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京城外,袁紹大營。
袁紹的中軍大帳之中隻有田豐、審配、沮授三人,就連袁紹親兵都全部守在了帳篷之外。帳中,袁紹與三位謀士正在商量著什麽,看起來還有些爭執。卻是袁紹聽聞公孫續領了十萬援兵趕到,心中有些慌神,找了隨軍的謀主們來商議對策。
沮授道:“我軍圍城數月,未得寸進,如今對方大軍趕到,一則兵士精力充沛,二則士氣高漲,此時不可與之爭鋒。以我之見,我軍且先退避三舍,我料敵軍必驕,而公孫亦不舍易京,定然困守。待我軍休整完成,而敵方拖延日久疲敝之時,再一擊破敵!”
袁紹捏著胡須,點頭道:“則注所言不虛,我軍連月攻城而不得下,就連挖地道都能每每被對方探之並破壞,士卒氣力已竭,恐此時與之鏖戰,的確不合時宜。”
審配卻擺擺手說:“則注此言太過片麵,我方雖然疲敝,但對方大軍遠來,未見得比我方好多少,況且,其援兵隻有數千烏桓騎兵,呂布兵馬不過兩千,還是由其子統領,戰力未成。尤其,對方主力十萬黑山軍更是烏合之眾,黑山軍向來軍紀渙散,戰力孱弱,遠遠算不得善戰。最主要的是,黑山軍遺留了黃巾軍的最大特點,擅長打順風戰,一旦他們占據上風,彼等以邪途教義煽動之下,士氣便會猛漲,個個奮勇登先,到時候,反而愈加難打。配認為,應該迎頭擊之,趁其立足未穩,便將其打敗,無需大勝,隻需普通勝場便能擊垮黑山軍的戰心。待其士氣低落,黑山軍便如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況且,我們圍攻易京數月,我們士氣大減,易京城中的敵人更加疲敝,我方切不可輕言放棄,也許明日便能破城!主公,百步半九十啊!”
“唔……”袁紹皺著眉頭沉思片刻,道:“有理,有理,黑山軍的確擅長打順風戰,不能讓其一開始就占到便宜,更不能放棄圍攻易京。”
意見被駁斥,沮授嘴角冷冷一笑,道:“我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如今我方一邊圍住易京,一邊再與黑山軍開戰,豈不是腹背受敵?再說,易京周圍盡是公孫的地盤,我方的糧草供給全靠後方轉運,一旦數十萬人大戰開啟,我方的糧草供給得過來?何不以退為進,我方後退則縮短糧草供給路程,對方進逼則增加路程。”
“嘶――”
袁紹看了看沮授,又望了望審配,著實有些為難,兩人都說得有道理,卻偏偏結論截然相反,他一時間根本拿不定主意。
這就是袁紹,優柔寡斷的袁紹。(當然,如果曆史上的袁紹官渡之戰勝利了,就不是優柔寡斷了,而是謹小慎微老成持重)
至始至終,白須飄飄的田豐坐在一旁並不作聲,對於審配和沮授的看法他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袁紹思索良久沒有答案,便問田豐:“元皓以為若何?”
“哦……”田豐這才慢吞吞地道,“主公應該廣布斥候,日夜監察,豐料定這兩日對方定然有機要密信往來。我們隻要抓住信使,便可大獲全勝!”
沮授和審配同時望向了田豐,卻沒有發問。
袁紹問道:“抓住信使就能獲勝?而且,元皓怎知對方會有機要密信?”
“很簡單,公孫瓚被我軍困易京,公孫續卻領了十萬兵馬趕到容縣,試問,現在誰最著急?”田豐反問道。
袁紹搖頭。
田豐道:“最不著急的是我們,因為我們還占據著絕對優勢,兵力、戰力、財力都絕對優於對方。最著急的該是公孫瓚,雖然援兵已到,但他卻扔在我方包圍之中,絕望之後看見希望,會異常急切!他絕對不會放棄,定然會想盡辦法擺脫我們的包圍,而他的憑借隻能是援兵。所以,豐料定,最機要的密信該是公孫瓚送給公孫續的,約公孫續如何出兵呼應。公孫瓚急切地想要逃出生天,必然兵行險招!到時候,我方隻需將計就計誘出公孫瓚,便可大獲全勝!”
