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增兵了,打出白旗,讓他們停止進攻,我們要求談判。”
李斌接到李定國要談判的消息都不敢相信,曆史上的大英雄會投降嗎?難道他不記恨我殺了他義父,義兄嗎?
試一試還是要的,如能得到李定國這個戰將,實力將大增。李斌派出使者進入重慶與李定國談判,李定國提出要他投降可以但要滿足幾個條件。一:王爺可以不要但最少給個大將。二他的部隊不能打散,他可以獨立成軍,不受節製。三不能殺害無辜和百姓。四防守重慶或貴州城,其他地方不去。五不能派他攻打南明政府。
王虎看後說;“這哪裏是投降,跟張獻忠一樣伺機造反麽。幹脆我們三麵進攻,殺了狗日的算了。”
“別急麽,他獅子大開口是無非看看我們的態度,讓使者跟他說,敢不敢到我大帳來麵談。”
李定國驚訝:“什麽?遼王要我到他大帳談,好啊!老子天不怕,地不怕。”
將領們都勸說他不能去,萬一遼王要殺了你怎麽辦?李定國搖搖頭說:“你們不懂,遼王想殺我很容易,衝進城就可以了,他是試探我,如果不去反而會喪命。”搞得將領們不明所以。
李定國帶著兩個侍衛就來到李斌帳前,抱拳行禮;“見過王爺。”
李斌大大咧咧道:“就不要行禮了,你我都是王爺,算平級。”
“不敢、不敢您是攝政王,我這個王爺不做數。”
“就別客氣了,我問你們當初為什麽造反?”
“義父受官府欺壓,被逼無奈,加上連年災害,官府仍到處搜刮,才起兵造反。”
“既然這樣,你們當權為什麽與官府一樣欺壓百姓?比之更甚殺人取樂,一路像蝗蟲一般過後一片焦土,百姓更加疾苦,還不如明朝政府,那造反有何意義?”
李定國低下頭說:“這個我們也沒想到,官兵無法節製,才知治理江山不易,所以改弦更張接受南明封賞,還大明一個朗朗天空。”
“知錯就改,迷途知返是好事,卻不知大明朝多處造反,烽煙四起的原因是;從上到下已經爛到根部,唯有全部鏟除,連根撥起,另起爐灶方可振我中華,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江山並不是那一家一姓是江山,而是全民族的家園,天下百姓的樂土。”
“如此說來,攝政王以後不當皇帝了。”
“南明朝廷你有所不知,據我了解皇帝每天不務政事,花天酒地,危亡之機還想著到處選秀女。又無主見,荒淫無能,重用奸臣、閹黨,官僚控製朝政,比崇禎有過之而不及,這樣的皇帝要他何用?”
“皇帝可以存在,無論誰坐皇帝,必須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我們效忠的並不是那一個人,而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皇帝的一言一行要有所節製,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肯定會犯錯誤,所以天下不能皇帝一個人說的算,一切皆由民眾選出的代表來決定。”李斌就差沒說“民主”兩個字了。
“攝政王、我這腦袋有點不夠用,能不能容我想想再說。”
李定國回到重慶,腦子裏老是想著國家、民族、皇帝哪一個更重要?李斌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使他震驚,一時又消化不了。幾天來冥思苦想,想到明末這些皇帝,想到他父皇,想到陝西忍饑挨餓的百姓,英雄就是英雄與常人不一樣,忽然恍然大悟。
如果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說的算,皇上一個接一個碰上昏庸、無能、荒淫無恥、亂指揮,天下不都跟著受苦、受難。國家何以振興?百姓何以安生?隻有控製皇權,讓一心一意為百姓做事的人當家作主,我們才有好日子過。攝政王高啊!這倒不失一個好辦法。
