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在遼陽正享受性福生活,回來幾天在公主、郡主身上遊走,三人攪的公主府不得安寧,幾個丫鬟每天臉色通紅,心潮澎拜。郡主也不像開始忸怩作態,放開身體任由施為,李斌也盡量在她身上傳播紅色種子。


    門外傳來接旨,李斌慌亂穿好衣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總兵李如道,收複失地,居功至偉,任遼東經略,望繼續努力,圍剿女真老巢,建立新功,解大明之危難。欽此。”


    李家老少聽了聖旨傻眼了,這不是找死嗎?李成梁更是氣的大罵:“皇上昏庸,大臣糊塗,奸臣當道,陷我李家於危難。”


    郡主、公主、夫人們著急看著李斌,如何破解這難題。李斌毫不在意說:“你們不要慌,朝廷有人想害我李家,皇帝老兒輕信讒言,我為什麽要聽他的?我就是按兵不動他還敢來殺我?大明朝的軍隊已經沒多少了,就是集全國兵馬也不是我的對手,怕他何甚。”


    李斌上折:“糧草不足,軍餉未至,兵馬不足,無力發兵懇請戶部立即解決,有望早日破賊。”


    李斌的理由也很充分,無糧無錢誰會發兵。魏忠賢不罷休又生一計;遼東幾年來戰爭不斷,一直無稅可交,魏忠賢就以遼餉稅為抵,讓李斌自籌糧餉,並派出司禮監太監王公公為監軍,督促遼兵盡快發兵。


    王公公到遼東就被李斌扣下,上折;監軍王公公在去遼東路上遇土匪搶劫不幸遇難,請求再派監軍。魏忠賢又找太監結果無一人敢去,無法逼著一個陳公公上任,幾日後又來折子,說陳公公病恙而亡,請求再派監軍。


    魏忠賢本來就懷疑熊庭弼是李斌救走的,又殺了兩名手下,確定李斌想造反了,不由大喜向皇上進言:“李斌殺監軍,救欽犯,不聽朝廷軍令,有造反之心,應立即派兵圍剿。”


    不等他動手李斌已經兵出遼陽,進占山海關,提汪錫為遊擊將軍,率騎兵3萬、步兵2萬、火槍4000名,吳大朗提遊擊將軍率炮兵50門駐守山海關。


    此翻一舉震驚朝廷上下,大臣們知道是魏忠賢逼李斌造反,敢怒不敢言上折;勸說皇上安撫遼東兵馬。天啟被魏忠賢蠱惑下旨兵部;備兵備戰討伐遼東。


    明朝北方今年幹旱,遍及幾省特別是陝西幹旱,造成大麵積顆粒無收,可朝廷的稅收不能少,各衙門派衙隸上門見東西就搶,拿來抵稅。陝西農民無路可走揭竿而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報、陛下陝西饑民造反,為首叫李自成號稱闖王,已成十五萬之眾,殺了陝西知府和官員,半個陝西被擾,還有燎原之勢。”


    天啟慌作一團:“這可如何是好?各位閣老有何建議。”


    朱國貞說:“陛下、遼東要安撫才是,饑民倒不足為慮,可派兵部高第集山西、陝西兵馬鎮壓。”


    魏忠賢卻不同意:“遼兵抗旨,殺忠臣,怎能輕言放過,我看就讓高第領兵再把寧夏兵馬調來,先解決遼東再鎮壓泥腿子,七八萬兵馬還打不過遼兵。”


    魏忠賢是九千歲,皇上反正不懂全聽他的就說:“我還要忙木器活沒時間,就按魏愛卿說的辦,誰反對朝廷就殺誰。”


    皇帝發話了,戶部、兵部開始忙碌,這一消息馬上通過碩鼠司傳到遼東。李斌看著老八李如桂述說陝西饑民造反之事,這次破不得已返回遼東,如他所說不被反賊殺死,也會因農民造反而被朝廷殺掉,隻有回遼東保命。


    他以前隻是陝西紫陽知縣,李斌任命他為遼東巡撫,負責遼東各行各業,抓生產、促貿易、解決遼東吃喝拉撒睡的問題。聽到這一任命興奮不已,在朝廷上沒有二十年,也不見得能做上這個位置。


    裴文中和熊庭弼來了,都反對他造反,與朝廷作對,說他身為皇家駙馬,理應為大明朝效力。李斌說:“我沒說要造反那,現在是朝廷要我命,我不能束手待斃任人宰割吧。”


    裴文中說:“那為何兵占山海關?”


    “廢話、誰不知道山海關兵家之要地,我不占朝廷軍隊打過來,讓我無險可守嗎?”


    熊庭弼說:“你一占山海關讓朝廷奸臣有話可說,從山海關到京城一馬平川,皇上會誤以為你有窺覷之心。”


    “我先保命要緊,誰說什麽管我屁事,大明朝根本不用我打,熊大人應該知道大明軍隊官員腐敗,不堪一擊,光陝西農民造反就可以改朝換代了。”


    “大人可保證不向京城出兵?”


    “我隻能保證不首先出兵,別人占了京城我可就不客氣。”兩人默默無語,他們是不想背上反賊的罵名,在遼東多年多少也知道李斌的底細,別的不說就是火炮先進明朝幾倍,鞍山礦區戒備森嚴,不知道裏麵有多少武器和軍隊,真打起來天下有幾人是他的對手。


    他們也對李斌進行多方麵了解,沒有什麽惡習,戰場上一步步走出來,隻要是李斌參加的戰鬥,幾乎都是大勝而歸,可以說常勝將軍;朝鮮一戰使十四萬倭寇無家可歸,遼陽一戰大敗女真七萬人,收複失地,至今努爾哈赤也不敢再犯遼東。


    如此戰績下,李斌並沒有驕、狂、傲不可一世,居然事事低調,體恤下屬,關心民眾,知道養兵、養民、養土地,為遼東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此乃大才不能為大明所用,實在惋惜。痛恨閹黨亂權,豺狼當道,誤國誤民。


    而朝廷兵馬由高第為主將,寧夏總兵麻貴為副將,集寧夏、山西、薊縣八萬人馬兵臨山海關,還帶來50門紅衣大炮,幾百門佛朗機炮聲勢浩大。高第口出狂言:“聽說李斌的夫人是個妙人,國色天香,拿下遼東,李斌的妻妾除郡主外全歸眾將軍。”眾將領哈哈大笑,都流出了口水。


    隻有麻貴一言不發,愁容滿麵,高第問他何事煩惱,麻貴長歎一聲:“寧夏一戰,眾人皆為攻城所愁,忠勇伯神來一筆,破城池、救民眾於水火功過千秋,此等人物如今兵強馬壯何懼我等焉。”


    高第怒罵:“爾敢長他人誌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窺明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聖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聖手並收藏窺明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