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陛下、快令退兵,遼兵有新火器,不是咱們想象的軍隊。”
大順軍吹響了撤兵號,這種不對等的戰爭,無處使勁讓大順軍覺得憋屈,連對方的邊都沒沾到就要退兵,個個垂頭喪氣,還沒等大順軍完全退回來,遠處黃塵蔽天,馬蹄轟隆,遼兵第一軍團中軍4萬騎兵趕到,同前軍3萬騎兵向大順軍殺過來。
李雙喜忙說:“父皇快撤,我來斷後。”
李自成再好麵子也知道保命,提韁繩調轉馬頭就跑,劉中敏、宋獻策隨後。李雙喜率200禦林軍和退回來一部分2000千人,站在原地拉開弓箭等待遼兵;按同明軍的戰鬥計算,這支阻擊部隊完全可以抗衡七萬明軍。
遼兵並沒有跟他們死拚,在距離100米時緩緩停下,大順軍弓箭手無法與女真相比,個別幾個放出箭射倒幾個遼兵,更多的拉弓不放,因為他們射不到100米以外的距離。遼兵帶槍的4萬騎兵分成幾排呈扇形站好,大順軍摸不著頭腦,對麵火光四射,槍聲大作,再看大順軍士兵已經寥寥無幾,李雙喜呆呆的看著,猛然胸前一震,痛苦使他咧開嘴,流出一股股血水。
遼兵騎兵繼續追擊,李自成不敢想,這麽快雙喜就完了?這都是起義時八營的老兵,戰場上以一當十,無奈下又分出800人馬阻攔。遼兵一路追擊出10裏,戰馬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腳步。
一戰下來大順軍死傷4萬多,義子李雙喜戰死,連遼兵的邊都沒挨上,李自成萬分沮喪回到北京城。問道:“軍師你說遼兵用的什麽槍,難道不用裝彈藥嗎?萬人敵在空中爆炸,哪有這種炮?”
“陛下、傳聞當年遼王因造新火槍,進督造司,他走後一是造價太貴。二是用後不久被廢棄而停造。很可能到遼東改進用此槍才滅掉努爾哈赤。我們不知己知彼,輕視遼兵,造成大禍,想起老和尚的話,句句似珠,字字帶理,唉!天下將是遼王的天下,我們就是給他做嫁衣。”
李自成也暗悔道:“朕以前悔不該不聽軍師勸告,入北京城,進攻遼兵,把忠言當逆耳,望軍師不計前嫌,解危難於大順。”
“陛下、臣隻能盡人事,盼老天不滅我大順。應立即撤出北京城,向宣化進發,不能讓遼兵抄了我們後路,連長安都回不去,保得陛下在,大順還有機會重整旗鼓,二是命令劉方亮速速撤兵,由山西接駕,保陛下回長安。”
“那登基大典不舉行了。”李自成還做當皇帝的夢。
宋獻策一聽快暈倒了,命都沒了還要那虛榮幹什麽?可他也不敢說。“陛下、多待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而且要拋掉輜重,輕裝前進,快速通過宣化。”
“那不行,還要靠這些寶貝養部隊,沒有錢怎麽打敗遼兵?”
來不及幹其他,李自成帶著從京城搜刮來的金銀財寶,浩浩蕩蕩逃出北京城,總共算來待了二十三天,臨幸的兩個貴妃留在了北京,兵敗退出北京城,之後再也沒機會來北京。
一路之上,宋獻策覺的奇怪,怎麽不見宣化守軍有信兵來往,田間秀幹什麽呢?招來傳信兵,帶信給田將軍,讓居庸關1萬守軍退回宣化,並準備迎駕。信送到後換馬立即返回報信。
大軍帶著輜重行動緩慢,宣化到北京有180公裏,馬日行三百裏,算來三天可以打來回,已經四天了還不見傳信兵的蹤影。宋獻策心中忐忑不安,對李自成說:“陛下、應該派500騎兵到宣化探路為好。”
“軍師、你怎麽成驚弓之鳥了,宣化乃田將軍把守,遼兵難道會飛過來嗎?”