袁紹一拍手,道:“元皓計略無雙,此計甚妙!就這麽辦!”
見沮授審配二人麵色有些冷,袁紹又道:“先派兵馬注意截獲對方信使,咱們再商量商量進退之事,若此計不成,咱們也好有應對之策。”
言罷,袁紹又跟沮授審配二人商量起來,田豐眉頭微皺,張了張嘴,卻還是閉上了。
易京城內。
公孫瓚巡視了一番城防,以及防備對方地道的應急部隊之後,皺著眉頭回到碉樓,突然對一直跟在身後的文則說道:“我親筆寫一封密信,由你親自送出城,去容城交給續兒。約他三日後率兵突襲袁紹大軍,並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我等從城內殺出,定能打破袁紹,易京之圍立解!”
“這……”文則微微驚訝,道,“可是,小將軍前番來信便說過,讓我等別送密信出去,萬一被袁紹截獲……”
“小心行事便是,哪裏那麽容易被截獲?續兒送了多次密信進來,也不見被截獲!”
公孫瓚揮手打斷了文則的勸解。
“可是……”文則還想說什麽,卻見公孫瓚已經來到幾案前鋪開了一張布帛,他歎息一聲,隻好過來磨墨。
公孫瓚寫了密信,裝好,交給文則,道:“我方被圍困日久,將士疲敝,且城防破敗,若城門一朝被破,則萬劫不複!所以,必須要把這封信交給續兒,讓他依計行事!否則,就算他大軍開到,也無法馬上解開易京之圍。”
文則點了點頭。
公孫瓚又道:“若是……若是被袁紹截住,你該如何?”
文則搖頭,道:“請將軍示下。”
“切記!將布帛吞入腹中,千萬別讓袁紹得知密信內容。”
“是!”
文則狠狠地點了點頭,走了。
當夜,易京城頭便是有數十人由繩索墜下,然後趁夜分散躥出。這一共是四十人,其餘三十九人都是掩護文則的。所以,公孫瓚隻以為機關算計,萬無一失,殊不知,這是在花樣作死!
(二更到。幾分鍾後就是新的一周,求推薦!)
袁紹的中軍大帳之中隻有田豐、審配、沮授三人,就連袁紹親兵都全部守在了帳篷之外。帳中,袁紹與三位謀士正在商量著什麽,看起來還有些爭執。卻是袁紹聽聞公孫續領了十萬援兵趕到,心中有些慌神,找了隨軍的謀主們來商議對策。
沮授道:“我軍圍城數月,未得寸進,如今對方大軍趕到,一則兵士精力充沛,二則士氣高漲,此時不可與之爭鋒。以我之見,我軍且先退避三舍,我料敵軍必驕,而公孫亦不舍易京,定然困守。待我軍休整完成,而敵方拖延日久疲敝之時,再一擊破敵!”
袁紹捏著胡須,點頭道:“則注所言不虛,我軍連月攻城而不得下,就連挖地道都能每每被對方探之並破壞,士卒氣力已竭,恐此時與之鏖戰,的確不合時宜。”
審配卻擺擺手說:“則注此言太過片麵,我方雖然疲敝,但對方大軍遠來,未見得比我方好多少,況且,其援兵隻有數千烏桓騎兵,呂布兵馬不過兩千,還是由其子統領,戰力未成。尤其,對方主力十萬黑山軍更是烏合之眾,黑山軍向來軍紀渙散,戰力孱弱,遠遠算不得善戰。最主要的是,黑山軍遺留了黃巾軍的最大特點,擅長打順風戰,一旦他們占據上風,彼等以邪途教義煽動之下,士氣便會猛漲,個個奮勇登先,到時候,反而愈加難打。配認為,應該迎頭擊之,趁其立足未穩,便將其打敗,無需大勝,隻需普通勝場便能擊垮黑山軍的戰心。待其士氣低落,黑山軍便如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況且,我們圍攻易京數月,我們士氣大減,易京城中的敵人更加疲敝,我方切不可輕言放棄,也許明日便能破城!主公,百步半九十啊!”
