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之為秘密的東西,就具備了古董的價值,在之後的日子裏重新拿出來才會產生最大的價值。然弘皙要做太子的消息明日就要傳天下,自然用不著封存,再聽了弘皙近乎“搶奪”的手段,親曆聖祖駕崩的鄔思道隻能喟歎一聲“太子與皇上皆有先祖風範!”
他想的先祖肯定不是聖祖康熙,而是從太祖努爾哈赤更往上的愛新覺羅列祖列宗們!那些被前明朝廷視為比蒙古人更蠻夷的蠻夷!
剛剛擺脫甚至還處在茹毛飲血時代的他們,不知禮教不論綱常,隻是在野獸的本能之下掠奪可能得到一切,包括權勢,甚至是女人。除了拳頭,他們從不考慮對象,更沒有羞澀之心!反過來,那些失敗者要麽埋身黃沙,好麽低頭為奴,從沒有人考慮過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勾當,更集合起來,組織一場道德審判,將某某釘在恥辱柱上!
真的,就像太子登基還要恬不知恥的叫雍正,而太孫幫著父親向瑪法投刀!就像如今的弘皙變成旗主太子,他們,他們都是心安理得!
勝者為王,刻在骨髓,浸透血液,或者,這就是曆史上為什麽會是北朝征服南朝的原因吧?鄔思道使勁甩甩頭,將這些雜念摔出腦海,吆喝著在自己的小院擺開酒宴,總歸是好事呢,當為太子賀!
還是那“飛蒼蠅”的功利理論,自己乍著翅膀也不過轉尺許高低,攀龍附鳳,雞犬都能升天,先是鄔思道為首,太孫府所屬的典禮史貽直、侍衛副首領高欽、伴讀小尹外帶大小侍衛見禮,緊跟著是府內的外管事多卓、內管事秋月、大書房丫頭妙玉帶著闔府下人叩頭。
隨後的酒宴,恰是將進酒杯莫停,饒是弘皙保留著前世的好酒量,也喝的暈暈乎乎,這還虧得鄔思道預先吩咐了國喪剛除,不可歡宴。否則,這府裏上下幾百人,誰還沒個三朋五好?再加上鑲黃旗下所屬,但這些就能踏破了府門的門檻,更別提旁的那些來拜見儲君的!
一場酒直喝到夕陽西下,就在弘皙被秋月與妙玉架著準備離開的時候,不速之客不請自來――隆科多!
“咱們這位舅爺好快的耳報神啊!”弘皙重新打個酒嗝,“既然來了,就請進來吧!”
工夫不大,隆科多便興衝衝的進來,作為皇親,他也熬了近月,除服之後,腦門剃得鐵青,一身簇新的官袍,挽著雪白的箭袖口,看上去煞是精神。見禮之後卻轉而麵向鄔思道,“鄔先生,老隆給您報喜來啦!”
一句話卻把鄔思道說愣了,詫異道:“鄔某何喜之有?”幾乎是下意識,他並沒有透露太孫變太子的喜訊。
“皇上已經下旨,兵部主事黨逢恩虧空庫銀,今晚就要抄家!”隆科多笑嘻嘻道:“這對鄔先生難道不是喜事?”
“隆大人,追繳虧空早在聖祖當朝便有旨意,如今皇上雷霆犁掃行霹靂手段固然叫人佩服,隻是――”鄔思道的眉頭微皺,“鄔某委實不知黨逢恩是誰?更不知喜從何來啊!”
“不是吧,鄔先生,你連黨逢恩也不知道?”隆科多瞪大眼睛一怔,轉瞬似乎又明白過來,挑著大拇指道:“鄔先生果然是真豪傑,既金家言而無信在先,幹脆就慧劍斬情絲,老隆佩服!”
“老隆,你究竟有事沒事,沒見孤王正高興?”弘皙揉揉發木的腦袋,臉也沉了下來!
酒後吐真言的理論根據就是因為酒精刺激下人能露出真性情,從皇阿瑪那占了這麽大的便宜,他每個毛孔都透著興奮,即便別人恭賀時他假假的謙虛,內心也早被舍我其誰占滿。自隆科多來了,不恭賀就讓他著惱,偏是還弄個什麽“黨逢恩”來東拉西扯,這他娘的跟自己有毛關係?
“嘿嘿,殿下莫急,您還記得咱們鄔先生那位表妹金鳳姑麽?”隆科多故意賣關子,不等弘皙回答,鄔思道卻有些情急,“隆大人,鄔某的表妹早已嫁做人婦,咱們非禮勿言,也省的壞了她的清譽!”