飛是飛不過去,但能繞過去。李斌率第一軍團下山海關的同時,李如梅率第二軍團繞過北京城,從北麵直插宣化城,臨走李斌交代最好能幹掉李自成,但李自成沒有京城的金銀財寶重要,寧可讓李自成逃跑,也不能放過財寶。
碩鼠司首立頭功,封鎖了宣化到北京的所有交通要到,無論百姓、士兵一律攔下關起來。目前碩鼠司已經發展到300人,遍布京城各處,這次李自成進城還把汪錫的父母,袁大朗的父母保護起來。
李如梅率有蒙古騎兵在內的七萬騎兵、300門大炮先行,步兵在後。就在李自成為了金銀財寶慢騰騰走在路上時,李如梅對宣化五千大順軍發起突然襲擊,宣化城四麵受攻,不知哪來的軍隊,炮火如此凶猛,毫無防範,城門被炮彈砸開,騎兵不管死活的衝進來,大順軍招架不住,田間秀又接到報告四個城門皆破。
“快給皇上送信,讓他們從南麵走山西中部入陝。”交代完傳信兵,提劍上馬開始最後的衝鋒。
李自成看見宣化城上大順旗子飄揚,對宋獻策說:“你多慮了吧。”說話時有點得意。
宋獻策聽出李自成有嘲諷的意味,並不介意:“陛下,我派出的傳信兵至今未見,恐有不妥,請陛下派500人先進城,小心無大錯。”
李自成本想拒絕,想到義軍損失兩員大將,能辦事的人越來越少,給宋獻策留點麵子,就同意了。按他的意思,一路鞍馬勞頓,直接進城就完了。
500名大順軍進城後,城門馬上就關閉了,多年的戰場經驗,引起李自成的懷疑。“去兩個人聽聽動靜。”
兩個士兵到城邊聽了一會,調頭狂奔:“砰、砰”城頭射下兩槍,兩個士兵撲倒在地。“轟轟轟”幾百發炮彈呼嘯而來,城門大開,無數個遼東騎兵舉著戰刀,衝出城門,向他們殺來。
“陛下、快朝西走。”
“這些輜重怎麽辦?”
“陛下、什麽時候了還管輜重?”
李自成急忙率2萬多大順軍,丟下輜重,向西奔去,走了兩千米左右,道路兩旁突然殺聲四起,遼兵早已埋伏在此,雙方展開廝殺,這時候戰場是公平的,李如梅的騎兵大部分都是用馬刀作戰,遼兵個個奮勇爭先,全不是往日明軍遇強就散的狀況。
漸漸後麵的追兵越來越近,大順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帶傷的劉中敏大喝一聲:“陛下快走,弟兄們跟我來。”
大順軍吹響了撤兵號,這種不對等的戰爭,無處使勁讓大順軍覺得憋屈,連對方的邊都沒沾到就要退兵,個個垂頭喪氣,還沒等大順軍完全退回來,遠處黃塵蔽天,馬蹄轟隆,遼兵第一軍團中軍4萬騎兵趕到,同前軍3萬騎兵向大順軍殺過來。
李雙喜忙說:“父皇快撤,我來斷後。”
李自成再好麵子也知道保命,提韁繩調轉馬頭就跑,劉中敏、宋獻策隨後。李雙喜率200禦林軍和退回來一部分2000千人,站在原地拉開弓箭等待遼兵;按同明軍的戰鬥計算,這支阻擊部隊完全可以抗衡七萬明軍。
遼兵並沒有跟他們死拚,在距離100米時緩緩停下,大順軍弓箭手無法與女真相比,個別幾個放出箭射倒幾個遼兵,更多的拉弓不放,因為他們射不到100米以外的距離。遼兵帶槍的4萬騎兵分成幾排呈扇形站好,大順軍摸不著頭腦,對麵火光四射,槍聲大作,再看大順軍士兵已經寥寥無幾,李雙喜呆呆的看著,猛然胸前一震,痛苦使他咧開嘴,流出一股股血水。
遼兵騎兵繼續追擊,李自成不敢想,這麽快雙喜就完了?這都是起義時八營的老兵,戰場上以一當十,無奈下又分出800人馬阻攔。遼兵一路追擊出10裏,戰馬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腳步。
一戰下來大順軍死傷4萬多,義子李雙喜戰死,連遼兵的邊都沒挨上,李自成萬分沮喪回到北京城。問道:“軍師你說遼兵用的什麽槍,難道不用裝彈藥嗎?萬人敵在空中爆炸,哪有這種炮?”
