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接濟秦藩,師泊金山,遙拜孝陵,有感而賦。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鍾山望裏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看會大纛纛龍津。


    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張名振同誠意伯題並書。


    永曆七年十月,北上的原魯監國係統明軍定西侯張名振、兵部侍郎張煌言部在騙取上海縣城後很快就撤離而去。但是當他們返回到崇明後,卻利用上海知縣閆紹慶騙開了崇明城的城門,趁勢收複了崇明城,將這一基地穩固了下來。


    永曆八年正月十七日起,張名振、劉孔昭、張煌言等部明軍乘船分批進入長江口,衝過狼山、福山、江陰、靖江、孟河、楊舍、三江等清軍江防汛地,於二十一日到達瓜州。


    當天,明軍在鎮江西北的金山上岸,繳獲清軍防江大炮十門和火藥、錢糧等大量物資。緊接著,張名振、張煌言以及趕來的誠意伯劉孔昭等人便帶領五百名軍士登金山寺,麵朝東南方向遙祭明孝陵,題詩寄慨,泣下沾襟。


    誠意伯劉孔昭乃是有著明初諸葛再世的劉伯溫的十四世孫,崇禎時為操江提督,乃是南京留都的三駕馬車——南京兵部尚書、操江提督勳臣與鎮守太監之一。至弘光朝則是馬士英的政治盟友,東林黨眼中的奸邪之流。不過在此時,卻是明朝舊有勳臣中少有在南明時期起兵抗清的異類。


    “此番如此順利,若是秀國公能夠大舉北上,想來就算是收複了南京也並非是臆想啊。”


    賦詩過後,遙望著南京的方向,尚不清楚張名振等人對陳文的態度的劉孔昭歎了口氣,便發出了如此的感歎。


    “哼。”


    這話,顯然不太對張名振的胃口,聽了這話就隻是哼了一聲,便再不說話,把劉孔昭晾在那裏,尷尬非常。倒是張煌言看到二人如此,轉而對劉孔昭說道:“伯爺,秀國公尚在浙東,韃子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派出大軍來援,遠水解不了近渴的。”


    “張侍郎說的是,隻是吾看著我大明的留都,看著吾劉家列祖列宗世代居住的所在被韃子占據,實在心中難受。”


    “南京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龍興之地,但凡是忠義之輩當有所思,此乃是人之常情。”


    就著張煌言遞過來的梯子,劉孔昭總算是擺脫了尷尬。由此一幕,他其實並非沒有設想過,不過他初到軍中,對魯藩內部的那些齷齪事還知之甚少,更是沒想到會到這般地步。於是乎,在暗地裏他也記下了這定西侯張名振看秀國公陳文不爽利的事情,以免日後再觸這個黴頭。


    隻不過,劉孔昭不提了,張煌言卻又把話題撿了起來。隻是所提到的事情,卻已經不再是劉孔昭所說的那麽簡單的了。


    “根據楸枰三局的籌劃,我等來此便是為了接應秦藩,可是剛剛得到的情報,南京上遊似乎韃子也沒有太大的動靜,看來這一次怕是等不到秦藩大軍了。”


    “蒼水,此番其實也並非白跑一趟。”


    “哦?”


    “秦藩確實沒到,但是我們今次卻把這一路上的水文和韃子布防搞清楚了,下一次再來的話便會事半功倍了。”


    聽到張名振此言,張煌言不由得點了點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確是兵家正理,蒼水受教了。”


    張名振本就是隻是個舉人出身,獨立領兵的經驗不過是在浙東時立山寨抗清,兵寡糧少,參與過的作戰也不過是配合王翊攻陷上虞縣城而已。雖是兵部侍郎,但實際上軍事經驗卻還僅限於那幾本兵書的死記硬背而已,不過他也有個好處,便是雖說嚴苛了一些,但卻能聽得進去武將的看法,不似其他領兵文官那般視武將為一勇之夫。


    “牧翁籌劃良久,秀國公、漳國公以及秦藩也先後對此表示了認同,其中秦藩更會在今年盡起西南王師而來。倒是漳國公和秀國公,猛虎在側,隻怕是暫且無力殺到南直隸會師了。屆時,秦藩大軍能夠指望到的也隻有咱們了。”


    雖然受命於鄭成功,糧餉也仰賴福建接濟,但是張名振和張煌言卻始終盡力維護著這支前魯監國係統明軍的獨立性。對於鄭成功,更多是視其為盟友,就像是曾在定海柴樓結寨抗清的魯監國朝舊臣左僉都禦史徐孚遠所言的那般:“同賜姓藩大集勳爵,結盟連義於閩島,與賜姓藩為寮友。”


    此番應楸枰三局以大軍前來接應秦藩,定西侯張名振便曾向鄭成功毛遂自薦。而鄭成功那邊,由於滿清在東南局勢惡化的情況下被迫遣使議和,所以暫且不方便動用本部兵馬,所以才幹脆讓張名振和張煌言領兵北上。至少在麵上,卻還有著魯藩舊臣的旗號,不會耽誤太多事情。


