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血戰蘭州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作者:豐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上李思齊得知張良弼城破人亡,惶惶不可終日。徐達征虜大軍一到便率眾歸降,這裏稍作改動。因為不戰不足以顯示主角的牛叉。)
旌旗招展,戰鼓齊鳴,大奎率領五萬前鋒軍來到蘭州城下列陣以待。
李思齊的得知明軍前鋒軍已到城下,急令手下八萬精兵四麵設防。東南西北四麵城牆各有精兵兩萬,城牆上弓弩齊備火炮就位,李思齊親率馬步軍三萬居中調度。
蘭州城內糧草充足,明軍要想即刻破城,無異於癡人說夢。就算前鋒軍到了,也未必敢攻城,一定會等大隊人馬到齊。李思齊早已盤算好,隻要蘭州堅持三個月,近在西寧的擴廓帖木兒就會派兵來援,到時裏外夾擊定可大破明軍。
西寧距蘭州不過數百裏,但前期擴廓帖木兒揮兵東進,卻被燒了糧草。後來李思齊與之合並一處本想再取關川河,哪成想大軍剛抵達關川河西岸,就得知慶陽城破的消息。慶陽乃是東西兵道的咽喉,徐達屯兵慶陽,擴廓帖木兒自知東進無望,無奈之下退兵西寧。而退兵之際,李思齊隻撥給他一個月的糧草。
此番明軍到了蘭州城下,李思齊早已派信使快馬向擴廓帖木兒告急。可憐擴廓帖木兒手下雄兵二十餘萬,卻是苦於沒有過冬之糧。就算來援救李思齊,也要籌糧數月。但李思齊心中卻是坦然的很,城中有精兵十餘萬,糧草足夠吃用一年。就算擴廓帖木兒明年再來也不怕。仗著城高兵精,還怕明軍飛過來不成?
城外劍拔弩張,城內歌舞升平。李思齊優哉遊哉,盡情的享樂。他放了一百二十個心,因探馬早有來報,徐達大軍尚在慶陽城中休整,此刻竟是明軍前鋒孤軍到此。李思齊本想兵出四門,以城中十萬精兵與明軍五萬前鋒軍一決城下,但得知帶兵的是張大奎,李思齊不由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年江北紅巾軍戰無不勝,這個張大奎居功至偉。其勇猛彪悍讓李思齊到如今還是畏懼三分。
緊閉四門,守而不戰。就這樣耗著,看誰能耗過誰!本來李思齊還有些擔心,但不久城兵來報,明軍開始安營紮寨了,李思齊聞報卻是心中樂開了花。
接連三日,大奎皆派兵士到城前叫陣,怎奈城中元兵卻是不予理會。
這三日裏,大奎命兵士砍伐樹木建造攻城雲梯,趁夜擔土填河。到了第三日正午,蘭州城東門前的護城河已被填平。即便如此,元軍也是毫不在乎。每每明軍士卒到城下叫陣,元兵還不時的在城上高聲笑罵。
中軍帳中,大奎鐵青著臉端坐在虎皮交椅上,孫遷等眾將陪立兩側。孫遷的心中在暗笑:‘如今蘭州城固若金湯,元帥處不發一兵一卒,我倒要看看你張大奎有什麽本事拿下蘭州。’望著帳內眾將,大奎緩緩道:“對於此戰,眾將有何妙策?”
孫遷抱拳躬身道:“末將以為緊閉寨門,隻守不戰。等元帥大軍一到,再行攻城。”
大奎聞言不置可否,開口問道:“楊將軍,你怎麽看?”
