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別的玩家大多都會接到1、2個前往沒什麽衝突生的區域的任務,去攻打領地就是純粹攻打領地,路上基本不可能遇到阻截,甚至連敵方斥候都碰不到,安安穩穩就能把任務完成。
而雲梟寒團隊則是哪裏衝突爆的越頻繁,他們就越往哪裏去,完全是被npc當成老黃牛使喚。不過雖然被用的很慘,但雲梟寒團隊所能獲得戰功也是玩家中最高的。
雖然不清楚其它部隊的情況,但在雲梟寒參與的戰鬥中,帝國方大多都占了上風,哪怕兵力上不如對手也能做到最起碼不吃虧,頂多是丟店劫掠來的人口和物資,但打擊曼海姆三角洲當地領主的戰略目的都達成了。
戰役的實際進展和雲梟寒所料的情況差不多,帝國方的絕大部分行動都成功達成了戰略意圖,自身的損失也很小。
北國部隊中有近半軍力是當地領主,帝國大肆侵攻曼海姆三角洲各個領地的消息一旦傳開,這些領主必然會受到影響,老窩都被人抄了,這些領主不可能繼續安安穩穩的留在北國大軍中,已經被侵襲的要趕回去收拾殘局,而沒有被侵襲的則要回去防備。
這些領主不會為了北國的利益搭上自身利益,他們甚至有可能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選擇向帝國方私下媾和,這一加一減,帝國方就會在兵力方麵占據明顯優勢。
即便北國方做出一些應對讓這些當地領主繼續留在己方陣營中,但整個大軍的軍心不穩也是必然要生的事情,而且他們還需要分兵幫助當地領主防守領地,這就使北國方更加被動,兵力也難以集中。
事實上,走到這一步,北國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完全處於下風,除非能取得一次決定性的大勝,並讓帝國損失大量兵力,否則北國想維持個均勢都很難,但在曼海姆三角洲這種地形上即便獲勝也難以取得很大戰果,所以走到這一步,帝國已經差不多立於不敗之地。
這也是為什麽帝國一拿下博帕德平原,齊亞汗國就立刻態度大變,主動派出使節聯係帝國的原因所在。哪怕沒有齊亞汗國,帝國也有很大可能取得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隻是不可能全取整個曼海姆三角洲,又會付出較大的代價罷了。
對帝國來說,齊亞汗國出兵對己方是很有利的,可以直接逼迫北國放棄曼海姆三角洲,還不需要付出多少傷亡,而且齊亞汗國會轉移北國的注意力,帝國在北方就不需要保持太多兵力了,後勤壓力也會大為減輕,還可以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環境下接手曼海姆三角洲。
最關鍵的是主攻方向能重新回到南方,畢竟帝國的主要戰略目標仍然是商盟,北方的領土就算拿下也無法帶來的太多的經濟價值,而商盟領土的商貿更達,也更便於展海軍。
另外,一個遭到削弱的北國也更讓人放心。
所以帝國是肯定會和齊亞汗國達成合作的,雙方隻是在爭奪對本方更有利的條件,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齊亞汗國是肯定要做出大幅讓步的,而且就算達成了協議,帝國也可以拖上一段時間,先看看齊亞汗國的表現。
但不管怎麽說,侵襲領地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酵,帝國和汗國間也需要一段時間談判,帝國和北國間的局部戰爭短期內還不會停止,這場戰役很可能還需要再打一幕才能進入最終階段,而且雲梟寒這一場戰役的帝國和北國之間很可能沒有最後的決戰了。
23:oo,戰役第二幕結束,玩家們退出戰役空間,第三幕仍然是三天後。
雲梟寒絕對是所有玩家中最辛苦的一個,既要注意個人操作,還要指揮5oo名玩家,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讓他感覺非常疲勞,再加上今天該做的都做完了,就沒有再去跑什麽任務的或是切磋,而是在領地頻道裏聊起天來,順便了解一下其它場次的戰役進行情況。
領地裏也就那478人和雲梟寒處於同一場戰役中,其他玩家都分散在各個戰役場次中,淩穹閣雖然都是高水平玩家,但領地中還有其它三家公會呢,所以從高到低,哪個場次的情報都不難獲得。
除了雲梟寒這場外,其它場次因為第一幕的先遣軍之戰的結局不同,造成了兩種不同的局麵。
第一種是雙方在第一幕中打平,帝國和北國都在博帕德平原上建立了非常簡陋的簡易營地,因為時間太過緊張,雙方又都想趁著對方立足未穩而把對方趕出博帕德平原,所以兩個陣營都拚命派出部隊向敵軍營地動攻擊。
建立簡易營地不難,但要想完善防禦設施就需要時間了,本方營地還不斷受到敵人的騷擾,後續的戰鬥和後勤人員也遭到了敵軍的阻擊,因此雙方營地的建設進度都比較緩慢。
為了爭奪博帕德平原這個戰略要地,雙方拚的很凶,傷亡都很大,戰爭激烈程度要遠遠過雲梟寒哪一場。而且因為在平原地形上帝國並不吃虧,北國方也難以取得優勢,雙方打的非常焦灼。
打到後來雙方的臨時營地都建設的差不多,戰爭烈度才慢慢下降下來,形成了對峙局麵,但因為雙方同處於博帕德平原上,距離並不遠,又不受泥地限製,所以哪一方都不敢分別分兵玩花頭,怕兵力分散後被敵方擊破,就僵在那裏了,誰也奈何不了誰。
