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那絹布上龐德公寫下的四個問題,龐統一個都沒問,呂晨很是不解。第二天,龐統睡醒之後,終於給呂晨解了惑。
第一個問題,為何要北上邊陲,是龐德公想考教呂晨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避開中原爭奪,偏居一隅以圖發展。在路上,龐統收到了呂晨在烏巢和河內兩次戰爭中的表現,已經知道他是有意北上,準備借袁曹之爭發展自己,所以不問。
第二個問題,問呂晨是否重視大漢正統,其實並非真實意思,真正的意圖是想看呂晨能不能看出大漢氣數已盡這個事實。這個問題最沒有必要,龐統早在知道呂晨直接跟曹操要官北上的時候,就知道他眼裏沒有漢帝了,所以也不問。
第三個問題,對於袁紹和曹操誰勝誰負的問題,龐統根本不用問,從呂晨選擇去雁門而不是留在徐州或者河內,他便知道,呂晨看好曹操,他同樣看好曹操,所以沒有必要再問。
第四個問題,如何看待世家大族,在龐德公看來這個問題很重要,龐統卻覺得沒必要,沒有統治者真正喜歡世家大族,他們答得再好聽,也是假的,但世家大族壟斷了知識傳承就等於掌握了權利,他們不喜歡卻也無可奈何。所以,龐統懶得問。
原來,昨天龐統騎馬追了太久,累壞了,才敷衍地隨便問了幾個問題,打發僮客回去稟報龐德公,說呂晨的答案他滿意了,所以留下了。不過,呂晨心說敷衍得太過分了吧,四個問題變成了三個問題,真的沒關係嗎?龐統表示那僮客是他的心腹,很聰明懂得回去圓謊,所以沒關係。
再然後,呂晨才知道了自己讓劉備送去的信引起的一些爭論,正是因為這場爭論,才把龐統給激到了他麵前,十足的運氣。
爭論在四個人之間展開,其中三人收到了呂晨的邀請信,分別是諸葛亮、徐庶和龐統,而另外一人就是龐統的叔父龐德公。
徐庶和諸葛亮完全不看好呂晨,原因很簡單,因為呂晨出身低微,無法號令群雄更無法獲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注定難成大事。
而龐統原本也不太看好呂晨,但他跟諸葛亮想來不合,所以要唱反調,就羅列了一些呂晨的優點。那時候他們才剛剛得到呂晨取得烏巢之戰勝利的消息,所以呂晨的優點並不多,不外乎年輕、有勇力、有膽略、有智謀還會發明新武器等等,外加一條,呂晨在必敗之局中保留了一絲星火,並且率軍安然離開,敗而不滅,這就是大本事。龐統的說服力自然不強,有時候還被諸葛亮和徐庶反駁得無言以對,畢竟他雖然也善辯,但對呂晨太不了解。
龐統不喜諸葛亮,是呂晨自己聽出來的。從龐統的話語中,呂晨明白了他為何討厭孔明,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而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孔明那家夥很帥,龐統表示不服氣:哥長得也很有特色。
最後,龐德公發話了,他很不看好呂晨,認為呂晨舉止輕浮毫無大局觀,並且太愛用陰險狡詐的計謀,非是君子之道。而結論就是,這樣的人既不是世家,也不是君子,難成氣候,還是不要浪費力氣去幫他,所以諸葛和徐庶就沒有理睬呂晨。
龐統卻在與諸葛的爭論之中,真的對呂晨產生了興趣,並且潛意識裏也有一絲逆反心理:你們都不看好,我偏要去幫他,到時候你們等著瞧!