此刻的楊小虎已被大奎提升為步軍營都統,雖也是個千夫長但好歹能帶兵了。
楊小虎見問,出列稟道:“回大將軍話,末將以為可以誘敵之計騙元兵出城,到時定可一戰而勝。”
楊小虎說的振振有詞,大奎不禁問道:“如何誘敵?本將軍倒是願聞其詳。”
楊小虎這才續道:“離蘭州正南八十裏有個臨洮縣,那裏城池雖小,但卻足可屯下我五萬明軍。如今臨洮縣為李思齊部將把守,守軍也不過區區一萬。我軍可佯裝去攻臨洮,路上暗伏三萬精兵,隻以兩萬人馬去取臨洮。元軍見我大軍去攻臨洮,必會等我軍攻城之際派兵背後來襲,到時設伏的三萬兵馬趁勢殺出,佯攻臨洮的兩萬兵馬亦回軍掩殺,元兵必會大敗。”
大奎笑著點了點頭,嘴上讚許道:“小虎長進了。”
楊小虎微微一笑道:“謝大將軍誇獎。”其餘眾將也都其聲附和,對楊小虎讚不絕口。楊小虎一時間飄飄然。
大奎卻是問道:“就算此計可行,但也不會對蘭州城傷筋動骨。我前鋒軍此來是取蘭州的,要打就光明正大的攻城何必搞些小動作。”
聽到大奎如此說,楊小虎頓時霜打茄子一般的蔫了。
另一名都統上前稟道:“大將軍容稟,就算攻城。我軍五萬人馬,要想四麵攻城,也是兵力不足,這卻如之奈何?”
大奎哈哈大笑道:“四麵攻打固然兵力不足,但若一麵攻打卻是綽綽有餘。”說著大奎起身走到帳門前,遙指遠處的蘭州城道:“你們看,隻此東門城牆上有多少元兵?”
孫遷看了看道:“此刻元兵隻守不戰,城上兵士懈怠,隻不過一千多兵士。可一旦我軍大舉攻城,城下便會有元兵上城抵禦。”
大奎輕輕一笑,續問道:“城牆上便全是元兵,能站多少人?”
孫遷細細看了看,這才道:“少說能站八千人。”
大奎又問:“五萬對八千,幾成勝算?”
孫遷聞言不禁大驚失色,忙問道:“大將軍是想憑我們五萬兵馬強攻蘭州城?”見到大奎微笑不語,孫遷忙道:“大將軍可知曉,就算城上隻有八千元兵,但其居高臨下,又有長弓硬弩火炮助陣。我軍即便功上城去也勢必傷亡慘重,弄不好要大傷元氣的。”
大奎對孫遷的話笑而不答,回身揚聲道:“傳我將令,三軍營前集結,準備攻城。”
眾將聞言各自相顧失色,但將領已出,眾將卻不得不從。
初冬午時,暖陽普照大地。蘭州城下明軍列陣於營寨前,整整齊齊的四個萬人步兵方隊一字排開,前麵是一個騎兵萬人方隊。
大奎紅袍金甲安坐於棗紅駿馬之上,望著屬下的五萬精兵,良久才揚聲喝道:“將士們!”這一聲大奎氣灌丹田聲傳極遠。
“蘭州城就在身後,建功之時就在今天。慶陽一戰我前鋒軍出戰不利,今天我帶你們抹去恥辱。”大奎說著抬腿從鞍勾上摘下鐵槍,振臂高呼道:“光複蘭州,一戰揚名!”
誰知大奎一廂情願的高喊了三聲,五萬兵士竟是鴉雀無聲一片死寂。
大奎見狀卻並不惱怒,隻是喊了一聲:“楊小虎,打頭陣。”
陣中楊小虎高聲應道:“謹遵將令。”說罷手上鐵槍一擺高聲喝道:“第一梯隊,攻城。”
楊小虎屬下一千兒郎扛著數百架雲梯呐喊著越眾而出,直向蘭州城牆衝去。
蘭州城上元兵見狀不僅個個笑破了肚子,一千人馬扛著雲梯來取蘭州城?
