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被驚醒,匆忙起身帶著2000名火槍趕到,情況危急,吩咐通訊兵通知火炮發射,命令火槍壓製,戰場立時得到緩解,樸永順帶著援兵趕到,把日軍趕下了城。
日軍偷襲不成,損失慘重,暫時停止了攻擊。朝鮮軍經過兩場戰鬥兵力損失了近兩萬人,疲憊不堪,個個對前途渺茫,士氣低落,李岩發揮了他的優勢,鼓動宣傳;我軍疲憊,日軍也好不到那裏,李大人也會支援我們,現在無路可去,如果讓日軍進來我們都要死,不如跟他們拚命一搏。
朝鮮軍一想也是,等死不如拚一拚還有希望,本來低沉的士氣又被李岩激發出來。事後朝鮮國王感謝李斌,給他訓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
此時鬆江日軍裏有個將軍曾是豐臣秀吉的部下,被吉公子派來的細作說服,幫助明軍占領鬆江,送出鬆江日軍軍事布防圖,標注了大炮擺放的位置,各部隊的地點。這天清晨鬆江西部突然升起幾百顆大鐵球,朝日軍炮兵陣地傾灑過來。
原來李斌撤到福岡,帶著100門火炮、步兵2萬,從福岡上船,沿海岸線航行到達鬆江附近的出雲港登陸,從鬆江的西麵悄悄上去,摸到日軍炮兵陣地1000米的地方,因為是山區,遼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炮搬到山上,休息了一晚。
此時與鬆江日軍對峙的遼兵,王虎率領的騎兵5萬、步兵5千人、50門大炮,早已等候多時,聽到炮響向鬆江發起進攻,騎兵先到與日軍火槍對射,炮兵趕到後架起大炮朝日軍陣地狂轟爛炸。
日軍炮兵陣地被砸的七零八落,剩下的火炮朝遼兵反擊,因數量不多,近距離是紅衣大炮的缺陷,沒有給遼軍造成多大威脅,反而受到遼軍炮火的打擊,李斌率2萬步兵朝鬆江守軍陣地後方,發起攻擊。
守在鬆江陣地曾是豐臣秀吉部下的島崎,看時機已到,讓他攻擊同胞於心不忍,率部2萬餘人從鬆江東部撤出戰鬥,返回大阪。王虎趁空隙進鬆江切入日軍陣地,把日軍分割兩段,日軍前麵有挖的戰壕,陷馬坑,後麵卻沒有設防毫無阻攔。
遼兵兩麵夾擊,火槍又占進優勢,在火炮的掩護下,一步步蠶食。日軍兩麵受敵,處處挨打,又逃走2萬多人造成恐慌,連彈藥都裝不上,人越打越少,最後忍耐不住,拔出戰刀采取自殺式衝鋒,全部死在遼兵的槍口之下。
剩下的日軍知道大勢已去,鳥驚魚散四處奔走,讓遼軍騎兵殺個痛快,鬆江日軍七萬多人被殺了大半,其餘的一部分逃到深山老林,一部分逃回大板。
至此鬆江落入李斌手裏,隨即命令王虎率騎兵3萬、火槍2萬、火炮30門,向名古屋進發,支援李岩,消滅名古屋南麵的十萬日軍。
攻擊名古屋的日軍受挫後,急令大板的部隊快速前進,吉公子借山路不好走,輜重較多為由,慢騰騰走故意拖延。日軍又多次向名古屋進攻,被李岩指揮的朝鮮軍打退,但炮彈已經不多,李岩擔心日軍加緊不斷進攻,名古屋能否守住,算來已經十五天了,不知李大人哪裏怎麽樣?