“唔……”袁紹皺著眉頭沉思片刻,道:“有理,有理,黑山軍的確擅長打順風戰,不能讓其一開始就占到便宜,更不能放棄圍攻易京。”
意見被駁斥,沮授嘴角冷冷一笑,道:“我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如今我方一邊圍住易京,一邊再與黑山軍開戰,豈不是腹背受敵?再說,易京周圍盡是公孫的地盤,我方的糧草供給全靠後方轉運,一旦數十萬人大戰開啟,我方的糧草供給得過來?何不以退為進,我方後退則縮短糧草供給路程,對方進逼則增加路程。”
“嘶――”
袁紹看了看沮授,又望了望審配,著實有些為難,兩人都說得有道理,卻偏偏結論截然相反,他一時間根本拿不定主意。
這就是袁紹,優柔寡斷的袁紹。(當然,如果曆史上的袁紹官渡之戰勝利了,就不是優柔寡斷了,而是謹小慎微老成持重)
至始至終,白須飄飄的田豐坐在一旁並不作聲,對於審配和沮授的看法他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袁紹思索良久沒有答案,便問田豐:“元皓以為若何?”
“哦……”田豐這才慢吞吞地道,“主公應該廣布斥候,日夜監察,豐料定這兩日對方定然有機要密信往來。我們隻要抓住信使,便可大獲全勝!”
沮授和審配同時望向了田豐,卻沒有發問。
袁紹問道:“抓住信使就能獲勝?而且,元皓怎知對方會有機要密信?”
“很簡單,公孫瓚被我軍困易京,公孫續卻領了十萬兵馬趕到容縣,試問,現在誰最著急?”田豐反問道。
袁紹搖頭。
田豐道:“最不著急的是我們,因為我們還占據著絕對優勢,兵力、戰力、財力都絕對優於對方。最著急的該是公孫瓚,雖然援兵已到,但他卻扔在我方包圍之中,絕望之後看見希望,會異常急切!他絕對不會放棄,定然會想盡辦法擺脫我們的包圍,而他的憑借隻能是援兵。所以,豐料定,最機要的密信該是公孫瓚送給公孫續的,約公孫續如何出兵呼應。公孫瓚急切地想要逃出生天,必然兵行險招!到時候,我方隻需將計就計誘出公孫瓚,便可大獲全勝!”
袁紹一拍手,道:“元皓計略無雙,此計甚妙!就這麽辦!”
見沮授審配二人麵色有些冷,袁紹又道:“先派兵馬注意截獲對方信使,咱們再商量商量進退之事,若此計不成,咱們也好有應對之策。”
言罷,袁紹又跟沮授審配二人商量起來,田豐眉頭微皺,張了張嘴,卻還是閉上了。
易京城內。
公孫瓚巡視了一番城防,以及防備對方地道的應急部隊之後,皺著眉頭回到碉樓,突然對一直跟在身後的文則說道:“我親筆寫一封密信,由你親自送出城,去容城交給續兒。約他三日後率兵突襲袁紹大軍,並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我等從城內殺出,定能打破袁紹,易京之圍立解!”
“這……”文則微微驚訝,道,“可是,小將軍前番來信便說過,讓我等別送密信出去,萬一被袁紹截獲……”
“小心行事便是,哪裏那麽容易被截獲?續兒送了多次密信進來,也不見被截獲!”
公孫瓚揮手打斷了文則的勸解。
“可是……”文則還想說什麽,卻見公孫瓚已經來到幾案前鋪開了一張布帛,他歎息一聲,隻好過來磨墨。
公孫瓚寫了密信,裝好,交給文則,道:“我方被圍困日久,將士疲敝,且城防破敗,若城門一朝被破,則萬劫不複!所以,必須要把這封信交給續兒,讓他依計行事!否則,就算他大軍開到,也無法馬上解開易京之圍。”
文則點了點頭。
公孫瓚又道:“若是……若是被袁紹截住,你該如何?”
文則搖頭,道:“請將軍示下。”
“切記!將布帛吞入腹中,千萬別讓袁紹得知密信內容。”
“是!”
文則狠狠地點了點頭,走了。
當夜,易京城頭便是有數十人由繩索墜下,然後趁夜分散躥出。這一共是四十人,其餘三十九人都是掩護文則的。所以,公孫瓚隻以為機關算計,萬無一失,殊不知,這是在花樣作死!
(二更到。幾分鍾後就是新的一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