直到楊小虎帶著兵士將雲梯架上了城牆,元兵也隻放了一輪羽箭。雲梯下近百名明軍兵士中箭倒地,但其餘人依然死抱著雲梯誓死不退。這一千人馬是大奎由湯和哪裏借來的,乃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
大奎依然立馬陣前,望著五萬將士再次高呼一聲:“光複蘭州,一戰揚名!”話聲一落撥轉馬頭,雙腳一磕馬腹,竟是策馬揚鞭衝向蘭州城牆。
五萬明軍都傻了,身為主將身先士卒去攻城?大奎的這一舉動竟是惹得群情激奮,孫遷還在猶豫中,一名校尉早已越眾而出,拔出腰刀高呼一聲:“光複蘭州,一戰揚名!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軍士氣猛然高漲,五萬將士齊聲呐喊:“光複蘭州,一戰揚名!殺。”接著五個方陣齊頭並進,明軍將士們嘶吼著高舉兵器殺向蘭州城。
城上元兵大驚失色之下,如潮水般的五萬明軍已蜂擁到了城下。
大奎一馬當下奔到城牆根,在馬上縱身而起撲向一架雲梯,身形不停。遠遠隻見大奎健步如飛衝到了城牆一半。
“嗚嗚”報警的號角響起,城上守城的一千餘元兵開弓放箭,一時間矢箭如蝗射下城頭。城下明軍剛剛衝到城根,箭雨撒過明軍立時撲倒一片。
大奎正向城上攀爬,由於身著將軍甲胄,自然引得元兵格外的照顧,大奎離城頭尚有三五丈時,數十隻長箭帶著厲嘯已射到身前。在此危急關頭,大奎伸手一扯鬥篷,抖手使個‘袖裏乾坤’,火紅的鬥篷無風鼓動,數十隻長箭已盡數囊括其中。
就在放箭的元兵目瞪口呆之際,大奎已上衝數步翻身進了城牆內。
狹路相逢勇者勝,大奎一進城牆,手上長槍便已抖手刺出數點寒芒。槍如遊龍身似猛虎,剛剛近身的數名元兵還未出招,已是喉頭噴血撲倒在地。
大奎一招得手,再不遲疑。奮不顧身隻向右側殺去。那裏有一門城防炮,一旦炮響勢必要給明軍造成大批傷亡。五萬明軍隻攻打一麵城牆,城下的明軍人山人海,這一炮下去威勢可想而知。
大奎猛衝間,鐵槍舞起恍若車輪一般,或掃或砸。所經之處元兵慘嚎連連屍橫遍地。就在大奎與元兵廝殺間,城上“轟轟”“轟轟”炮聲連響。炮彈在城下開花,一時間城下明軍血肉橫飛死傷累累。
旌旗招展,戰鼓齊鳴,大奎率領五萬前鋒軍來到蘭州城下列陣以待。
李思齊的得知明軍前鋒軍已到城下,急令手下八萬精兵四麵設防。東南西北四麵城牆各有精兵兩萬,城牆上弓弩齊備火炮就位,李思齊親率馬步軍三萬居中調度。
蘭州城內糧草充足,明軍要想即刻破城,無異於癡人說夢。就算前鋒軍到了,也未必敢攻城,一定會等大隊人馬到齊。李思齊早已盤算好,隻要蘭州堅持三個月,近在西寧的擴廓帖木兒就會派兵來援,到時裏外夾擊定可大破明軍。
西寧距蘭州不過數百裏,但前期擴廓帖木兒揮兵東進,卻被燒了糧草。後來李思齊與之合並一處本想再取關川河,哪成想大軍剛抵達關川河西岸,就得知慶陽城破的消息。慶陽乃是東西兵道的咽喉,徐達屯兵慶陽,擴廓帖木兒自知東進無望,無奈之下退兵西寧。而退兵之際,李思齊隻撥給他一個月的糧草。
此番明軍到了蘭州城下,李思齊早已派信使快馬向擴廓帖木兒告急。可憐擴廓帖木兒手下雄兵二十餘萬,卻是苦於沒有過冬之糧。就算來援救李思齊,也要籌糧數月。但李思齊心中卻是坦然的很,城中有精兵十餘萬,糧草足夠吃用一年。就算擴廓帖木兒明年再來也不怕。仗著城高兵精,還怕明軍飛過來不成?
