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軍衝進竹林,期間的廝殺聲便此起彼伏。隻是此時的陳文已經顧不得側翼的安危了,因為他手中也隻有甲哨這一個哨的預備隊,而正麵的清軍的第一擊雖然不曾奏效,但是其兵力依舊擁有著絕大的優勢,這時預備隊他自然是不敢輕擲的。


    “擊潰當前賊寇,賊人家眷,爾等可自取之!”


    兩軍間隔不過一箭之地,李榮的喊聲瞬間就傳到了陳文的耳中。對此,陳文隻是報之以冷笑。


    李榮,你這是在替我激勵士氣嗎?


    果不其然,隨著李榮這一聲大喊,南塘營的將士們盡皆流露出了激憤之色。人誰無親人,即便如吳登科他們這樣的光棍漢起碼也都有幾個關係莫逆的好友吧。此間李榮這句激發清軍獸性的慣用套路,立刻引起了明軍的憤恨。


    對此,陳文決定“以革命的宣傳對抗反革命的宣傳”。


    “將士們,韃子就在眼前,背後就是我等的親朋好友,中間隻有這一條路。擊潰韃子,晚上就能和家人團聚!”


    似乎是聽到了這邊的宣傳語,那些已經完成調整的清軍也不再停留,立刻轉身踏上他們剛剛走過的道路,隻是由於先前進攻的那一波,清軍跟在後麵的輔兵將陷馬坑幾乎填了個幹淨,雖然依舊凹凸不平,但是正常行動也不至於像上次那般受到限製了。


    來吧,這些韃子再在鴛鴦陣上撞個頭破血流一輪,估計也就扛不住了,到時候就可以反擊了。


    業已看見勝利希望的陳文看著清軍的行動,已經開始琢磨該如何處置降兵的問題。


    隻是此次雖然道路平坦了不少,但是清軍的移動速度卻比上次還要慢了很多,再加上從陳文這邊平視,清軍似乎也沒有做什麽改動,就連他先前預測的清軍可能會拿出什麽五六米長的長矛或是斬馬刀來對抗狼筅的改動都不曾存在,反倒是引發了他心中的疑惑。


    李榮,你就這麽不信邪嗎?


    對麵的清軍在緩步前進,陳文並沒有再次派出弓箭手去給清軍撓癢癢,因為對麵依舊是兩層的刀盾兵,也不見提標營卸下甲胄,所以他隻是讓前排的各隊繼續恢複到縱陣的抗壓模式,以抵抗清軍接戰前的投射。


    九十步……


    八十步……


    七十步……


    六十步……


    五十步!


    清軍的龜速行動實在讓陳文匪夷所思,是慫了嗎?這個念頭冒出來之後立刻又被他推翻了,如果是慫了也應該有清軍軍官的嗬斥聲傳來啊,此間清軍依舊保持著上次進攻時那般的安靜,這肯定不對。


    就在這時,清軍突然停下了腳步,而隨著這些清軍的停滯不前,一門門虎蹲炮被清軍的炮手抬了出來,自清軍的陣型前越眾而出。


    原來清軍是打算以火炮破陣,然後再使用步兵將南塘營徹底殲滅!


    “火器隊,射殺那些炮手!”


    眼看著對手將意圖顯露無疑,雖然隻是些長不過兩尺,重不過三十餘斤,用來打石子鐵砂的小炮,但陳文卻很清楚,這樣的火器已經不再是木製的長牌和藤製的藤牌能夠抵擋得了的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趕在清軍開火前將炮手射殺,也唯有如此才能將傷亡降到最低!


    聽到命令,火器隊的士兵立刻衝了出去,隻是由於他們本在前兩排的陣後,正常情況下此間衝過去也最多能趕在清軍開火前完成第一輪的射擊,就憑著四個隊四十幾人的弓箭手,真的能夠在一輪將那些清軍的炮手一掃而空嗎?


