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曆史被改變,中國的曆史將如何走向?
李自成攻下洛陽,信心大增。雖然沒撈著什麽?也算攻下朝廷一個大城市,所到之處饑民紛紛響應,隊伍不斷壯大,牛金星建議攻打開封,建立政權,宣布稱王公開與朝廷抗爭。
牛金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相信,拿出算命的一套,說李自成天命難違,按《推背圖》的詩文和圖譏,必定是李家爭的天下,眾將領被他忽悠的半信半疑,心裏都希望是真的,哪他們就是開國元勳,個個憧憬著未來。
唯有高夫人較為理智,勸說李自成緩稱霸,打開封是為了取得錢財和糧食。李自成這幾天被牛金星說的信心滿滿,嘴上沒說什麽?心裏早就癢癢的,高夫人卻說;“現在稱帝,你不怕連張獻中都反對你。”一番話似一盆涼水,澆的他清醒了許多。
進攻開封前李自成派人到杞縣,聯係紅娘子一是打聽李岩的下落,二是勸說紅娘子加入義軍。
紅娘子領著兩千多人,在開封周圍算是大股土匪,殺富濟貧,紀律嚴明,對周圍百姓秋毫不犯,但自身糧食出現短缺。碩鼠司出錢出槍武裝了1500人的隊伍,打下幾家大的土匪武裝,得到杞縣周圍百姓的支持。
紅娘子對李自成派來的人說:“李岩被官府抓後,突然失蹤,去向不明。她也不願意離開故土,隻想保家鄉一方平安。”婉言拒絕了。
李自成親自掛帥,帶著劉中敏、李過、李鼎等大將3萬人,攻打開封,認為洛陽都攻下了開封不在話下。誰知河南知府李仙風暗暗調來2萬部隊,義軍不明情況下攻打幾天,也沒攻下。
這天李自成也著急,得知官兵左良玉正帶著十二萬官兵趕來,到開封城下觀察看有什麽破綻,突然城上射下一批箭,有一支正中李自成左眼,親兵急忙抬下李自成,劉中敏也趕來,李自成對劉中敏說:“撤兵”。
第一次攻開封失敗,李自成受傷並不嚴重,是一種弩箭所射,力量不大,箭又小,拔出箭後抹點藥無大礙,部隊退守洛陽訓練,最近部隊人員補充較多,都是農民烏合之眾,李自成責成李過負責訓練,因為時間已經不多了。
朝廷派河南總督楊嗣昌負責圍剿反賊,李自成悄然無息,張獻中卻反出四川,官軍追擊多日張獻中又不見了,李自成突然攻下洛陽,楊嗣昌感到罪責深重,必然引起朝廷禦史的攻訐,皇上的猜疑,反賊越剿越多,所謂按下葫蘆又起瓢,何時是個頭?雙重打擊下,迫於壓力回到湖廣自殺。
崇禎本來要加罪於楊嗣昌,他死後朝廷大臣紛紛上書,譴責楊嗣昌剿賊不力,浪費朝廷錢糧,要求治罪。崇禎替楊嗣昌說了好話,還追加太子太保。令丁啟睿為河南總督,另派洪承疇率5萬大軍支援河南,圍剿反賊。與此同時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赴遼東講和。
崇禎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內,先把中原反賊李自成解決,再集中全國之力,對付遼東。
李成梁接待了陳新甲,李斌不在李成梁也不敢自作主張,隻答應不會與朝廷為敵,朝廷放心解決內亂,反正等李斌回來還不知怎麽樣呢。
李自成認為防守一地,不如主動進攻,流動已成為習慣,放棄洛陽把部隊集中在閻李寨訓練。這也是失策之一;曆史上李岩曾多次提醒他,創建根據地,掌握一部分固定土地,能夠自給自足,不再成為流寇,然後從周邊發展,以小變大,時機成熟時,攻占重要城市。
官兵洪承疇、丁啟睿、左良玉三路人馬齊集朱仙鎮,總共二十萬人馬,特別是左良玉十二萬人馬,同義軍多次戰鬥中,僅敗過一次,這次授予虎賁將軍,朝廷都看好他。