城外劍拔弩張,城內歌舞升平。李思齊優哉遊哉,盡情的享樂。他放了一百二十個心,因探馬早有來報,徐達大軍尚在慶陽城中休整,此刻竟是明軍前鋒孤軍到此。李思齊本想兵出四門,以城中十萬精兵與明軍五萬前鋒軍一決城下,但得知帶兵的是張大奎,李思齊不由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年江北紅巾軍戰無不勝,這個張大奎居功至偉。其勇猛彪悍讓李思齊到如今還是畏懼三分。
緊閉四門,守而不戰。就這樣耗著,看誰能耗過誰!本來李思齊還有些擔心,但不久城兵來報,明軍開始安營紮寨了,李思齊聞報卻是心中樂開了花。
接連三日,大奎皆派兵士到城前叫陣,怎奈城中元兵卻是不予理會。
這三日裏,大奎命兵士砍伐樹木建造攻城雲梯,趁夜擔土填河。到了第三日正午,蘭州城東門前的護城河已被填平。即便如此,元軍也是毫不在乎。每每明軍士卒到城下叫陣,元兵還不時的在城上高聲笑罵。
中軍帳中,大奎鐵青著臉端坐在虎皮交椅上,孫遷等眾將陪立兩側。孫遷的心中在暗笑:‘如今蘭州城固若金湯,元帥處不發一兵一卒,我倒要看看你張大奎有什麽本事拿下蘭州。’望著帳內眾將,大奎緩緩道:“對於此戰,眾將有何妙策?”
孫遷抱拳躬身道:“末將以為緊閉寨門,隻守不戰。等元帥大軍一到,再行攻城。”
大奎聞言不置可否,開口問道:“楊將軍,你怎麽看?”
此刻的楊小虎已被大奎提升為步軍營都統,雖也是個千夫長但好歹能帶兵了。
楊小虎見問,出列稟道:“回大將軍話,末將以為可以誘敵之計騙元兵出城,到時定可一戰而勝。”
楊小虎說的振振有詞,大奎不禁問道:“如何誘敵?本將軍倒是願聞其詳。”
楊小虎這才續道:“離蘭州正南八十裏有個臨洮縣,那裏城池雖小,但卻足可屯下我五萬明軍。如今臨洮縣為李思齊部將把守,守軍也不過區區一萬。我軍可佯裝去攻臨洮,路上暗伏三萬精兵,隻以兩萬人馬去取臨洮。元軍見我大軍去攻臨洮,必會等我軍攻城之際派兵背後來襲,到時設伏的三萬兵馬趁勢殺出,佯攻臨洮的兩萬兵馬亦回軍掩殺,元兵必會大敗。”
大奎笑著點了點頭,嘴上讚許道:“小虎長進了。”
楊小虎微微一笑道:“謝大將軍誇獎。”其餘眾將也都其聲附和,對楊小虎讚不絕口。楊小虎一時間飄飄然。
大奎卻是問道:“就算此計可行,但也不會對蘭州城傷筋動骨。我前鋒軍此來是取蘭州的,要打就光明正大的攻城何必搞些小動作。”
聽到大奎如此說,楊小虎頓時霜打茄子一般的蔫了。
另一名都統上前稟道:“大將軍容稟,就算攻城。我軍五萬人馬,要想四麵攻城,也是兵力不足,這卻如之奈何?”
大奎哈哈大笑道:“四麵攻打固然兵力不足,但若一麵攻打卻是綽綽有餘。”說著大奎起身走到帳門前,遙指遠處的蘭州城道:“你們看,隻此東門城牆上有多少元兵?”
孫遷看了看道:“此刻元兵隻守不戰,城上兵士懈怠,隻不過一千多兵士。可一旦我軍大舉攻城,城下便會有元兵上城抵禦。”
大奎輕輕一笑,續問道:“城牆上便全是元兵,能站多少人?”
孫遷細細看了看,這才道:“少說能站八千人。”
大奎又問:“五萬對八千,幾成勝算?”