心裏想著這個遼王確實比自己高一籌,目前不投降自己生死不算什麽?幾萬兄弟性命難保,重慶城將毀於戰火,更多無辜百姓遭殃。當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將部隊拉到城外接受李斌改編。
所有部隊在城外駐紮,李斌帶五千人馬攜眾將領進重慶城,維護治安,恢複集市。召開會議;推出知府,治理重慶,李定國任第一軍團副軍團長,把部隊打散,編入第一軍團內。讓紅娘子、高夫人歸隊。任命李如樟為都督,李如捂為總兵統轄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四省,率兵十萬,配火炮100門南下平定。
重慶、貴州李定國治理的不錯,當年還獲得大豐收,但改革仍不徹底,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對富戶、中產階級打擊太嚴厲,不利於安定大局,李斌給予糾正,放寬政策,鼓勵經商,緩和矛盾,並派快馬給裴文中送信,讓陳新甲速調文官入蜀。
鑒於四川少數民族多、廣、散,首先安撫,派出使者與首領交涉,和平共處,交出軍隊、武器,對於敢於反抗,不聽勸告的給予嚴厲打擊。由王虎、李定國率領第一軍團5萬人馬西進,與四川遙黃土軍激戰,消滅殘餘部隊,斬殺首領,沒收一切刀槍兵箭,推出新的首領治理遙平。
李斌坐鎮重慶度過幾天清閑日子,紅娘子卻按耐不住,跑到李斌住處說:“王爺、為什麽不讓我領兵打遙平土軍?是不是前兩次的失誤,王爺不信任我了。”
李斌笑道:“這跟信任沒關係,打了這麽長時間仗,你也該好好休息一下,累壞了李岩怪罪,我可擔當不起。再說王虎是軍團長,理應由他率領,為了今後戰事,可以與李定國相互磨合,跟你沒關係。我就不明白你看似嬌柔的女子,怎麽這麽喜歡打仗?”
“對、我就是喜歡打仗,上馬殺敵好不痛快,每天閑待在重慶城裏,渾身上下都不舒服。”
李斌心想你這是賤,誰每天想過你死我活的日子?這時謝長順匆匆走來:“報王爺,裴閣老來信,山東軍情緊急,請示王爺調配軍隊。”
李斌接到李定國要談判的消息都不敢相信,曆史上的大英雄會投降嗎?難道他不記恨我殺了他義父,義兄嗎?
試一試還是要的,如能得到李定國這個戰將,實力將大增。李斌派出使者進入重慶與李定國談判,李定國提出要他投降可以但要滿足幾個條件。一:王爺可以不要但最少給個大將。二他的部隊不能打散,他可以獨立成軍,不受節製。三不能殺害無辜和百姓。四防守重慶或貴州城,其他地方不去。五不能派他攻打南明政府。
王虎看後說;“這哪裏是投降,跟張獻忠一樣伺機造反麽。幹脆我們三麵進攻,殺了狗日的算了。”
“別急麽,他獅子大開口是無非看看我們的態度,讓使者跟他說,敢不敢到我大帳來麵談。”
李定國驚訝:“什麽?遼王要我到他大帳談,好啊!老子天不怕,地不怕。”
將領們都勸說他不能去,萬一遼王要殺了你怎麽辦?李定國搖搖頭說:“你們不懂,遼王想殺我很容易,衝進城就可以了,他是試探我,如果不去反而會喪命。”搞得將領們不明所以。
李定國帶著兩個侍衛就來到李斌帳前,抱拳行禮;“見過王爺。”
李斌大大咧咧道:“就不要行禮了,你我都是王爺,算平級。”
“不敢、不敢您是攝政王,我這個王爺不做數。”
“就別客氣了,我問你們當初為什麽造反?”
“義父受官府欺壓,被逼無奈,加上連年災害,官府仍到處搜刮,才起兵造反。”
“既然這樣,你們當權為什麽與官府一樣欺壓百姓?比之更甚殺人取樂,一路像蝗蟲一般過後一片焦土,百姓更加疾苦,還不如明朝政府,那造反有何意義?”
