之策?”公孫康似乎抓到了什麽,欣喜道。


    “沒錯,使其疲軟,我軍日後踏出遼東,才能有機會。”公孫度揮了揮手,笑道:“康兒,你帶精兵一萬,即日襲擾幽州,切記,隻能是襲擾,萬不可激怒公孫瓚。”


    “父親放心,那袁紹空口白話,孩兒怎麽會為其拚命。”公孫康應聲而出,自此,北方除青州一代未有兵禍,其餘幾州皆是烽煙四起,戰火彌漫。


    而豫州那小縣城裏卻是一片祥和,尤其是陳氏旅店中,更是其樂融融。


    “老伯,你今後有何打算?”張毅給華佗斟了一杯酒,輕笑道。


    “你小子又來套我話!”華佗掃過一眼桌邊的黃敘、晏明,傷感道:“某本想自豫州返北海,看過文舉兄後在北上冀州、青州,如今聽你一說,卻是興致索然。”


    孔融的死自己確實始料未及,張毅不由得摸了摸鼻子,自己地到來,說沒改變多少,那是扯淡,活著的黃敘,投魏的太史慈....說改變了許多,卻也是不靠譜,蔡邕的死、徐州之戰...哎,真是天道莫測。


    張毅有些黯然,隨即撫了一把臉,“老伯你沒去過兗州,不若去兗州看看,我想那丫頭正是想你。”


    一生無後,卻是有兩個談得上心的娃子,以及一個古靈精怪的妮子,華佗咧著嘴笑道:“看公禮你如今的樣子,我那徒弟還需要擔心嘛!”


    “老伯還欲雲遊?”於公,三國時期傷病橫行,多少英豪含恨而終,自己若能有華佗做後盾,孟德、郭嘉等人怕是能多活好些年月,於私,如今戰亂愈發嚴重,黃敘雖強,但年紀終究還輕,怕是難免有些閃失。


    華佗似是猜出了他的心思,捋著胡子笑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小子你又何必強求,況且吾此生醫道,別無所求。”


    人各有誌,自己還能說些什麽,張毅心中幽然一歎,罷了,罷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老伯,來,再幹一杯。”


    “好,好,老夫可是好久沒這麽痛快的喝過了。”華佗舉杯應道,貌似前番暢飲,還是跟黃敘之父,黃忠。


    一旁的黃敘、晏明也是不打不相識,雖然言語不多,卻也是頻頻進酒示意,談論著隻有武者才懂的閑話。


    “呼!”張毅走出旅店,感覺自己的臉滿是火辣,看來今日這酒卻是喝得有些多,咦,子明人呐?


    張毅回頭一看,隻見晏明搖搖晃晃地跟了上來,“子明,這跟漢高聊什麽呐,高興地喝這麽多酒!”


    晏明甩了甩頭,打了個嗝,笑道:“起先隻是說些練武之法,後來聊著聊著就聊遠了。”


    “有多遠?”


    “嘿嘿,漢高那小子武力雖好,卻是沒上過戰場,老子將先生你平黃巾、據呂布的事一說,他可就來了興致,一直纏著我問東問西的。”晏明似乎有些頭疼,“一會兒問軍營裏的練兵之法,一會兒又好奇兵陣對敵...”


    不愧是黃忠之子,張毅豁然想到什麽,奸笑道,看來黃敘還是有方法可以拉攏的,嘿嘿。


    “先生,你看,那人好生眼熟!”晏明頭昏,眼睛確是不花,直直地指著前麵的人。


    那...那不是自己進城時見到的老漢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書生亂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毅穀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毅穀穀並收藏三國之書生亂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