“還清譽――”隆科多撇撇嘴,“當年鄔先生的姑父金玉澤背信棄義,將女兒嫁與黨逢恩,才讓鄔先生煢煢孓立至今!”轉而又是一聲獰笑,“皇上下旨給我,一會兒就去金玉澤、黨逢恩的府上抄家!鄔先生請放心,我老隆必定好好**言而無信的金玉澤,還有那個**材兒金鳳姑,闔家良賤都給你弄來當奴才!”
在法律不健全的年代,信義就是最淳樸的契約精神,《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就有:言之所以為言,信也;言而無信,何以為言。一個人說話不算數還能幹什麽?故而,隆科多對金玉澤的厭惡是社會通理,但他罵金鳳姑**才卻也不是惡其餘胥,不管是《女誡》或《烈女傳》都有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侍二夫的教導,既然與鄔思道訂婚,媒妁之言在前,生為鄔家人,死為鄔家鬼,甭管那金玉澤如何想法,她都該為鄔思道守住貞潔,但她偏是嫁了,**二字考語脫不開!
“鄔先生,大丈夫酬恩報怨,乃第一快心之事,這不是一喜?”隆科多端起被剛剛斟滿的酒杯,“殿下,咱們當為鄔先生賀,到時候,就讓她給鄔先生唱一出馬前潑水!”
“還是算了吧!”鄔思道端起杯中酒一飲而盡,幾絲落寂劃過眼底轉而又平靜下來。
他當然知道“馬前潑水”,那是《漢書》記載的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介寒生朱買臣,其妻嫌其貧賤,自討一封休書回家,待到朱買臣做了太守有想破鏡重圓,請朱太守收回休書,朱乃臣將一盆水潑在地上,以覆水難收的道理羞走那婆娘。
想鄔思道欲見金鳳姑之時,剛剛投身太孫府,得了太孫以國士報之的承諾卻傷了雙腿,一腳天一腳地最是需要人安慰,被抬到金府門前,正遇上省親的表妹,好死不死的還腆著大肚子,若不是弘皙的激勵,萬念俱灰的他怕是早死的幹幹淨淨了!
怎能不怨?如何不恨?
但時間長了,眼界寬了,他哪還會計較酸澀的小兒女之情,微微搖頭,“此事還是算了,趨吉避凶乃人之本性,當年鄔某孟浪生禍,為人父母如何還能送女兒入火坑,如今姑母已逝,此情莫要再提,真若隆大人有心,不妨留她些體己銀兩。”
“好,不提就不提,”隆科多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那就再來說第二件,給老隆傳旨的小太監乃是舊識,得了老隆百兩銀子還附贈了一個消息,皇上初登大寶,明年要效仿聖祖開博學鴻儒科,特簡一批人進翰林學士,然後轉上書房。以鄔先生之能宣麻拜相還不簡單……這難道不是好事?”
“隆大人,這好事怕是別人的!”鄔思道淡淡一笑,“鄔某雖讀書不少,卻有三忌,三不可用!”
“一是殘疾之人,這是一忌。”鄔思道道:“國家取士授官,自有製度,自隋唐以來除去科舉還有大挑,我大清國運正盛,人才濟濟,鄔某流浪四野十幾年,得太子庇護才有脫身之所,驟然置於廟堂之上,恐怕有傷聖德,一不可用!”
“鄔某原是犯罪之人,這是第二忌。當年大鬧南京貢院,震動朝野,天下盡知,雖說是激於義憤,到底是觸犯了國法,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聖祖曾下詔畫影捕拿,鄔某卻逃了,這是不忠。連累闔家遭難又是不孝,罪餘之身,喪家之犬,不忠不孝之人如今卻要登堂入室,輔於帝側,豈不是連累了皇上的清名?這是二不可用!”
“鄔先生――”弘皙不願聽鄔思道如此貶低自己,剛要勸他,卻被鄔思道擺手製止,“殿下,鄔某還有第三忌呢!”
“雖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張中堂在伯倫樓便曾誅心破意,鶴舞升平之世,萬歲龍日天表光明正大,如何能用?”
“這還真是可惜了!”不管弘皙是不是聽進去了,但至少隆科多覺得有理,複又端起一杯酒飲了,眨眨眼睛道:“沒關係,當年鄔先生家境殷實,這聘禮必定少不了,老隆此去抄家,必定與鄔先生討回來!”看看弘皙,又自失一笑,“殿下,您不會怪罪吧?”
