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樸素的廳堂內,許靖直直地看著張毅,沉聲說道:“小兄弟,何事關乎我許昌存亡?”
“大人掌管、處理整個許昌郡城的大小政務,難道一點也沒有發現?”
發現?許靖皺眉思慮,近來城中要說有事,也就是那些所謂的公子哥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傷人壞物,可自己已經寫信派人快馬送到那些世家大族手中,那些公子哥便是陸陸續續被拖了回去,按理說許昌應當重歸平靜,怎麽會有存亡之危?
看著疑惑不解的許靖,張毅不知道是該得意自己訓練出來的背嵬軍善於潛伏、隱藏,還是該無奈這個通於政務,卻看不出暗流湧動的尚書郎,“大人,覺得當今天下何如?”
“世路天下,禍亂紛起。”許靖當初擔憂專權的董卓迫害忠良,不容賢士,才無奈地逃到豫州,投奔孔伷,後來事實證明,自己的預料沒錯,無人牽製,軍政大權獨攬的董卓,僭越君臣之禮,竟夜宿皇宮、糟蹋妃嬪、公主,後來更是一把大火燒毀了數百年的帝都洛陽,挾持天子西去。
雖然後來聽聞國賊董卓死在了司徒公王允的謀劃之下,但烽煙四起的天下,卻是再也無法平靜下來,千年不息的大漢國祚,如今又該走向何處?
唔,看來這許靖許文休還是知道天下大勢,張毅抬頭一看,發覺其臉上似是帶著一些擔憂、失落,不由得聯想到此人先後輔佐劉璋、劉備,端是忠漢之士。
“天下紛亂,難道大人就沒為許昌、沒為豫州考慮過?”
“你這話什麽意思!”許靖一拍桌子,冷冷地瞧著張毅,像是要把他看個通透一般。
“哦,某明白了,你是說客!”許靖雖然在兵事上不夠警覺,但在文字言語上,官海浮沉了十餘年的他怎麽可能聽不出來張毅的話中有話,旁敲側擊。
“既是如此,恕不遠送!”
“慢著!”還沒說完就下逐客令,這許靖夠狠的,張毅豁然起身,憤聲道:“大人莫不是從來未曾為豫州數十萬的百姓思量?如今群雄並起,豫州還能獨善其身多久?百姓還能過多久的安穩日子?”
“哼!一丘之貉!”許靖不屑地掃了一眼,“難道我豫州並入你家主人之手,就一定會比現在過得好?端是荒謬!”
“大人處理政務已久,應該聽說過如今的兗州吧?”
“兗州?你是曹孟德的人?”
這話怎麽聽得這麽別捏,自己隻是一個打工的小白領,結果你個許靖,左口一句你家主人,右口一句你是某某某的人,著實令人慎得慌,張毅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大人也許不相信在下所言,但大人處理政務以來應當接觸過不少從兗州而來的商旅,他們定然談起過如今兗州百姓的生活,豫州並入其中,百利而無一害。”
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是曾經,許靖一定會嗤之以鼻,不敢恭維,但近來越來越多的商旅自南、自西往兗州而走,馬匹、鹽鐵、衣裳、布料....各種各樣的貨物商品,玲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不通政務,也許看不出此間種種的影響,但掌管許昌、調度整個豫州的尚書郎許靖怎麽會不知道商旅客販的作用,自商鞅變法重農抑商以來,曆朝曆代雖是壓製商人,鼓勵農事,但明眼長謀之士都知道沒有商旅,沒有貨物的買賣,天下便是一潭死水,穀物農事再好,世道也不會興盛。
可為什麽曆代君王明知商旅如此重要,還堅持重農抑商?
商人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幾乎隻為一利字,曆代君王害怕百姓為此雲從,既不利於農事耕種,更不方便戶籍徭役,動蕩國之根本,重農抑商便是為了讓那些農事不興、想要經商的百姓絕了念頭,自甘耕種在山野土地,令朝堂安穩。
但如今兗州如此之多的商旅客販,如此品類齊全的貨品,許靖聽著來往地稱讚褒揚,自是明白光論百姓的生活,豫州比不上兗州。
“你兗州雖好,但那曹孟德乃宦官之後,安得取兩州之地?”許靖豁然想起什麽,皺眉不滿道:“我豫州雖然破落,但還不知於如此,你回去吧。”
我靠,身份,家世就那麽重要?張毅不由地怒聲說道:“那依大人所見,天下群雄何人稱得大人心意。”
許靖捋了捋胡子,想了片刻,沉聲說道:“孔公將許昌,將豫州托付給在下,某自當竭盡所能,傾力輔助,至於天下群雄,某不甚知,也不想知,而豫州從屬也不是某能決定做主的。”
“大人這算是自欺欺人嘛?”張毅瞧著皺眉冷臉的許靖,輕笑道:“連某這個外來之人都曉得孔伷孔刺史年歲已大,身心疲軟,毫無再領豫州之意,不然其也不會這麽長時間將政務、兵事盡托大人以及周昂周將軍。”
“你調查的還真是清楚!”許靖雖然不願意相信,但孔公自交待完事情後到今日未有一次過問政務,怎還會不知道如今豫州能做主的就隻有自己和周昂了。
“大人明明做得了主,卻又不願決定,此間緣由,小子卻也能猜得一二。”
“哦?你猜得出?”