孫遷聞言不禁大驚失色,忙問道:“大將軍是想憑我們五萬兵馬強攻蘭州城?”見到大奎微笑不語,孫遷忙道:“大將軍可知曉,就算城上隻有八千元兵,但其居高臨下,又有長弓硬弩火炮助陣。我軍即便功上城去也勢必傷亡慘重,弄不好要大傷元氣的。”
大奎對孫遷的話笑而不答,回身揚聲道:“傳我將令,三軍營前集結,準備攻城。”
眾將聞言各自相顧失色,但將領已出,眾將卻不得不從。
初冬午時,暖陽普照大地。蘭州城下明軍列陣於營寨前,整整齊齊的四個萬人步兵方隊一字排開,前麵是一個騎兵萬人方隊。
大奎紅袍金甲安坐於棗紅駿馬之上,望著屬下的五萬精兵,良久才揚聲喝道:“將士們!”這一聲大奎氣灌丹田聲傳極遠。
“蘭州城就在身後,建功之時就在今天。慶陽一戰我前鋒軍出戰不利,今天我帶你們抹去恥辱。”大奎說著抬腿從鞍勾上摘下鐵槍,振臂高呼道:“光複蘭州,一戰揚名!”
誰知大奎一廂情願的高喊了三聲,五萬兵士竟是鴉雀無聲一片死寂。
大奎見狀卻並不惱怒,隻是喊了一聲:“楊小虎,打頭陣。”
陣中楊小虎高聲應道:“謹遵將令。”說罷手上鐵槍一擺高聲喝道:“第一梯隊,攻城。”
楊小虎屬下一千兒郎扛著數百架雲梯呐喊著越眾而出,直向蘭州城牆衝去。
蘭州城上元兵見狀不僅個個笑破了肚子,一千人馬扛著雲梯來取蘭州城?
直到楊小虎帶著兵士將雲梯架上了城牆,元兵也隻放了一輪羽箭。雲梯下近百名明軍兵士中箭倒地,但其餘人依然死抱著雲梯誓死不退。這一千人馬是大奎由湯和哪裏借來的,乃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
大奎依然立馬陣前,望著五萬將士再次高呼一聲:“光複蘭州,一戰揚名!”話聲一落撥轉馬頭,雙腳一磕馬腹,竟是策馬揚鞭衝向蘭州城牆。
五萬明軍都傻了,身為主將身先士卒去攻城?大奎的這一舉動竟是惹得群情激奮,孫遷還在猶豫中,一名校尉早已越眾而出,拔出腰刀高呼一聲:“光複蘭州,一戰揚名!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軍士氣猛然高漲,五萬將士齊聲呐喊:“光複蘭州,一戰揚名!殺。”接著五個方陣齊頭並進,明軍將士們嘶吼著高舉兵器殺向蘭州城。
城上元兵大驚失色之下,如潮水般的五萬明軍已蜂擁到了城下。
大奎一馬當下奔到城牆根,在馬上縱身而起撲向一架雲梯,身形不停。遠遠隻見大奎健步如飛衝到了城牆一半。
“嗚嗚”報警的號角響起,城上守城的一千餘元兵開弓放箭,一時間矢箭如蝗射下城頭。城下明軍剛剛衝到城根,箭雨撒過明軍立時撲倒一片。
大奎正向城上攀爬,由於身著將軍甲胄,自然引得元兵格外的照顧,大奎離城頭尚有三五丈時,數十隻長箭帶著厲嘯已射到身前。在此危急關頭,大奎伸手一扯鬥篷,抖手使個‘袖裏乾坤’,火紅的鬥篷無風鼓動,數十隻長箭已盡數囊括其中。
就在放箭的元兵目瞪口呆之際,大奎已上衝數步翻身進了城牆內。
狹路相逢勇者勝,大奎一進城牆,手上長槍便已抖手刺出數點寒芒。槍如遊龍身似猛虎,剛剛近身的數名元兵還未出招,已是喉頭噴血撲倒在地。
大奎一招得手,再不遲疑。奮不顧身隻向右側殺去。那裏有一門城防炮,一旦炮響勢必要給明軍造成大批傷亡。五萬明軍隻攻打一麵城牆,城下的明軍人山人海,這一炮下去威勢可想而知。
大奎猛衝間,鐵槍舞起恍若車輪一般,或掃或砸。所經之處元兵慘嚎連連屍橫遍地。就在大奎與元兵廝殺間,城上“轟轟”“轟轟”炮聲連響。炮彈在城下開花,一時間城下明軍血肉橫飛死傷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