“陛下、傳聞當年遼王因造新火槍,進督造司,他走後一是造價太貴。二是用後不久被廢棄而停造。很可能到遼東改進用此槍才滅掉努爾哈赤。我們不知己知彼,輕視遼兵,造成大禍,想起老和尚的話,句句似珠,字字帶理,唉!天下將是遼王的天下,我們就是給他做嫁衣。”
李自成也暗悔道:“朕以前悔不該不聽軍師勸告,入北京城,進攻遼兵,把忠言當逆耳,望軍師不計前嫌,解危難於大順。”
“陛下、臣隻能盡人事,盼老天不滅我大順。應立即撤出北京城,向宣化進發,不能讓遼兵抄了我們後路,連長安都回不去,保得陛下在,大順還有機會重整旗鼓,二是命令劉方亮速速撤兵,由山西接駕,保陛下回長安。”
“那登基大典不舉行了。”李自成還做當皇帝的夢。
宋獻策一聽快暈倒了,命都沒了還要那虛榮幹什麽?可他也不敢說。“陛下、多待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而且要拋掉輜重,輕裝前進,快速通過宣化。”
“那不行,還要靠這些寶貝養部隊,沒有錢怎麽打敗遼兵?”
來不及幹其他,李自成帶著從京城搜刮來的金銀財寶,浩浩蕩蕩逃出北京城,總共算來待了二十三天,臨幸的兩個貴妃留在了北京,兵敗退出北京城,之後再也沒機會來北京。
一路之上,宋獻策覺的奇怪,怎麽不見宣化守軍有信兵來往,田間秀幹什麽呢?招來傳信兵,帶信給田將軍,讓居庸關1萬守軍退回宣化,並準備迎駕。信送到後換馬立即返回報信。
大軍帶著輜重行動緩慢,宣化到北京有180公裏,馬日行三百裏,算來三天可以打來回,已經四天了還不見傳信兵的蹤影。宋獻策心中忐忑不安,對李自成說:“陛下、應該派500騎兵到宣化探路為好。”
“軍師、你怎麽成驚弓之鳥了,宣化乃田將軍把守,遼兵難道會飛過來嗎?”
飛是飛不過去,但能繞過去。李斌率第一軍團下山海關的同時,李如梅率第二軍團繞過北京城,從北麵直插宣化城,臨走李斌交代最好能幹掉李自成,但李自成沒有京城的金銀財寶重要,寧可讓李自成逃跑,也不能放過財寶。
碩鼠司首立頭功,封鎖了宣化到北京的所有交通要到,無論百姓、士兵一律攔下關起來。目前碩鼠司已經發展到300人,遍布京城各處,這次李自成進城還把汪錫的父母,袁大朗的父母保護起來。
李如梅率有蒙古騎兵在內的七萬騎兵、300門大炮先行,步兵在後。就在李自成為了金銀財寶慢騰騰走在路上時,李如梅對宣化五千大順軍發起突然襲擊,宣化城四麵受攻,不知哪來的軍隊,炮火如此凶猛,毫無防範,城門被炮彈砸開,騎兵不管死活的衝進來,大順軍招架不住,田間秀又接到報告四個城門皆破。
“快給皇上送信,讓他們從南麵走山西中部入陝。”交代完傳信兵,提劍上馬開始最後的衝鋒。
李自成看見宣化城上大順旗子飄揚,對宋獻策說:“你多慮了吧。”說話時有點得意。
宋獻策聽出李自成有嘲諷的意味,並不介意:“陛下,我派出的傳信兵至今未見,恐有不妥,請陛下派500人先進城,小心無大錯。”
李自成本想拒絕,想到義軍損失兩員大將,能辦事的人越來越少,給宋獻策留點麵子,就同意了。按他的意思,一路鞍馬勞頓,直接進城就完了。
500名大順軍進城後,城門馬上就關閉了,多年的戰場經驗,引起李自成的懷疑。“去兩個人聽聽動靜。”
兩個士兵到城邊聽了一會,調頭狂奔:“砰、砰”城頭射下兩槍,兩個士兵撲倒在地。“轟轟轟”幾百發炮彈呼嘯而來,城門大開,無數個遼東騎兵舉著戰刀,衝出城門,向他們殺來。
“陛下、快朝西走。”
“這些輜重怎麽辦?”
“陛下、什麽時候了還管輜重?”
李自成急忙率2萬多大順軍,丟下輜重,向西奔去,走了兩千米左右,道路兩旁突然殺聲四起,遼兵早已埋伏在此,雙方展開廝殺,這時候戰場是公平的,李如梅的騎兵大部分都是用馬刀作戰,遼兵個個奮勇爭先,全不是往日明軍遇強就散的狀況。
漸漸後麵的追兵越來越近,大順軍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帶傷的劉中敏大喝一聲:“陛下快走,弟兄們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