    可就在這時,清軍的炮手們卻在放下虎蹲炮,並在輔兵為其壓上石塊後紛紛將手持著的火把按在了火門之上。


    該死的,原來清軍在過來之前就已經完成了裝填,走得如此慢原來隻是為了保持平衡罷了。


    突然,這聽到“轟”的一陣炮響,明軍的前排瞬間為之一空,那些原本蹲在地上以抗擊對手投射的士兵們紛紛倒地哀嚎了起來,而站在最前麵的牌手和那些衝上去試圖射擊壓製清軍炮手的弓箭手們則大多倒在地上,一動不動!


    大抵是死了吧?


    炮火噴出炮口的一瞬間,陳文的腦海也為之一空,眼前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猶豫才造成的,如果剛剛清軍退兵時他就指揮軍隊壓上去,即便不能將清軍擊潰,也可以憑借對其步兵的緊迫壓製使其無法使用這種在此間狹路幾乎不講道理的火炮。


    如此多的忠勇將士,隻因為主將的無能而戰死沙場,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句話隻在一瞬間就浮現在了陳文的腦海裏。


    三個多月的領軍經曆,使得他早已習慣於從戰鬥的勝負來考慮問題,此間再做懊悔也換不回那些陣亡者的性命,而這些浪費掉的時間隻會讓更多的將士命喪沙場!


    怎麽辦?


    刹那間,陳文的腦海中浮現出數個設想以規避清軍炮火的傷害,可是卻沒有一個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


    “將軍,卑職願領本部向韃子發起衝鋒!”


    看著李瑞鑫懇求的目光,陳文搖了搖頭,立刻拒絕了這個心腹大將的建議。清軍炮手雖然和主力相隔了些距離,但是如果明軍的騎兵出動,那些清軍也一定會撲上來保護。李瑞鑫的部下皆是騎兵,騎兵乃是離合之兵,輕騎尤其如此,所以陳文絕不能忍心看著他那些沒有馬甲,甚至騎兵隻穿著皮甲的輕騎去撞清軍的長槍林。


    “李千總,按照計劃,韃子潰逃之後,由你帶隊衝擊韃子的將旗,此間並沒有你的任務!”


    山間隻是微風,清軍那一側的硝煙還沒有散盡,陳文很清楚對手應該還在複位、清膛,待重新裝填完成後繼續開炮。


    他所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明軍的陣前,受傷的哀嚎聲依舊響徹陣中,加之硝煙背後清軍動向不明所產生的惶恐,不少士卒在這樣的環境下已經紛紛開始後退,似乎這樣就能讓他們從這窒息的恐懼中解脫出來。


    明軍的陣後,陳文翻身下馬。看著身邊那個隻有十五歲的小親兵,陳文依稀還記得他在加入南塘營的那一日對陳文說過的話語。


    “將軍,臨來時小人的姐夫說了,當親兵的就是要給將主當好馬前卒的。”話音仿佛猶在耳邊,隻是陳文卻不打算也不可能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跟著他衝鋒在前。


    “看好大白,別教它亂吃東西。”


    此言一出,眾人盡皆明白了陳文的意圖。


    “將軍,還是讓卑職去吧!”


    看了一眼拜倒在地的吳登科,陳文卻沒有再作絲毫停留。身為現代人,他很清楚“弟兄們,給我上!”和“弟兄們,跟我上!”之間的區別。且不說這個悲劇是他造成的,就應該由他來承擔,隻說身為本營的將主,這也是他不可推卸的責任!


    “此間我部身處絕境,正是需要本將為全營將士作出表率的時候。吳千總,重新整理各隊準備作戰。甲哨,隨本將為大軍開道!”說罷,陳文立刻轉回頭去,大步流星的走向陣前。


    明軍的戰陣之上,倒地哀嚎著的傷員,趕去將受傷的袍澤拖到陣後的火兵、顫抖著後退的士卒、嚴令部下堅守陣型的軍官。在這戰場浮生繪的一側,陳文帶領著甲哨逐漸越過了先前的陣線。


    此刻,清軍前列炮兵陣地的硝煙逐漸散去,露出了剛剛完成複位,正在重新裝填的清軍炮手。


    這麽長的時間,怎麽感覺比中營的那個專司炮兵的守備的部下還要慢上很多呢,難道提標營平日不操練炮兵嗎?