李定國低下頭說:“這個我們也沒想到,官兵無法節製,才知治理江山不易,所以改弦更張接受南明封賞,還大明一個朗朗天空。”
“知錯就改,迷途知返是好事,卻不知大明朝多處造反,烽煙四起的原因是;從上到下已經爛到根部,唯有全部鏟除,連根撥起,另起爐灶方可振我中華,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江山並不是那一家一姓是江山,而是全民族的家園,天下百姓的樂土。”
“如此說來,攝政王以後不當皇帝了。”
“南明朝廷你有所不知,據我了解皇帝每天不務政事,花天酒地,危亡之機還想著到處選秀女。又無主見,荒淫無能,重用奸臣、閹黨,官僚控製朝政,比崇禎有過之而不及,這樣的皇帝要他何用?”
“皇帝可以存在,無論誰坐皇帝,必須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我們效忠的並不是那一個人,而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皇帝的一言一行要有所節製,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肯定會犯錯誤,所以天下不能皇帝一個人說的算,一切皆由民眾選出的代表來決定。”李斌就差沒說“民主”兩個字了。
“攝政王、我這腦袋有點不夠用,能不能容我想想再說。”
李定國回到重慶,腦子裏老是想著國家、民族、皇帝哪一個更重要?李斌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使他震驚,一時又消化不了。幾天來冥思苦想,想到明末這些皇帝,想到他父皇,想到陝西忍饑挨餓的百姓,英雄就是英雄與常人不一樣,忽然恍然大悟。
如果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說的算,皇上一個接一個碰上昏庸、無能、荒淫無恥、亂指揮,天下不都跟著受苦、受難。國家何以振興?百姓何以安生?隻有控製皇權,讓一心一意為百姓做事的人當家作主,我們才有好日子過。攝政王高啊!這倒不失一個好辦法。
心裏想著這個遼王確實比自己高一籌,目前不投降自己生死不算什麽?幾萬兄弟性命難保,重慶城將毀於戰火,更多無辜百姓遭殃。當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將部隊拉到城外接受李斌改編。
所有部隊在城外駐紮,李斌帶五千人馬攜眾將領進重慶城,維護治安,恢複集市。召開會議;推出知府,治理重慶,李定國任第一軍團副軍團長,把部隊打散,編入第一軍團內。讓紅娘子、高夫人歸隊。任命李如樟為都督,李如捂為總兵統轄貴州、雲南廣西、廣東四省,率兵十萬,配火炮100門南下平定。
重慶、貴州李定國治理的不錯,當年還獲得大豐收,但改革仍不徹底,農民的利益沒有得到根本的保障。對富戶、中產階級打擊太嚴厲,不利於安定大局,李斌給予糾正,放寬政策,鼓勵經商,緩和矛盾,並派快馬給裴文中送信,讓陳新甲速調文官入蜀。
鑒於四川少數民族多、廣、散,首先安撫,派出使者與首領交涉,和平共處,交出軍隊、武器,對於敢於反抗,不聽勸告的給予嚴厲打擊。由王虎、李定國率領第一軍團5萬人馬西進,與四川遙黃土軍激戰,消滅殘餘部隊,斬殺首領,沒收一切刀槍兵箭,推出新的首領治理遙平。
李斌坐鎮重慶度過幾天清閑日子,紅娘子卻按耐不住,跑到李斌住處說:“王爺、為什麽不讓我領兵打遙平土軍?是不是前兩次的失誤,王爺不信任我了。”
李斌笑道:“這跟信任沒關係,打了這麽長時間仗,你也該好好休息一下,累壞了李岩怪罪,我可擔當不起。再說王虎是軍團長,理應由他率領,為了今後戰事,可以與李定國相互磨合,跟你沒關係。我就不明白你看似嬌柔的女子,怎麽這麽喜歡打仗?”
“對、我就是喜歡打仗,上馬殺敵好不痛快,每天閑待在重慶城裏,渾身上下都不舒服。”
李斌心想你這是賤,誰每天想過你死我活的日子?這時謝長順匆匆走來:“報王爺,裴閣老來信,山東軍情緊急,請示王爺調配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