“你覺得孤會短了鄔先生的銀兩?”弘皙哼了一聲,“趕緊去辦差吧!不該你操心的就少些聒噪!”
他想的先祖肯定不是聖祖康熙,而是從太祖努爾哈赤更往上的愛新覺羅列祖列宗們!那些被前明朝廷視為比蒙古人更蠻夷的蠻夷!
剛剛擺脫甚至還處在茹毛飲血時代的他們,不知禮教不論綱常,隻是在野獸的本能之下掠奪可能得到一切,包括權勢,甚至是女人。除了拳頭,他們從不考慮對象,更沒有羞澀之心!反過來,那些失敗者要麽埋身黃沙,好麽低頭為奴,從沒有人考慮過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勾當,更集合起來,組織一場道德審判,將某某釘在恥辱柱上!
真的,就像太子登基還要恬不知恥的叫雍正,而太孫幫著父親向瑪法投刀!就像如今的弘皙變成旗主太子,他們,他們都是心安理得!
勝者為王,刻在骨髓,浸透血液,或者,這就是曆史上為什麽會是北朝征服南朝的原因吧?鄔思道使勁甩甩頭,將這些雜念摔出腦海,吆喝著在自己的小院擺開酒宴,總歸是好事呢,當為太子賀!
還是那“飛蒼蠅”的功利理論,自己乍著翅膀也不過轉尺許高低,攀龍附鳳,雞犬都能升天,先是鄔思道為首,太孫府所屬的典禮史貽直、侍衛副首領高欽、伴讀小尹外帶大小侍衛見禮,緊跟著是府內的外管事多卓、內管事秋月、大書房丫頭妙玉帶著闔府下人叩頭。
隨後的酒宴,恰是將進酒杯莫停,饒是弘皙保留著前世的好酒量,也喝的暈暈乎乎,這還虧得鄔思道預先吩咐了國喪剛除,不可歡宴。否則,這府裏上下幾百人,誰還沒個三朋五好?再加上鑲黃旗下所屬,但這些就能踏破了府門的門檻,更別提旁的那些來拜見儲君的!
一場酒直喝到夕陽西下,就在弘皙被秋月與妙玉架著準備離開的時候,不速之客不請自來――隆科多!
“咱們這位舅爺好快的耳報神啊!”弘皙重新打個酒嗝,“既然來了,就請進來吧!”
工夫不大,隆科多便興衝衝的進來,作為皇親,他也熬了近月,除服之後,腦門剃得鐵青,一身簇新的官袍,挽著雪白的箭袖口,看上去煞是精神。見禮之後卻轉而麵向鄔思道,“鄔先生,老隆給您報喜來啦!”
一句話卻把鄔思道說愣了,詫異道:“鄔某何喜之有?”幾乎是下意識,他並沒有透露太孫變太子的喜訊。
“皇上已經下旨,兵部主事黨逢恩虧空庫銀,今晚就要抄家!”隆科多笑嘻嘻道:“這對鄔先生難道不是喜事?”
“隆大人,追繳虧空早在聖祖當朝便有旨意,如今皇上雷霆犁掃行霹靂手段固然叫人佩服,隻是――”鄔思道的眉頭微皺,“鄔某委實不知黨逢恩是誰?更不知喜從何來啊!”
“不是吧,鄔先生,你連黨逢恩也不知道?”隆科多瞪大眼睛一怔,轉瞬似乎又明白過來,挑著大拇指道:“鄔先生果然是真豪傑,既金家言而無信在先,幹脆就慧劍斬情絲,老隆佩服!”
“老隆,你究竟有事沒事,沒見孤王正高興?”弘皙揉揉發木的腦袋,臉也沉了下來!
酒後吐真言的理論根據就是因為酒精刺激下人能露出真性情,從皇阿瑪那占了這麽大的便宜,他每個毛孔都透著興奮,即便別人恭賀時他假假的謙虛,內心也早被舍我其誰占滿。自隆科多來了,不恭賀就讓他著惱,偏是還弄個什麽“黨逢恩”來東拉西扯,這他娘的跟自己有毛關係?
“嘿嘿,殿下莫急,您還記得咱們鄔先生那位表妹金鳳姑麽?”隆科多故意賣關子,不等弘皙回答,鄔思道卻有些情急,“隆大人,鄔某的表妹早已嫁做人婦,咱們非禮勿言,也省的壞了她的清譽!”
