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聽說此事後說:“王爺瘋了,放著進士不要請一個連舉人都沒考上的人,這事不能聽他的,他不是說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嗎?我們聯合請裴先生教書。”連平常惟命是從的紅紅也反對李斌。李斌苦笑無奈搖搖頭,真是自作孽。
裴文中被推出來找李斌理論。“王爺、你看不上我沒關係,朝廷之上還有當朝老進士,狀元出身的,怎麽會讓一個不入流的教王子。”
“我就是看你們個個滿腹經綸的,才怕教壞了孩子。他寫得述題你也認為好,證明此人有真才實學,沒考上舉人、進士並不能說明什麽?你們學的那些八股文對治理國家有什麽用途?”
“用途確實沒什麽用途,但能知道所學的範圍,他憑一篇文章怎知能否教聖賢書,隻怕會誤了小王子們。”
裴文中說的也有道理,李斌隻好退一步“你找一個與他同時教,先做個計劃我看看再說。”
“還有一事,內閣一致認為,王爺家丁不旺,應選些秀女充宮,以備添丁。”
“這是我家事就不勞閣老們操心吧。”
“王爺之事就是國家之事,天下之事,百姓之事,我看望寧遠伯時,他也有此意,各位王妃也沒什麽意見。”
現在李斌的身份有些微妙,雖不是皇帝,行皇帝之職,各位大臣都把他當皇帝看,像選秀女之事應該是皇帝才有的,大臣們操心此事完全把他當皇帝了。
古代給皇帝選秀女有一套規範的選秀女製度;規定天下士民中采選宮女,入宮之秀女必須在13歲以上。隻有在13-16,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的女子才有資格參加選秀。負責選秀的內監在看中某家女子後,會付出一些銀兩做為聘禮,責令父母在某年某月裏把她們送入宮中,然後分組。
分組後第一次依然由內監來視察挑選:首先從整體外形上將一批女子淘汰,比如身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均排斥在外;第二次挑選更為仔細,那內監會從五官入手,檢查口、鼻、耳、目、發、領、肩、背等是否有不周正的,若有一處不周即被淘汰,看了五官還要聽聲音,若聲音渾濁,應對慌張的即被淘汰。
第三次又有另外考核標準,先是用尺子量女子的手足,然後讓她們行走數十步,對那些腕稍短,腳稍巨,或者舉止輕燥者加以淘汰。過了內監這一關還不算完,還有穩婆。穩婆將她們依次引入內室,進行詳盡的觀察和挑選,比如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再其選出三百人。
這三百人被禁止宮中生活一個月後,穩婆會根據其性情、作風、智愚與賢惠及帝王的喜好,再次選出“秀色奪人,聰慧壓眾”的五十人為妃臏。其餘女子充為宮女。
這可以說是對婦女的歧視和摧殘,但對於愛慕虛榮想得到榮華富貴及位及人臣的女子來說,又是一條捷徑,成功的階梯,可以說男女各有所需。
事前裴文中帶著內閣找王妃們商議,幾個王妃都不願意,大臣們拿李斌當皇帝說事,問她們想不想讓王爺當皇帝?這事太敏感,李斌當皇帝她們就有可能是皇後、貴妃,比王妃要高出幾級,甚至流傳千古,傻子才不願意,最後才同意李斌選秀。
李斌暗暗心驚,連平時醋壇子的夫人們都被說服了,這幫人不可小看,古人的官場就是一壇渾水,我可不能遭了道。“裴大人、如今是新朝,你別老拿舊製說事,新朝就要有新氣象,選那們多宮女、太監你不怕亂了朝綱?鄭貴妃、魏忠賢的教訓還不慘痛嗎?”
“王爺、鄭貴妃、魏忠賢之流那是明主不明,是非不分,你是賢主,聖明之君,怎會犯如此錯誤,內宮充實,子丁興旺,才可保我大中國江山永固,萬古流長。”
“此言差矣,明太祖朱元璋生了許多兒子,兒子生孫子,都分封為王,把全國土地占了大半,國家稅收減了一半,最後藩王造反,國家混亂。在國家危亡之計各藩王守著錢財吝嗇不出,反便宜了義軍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你說要這麽多不肖子孫幹什麽?”
“王爺可不分封諸王,讓各王子治理地方,不授兵權。或守九州邊疆,不委以重任,藩王之亂自解。”
“裴大人有幾個妻妾?”