吉公子走一路歇一路,眼看快到名古屋了,正愁不知如何是好,一匹快馬來到告知遼兵已經占領鬆江,大隊人馬正向名古屋開來。吉公子一聽命令部隊向後轉,返回大板。
名古屋城下日軍苦戰多日,部隊疲憊不堪,輪番進攻多次仍無效果,真想不通朝鮮軍隊什麽時候變的這麽頑強?還多了火炮,每次都被攔截,就是登上城頭人數也不夠,損兵折將毫無成效,隻好休息幾日,養精蓄銳再奮力一擊,爭取一舉拿下名古屋。
名古屋南麵日軍休息停當,正準備再次發起進攻時,突然背後傳來轟隆隆的炮聲,謝爾彈在日軍營內四處開花,遠處黃塵蔽天,大地顫抖,似有千軍萬馬鋪天蓋地,遼軍3萬騎兵頂著炮火殺向敵營。
日軍萬萬沒想到背後遭到襲擊,全部的人馬裝備衝著名古屋,等他們轉過頭來,日軍軍團指揮部首當其害,被遼軍騎兵所吞噬,日軍士兵忍著被炸的危險,迎向遼兵。
遼兵騎兵衝到150米處,並不同他們砍殺,四麵散開,圍成一個半圓圈,頭頂上遼軍炮火延伸,炸在日軍的後部,騎兵衝日軍開槍射擊,每打三槍後即調馬後撤,後麵就有補充人員,接著射擊,日軍是步兵紛紛倒在50-80米處,就是衝不上來。
半個時辰後槍管發紅,遼兵把火槍斜背抽出馬刀,炮火停止炮擊,3萬騎兵一聲呼叫殺入敵營,這時後麵的2萬火槍也加入戰場,從旁側擊見縫插針。
日軍攻城多日,損失了3萬多人,又遭到30門炮擊,指揮官喪命群龍無首,戰場已經亂成一團,5萬遼兵剛剛打了一場勝仗氣勢如虹,瞬間戰場一邊倒,日軍開始向北逃竄,遼兵步兵跟不上,騎兵發揮了優勢,戰刀都砍了幾個窩,不得不砍兩刀,還撿沒有骨頭的地方砍。王虎看差不多了,窮寇莫追吹響了集合的號角,收攏部隊進城。
李岩當時從城上看到兩邊日軍,正準備攻城,擔心經受不住兩麵日軍全力一擊,聽到炮聲心中一喜,知道李斌已經解決鬆江之敵,派兵支援他,下了南城率全部守軍迎擊北麵之敵。
北麵日軍福島正則早同南麵日軍約好,今日同時進攻,也派出全部主力,聽到炮響以為是南麵在進攻,明軍城內的炮火阻攔,急忙命令部隊全線進攻,這次準備充分;做了很多梯子,又找個近1米粗的大樹,前麵削尖放在車子上,由二十多個人組成推著車子,準備幢開城門。
日軍還沒接近城下,就遭到炮火攻擊,似乎今天的炮彈特別凶猛,李岩把平常的一半的火炮全部調到北麵,能不凶麽?二十幾個人推著大樹,被炸的隻剩下幾個人,推也推不動車子。八個人一組拿著梯子的日軍也被炸的死傷過半,由後麵的日軍重新組織,拿著梯子往前衝。
日軍偷襲不成,損失慘重,暫時停止了攻擊。朝鮮軍經過兩場戰鬥兵力損失了近兩萬人,疲憊不堪,個個對前途渺茫,士氣低落,李岩發揮了他的優勢,鼓動宣傳;我軍疲憊,日軍也好不到那裏,李大人也會支援我們,現在無路可去,如果讓日軍進來我們都要死,不如跟他們拚命一搏。
朝鮮軍一想也是,等死不如拚一拚還有希望,本來低沉的士氣又被李岩激發出來。事後朝鮮國王感謝李斌,給他訓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
此時鬆江日軍裏有個將軍曾是豐臣秀吉的部下,被吉公子派來的細作說服,幫助明軍占領鬆江,送出鬆江日軍軍事布防圖,標注了大炮擺放的位置,各部隊的地點。這天清晨鬆江西部突然升起幾百顆大鐵球,朝日軍炮兵陣地傾灑過來。
原來李斌撤到福岡,帶著100門火炮、步兵2萬,從福岡上船,沿海岸線航行到達鬆江附近的出雲港登陸,從鬆江的西麵悄悄上去,摸到日軍炮兵陣地1000米的地方,因為是山區,遼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炮搬到山上,休息了一晚。
此時與鬆江日軍對峙的遼兵,王虎率領的騎兵5萬、步兵5千人、50門大炮,早已等候多時,聽到炮響向鬆江發起進攻,騎兵先到與日軍火槍對射,炮兵趕到後架起大炮朝日軍陣地狂轟爛炸。
日軍炮兵陣地被砸的七零八落,剩下的火炮朝遼兵反擊,因數量不多,近距離是紅衣大炮的缺陷,沒有給遼軍造成多大威脅,反而受到遼軍炮火的打擊,李斌率2萬步兵朝鬆江守軍陣地後方,發起攻擊。
守在鬆江陣地曾是豐臣秀吉部下的島崎,看時機已到,讓他攻擊同胞於心不忍,率部2萬餘人從鬆江東部撤出戰鬥,返回大阪。王虎趁空隙進鬆江切入日軍陣地,把日軍分割兩段,日軍前麵有挖的戰壕,陷馬坑,後麵卻沒有設防毫無阻攔。
遼兵兩麵夾擊,火槍又占進優勢,在火炮的掩護下,一步步蠶食。日軍兩麵受敵,處處挨打,又逃走2萬多人造成恐慌,連彈藥都裝不上,人越打越少,最後忍耐不住,拔出戰刀采取自殺式衝鋒,全部死在遼兵的槍口之下。
剩下的日軍知道大勢已去,鳥驚魚散四處奔走,讓遼軍騎兵殺個痛快,鬆江日軍七萬多人被殺了大半,其餘的一部分逃到深山老林,一部分逃回大板。
至此鬆江落入李斌手裏,隨即命令王虎率騎兵3萬、火槍2萬、火炮30門,向名古屋進發,支援李岩,消滅名古屋南麵的十萬日軍。
攻擊名古屋的日軍受挫後,急令大板的部隊快速前進,吉公子借山路不好走,輜重較多為由,慢騰騰走故意拖延。日軍又多次向名古屋進攻,被李岩指揮的朝鮮軍打退,但炮彈已經不多,李岩擔心日軍加緊不斷進攻,名古屋能否守住,算來已經十五天了,不知李大人哪裏怎麽樣?