“大人曾身居帝都,握權於朝堂之上,眼界自是比一般人高。”張毅頓了頓,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繼續說道:“大人不肯評及天下群雄,怕是沒幾個看得上眼,稱得心意。”
許靖沉默不語,緊緊地坐在椅子上,張毅掃了他一眼,輕笑道:“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聲望傳於四海,大人曾經應該是動過心思的,可惜,虎牢關一戰,此人好大喜功、猜忌寡斷,不敢追擊國賊董卓,想是寒了大人的心。”
“大人不說話,莫不是在下言錯。”看著依舊默然地許靖,張毅故作惶恐,說道:“難道袁紹袁本初此人稱得大人心意?”
“哼,你不必用這般激將法。”許靖橫眉冷眼,憤然道:“袁紹雖有名望、握有重兵,卻無出賊衛國之誌,此等人還不配某看在眼裏。”
嘿嘿,明知是激將法,你還不是受不得憤懣,壓不住悶火嘛,張毅心中暗自一喜,這許靖果然是直忠之人,“既是如此,大人何以輕看曹孟德?”
“閹人之後,某不屑與之為伍。”
“哈哈!某原以為許靖許文休你是天下實實在在的名士,今日一見,竟是一腐儒罷了!”
“胡說八道,端是荒謬!”
“荒謬,何來荒謬!”張毅一拍桌子,奮聲說道:“行在取容,言則重族,怎能妄稱名士!”
“曹孟德雖是宦官之後,但虎牢關十七路諸侯無懼損兵折將、敢於追襲國賊董卓的除了他還有誰?青州二十萬黃巾斬殺刺史劉岱,侵略兗州,是誰傾兵迎敵,保護一方百姓?如此忠漢衛國之士,你許靖許文休,竟是因為一個身份,一個名望,便不屑為伍,大漢國祚若都是你這般所謂的名士,忠臣何安?直臣何存?”
字字鏗鏘,句句震耳發聵,尚書郎許靖愣了良久,方才緩神回來,輕聲說道:“你說得在理,可即便如此又能怎樣?豫州乃大漢之地,孔公更是天子禦封的刺史,曹孟德既是忠臣,就不應該未得聖旨,妄動兵戈,損皇室聲譽,動搖大漢威信!”
我差,一句話又給我頂回來了,而且居然還有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感覺,張毅頓時有些頭疼,名士到底是名士,嘴皮子端是利索,自己剛抓住其忠漢的痛腳,結果反被其以此為口實。
如此,孟德若想要以忠臣的形象拉攏許靖,則不能至天子於不顧,未得皇命而妄動兵戈,但豫州是強兵壯民的第一步,無論是奉孝、誌才、文若,還是孟德本人都不會輕言放棄,拱手於人,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嘛?
“咳咳,咳咳。”看著突然沉默的兩人,喬玄知道是該自己出言的時候了,他輕咳了幾句,說道:“足下任此,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榮辱之機,棄忘舊惡,寬和群司,審量五材,為官擇人?苟得其人,雖讎必舉;苟其非人,雖親不授,以寧社稷,以濟下民。”
暈,這老伯想表達什麽,為什麽自己聽的稀裏糊塗。
許靖似是也未曾想到喬玄會突然冒出這般言語,靜默了片刻,在張毅震驚的眼神中,起身拱手行了一禮,沉聲說道:“為國自重,為民自愛,則係音於管弦,勒勳於金石,公竟是同道之人,幸會。”
喬玄亦是回了一禮,以手捋須,說道:“人命無常,隕沒不達者,則永銜罪責,入於裔土矣,昔營邱翼周,杖鉞專征,博陸佐漢,虎賁警蹕,今黃巾遺亂,董賊暴虐,天下動亂,四海不平,震蕩朝綱。”
許靖很是讚同地點了點頭,全然無視了一旁剛才與自己爭辯的張毅,雙眼直直地看著喬玄,沉聲說道:“不知公有何良策?”