李自成部隊已經發展到30萬,不能坐以待斃是他一貫主張,反正要打,主動進攻切斷了朱仙鎮的水源,在朱仙鎮周圍架設高台,把繳獲官兵的大炮搬上去,朝官兵炮擊。
官兵三家各自為政,誰都不服誰,丁啟睿進士出身,讀書厲害,實為庸才,從未帶過兵,這次帶的三萬人馬都是東拚西湊來的。洪承疇進士出身,大學士,曾任三邊總督對軍事頗有造詣。唯有左良玉武人出身,從小兵一直升到將軍,而明朝重文輕武,文人自視高武人一頭。
三家兵馬分兵把守,天氣炎熱沒有水喝,又遭到炮擊,官兵士氣低落,逃跑人數不斷增加,三個長官商議毫無結果;丁啟睿、洪承疇主張堅守待援,左良玉認為失敗是遲早的事,不如早作準備,被兩個總督斥責;膽小怕死、有負皇恩。
左良玉回到駐地,左思右想;他多次違抗聖意,皇上不但沒怪罪他反而升他的職,還不是看中他有十幾萬人馬。如果這次失敗他們兩個官都比他大,又是文官最慘就是他。第二天他又到各營地看看,發現周圍又多了幾個炮台,細作報告賊軍有向附近運動的跡象,左良玉知道給他時間不多了。
這天夜裏洪承疇突然接到報告:“總督大人、左將軍大營已經空無一人,他們逃跑了。”氣的洪承疇目瞪口呆急忙聯係丁啟睿。
“洪大人、左良玉逃跑朝廷怪罪,失敗的責任由他一人負,我們也趕快撤吧。”
洪承疇沒想到丁啟睿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去想怎樣扭轉敗局,隻想推卸責任,保全自己,像一個總督說的話嗎?大明江山就毀在這些人手裏,自己孤掌難鳴,無可奈何回去準備撤兵。
左良玉不愧行武出身。雖然逃跑,隊伍依然次序不亂,前軍開道,後軍斷後,左良玉坐鎮中軍,向西南方向的襄陽撤退。
“報闖王、左良玉逃跑了。”
“知道他要逃,沒想到提前一天,田將軍人馬到位了嗎?”
李自成攻下洛陽,信心大增。雖然沒撈著什麽?也算攻下朝廷一個大城市,所到之處饑民紛紛響應,隊伍不斷壯大,牛金星建議攻打開封,建立政權,宣布稱王公開與朝廷抗爭。
牛金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相信,拿出算命的一套,說李自成天命難違,按《推背圖》的詩文和圖譏,必定是李家爭的天下,眾將領被他忽悠的半信半疑,心裏都希望是真的,哪他們就是開國元勳,個個憧憬著未來。
唯有高夫人較為理智,勸說李自成緩稱霸,打開封是為了取得錢財和糧食。李自成這幾天被牛金星說的信心滿滿,嘴上沒說什麽?心裏早就癢癢的,高夫人卻說;“現在稱帝,你不怕連張獻中都反對你。”一番話似一盆涼水,澆的他清醒了許多。
進攻開封前李自成派人到杞縣,聯係紅娘子一是打聽李岩的下落,二是勸說紅娘子加入義軍。
紅娘子領著兩千多人,在開封周圍算是大股土匪,殺富濟貧,紀律嚴明,對周圍百姓秋毫不犯,但自身糧食出現短缺。碩鼠司出錢出槍武裝了1500人的隊伍,打下幾家大的土匪武裝,得到杞縣周圍百姓的支持。
紅娘子對李自成派來的人說:“李岩被官府抓後,突然失蹤,去向不明。她也不願意離開故土,隻想保家鄉一方平安。”婉言拒絕了。
李自成親自掛帥,帶著劉中敏、李過、李鼎等大將3萬人,攻打開封,認為洛陽都攻下了開封不在話下。誰知河南知府李仙風暗暗調來2萬部隊,義軍不明情況下攻打幾天,也沒攻下。
這天李自成也著急,得知官兵左良玉正帶著十二萬官兵趕來,到開封城下觀察看有什麽破綻,突然城上射下一批箭,有一支正中李自成左眼,親兵急忙抬下李自成,劉中敏也趕來,李自成對劉中敏說:“撤兵”。