吉公子走一路歇一路,眼看快到名古屋了,正愁不知如何是好,一匹快馬來到告知遼兵已經占領鬆江,大隊人馬正向名古屋開來。吉公子一聽命令部隊向後轉,返回大板。
名古屋城下日軍苦戰多日,部隊疲憊不堪,輪番進攻多次仍無效果,真想不通朝鮮軍隊什麽時候變的這麽頑強?還多了火炮,每次都被攔截,就是登上城頭人數也不夠,損兵折將毫無成效,隻好休息幾日,養精蓄銳再奮力一擊,爭取一舉拿下名古屋。
名古屋南麵日軍休息停當,正準備再次發起進攻時,突然背後傳來轟隆隆的炮聲,謝爾彈在日軍營內四處開花,遠處黃塵蔽天,大地顫抖,似有千軍萬馬鋪天蓋地,遼軍3萬騎兵頂著炮火殺向敵營。
日軍萬萬沒想到背後遭到襲擊,全部的人馬裝備衝著名古屋,等他們轉過頭來,日軍軍團指揮部首當其害,被遼軍騎兵所吞噬,日軍士兵忍著被炸的危險,迎向遼兵。
遼兵騎兵衝到150米處,並不同他們砍殺,四麵散開,圍成一個半圓圈,頭頂上遼軍炮火延伸,炸在日軍的後部,騎兵衝日軍開槍射擊,每打三槍後即調馬後撤,後麵就有補充人員,接著射擊,日軍是步兵紛紛倒在50-80米處,就是衝不上來。
半個時辰後槍管發紅,遼兵把火槍斜背抽出馬刀,炮火停止炮擊,3萬騎兵一聲呼叫殺入敵營,這時後麵的2萬火槍也加入戰場,從旁側擊見縫插針。
日軍攻城多日,損失了3萬多人,又遭到30門炮擊,指揮官喪命群龍無首,戰場已經亂成一團,5萬遼兵剛剛打了一場勝仗氣勢如虹,瞬間戰場一邊倒,日軍開始向北逃竄,遼兵步兵跟不上,騎兵發揮了優勢,戰刀都砍了幾個窩,不得不砍兩刀,還撿沒有骨頭的地方砍。王虎看差不多了,窮寇莫追吹響了集合的號角,收攏部隊進城。
李岩當時從城上看到兩邊日軍,正準備攻城,擔心經受不住兩麵日軍全力一擊,聽到炮聲心中一喜,知道李斌已經解決鬆江之敵,派兵支援他,下了南城率全部守軍迎擊北麵之敵。
北麵日軍福島正則早同南麵日軍約好,今日同時進攻,也派出全部主力,聽到炮響以為是南麵在進攻,明軍城內的炮火阻攔,急忙命令部隊全線進攻,這次準備充分;做了很多梯子,又找個近1米粗的大樹,前麵削尖放在車子上,由二十多個人組成推著車子,準備幢開城門。
日軍還沒接近城下,就遭到炮火攻擊,似乎今天的炮彈特別凶猛,李岩把平常的一半的火炮全部調到北麵,能不凶麽?二十幾個人推著大樹,被炸的隻剩下幾個人,推也推不動車子。八個人一組拿著梯子的日軍也被炸的死傷過半,由後麵的日軍重新組織,拿著梯子往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