“還清譽――”隆科多撇撇嘴,“當年鄔先生的姑父金玉澤背信棄義,將女兒嫁與黨逢恩,才讓鄔先生煢煢孓立至今!”轉而又是一聲獰笑,“皇上下旨給我,一會兒就去金玉澤、黨逢恩的府上抄家!鄔先生請放心,我老隆必定好好**言而無信的金玉澤,還有那個**材兒金鳳姑,闔家良賤都給你弄來當奴才!”
在法律不健全的年代,信義就是最淳樸的契約精神,《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就有:言之所以為言,信也;言而無信,何以為言。一個人說話不算數還能幹什麽?故而,隆科多對金玉澤的厭惡是社會通理,但他罵金鳳姑**才卻也不是惡其餘胥,不管是《女誡》或《烈女傳》都有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侍二夫的教導,既然與鄔思道訂婚,媒妁之言在前,生為鄔家人,死為鄔家鬼,甭管那金玉澤如何想法,她都該為鄔思道守住貞潔,但她偏是嫁了,**二字考語脫不開!
“鄔先生,大丈夫酬恩報怨,乃第一快心之事,這不是一喜?”隆科多端起被剛剛斟滿的酒杯,“殿下,咱們當為鄔先生賀,到時候,就讓她給鄔先生唱一出馬前潑水!”
“還是算了吧!”鄔思道端起杯中酒一飲而盡,幾絲落寂劃過眼底轉而又平靜下來。
他當然知道“馬前潑水”,那是《漢書》記載的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介寒生朱買臣,其妻嫌其貧賤,自討一封休書回家,待到朱買臣做了太守有想破鏡重圓,請朱太守收回休書,朱乃臣將一盆水潑在地上,以覆水難收的道理羞走那婆娘。
想鄔思道欲見金鳳姑之時,剛剛投身太孫府,得了太孫以國士報之的承諾卻傷了雙腿,一腳天一腳地最是需要人安慰,被抬到金府門前,正遇上省親的表妹,好死不死的還腆著大肚子,若不是弘皙的激勵,萬念俱灰的他怕是早死的幹幹淨淨了!
怎能不怨?如何不恨?
但時間長了,眼界寬了,他哪還會計較酸澀的小兒女之情,微微搖頭,“此事還是算了,趨吉避凶乃人之本性,當年鄔某孟浪生禍,為人父母如何還能送女兒入火坑,如今姑母已逝,此情莫要再提,真若隆大人有心,不妨留她些體己銀兩。”
“好,不提就不提,”隆科多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那就再來說第二件,給老隆傳旨的小太監乃是舊識,得了老隆百兩銀子還附贈了一個消息,皇上初登大寶,明年要效仿聖祖開博學鴻儒科,特簡一批人進翰林學士,然後轉上書房。以鄔先生之能宣麻拜相還不簡單……這難道不是好事?”
“隆大人,這好事怕是別人的!”鄔思道淡淡一笑,“鄔某雖讀書不少,卻有三忌,三不可用!”
“一是殘疾之人,這是一忌。”鄔思道道:“國家取士授官,自有製度,自隋唐以來除去科舉還有大挑,我大清國運正盛,人才濟濟,鄔某流浪四野十幾年,得太子庇護才有脫身之所,驟然置於廟堂之上,恐怕有傷聖德,一不可用!”
“鄔某原是犯罪之人,這是第二忌。當年大鬧南京貢院,震動朝野,天下盡知,雖說是激於義憤,到底是觸犯了國法,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聖祖曾下詔畫影捕拿,鄔某卻逃了,這是不忠。連累闔家遭難又是不孝,罪餘之身,喪家之犬,不忠不孝之人如今卻要登堂入室,輔於帝側,豈不是連累了皇上的清名?這是二不可用!”
“鄔先生――”弘皙不願聽鄔思道如此貶低自己,剛要勸他,卻被鄔思道擺手製止,“殿下,鄔某還有第三忌呢!”
“雖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張中堂在伯倫樓便曾誅心破意,鶴舞升平之世,萬歲龍日天表光明正大,如何能用?”
“這還真是可惜了!”不管弘皙是不是聽進去了,但至少隆科多覺得有理,複又端起一杯酒飲了,眨眨眼睛道:“沒關係,當年鄔先生家境殷實,這聘禮必定少不了,老隆此去抄家,必定與鄔先生討回來!”看看弘皙,又自失一笑,“殿下,您不會怪罪吧?”
“你覺得孤會短了鄔先生的銀兩?”弘皙哼了一聲,“趕緊去辦差吧!不該你操心的就少些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