    ………………


    鎮江的事情,滿清朝廷很快接到了南京方麵的八百裏加急文書,除了知曉了魯藩大將張名振率軍抵達鎮江,還知道了江南江西總督馬國柱在與當地滿漢文武官員商議後決定派出江南提督漢兵總兵官管效忠引大軍征討的處置。


    對於張名振,滿清朝廷並不是很在意,魯監國朝雖然一度作亂於浙江和福建,但是其內部紛爭過多,反倒是將自身本就不夠雄厚的實力消耗殆盡。除了魯監國朝初起浙東時,滿清始終隻是依靠著浙江和福建的清軍便將其鎮壓了下來,甚至可以說,如果魯監國朝自身的內鬥能夠少一些的話,也絕不會這麽容易就將其鎮壓了下來。


    張名振那支偏師的事情,滿清朝廷很快就決定將剿撫的問題推給洪承疇和馬國柱,畢竟這支明軍的兵力實在不多,還不足以構成什麽威脅,暫且還用不著滿洲大兵出場,尤其是前年隨尼堪南下的大軍剛剛回到北京不久的今天。


    “皇上,洪經略的折子,要求朝廷更改蘇鬆地區綠營的編製。”


    “哦?”


    蘇鬆乃是江南的菁華區域,其稅賦乃是滿清朝廷強有力的支撐,任何關於蘇鬆常鎮和杭嘉湖這七個府的政令都要仔細斟酌,這是順治親政以來很快就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以蘇鬆提督張天祿領陸師,以蘇鬆總兵梁化鳳領水師,抽調當地綠營,各擴編到一萬官兵……”


    對於洪承疇,由於半年前在金華的那一場慘敗,其實順治在心裏也是很不痛快的,但他的母親當時說的明白:現在滿清入關時的親貴大王們幾乎都死絕了,能力上能夠指望的也隻有洪承疇了,換個人不是不行,但是東南戰場徹底崩盤怎麽辦,現在用洪承疇坐鎮東南,至少陳文和鄭成功暫且還不能用太大的動靜,爭取下來時間就總會有轉圜的餘地。


    “準了,交給兵部,從速處置。”


    按照滿清製度,六部是分為滿尚書和漢尚書兩主官的,滿尚書主事,漢尚書不過是伴食畫諾而已,清初尤甚。


    現任的滿尚書叫做納喇*噶達渾,滿洲正紅旗旗人兼本旗蒙古固山額真;而漢尚書叫做王永吉,江南高郵人,明天啟朝進士、崇禎朝薊遼總督,去年三月時從戶部左侍郎任升遷為兵部尚書。官升了,權卻少了,此番洪承疇的折子等到順治的批準,也是直接交給了噶達渾,由其將編製細化開來,而他則連上去看一眼都會遭人忌諱。


    很快,噶達渾就將編製確定了下來。沒過一會兒,那份關於洪承疇上書請更蘇鬆綠營編製的回複便送到了順治的禦案前。


    “署蘇鬆總兵梁化鳳統率抽調各營官兵一萬名。改為水師。駐防崇明。兩協設副將二員。各統水師二千名。駐防吳淞。遊擊六員。各統水師一千名。分泊崇明各沙俱屬水師總兵梁化鳳統轄。提督總兵張天祿專管陸師。裁蘇州總兵官缺。從經略洪承疇請也。”


    調整蘇鬆地區綠營的編製,為的是更好的鎮壓包括太湖白頭軍赤腳張三、蘇鬆義軍錢應魁以及新近攻陷了崇明的定西侯張名振所部明軍。隻不過,現如今的東南戰場上,這些義軍對於滿清來說不過是疥瘡之患,甚至連疥瘡之患都算不上,而真正讓他們頭疼的還是陳文和鄭成功,尤其是陳文。


    這一年下來,滿清丟了三個府外加上幾個縣的地盤,一場四省會剿浩浩蕩蕩,結果石廷柱死了,還損失了幾千漢軍八旗,以及前前後後幾萬的綠營兵。綠營兵還好,反正漢人有的是,沒了還能招,可是對於那些老底子牛錄不過隻有兩萬多的滿清而言,一下子損失了那麽許多分明就是一刀砍斷了幾根指頭,怎是一個痛字了得。


    地盤和兵員的損失,這還在其次,至少東南戰場上沒有出現西南戰場上那般,一戰死了一個漢人王爺,緊接著一戰又死了一個滿洲親王,沒過多久倒是打贏了一戰,可是損兵折將卻也著實不少。


    但是東南乃是財賦之地,滿清能夠養活八旗和綠營全靠東南的財賦。現在陳文已經逼近到杭州了,浙江的文武也上折子請求將稅賦自留以便編練更多的綠營兵,修建更多的防禦工事。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如此一來,哪怕是這些年滿清的國庫裏已經積攢了不少錢糧,但是對他們來說卻同樣是割肉一般。


