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龍怒道:“你少來誑我,誰不知道福王就是一個傀儡,真正掌權,控製大局的乃是遼王。”
“就算你說的對,可名義上還是朱家的天下,我們出兵可是蓋著皇上的大印,你身為大明臣子難道不奉旨嗎?”
李攀龍一聽氣的半天說不出話來,手指著熊庭弼:“你、你。”
“李大人莫氣壞了身子,喝茶。我知道你在等援兵到來,先不說他們敢不敢來,就是來了,我們把闖賊50萬大軍打的四處逃竄,山東有多少兵馬大家心知肚明,不過十萬兵馬而已,明軍的戰鬥力連賊軍的都不如,何況跟我30萬遼軍比?你聽見城外的炮火,明軍有多少兵馬夠填的?”
李攀龍當然知道這些,做無謂的抵抗隻是盡臣子一片心意,顯示自己的名望,忠貞,將來人們說起稱讚他是英雄。這也是曆朝曆代文人墨客、忠臣們所盼望的事,用生命搭上成名的快車。讓熊庭弼一說,天下仍是朱家的,他為誰而死?為誰而忠?這種無名、無份的事他可不願意幹。
“熊大人請教一下,遼王為何不直接當皇帝,卻當攝政王?”
“王爺也是被逼無奈,當時賊兵李自成進城,你知道發生什麽事嗎?竟然縱兵搶劫、強奸婦女把個北京城鬧的烏煙瘴氣,還有甚者公然關押朝廷六部官員,說什麽追繳贓款。王爺不出兵北京城不知鬧成什麽樣子,你難道想讓賊寇李自成占領北京城,當皇帝,取得天下嗎?
李攀龍沒有正麵回答,卻說:“遼王為何不立太子為皇帝,卻把太子殺了,立福王為皇帝。”
“誰造謠太子被殺,這事有一說一;不光太子沒事,皇親國戚無一人被殺,有君主在,王爺他能殺嗎?福王這事比較複雜;一是萬曆對他有恩,福王救過他一命。二是當年拿了福王的錢,總給點補償吧。”
“照你這麽說遼王還有情有義了?那他為何不維護大明江山,真正讓福王立於朝廷之上?”
“唉、我何嚐不想大明江山永固,可你看官員腐敗,吏治荒廢,財政空虛,軍備廢弛,朝廷之上各家其說,無統一思想,大明朝已經從根上爛掉,加上天災人禍,百姓負擔不了沉重的稅收,反賊四起,鐵打的江山也支撐不住,改朝換代已成必然。沒有遼王,還有李王、張王誰都有可能取而代之。我就不信如果你有條件當皇帝,會讓給別人?”
李攀龍想想也是,那個男人不想大權在握,不想後宮佳麗三千。說:“你就別囉嗦了,遼王想怎樣?”
“濟南唯有投降一途,遼王保證決不濫殺一人,城內依然不變,你還可以做你的知府,不過德王的財產要充公,隻能過平民的生活,遼王不想再有什麽藩王,貴族之類。”
濟南城頭終於舉起了白旗,李斌命令所有部隊駐紮城外,同公主、王虎和五千五百遼兵人馬進城。李攀龍、熊庭弼、張澤清在城門恭候、行禮。
李斌回禮後一行人來到濟南府,公主退入內室,李斌坐在首位,右排坐著王虎、熊庭弼等將領,左麵坐著李攀龍、張澤清等明朝官員。
李斌說:“知府還是由李大人擔任,衙門撤銷,所有案件由專門部門負責。知府負責治理地方,管理官員,造福百姓,目前是清查土地;所有免稅、不交稅的土地全部充公,重新分配,做到耕者有其田,所有官員的薪水按朝廷頒布的執行。”
左麵官員全都起身,雙手抱拳李攀龍說:“攝政王仁厚,我等願為大人效勞。”
部隊查封了德王的府邸,德王早跑的沒影了,李攀龍領著李斌參觀德王府,邊走邊說:“德王府風景優美,環境優雅,攝政王勞苦功高,住在這裏休息比較適合。”
“你這是害我,奢侈之風不能助長,人啊一間房、三頓飯、一張床足矣,多了也沒必要。我倒建議把這裏設為公園,供人參觀、玩耍,收些門票,養一些修繕、打掃之人的開銷,府衙也可得些辦公開支,一舉數得,你看如何?”