“報王爺,臣隻有嬌妻一人,並無納妾。”
“你就一個,讓我找那麽多女人?你不知道女人是老虎,會吃人,家中五隻老虎個個欲壑難填,我都應付不了,還要選許多秀女,豈不是即害了她們也害了自己,你還想不想讓我活了。”
裴文中想笑又不能笑,強壓住笑意說:“選秀女並非讓你宣淫,乃傳宗接代之用,其間把握由王爺來控製,量力而行,這個就不我說了吧。”
“你說的好聽,每天眾多如花似玉的美女圍著你身邊轉,唔非柳惠子,是男人哪有不動心的。”
“王爺乃龍中人鳳,天界之人,自然不在話下,不像我等凡夫俗子,身體柔弱。”
“屁話、我非龍非神就是人,跟你一樣的人,少拿此話忽悠我,曆代多少帝王都被你們這些人給害死了,再說我非皇帝根本不夠資格選秀女,此事等以後在說吧。”
李斌回到後宮,訓斥幾個夫人,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虛榮壞了當初定的規矩,失去原則,被大臣們當槍使,今後無論是誰說起此事都給我頂回去,隻要你們不同意他們就沒辦法,就這樣選秀女之事落下帷幕。
科舉會試錄取了2千多名考生,分別按考試成績、地域、能力分配各北方各省任地方官員,由各省知府進行考察,試用期半年,發現不勝任者一律退回返鄉,或改為教書,普及教育,朝廷仍發放薪水。
李斌請的兩位先生卻南轅北轍,一個每天搖頭晃腦背誦詩文,一個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引導孩子們的興趣。李斌讓夫人們也去聽課,如果她們能聽的下去,他也無話可說,否則就留下一人。
夫人們聽了幾天,也是昏昏欲睡,另一課聽的津津有味,但又覺的不妥。過來問李斌:閣老們請的龔先生聽起來就想睡覺;而你說的杜先生著實有趣,但我們從小先生也不是這樣教的,有何益處也不知道。
李斌說:“既然要睡覺還能學什麽?不如有趣還能接收一些。”在李斌的引導下,夫人們同意讓杜先生單獨教。
這天耿直到來:“王爺、山西已經查出點眉目。”
裴文中被推出來找李斌理論。“王爺、你看不上我沒關係,朝廷之上還有當朝老進士,狀元出身的,怎麽會讓一個不入流的教王子。”
“我就是看你們個個滿腹經綸的,才怕教壞了孩子。他寫得述題你也認為好,證明此人有真才實學,沒考上舉人、進士並不能說明什麽?你們學的那些八股文對治理國家有什麽用途?”
“用途確實沒什麽用途,但能知道所學的範圍,他憑一篇文章怎知能否教聖賢書,隻怕會誤了小王子們。”
裴文中說的也有道理,李斌隻好退一步“你找一個與他同時教,先做個計劃我看看再說。”
“還有一事,內閣一致認為,王爺家丁不旺,應選些秀女充宮,以備添丁。”
“這是我家事就不勞閣老們操心吧。”
“王爺之事就是國家之事,天下之事,百姓之事,我看望寧遠伯時,他也有此意,各位王妃也沒什麽意見。”
現在李斌的身份有些微妙,雖不是皇帝,行皇帝之職,各位大臣都把他當皇帝看,像選秀女之事應該是皇帝才有的,大臣們操心此事完全把他當皇帝了。
古代給皇帝選秀女有一套規範的選秀女製度;規定天下士民中采選宮女,入宮之秀女必須在13歲以上。隻有在13-16,非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的女子才有資格參加選秀。負責選秀的內監在看中某家女子後,會付出一些銀兩做為聘禮,責令父母在某年某月裏把她們送入宮中,然後分組。
分組後第一次依然由內監來視察挑選:首先從整體外形上將一批女子淘汰,比如身高、稍矮、稍胖、稍瘦的均排斥在外;第二次挑選更為仔細,那內監會從五官入手,檢查口、鼻、耳、目、發、領、肩、背等是否有不周正的,若有一處不周即被淘汰,看了五官還要聽聲音,若聲音渾濁,應對慌張的即被淘汰。