“大人掌管、處理整個許昌郡城的大小政務,難道一點也沒有發現?”
發現?許靖皺眉思慮,近來城中要說有事,也就是那些所謂的公子哥爭風吃醋、大打出手,傷人壞物,可自己已經寫信派人快馬送到那些世家大族手中,那些公子哥便是陸陸續續被拖了回去,按理說許昌應當重歸平靜,怎麽會有存亡之危?
看著疑惑不解的許靖,張毅不知道是該得意自己訓練出來的背嵬軍善於潛伏、隱藏,還是該無奈這個通於政務,卻看不出暗流湧動的尚書郎,“大人,覺得當今天下何如?”
“世路天下,禍亂紛起。”許靖當初擔憂專權的董卓迫害忠良,不容賢士,才無奈地逃到豫州,投奔孔伷,後來事實證明,自己的預料沒錯,無人牽製,軍政大權獨攬的董卓,僭越君臣之禮,竟夜宿皇宮、糟蹋妃嬪、公主,後來更是一把大火燒毀了數百年的帝都洛陽,挾持天子西去。
雖然後來聽聞國賊董卓死在了司徒公王允的謀劃之下,但烽煙四起的天下,卻是再也無法平靜下來,千年不息的大漢國祚,如今又該走向何處?
唔,看來這許靖許文休還是知道天下大勢,張毅抬頭一看,發覺其臉上似是帶著一些擔憂、失落,不由得聯想到此人先後輔佐劉璋、劉備,端是忠漢之士。
“天下紛亂,難道大人就沒為許昌、沒為豫州考慮過?”
“你這話什麽意思!”許靖一拍桌子,冷冷地瞧著張毅,像是要把他看個通透一般。
“哦,某明白了,你是說客!”許靖雖然在兵事上不夠警覺,但在文字言語上,官海浮沉了十餘年的他怎麽可能聽不出來張毅的話中有話,旁敲側擊。
“既是如此,恕不遠送!”
“慢著!”還沒說完就下逐客令,這許靖夠狠的,張毅豁然起身,憤聲道:“大人莫不是從來未曾為豫州數十萬的百姓思量?如今群雄並起,豫州還能獨善其身多久?百姓還能過多久的安穩日子?”
“哼!一丘之貉!”許靖不屑地掃了一眼,“難道我豫州並入你家主人之手,就一定會比現在過得好?端是荒謬!”
“大人處理政務已久,應該聽說過如今的兗州吧?”
“兗州?你是曹孟德的人?”
這話怎麽聽得這麽別捏,自己隻是一個打工的小白領,結果你個許靖,左口一句你家主人,右口一句你是某某某的人,著實令人慎得慌,張毅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大人也許不相信在下所言,但大人處理政務以來應當接觸過不少從兗州而來的商旅,他們定然談起過如今兗州百姓的生活,豫州並入其中,百利而無一害。”
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是曾經,許靖一定會嗤之以鼻,不敢恭維,但近來越來越多的商旅自南、自西往兗州而走,馬匹、鹽鐵、衣裳、布料....各種各樣的貨物商品,玲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不通政務,也許看不出此間種種的影響,但掌管許昌、調度整個豫州的尚書郎許靖怎麽會不知道商旅客販的作用,自商鞅變法重農抑商以來,曆朝曆代雖是壓製商人,鼓勵農事,但明眼長謀之士都知道沒有商旅,沒有貨物的買賣,天下便是一潭死水,穀物農事再好,世道也不會興盛。
可為什麽曆代君王明知商旅如此重要,還堅持重農抑商?
商人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幾乎隻為一利字,曆代君王害怕百姓為此雲從,既不利於農事耕種,更不方便戶籍徭役,動蕩國之根本,重農抑商便是為了讓那些農事不興、想要經商的百姓絕了念頭,自甘耕種在山野土地,令朝堂安穩。
但如今兗州如此之多的商旅客販,如此品類齊全的貨品,許靖聽著來往地稱讚褒揚,自是明白光論百姓的生活,豫州比不上兗州。
“你兗州雖好,但那曹孟德乃宦官之後,安得取兩州之地?”許靖豁然想起什麽,皺眉不滿道:“我豫州雖然破落,但還不知於如此,你回去吧。”
我靠,身份,家世就那麽重要?張毅不由地怒聲說道:“那依大人所見,天下群雄何人稱得大人心意。”
許靖捋了捋胡子,想了片刻,沉聲說道:“孔公將許昌,將豫州托付給在下,某自當竭盡所能,傾力輔助,至於天下群雄,某不甚知,也不想知,而豫州從屬也不是某能決定做主的。”
“大人這算是自欺欺人嘛?”張毅瞧著皺眉冷臉的許靖,輕笑道:“連某這個外來之人都曉得孔伷孔刺史年歲已大,身心疲軟,毫無再領豫州之意,不然其也不會這麽長時間將政務、兵事盡托大人以及周昂周將軍。”
“你調查的還真是清楚!”許靖雖然不願意相信,但孔公自交待完事情後到今日未有一次過問政務,怎還會不知道如今豫州能做主的就隻有自己和周昂了。
“大人明明做得了主,卻又不願決定,此間緣由,小子卻也能猜得一二。”
“哦?你猜得出?”