    感懷於清軍炮兵的業餘,陳文卻已經帶領著甲哨出現在了明軍陣線的最前列。隻見他拔出了腰間的寶劍高高舉過頭頂,一聲號令也隨之響徹整個戰場。


    “向前者生,後退者死,南塘營的將士們,隨本將殺韃子啊!”話語中,陽光下反射著光芒的寶劍直指清軍的陣線。而話音未落,陳文便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清軍的陣線。


    陳文身後,便是南塘營的旗手和護旗手,而南塘營的飛虎旗也在這四明山的山間微風中獵獵招展。飛虎旗下,甲哨的哨長樓繼業緊隨其後,而他的身後則是整個南塘營的甲哨。


    此刻,甲哨第一殺手隊的隊長牛平安持著旗槍帶領著第一殺手隊與其他三個殺手隊並肩而行,直到最右側的第四殺手隊長槍手安有福和一向與他交好的鏜鈀手丁克己,作為預備隊的整個甲哨已經走在了全營的最前列。


    在全部由老兵組成的甲哨的帶動下,南塘營的各個殺手隊無論陣型是否完整,也都緊隨其後。就連工兵隊和業已損失慘重的火器隊同樣不甘人後。


    一時間,隻有奉命立於原地斬殺逃兵的鎮撫兵和各隊留下協助軍醫陸老郎中救治傷員的火兵們還在原地執行於他們的工作。當然,立於戰鼓前的金鼓手雖然由於戰鼓過大無法協同移動,但也跟隨著整支南塘營前進的步伐敲響了進攻的鼓聲,並以著最快的速度傳播到了每個人的耳中。


    “虎!”


    進攻的鼓聲已然敲響,自陳文以下南塘營的將士們則齊聲高呼出幾十年前那支戚家軍在進攻的鼓聲敲響時就曾經呼喊過的詞語。隨著這支新軍與當年那支無敵雄師展現出了同樣的節奏,整支軍隊的士氣也為之一振,步伐也隨之堅定了起來。


    陣後,暫編輔兵隊的每一個人對於眼前的一切盡皆滿懷著不可思議,而羅永忠就在這些人之中。


    作為中營的老兵,大蘭山明軍中的銳士,羅永忠從來不是一個缺乏武勇之人,大蘭山明軍的曆次作戰,甚至包括第二次攻破上虞縣城的戰鬥中他都不乏先登的英勇表現。


    可是上個月的四明湖之戰中,左翼軍潰之際,跟隨著黃中道去穩定中軍陣型的他卻在黃中道被意外射殺之後,被潰兵裹挾著向南逃亡,甚至幾次他想要回去和其他袍澤同死的步伐也被那滾滾南逃的潰兵洪流所衝走。


    四明山聯軍全軍覆沒,被幾個半路遇到的同出自中營同袍勸說著,羅永忠和他們一起回到的大蘭山,因為他的家人還在山下的鎮子中居住。


    可是回到了家,正趕上南塘營帶隊掩護百姓撤離,羅永忠這樣的潰兵隻在和家人見了一麵後就被和其他收攏起來的潰兵安置在了一起,而他們身邊卻是整整一個哨的南塘營鴛鴦陣殺手隊和一個小隊的火器隊。


    這些人始終在他們所在的位置協同前進的目的不言而喻,但是羅永忠卻對此提不起任何的憤怒。因為他始終記得回到家中,他的父親對於大蘭山明軍全軍覆沒,而他卻活著逃了回來的行徑是如何的氣憤。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他家在幾百年前也曾是書香門第,後來幾經變亂,家道中落,才落得如今這番連耕讀傳家都不可為,甚至要充當軍漢來養家糊口。


    可是即便如此,聖人的教誨卻從不敢或忘,尤其是前宋文丞相的這句絕筆,更是一日不敢或亡,因為他家的族譜中記載,他家的祖上就曾經追隨文丞相抗擊暴元,後來英勇戰死。這是自祖先流傳下來的榮譽和精神,怎麽可以因為他的臨陣脫逃而被玷汙?!