所以,龐統最終決定北上找呂晨,準備先試探一下呂晨,合適的話就留下來幫他。對此,龐德公勸了龐統很久,龐統不為所動,反而更加堅定了北上的決心。其實龐統心裏很膩歪:破老頭兒,唧唧歪歪,為毛諸葛是龍,到了老子就是鳳了?我要讓你們看看誰才是人中之龍。
歸根結底,龐統有才,卻又特立獨行,經常劍走偏鋒,並非是諸葛亮那種謹慎之人。
於是乎,龐德公就給龐統留了四個問題,讓他問呂晨,若是答案不如意,即刻離開。龐統答應了,但他心裏卻並不是這樣想的,尤其是這一路行來得到的消息,更讓他覺得,呂晨或許有前途,尤其是得知他給流民發糧之後。龐統當然不太在意流民的生死,而是覺得這家夥雖然年幼,卻懂得凝聚力量,這個時代人口就是力量,尤其在人口凋零的北地。
龐統自然也不是一門心思要吊死在呂晨這棵歪脖子樹上,若不如意,便可以離開,就像當初郭嘉離開袁紹一樣。
之所以龐統願意來北方找呂晨,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他剛剛二十歲,被征為本郡功曹,小官一枚,他心裏很不順,所以一氣之下就來了北方。龐統不爽的原因不隻是因為他是世家子弟,得到的官卻太小,而是因為他之所以隻得到一個小官,原因竟然是因為長得太醜。
古往今來官員對儀容的要求都挺高的,所以曆史上的龐統才會四處求官而不得,最後投了劉備也照樣被小看。
而恰恰龐統又是個心高氣傲的人。
呂晨知道龐統心氣高,所以第二天就把他推薦給了老爹呂布,說龐統是大才,並且又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能量不小,讓呂布給他個大官。結果就悲劇了,呂布很貼心地在龐統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卻說呂布召龐統過去一瞧,本來稍微好轉的傷勢被驚得再度複發,吐了幾口血,若不是龐統是兒子推薦來的,他說不定就把這拉低人類容貌平均值的家夥給剁了,最後,他就隻給了龐統一個管屯田的小官。
龐統氣得跳腳,呂晨也很無語,他本來打算給他個軍師職務的,兩天閑聊下來,他發現龐統內政很有一手,但在軍事上更是想法出奇,結果呂布念舊情,堅持要讓陳宮繼續做軍師。
呂晨沒有辦法,隻能把自己的定襄太守位置讓給龐統,龐統卻不幹,說他是來投奔呂晨的,不是投奔呂布的,以後跟著呂晨就行了。顯然,他對呂布沒有好感了,而且已經打定主意再不爽就拍屁股走人了,呂晨心裏明白。
最後的最後,龐統成了呂晨的長史,實際上算是呂晨個人的軍師。
這樣也好,龐統怕是跟呂布也合不來,甚至龐統各種鄙視陳宮在兗州和徐州的軍事和內政手段,他跟陳宮也會合不來。既然這樣,呂晨覺得還是把他帶在身邊好了,說不定救公孫瓚的時候,他還能出點奇謀什麽的。
安置好龐統之後,呂晨一行來到了長城跟下――馬邑。
第一個問題,為何要北上邊陲,是龐德公想考教呂晨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避開中原爭奪,偏居一隅以圖發展。在路上,龐統收到了呂晨在烏巢和河內兩次戰爭中的表現,已經知道他是有意北上,準備借袁曹之爭發展自己,所以不問。
第二個問題,問呂晨是否重視大漢正統,其實並非真實意思,真正的意圖是想看呂晨能不能看出大漢氣數已盡這個事實。這個問題最沒有必要,龐統早在知道呂晨直接跟曹操要官北上的時候,就知道他眼裏沒有漢帝了,所以也不問。
第三個問題,對於袁紹和曹操誰勝誰負的問題,龐統根本不用問,從呂晨選擇去雁門而不是留在徐州或者河內,他便知道,呂晨看好曹操,他同樣看好曹操,所以沒有必要再問。
第四個問題,如何看待世家大族,在龐德公看來這個問題很重要,龐統卻覺得沒必要,沒有統治者真正喜歡世家大族,他們答得再好聽,也是假的,但世家大族壟斷了知識傳承就等於掌握了權利,他們不喜歡卻也無可奈何。所以,龐統懶得問。
原來,昨天龐統騎馬追了太久,累壞了,才敷衍地隨便問了幾個問題,打發僮客回去稟報龐德公,說呂晨的答案他滿意了,所以留下了。不過,呂晨心說敷衍得太過分了吧,四個問題變成了三個問題,真的沒關係嗎?龐統表示那僮客是他的心腹,很聰明懂得回去圓謊,所以沒關係。
再然後,呂晨才知道了自己讓劉備送去的信引起的一些爭論,正是因為這場爭論,才把龐統給激到了他麵前,十足的運氣。
爭論在四個人之間展開,其中三人收到了呂晨的邀請信,分別是諸葛亮、徐庶和龐統,而另外一人就是龐統的叔父龐德公。
徐庶和諸葛亮完全不看好呂晨,原因很簡單,因為呂晨出身低微,無法號令群雄更無法獲取世家大族的支持,注定難成大事。
而龐統原本也不太看好呂晨,但他跟諸葛亮想來不合,所以要唱反調,就羅列了一些呂晨的優點。那時候他們才剛剛得到呂晨取得烏巢之戰勝利的消息,所以呂晨的優點並不多,不外乎年輕、有勇力、有膽略、有智謀還會發明新武器等等,外加一條,呂晨在必敗之局中保留了一絲星火,並且率軍安然離開,敗而不滅,這就是大本事。龐統的說服力自然不強,有時候還被諸葛亮和徐庶反駁得無言以對,畢竟他雖然也善辯,但對呂晨太不了解。
龐統不喜諸葛亮,是呂晨自己聽出來的。從龐統的話語中,呂晨明白了他為何討厭孔明,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而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孔明那家夥很帥,龐統表示不服氣:哥長得也很有特色。
最後,龐德公發話了,他很不看好呂晨,認為呂晨舉止輕浮毫無大局觀,並且太愛用陰險狡詐的計謀,非是君子之道。而結論就是,這樣的人既不是世家,也不是君子,難成氣候,還是不要浪費力氣去幫他,所以諸葛和徐庶就沒有理睬呂晨。
龐統卻在與諸葛的爭論之中,真的對呂晨產生了興趣,並且潛意識裏也有一絲逆反心理:你們都不看好,我偏要去幫他,到時候你們等著瞧!