“攝政王的建議好啊!平時就連我這知府要進此地,都要三番請示,這樣一來濟南城百姓可以大飽眼福了。還有德王府許多宮女,仆人如何安排。”
“李大人是想考驗我啊!現在家裏有四條母老虎我都應接不暇,她們的安排是你們濟南府的事,我就不多管了。”
李斌讓王虎、熊庭弼繼續東進,占領全山東,對義軍隊伍有些頭痛,讓他們單獨領兵,擔心違犯軍紀。跟著大軍糧食是個問題,也沒必要。
王虎見李斌不快說:“我看李岩的婆娘紅娘子,對付這幫人有一套,幹脆讓她帶走算了。”
李斌眼睛一亮:“是啊!但多了也不行,畢竟是個女人,控製不好會出危險,到時不好跟李岩解釋,你派人給紅娘子送封信,讓她來一趟。”
王虎說:“王爺我們彈藥不多了,是不是等彈藥上來。”
“不用、你隻要打到威海衛(威海),水軍給你們補充彈藥。”
幾天後紅娘子風塵仆仆趕來,李斌讓她帶10萬義軍,十門火炮,攻打聊城、滄州,占領以後一定要設立官員理民,不懂的地方問李岩,希望她多讀書,從武官轉變成文官。
紅娘子不解問道:“打仗不挺好嗎?為什麽要改文官。”也是個好戰分子,女中豪傑。
李斌道:“我們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平,是為天下太平,為了窮苦百姓,等全國打完了,你還幹什麽呢?再說李岩是文官,你們結婚後要生兒育女,你不可能丟下他們不管,南征北戰吧。”
李斌一番話,使紅娘子明白了打仗的目的,不是為殺人而殺人。事後跟李岩談起這事,李岩感歎地說;王爺乃大才,眼光長遠,深謀遠慮,中國有此人不愁發展壯大,將立於世界之林。
李斌把濟南2萬兵馬打散遍入軍隊,總兵張澤清級別不變,在軍中任職。濟南城留下五千遼兵駐守,王虎、熊庭弼帶著20萬軍隊向威海衛進發。
李斌同公主住在濟南城一處住宅裏,謝長順走進來說:“王爺、王將軍報告在山東發現李自成的隊伍。”
“就算你說的對,可名義上還是朱家的天下,我們出兵可是蓋著皇上的大印,你身為大明臣子難道不奉旨嗎?”
李攀龍一聽氣的半天說不出話來,手指著熊庭弼:“你、你。”
“李大人莫氣壞了身子,喝茶。我知道你在等援兵到來,先不說他們敢不敢來,就是來了,我們把闖賊50萬大軍打的四處逃竄,山東有多少兵馬大家心知肚明,不過十萬兵馬而已,明軍的戰鬥力連賊軍的都不如,何況跟我30萬遼軍比?你聽見城外的炮火,明軍有多少兵馬夠填的?”
李攀龍當然知道這些,做無謂的抵抗隻是盡臣子一片心意,顯示自己的名望,忠貞,將來人們說起稱讚他是英雄。這也是曆朝曆代文人墨客、忠臣們所盼望的事,用生命搭上成名的快車。讓熊庭弼一說,天下仍是朱家的,他為誰而死?為誰而忠?這種無名、無份的事他可不願意幹。
“熊大人請教一下,遼王為何不直接當皇帝,卻當攝政王?”
“王爺也是被逼無奈,當時賊兵李自成進城,你知道發生什麽事嗎?竟然縱兵搶劫、強奸婦女把個北京城鬧的烏煙瘴氣,還有甚者公然關押朝廷六部官員,說什麽追繳贓款。王爺不出兵北京城不知鬧成什麽樣子,你難道想讓賊寇李自成占領北京城,當皇帝,取得天下嗎?
李攀龍沒有正麵回答,卻說:“遼王為何不立太子為皇帝,卻把太子殺了,立福王為皇帝。”
“誰造謠太子被殺,這事有一說一;不光太子沒事,皇親國戚無一人被殺,有君主在,王爺他能殺嗎?福王這事比較複雜;一是萬曆對他有恩,福王救過他一命。二是當年拿了福王的錢,總給點補償吧。”
“照你這麽說遼王還有情有義了?那他為何不維護大明江山,真正讓福王立於朝廷之上?”