    “滿洲八旗才是我大清的根本,沒了錢糧怎麽養活朕的奴才。下旨申斥蕭啟元,朕看他這個巡撫是不想幹了。”


    事實上,順治這話還真說對了,甚至說到了蕭啟元的心裏麵,這個勞什子的浙江巡撫他是真心不想幹了。可是花了多少銀子卻怎麽也疏通不開,朝野之中任誰也不想接下這個爛攤子,所以他也隻能在那裏苦苦支撐。


    蕭啟元請旨被駁斥的事情算處理完了,親信重臣鼇拜便把關於處置衡陽一戰敬謹親王尼堪戰死的結果遞了上來。


    自敬謹親王尼堪的繼任者、主持了岔路口之戰的寧南靖寇大將軍多羅貝勒屯齊以下,貝勒巴思漢,貝子紮喀納、穆爾佑,固山額真韓岱、伊爾德、阿喇善等高級將領不是革爵、就是革職,甚至往往是二者兼而有之。處置之嚴厲,有清一朝至今都是極少見的。不過看到了這份處置結果,順治倒是舒了一口氣,仿佛積鬱於胸良久的憋悶被吹開了不少似的。


    “岔路口一戰陣亡將士的撫恤定下來了嗎?”


    “回皇上的話,失蹤兵員還尚未確定,暫且還定不下來。隻是奴才算過,怎麽也要十來萬兩銀子。”


    十幾萬兩銀子的撫恤,這得死了多少滿蒙八旗的將士。一旦想到這裏,順治不由得咬牙切齒了起來,心頭恨那屯齊之心更甚。


    “該給多少就給多少。”


    “奴才遵旨,奴才替那些奴才的家人謝皇上恩典。”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順治也有些疲憊了,去年這一年下來,幾乎就沒有什麽順遂的事情,東南的四省會剿慘敗,洪承疇也隻是勉強維持住了戰線;而西南的岔路口之戰雖說是贏了,可是滿蒙八旗卻損失不少兵馬,大軍疲敝已極,想要再戰,參戰的各牛錄卻都需要時間恢複。


    然而這樣下去,今年不過剛剛開始,雲貴孫可望、廣西李定國、福建鄭成功以及浙江陳文,這四個家夥絕不會消停下來。就算是往好處想,孫可望因岔路口一戰損兵折將,需要時間休整、鄭成功那邊劉清泰已經開始與其議和了,但是李定國和陳文,這兩個最能戰的卻一定會再起戰端。


    或許,如今對於滿清來說,李定國和陳文沒有機會聯手才是最大的好事,否則隻怕是皇太極複生也未必扛得住那致命一擊了。


    “絕不能讓李定國和陳文有機會聯手,福建那邊讓劉清泰盡力安撫,讓鄭芝龍給他兒子再寫封信過去,把招撫的事情辦下來,朝廷才好專力對付那個陳文。”


    “奴才遵旨。”鼇拜身旁,另一個順治的心腹重臣索尼應和著,繼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皇上,奴才以為,鄭成功索要福建、廣東、江西等省,朝廷完全可以與其討價還價,不妨將潮州提出來,隻要他肯剃發歸降,潮州就封給他。”


    這潮州不同於其他地方,雖是滿清占領區,但是潮州總兵郝久尚卻是個兩麵倒的牆頭草,翻來覆去的在明清之間搖擺,滿清早有心對付他了。奈何如今東南局勢越來越不利於滿清,所以他們也沒有敢輕動,如今將潮州封給鄭成功,那麽既可以進行招撫,又可以借鄭成功之手除掉郝久尚同時削弱鄭成功的兵力,可謂是一石三鳥之計。至於鄭成功,等消滅了陳文,憑借著東南的財富和兵力優勢,想怎麽擺弄還不簡單?


    順治很快就想明白了索尼建議裏麵的彎彎繞,準備下旨給東南經略洪承疇和浙閩總督劉清泰,讓他們依計辦理。誰知道,旨意剛剛下完,洪承疇的新折子又到了。


    洪承疇的折子洋洋灑灑一大篇,甚至還專門把那個大內侍衛王1輔臣派了回來以供順治垂詢,隻是看過了折子,順治卻流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久久未能散去。


    索尼和鼇拜,不同於其他大臣,乃是順治最為倚重的心腹。此間見順治如此,待順治最為寵信的大太監吳良輔將折子交到索尼手上,他們二人才湊在一起細細的品讀洪承疇折子中所要表達的涵義。


    然而,如順治一樣,索尼和鼇拜在讀過了折子後也同樣是麵露凝重。而引起他們這般的折子中,其最為核心的一句話便是——師泰西之長技以製明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曆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維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維卿並收藏永曆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