所以,龐統最終決定北上找呂晨,準備先試探一下呂晨,合適的話就留下來幫他。對此,龐德公勸了龐統很久,龐統不為所動,反而更加堅定了北上的決心。其實龐統心裏很膩歪:破老頭兒,唧唧歪歪,為毛諸葛是龍,到了老子就是鳳了?我要讓你們看看誰才是人中之龍。
歸根結底,龐統有才,卻又特立獨行,經常劍走偏鋒,並非是諸葛亮那種謹慎之人。
於是乎,龐德公就給龐統留了四個問題,讓他問呂晨,若是答案不如意,即刻離開。龐統答應了,但他心裏卻並不是這樣想的,尤其是這一路行來得到的消息,更讓他覺得,呂晨或許有前途,尤其是得知他給流民發糧之後。龐統當然不太在意流民的生死,而是覺得這家夥雖然年幼,卻懂得凝聚力量,這個時代人口就是力量,尤其在人口凋零的北地。
龐統自然也不是一門心思要吊死在呂晨這棵歪脖子樹上,若不如意,便可以離開,就像當初郭嘉離開袁紹一樣。
之所以龐統願意來北方找呂晨,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他剛剛二十歲,被征為本郡功曹,小官一枚,他心裏很不順,所以一氣之下就來了北方。龐統不爽的原因不隻是因為他是世家子弟,得到的官卻太小,而是因為他之所以隻得到一個小官,原因竟然是因為長得太醜。
古往今來官員對儀容的要求都挺高的,所以曆史上的龐統才會四處求官而不得,最後投了劉備也照樣被小看。
而恰恰龐統又是個心高氣傲的人。
呂晨知道龐統心氣高,所以第二天就把他推薦給了老爹呂布,說龐統是大才,並且又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能量不小,讓呂布給他個大官。結果就悲劇了,呂布很貼心地在龐統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卻說呂布召龐統過去一瞧,本來稍微好轉的傷勢被驚得再度複發,吐了幾口血,若不是龐統是兒子推薦來的,他說不定就把這拉低人類容貌平均值的家夥給剁了,最後,他就隻給了龐統一個管屯田的小官。
龐統氣得跳腳,呂晨也很無語,他本來打算給他個軍師職務的,兩天閑聊下來,他發現龐統內政很有一手,但在軍事上更是想法出奇,結果呂布念舊情,堅持要讓陳宮繼續做軍師。
呂晨沒有辦法,隻能把自己的定襄太守位置讓給龐統,龐統卻不幹,說他是來投奔呂晨的,不是投奔呂布的,以後跟著呂晨就行了。顯然,他對呂布沒有好感了,而且已經打定主意再不爽就拍屁股走人了,呂晨心裏明白。
最後的最後,龐統成了呂晨的長史,實際上算是呂晨個人的軍師。
這樣也好,龐統怕是跟呂布也合不來,甚至龐統各種鄙視陳宮在兗州和徐州的軍事和內政手段,他跟陳宮也會合不來。既然這樣,呂晨覺得還是把他帶在身邊好了,說不定救公孫瓚的時候,他還能出點奇謀什麽的。
安置好龐統之後,呂晨一行來到了長城跟下――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