“唉、我何嚐不想大明江山永固,可你看官員腐敗,吏治荒廢,財政空虛,軍備廢弛,朝廷之上各家其說,無統一思想,大明朝已經從根上爛掉,加上天災人禍,百姓負擔不了沉重的稅收,反賊四起,鐵打的江山也支撐不住,改朝換代已成必然。沒有遼王,還有李王、張王誰都有可能取而代之。我就不信如果你有條件當皇帝,會讓給別人?”
李攀龍想想也是,那個男人不想大權在握,不想後宮佳麗三千。說:“你就別囉嗦了,遼王想怎樣?”
“濟南唯有投降一途,遼王保證決不濫殺一人,城內依然不變,你還可以做你的知府,不過德王的財產要充公,隻能過平民的生活,遼王不想再有什麽藩王,貴族之類。”
濟南城頭終於舉起了白旗,李斌命令所有部隊駐紮城外,同公主、王虎和五千五百遼兵人馬進城。李攀龍、熊庭弼、張澤清在城門恭候、行禮。
李斌回禮後一行人來到濟南府,公主退入內室,李斌坐在首位,右排坐著王虎、熊庭弼等將領,左麵坐著李攀龍、張澤清等明朝官員。
李斌說:“知府還是由李大人擔任,衙門撤銷,所有案件由專門部門負責。知府負責治理地方,管理官員,造福百姓,目前是清查土地;所有免稅、不交稅的土地全部充公,重新分配,做到耕者有其田,所有官員的薪水按朝廷頒布的執行。”
左麵官員全都起身,雙手抱拳李攀龍說:“攝政王仁厚,我等願為大人效勞。”
部隊查封了德王的府邸,德王早跑的沒影了,李攀龍領著李斌參觀德王府,邊走邊說:“德王府風景優美,環境優雅,攝政王勞苦功高,住在這裏休息比較適合。”
“你這是害我,奢侈之風不能助長,人啊一間房、三頓飯、一張床足矣,多了也沒必要。我倒建議把這裏設為公園,供人參觀、玩耍,收些門票,養一些修繕、打掃之人的開銷,府衙也可得些辦公開支,一舉數得,你看如何?”
“攝政王的建議好啊!平時就連我這知府要進此地,都要三番請示,這樣一來濟南城百姓可以大飽眼福了。還有德王府許多宮女,仆人如何安排。”
“李大人是想考驗我啊!現在家裏有四條母老虎我都應接不暇,她們的安排是你們濟南府的事,我就不多管了。”
李斌讓王虎、熊庭弼繼續東進,占領全山東,對義軍隊伍有些頭痛,讓他們單獨領兵,擔心違犯軍紀。跟著大軍糧食是個問題,也沒必要。
王虎見李斌不快說:“我看李岩的婆娘紅娘子,對付這幫人有一套,幹脆讓她帶走算了。”
李斌眼睛一亮:“是啊!但多了也不行,畢竟是個女人,控製不好會出危險,到時不好跟李岩解釋,你派人給紅娘子送封信,讓她來一趟。”
王虎說:“王爺我們彈藥不多了,是不是等彈藥上來。”
“不用、你隻要打到威海衛(威海),水軍給你們補充彈藥。”
幾天後紅娘子風塵仆仆趕來,李斌讓她帶10萬義軍,十門火炮,攻打聊城、滄州,占領以後一定要設立官員理民,不懂的地方問李岩,希望她多讀書,從武官轉變成文官。
紅娘子不解問道:“打仗不挺好嗎?為什麽要改文官。”也是個好戰分子,女中豪傑。
李斌道:“我們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平,是為天下太平,為了窮苦百姓,等全國打完了,你還幹什麽呢?再說李岩是文官,你們結婚後要生兒育女,你不可能丟下他們不管,南征北戰吧。”
李斌一番話,使紅娘子明白了打仗的目的,不是為殺人而殺人。事後跟李岩談起這事,李岩感歎地說;王爺乃大才,眼光長遠,深謀遠慮,中國有此人不愁發展壯大,將立於世界之林。
李斌把濟南2萬兵馬打散遍入軍隊,總兵張澤清級別不變,在軍中任職。濟南城留下五千遼兵駐守,王虎、熊庭弼帶著20萬軍隊向威海衛進發。
李斌同公主住在濟南城一處住宅裏,謝長順走進來說:“王爺、王將軍報告在山東發現李自成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