“大人曾身居帝都,握權於朝堂之上,眼界自是比一般人高。”張毅頓了頓,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繼續說道:“大人不肯評及天下群雄,怕是沒幾個看得上眼,稱得心意。”
許靖沉默不語,緊緊地坐在椅子上,張毅掃了他一眼,輕笑道:“袁紹袁本初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聲望傳於四海,大人曾經應該是動過心思的,可惜,虎牢關一戰,此人好大喜功、猜忌寡斷,不敢追擊國賊董卓,想是寒了大人的心。”
“大人不說話,莫不是在下言錯。”看著依舊默然地許靖,張毅故作惶恐,說道:“難道袁紹袁本初此人稱得大人心意?”
“哼,你不必用這般激將法。”許靖橫眉冷眼,憤然道:“袁紹雖有名望、握有重兵,卻無出賊衛國之誌,此等人還不配某看在眼裏。”
嘿嘿,明知是激將法,你還不是受不得憤懣,壓不住悶火嘛,張毅心中暗自一喜,這許靖果然是直忠之人,“既是如此,大人何以輕看曹孟德?”
“閹人之後,某不屑與之為伍。”
“哈哈!某原以為許靖許文休你是天下實實在在的名士,今日一見,竟是一腐儒罷了!”
“胡說八道,端是荒謬!”
“荒謬,何來荒謬!”張毅一拍桌子,奮聲說道:“行在取容,言則重族,怎能妄稱名士!”
“曹孟德雖是宦官之後,但虎牢關十七路諸侯無懼損兵折將、敢於追襲國賊董卓的除了他還有誰?青州二十萬黃巾斬殺刺史劉岱,侵略兗州,是誰傾兵迎敵,保護一方百姓?如此忠漢衛國之士,你許靖許文休,竟是因為一個身份,一個名望,便不屑為伍,大漢國祚若都是你這般所謂的名士,忠臣何安?直臣何存?”
字字鏗鏘,句句震耳發聵,尚書郎許靖愣了良久,方才緩神回來,輕聲說道:“你說得在理,可即便如此又能怎樣?豫州乃大漢之地,孔公更是天子禦封的刺史,曹孟德既是忠臣,就不應該未得聖旨,妄動兵戈,損皇室聲譽,動搖大漢威信!”
我差,一句話又給我頂回來了,而且居然還有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感覺,張毅頓時有些頭疼,名士到底是名士,嘴皮子端是利索,自己剛抓住其忠漢的痛腳,結果反被其以此為口實。
如此,孟德若想要以忠臣的形象拉攏許靖,則不能至天子於不顧,未得皇命而妄動兵戈,但豫州是強兵壯民的第一步,無論是奉孝、誌才、文若,還是孟德本人都不會輕言放棄,拱手於人,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嘛?
“咳咳,咳咳。”看著突然沉默的兩人,喬玄知道是該自己出言的時候了,他輕咳了幾句,說道:“足下任此,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榮辱之機,棄忘舊惡,寬和群司,審量五材,為官擇人?苟得其人,雖讎必舉;苟其非人,雖親不授,以寧社稷,以濟下民。”
暈,這老伯想表達什麽,為什麽自己聽的稀裏糊塗。
許靖似是也未曾想到喬玄會突然冒出這般言語,靜默了片刻,在張毅震驚的眼神中,起身拱手行了一禮,沉聲說道:“為國自重,為民自愛,則係音於管弦,勒勳於金石,公竟是同道之人,幸會。”
喬玄亦是回了一禮,以手捋須,說道:“人命無常,隕沒不達者,則永銜罪責,入於裔土矣,昔營邱翼周,杖鉞專征,博陸佐漢,虎賁警蹕,今黃巾遺亂,董賊暴虐,天下動亂,四海不平,震蕩朝綱。”
許靖很是讚同地點了點頭,全然無視了一旁剛才與自己爭辯的張毅,雙眼直直地看著喬玄,沉聲說道:“不知公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