第三次又有另外考核標準,先是用尺子量女子的手足,然後讓她們行走數十步,對那些腕稍短,腳稍巨,或者舉止輕燥者加以淘汰。過了內監這一關還不算完,還有穩婆。穩婆將她們依次引入內室,進行詳盡的觀察和挑選,比如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再其選出三百人。
這三百人被禁止宮中生活一個月後,穩婆會根據其性情、作風、智愚與賢惠及帝王的喜好,再次選出“秀色奪人,聰慧壓眾”的五十人為妃臏。其餘女子充為宮女。
這可以說是對婦女的歧視和摧殘,但對於愛慕虛榮想得到榮華富貴及位及人臣的女子來說,又是一條捷徑,成功的階梯,可以說男女各有所需。
事前裴文中帶著內閣找王妃們商議,幾個王妃都不願意,大臣們拿李斌當皇帝說事,問她們想不想讓王爺當皇帝?這事太敏感,李斌當皇帝她們就有可能是皇後、貴妃,比王妃要高出幾級,甚至流傳千古,傻子才不願意,最後才同意李斌選秀。
李斌暗暗心驚,連平時醋壇子的夫人們都被說服了,這幫人不可小看,古人的官場就是一壇渾水,我可不能遭了道。“裴大人、如今是新朝,你別老拿舊製說事,新朝就要有新氣象,選那們多宮女、太監你不怕亂了朝綱?鄭貴妃、魏忠賢的教訓還不慘痛嗎?”
“王爺、鄭貴妃、魏忠賢之流那是明主不明,是非不分,你是賢主,聖明之君,怎會犯如此錯誤,內宮充實,子丁興旺,才可保我大中國江山永固,萬古流長。”
“此言差矣,明太祖朱元璋生了許多兒子,兒子生孫子,都分封為王,把全國土地占了大半,國家稅收減了一半,最後藩王造反,國家混亂。在國家危亡之計各藩王守著錢財吝嗇不出,反便宜了義軍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你說要這麽多不肖子孫幹什麽?”
“王爺可不分封諸王,讓各王子治理地方,不授兵權。或守九州邊疆,不委以重任,藩王之亂自解。”
“裴大人有幾個妻妾?”
“報王爺,臣隻有嬌妻一人,並無納妾。”
“你就一個,讓我找那麽多女人?你不知道女人是老虎,會吃人,家中五隻老虎個個欲壑難填,我都應付不了,還要選許多秀女,豈不是即害了她們也害了自己,你還想不想讓我活了。”
裴文中想笑又不能笑,強壓住笑意說:“選秀女並非讓你宣淫,乃傳宗接代之用,其間把握由王爺來控製,量力而行,這個就不我說了吧。”
“你說的好聽,每天眾多如花似玉的美女圍著你身邊轉,唔非柳惠子,是男人哪有不動心的。”
“王爺乃龍中人鳳,天界之人,自然不在話下,不像我等凡夫俗子,身體柔弱。”
“屁話、我非龍非神就是人,跟你一樣的人,少拿此話忽悠我,曆代多少帝王都被你們這些人給害死了,再說我非皇帝根本不夠資格選秀女,此事等以後在說吧。”
李斌回到後宮,訓斥幾個夫人,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虛榮壞了當初定的規矩,失去原則,被大臣們當槍使,今後無論是誰說起此事都給我頂回去,隻要你們不同意他們就沒辦法,就這樣選秀女之事落下帷幕。
科舉會試錄取了2千多名考生,分別按考試成績、地域、能力分配各北方各省任地方官員,由各省知府進行考察,試用期半年,發現不勝任者一律退回返鄉,或改為教書,普及教育,朝廷仍發放薪水。
李斌請的兩位先生卻南轅北轍,一個每天搖頭晃腦背誦詩文,一個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引導孩子們的興趣。李斌讓夫人們也去聽課,如果她們能聽的下去,他也無話可說,否則就留下一人。
夫人們聽了幾天,也是昏昏欲睡,另一課聽的津津有味,但又覺的不妥。過來問李斌:閣老們請的龔先生聽起來就想睡覺;而你說的杜先生著實有趣,但我們從小先生也不是這樣教的,有何益處也不知道。
李斌說:“既然要睡覺還能學什麽?不如有趣還能接收一些。”在李斌的引導下,夫人們同意讓杜先生單獨教。
這天耿直到來:“王爺、山西已經查出點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