    渾渾噩噩的走在路上,羅永忠仿佛丟了魂魄一般,再也拿不出半分氣力去做任何事,因為做任何事都無法洗脫他臨陣脫逃所帶讓祖先、家人蒙羞的現實,而這直到清軍追上這支撤離四明山的隊伍為止。


    得到了陳將軍決定率領南塘營大部為百姓殿後,迎戰清軍的消息,尤其是在知道對手是殺死他的眾多同袍的來自那群提標左營的狗漢奸的時候,羅永忠立刻開始呼籲那些被管製起來的潰兵們隨南塘營一同殿後。


    雖然不曾與南塘營並肩戰鬥過,即便是那場在四明山明軍中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到了匪夷所思地步的那場比試他也不曾親眼見過。但是這一路上,南塘營軍紀嚴明,從未有過擾民的顯現;令行禁止,無一人敢於違抗軍令;訓練得當,行止之間眾人竟如一人。如許多的不同,卻都看在他的眼中。


    在羅永忠看來,這樣的軍隊是沒有理由不能打勝仗的,他今日的選擇即是為了那些同袍報仇,又可以洗雪前恥,即便戰死了沙場也可以落一個知恥後勇的名聲,不至於落下個懦夫的聲名讓家人蒙羞。


    可是如此一舉兩得的好事,卻應者寥寥,總共兩三百人的潰兵隊伍卻隻有二十幾個漢子願意和他一起像陳文請命,而那些已經被提標營嚇破了膽的懦夫們寧可被人恥笑,卻依舊躲在人群中瑟瑟發抖,不敢直麵生死。


    那就讓他們一輩子背負著懦夫的名聲好了。


    百般懇求之下,羅永忠終於還是和那些同誌之人留了下來,成為了南塘營在此戰中的暫編輔兵隊。


    開戰前,陳文不斷的強化己方先進入戰場而獲得的地利優勢,表現出了一個對兵法有一定研究的良將的基本素質。開戰之後,南塘營不動如山的縱陣使得提標營那套在四明湖之戰時一舉壓製住明軍的戰術全無作用,接下來更是依靠鴛鴦陣的陣法將清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更是逼得清軍鳴金收兵。


    興奮於南塘營的強悍,遺憾於這樣的強兵卻沒能參加那場四明湖之戰。與此同時,羅永忠在意識到這些清軍可能都會被南塘營包圓的那時起,對於自己隻是個輔兵的身份而不能上陣殺敵感到越加的心急。


    接下來,清軍又回來,不僅僅回來了,還分出了一支兵馬去牽製側翼的明軍。隻是此時的羅永忠已經沒有心思去為側翼處於嚴重兵力劣勢的明軍擔憂了,因為正麵戰場上,清軍還是拿出了一套全新的殺手鐧——虎蹲炮。


    雖然隻是些打石子、鐵砂的小炮,但是如此近的距離還是讓措不及防的南塘營損失慘重。可就在這時,那個被他認定的如同他先前的將主黃中道一般的儒將的陳將軍,竟然手持著寶劍行走於全軍的最前列,帶隊衝鋒!


    這樣的一幕,羅永忠並非沒有見過,隻是那些帶隊衝鋒的武將幾乎沒有一個是全軍的統帥,而且他們全部是騎著戰馬衝鋒,為大軍開道,這可是和眼前的這一幕大相徑同。


    好容易從震驚中走出來,羅永忠的全身立刻被熱血充滿,這樣的武將,大概隻在那些史書上才有吧,真足以激發英雄之義膽!


    想到這裏,羅永忠立刻抄起了他剛剛背負回來不久,正等待著治療的一個傷兵的那套刀盾,沿著溪流的岸邊越過那些正在行進的南塘營將士向著陳文的方向跑去……


    片刻之後,當明軍已行進至距離清軍炮手不過二十步的距離時,清軍的第二輪炮擊也開始了,而陳文所在的位置正是整個南塘營的最前列!


    ps:今天一早六點半出門,到下午五點才回來,若不是昨天晚上已經寫完了大半,估計今天可能就費勁了,實在抱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曆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維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維卿並收藏永曆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