第一次攻開封失敗,李自成受傷並不嚴重,是一種弩箭所射,力量不大,箭又小,拔出箭後抹點藥無大礙,部隊退守洛陽訓練,最近部隊人員補充較多,都是農民烏合之眾,李自成責成李過負責訓練,因為時間已經不多了。
朝廷派河南總督楊嗣昌負責圍剿反賊,李自成悄然無息,張獻中卻反出四川,官軍追擊多日張獻中又不見了,李自成突然攻下洛陽,楊嗣昌感到罪責深重,必然引起朝廷禦史的攻訐,皇上的猜疑,反賊越剿越多,所謂按下葫蘆又起瓢,何時是個頭?雙重打擊下,迫於壓力回到湖廣自殺。
崇禎本來要加罪於楊嗣昌,他死後朝廷大臣紛紛上書,譴責楊嗣昌剿賊不力,浪費朝廷錢糧,要求治罪。崇禎替楊嗣昌說了好話,還追加太子太保。令丁啟睿為河南總督,另派洪承疇率5萬大軍支援河南,圍剿反賊。與此同時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赴遼東講和。
崇禎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內,先把中原反賊李自成解決,再集中全國之力,對付遼東。
李成梁接待了陳新甲,李斌不在李成梁也不敢自作主張,隻答應不會與朝廷為敵,朝廷放心解決內亂,反正等李斌回來還不知怎麽樣呢。
李自成認為防守一地,不如主動進攻,流動已成為習慣,放棄洛陽把部隊集中在閻李寨訓練。這也是失策之一;曆史上李岩曾多次提醒他,創建根據地,掌握一部分固定土地,能夠自給自足,不再成為流寇,然後從周邊發展,以小變大,時機成熟時,攻占重要城市。
官兵洪承疇、丁啟睿、左良玉三路人馬齊集朱仙鎮,總共二十萬人馬,特別是左良玉十二萬人馬,同義軍多次戰鬥中,僅敗過一次,這次授予虎賁將軍,朝廷都看好他。
李自成部隊已經發展到30萬,不能坐以待斃是他一貫主張,反正要打,主動進攻切斷了朱仙鎮的水源,在朱仙鎮周圍架設高台,把繳獲官兵的大炮搬上去,朝官兵炮擊。
官兵三家各自為政,誰都不服誰,丁啟睿進士出身,讀書厲害,實為庸才,從未帶過兵,這次帶的三萬人馬都是東拚西湊來的。洪承疇進士出身,大學士,曾任三邊總督對軍事頗有造詣。唯有左良玉武人出身,從小兵一直升到將軍,而明朝重文輕武,文人自視高武人一頭。
三家兵馬分兵把守,天氣炎熱沒有水喝,又遭到炮擊,官兵士氣低落,逃跑人數不斷增加,三個長官商議毫無結果;丁啟睿、洪承疇主張堅守待援,左良玉認為失敗是遲早的事,不如早作準備,被兩個總督斥責;膽小怕死、有負皇恩。
左良玉回到駐地,左思右想;他多次違抗聖意,皇上不但沒怪罪他反而升他的職,還不是看中他有十幾萬人馬。如果這次失敗他們兩個官都比他大,又是文官最慘就是他。第二天他又到各營地看看,發現周圍又多了幾個炮台,細作報告賊軍有向附近運動的跡象,左良玉知道給他時間不多了。
這天夜裏洪承疇突然接到報告:“總督大人、左將軍大營已經空無一人,他們逃跑了。”氣的洪承疇目瞪口呆急忙聯係丁啟睿。
“洪大人、左良玉逃跑朝廷怪罪,失敗的責任由他一人負,我們也趕快撤吧。”
洪承疇沒想到丁啟睿說出這樣的話來,不去想怎樣扭轉敗局,隻想推卸責任,保全自己,像一個總督說的話嗎?大明江山就毀在這些人手裏,自己孤掌難鳴,無可奈何回去準備撤兵。
左良玉不愧行武出身。雖然逃跑,隊伍依然次序不亂,前軍開道,後軍斷後,左良玉坐鎮中軍,向西南方向的襄陽撤退。
“報闖王、左良玉逃跑了。”
“知道他要逃,沒想到提前一天,田將軍人馬到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