第二種是北國先遣軍在第一幕中取勝,北國在博帕德平原上成功建立了營地,因為其它小平原麵積有限,並不能駐紮那麽多人,如果要強行駐紮個幾萬人,則會因為兵力不足而被北國方一股股的吃掉。
因此帝國在曼海姆三角洲上並沒有營地,主力部隊重新退回了曼海姆三角洲外駐紮,這樣一來,帝國部隊所能輻射曼海姆三角洲區域就很有限了,而且北國部隊可以依托博帕德平原這個戰略要點全方位的對帝國進行壓製。
這樣一來,帝國方麵對的形勢就非常艱難了。(未完待續。)8
</br>
而雲梟寒團隊則是哪裏衝突爆的越頻繁,他們就越往哪裏去,完全是被npc當成老黃牛使喚。不過雖然被用的很慘,但雲梟寒團隊所能獲得戰功也是玩家中最高的。
雖然不清楚其它部隊的情況,但在雲梟寒參與的戰鬥中,帝國方大多都占了上風,哪怕兵力上不如對手也能做到最起碼不吃虧,頂多是丟店劫掠來的人口和物資,但打擊曼海姆三角洲當地領主的戰略目的都達成了。
戰役的實際進展和雲梟寒所料的情況差不多,帝國方的絕大部分行動都成功達成了戰略意圖,自身的損失也很小。
北國部隊中有近半軍力是當地領主,帝國大肆侵攻曼海姆三角洲各個領地的消息一旦傳開,這些領主必然會受到影響,老窩都被人抄了,這些領主不可能繼續安安穩穩的留在北國大軍中,已經被侵襲的要趕回去收拾殘局,而沒有被侵襲的則要回去防備。
這些領主不會為了北國的利益搭上自身利益,他們甚至有可能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而選擇向帝國方私下媾和,這一加一減,帝國方就會在兵力方麵占據明顯優勢。
即便北國方做出一些應對讓這些當地領主繼續留在己方陣營中,但整個大軍的軍心不穩也是必然要生的事情,而且他們還需要分兵幫助當地領主防守領地,這就使北國方更加被動,兵力也難以集中。
事實上,走到這一步,北國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完全處於下風,除非能取得一次決定性的大勝,並讓帝國損失大量兵力,否則北國想維持個均勢都很難,但在曼海姆三角洲這種地形上即便獲勝也難以取得很大戰果,所以走到這一步,帝國已經差不多立於不敗之地。
這也是為什麽帝國一拿下博帕德平原,齊亞汗國就立刻態度大變,主動派出使節聯係帝國的原因所在。哪怕沒有齊亞汗國,帝國也有很大可能取得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隻是不可能全取整個曼海姆三角洲,又會付出較大的代價罷了。
對帝國來說,齊亞汗國出兵對己方是很有利的,可以直接逼迫北國放棄曼海姆三角洲,還不需要付出多少傷亡,而且齊亞汗國會轉移北國的注意力,帝國在北方就不需要保持太多兵力了,後勤壓力也會大為減輕,還可以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環境下接手曼海姆三角洲。
最關鍵的是主攻方向能重新回到南方,畢竟帝國的主要戰略目標仍然是商盟,北方的領土就算拿下也無法帶來的太多的經濟價值,而商盟領土的商貿更達,也更便於展海軍。
另外,一個遭到削弱的北國也更讓人放心。
所以帝國是肯定會和齊亞汗國達成合作的,雙方隻是在爭奪對本方更有利的條件,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齊亞汗國是肯定要做出大幅讓步的,而且就算達成了協議,帝國也可以拖上一段時間,先看看齊亞汗國的表現。
但不管怎麽說,侵襲領地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酵,帝國和汗國間也需要一段時間談判,帝國和北國間的局部戰爭短期內還不會停止,這場戰役很可能還需要再打一幕才能進入最終階段,而且雲梟寒這一場戰役的帝國和北國之間很可能沒有最後的決戰了。
23:oo,戰役第二幕結束,玩家們退出戰役空間,第三幕仍然是三天後。
雲梟寒絕對是所有玩家中最辛苦的一個,既要注意個人操作,還要指揮5oo名玩家,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讓他感覺非常疲勞,再加上今天該做的都做完了,就沒有再去跑什麽任務的或是切磋,而是在領地頻道裏聊起天來,順便了解一下其它場次的戰役進行情況。
領地裏也就那478人和雲梟寒處於同一場戰役中,其他玩家都分散在各個戰役場次中,淩穹閣雖然都是高水平玩家,但領地中還有其它三家公會呢,所以從高到低,哪個場次的情報都不難獲得。
除了雲梟寒這場外,其它場次因為第一幕的先遣軍之戰的結局不同,造成了兩種不同的局麵。
第一種是雙方在第一幕中打平,帝國和北國都在博帕德平原上建立了非常簡陋的簡易營地,因為時間太過緊張,雙方又都想趁著對方立足未穩而把對方趕出博帕德平原,所以兩個陣營都拚命派出部隊向敵軍營地動攻擊。
建立簡易營地不難,但要想完善防禦設施就需要時間了,本方營地還不斷受到敵人的騷擾,後續的戰鬥和後勤人員也遭到了敵軍的阻擊,因此雙方營地的建設進度都比較緩慢。
為了爭奪博帕德平原這個戰略要地,雙方拚的很凶,傷亡都很大,戰爭激烈程度要遠遠過雲梟寒哪一場。而且因為在平原地形上帝國並不吃虧,北國方也難以取得優勢,雙方打的非常焦灼。
打到後來雙方的臨時營地都建設的差不多,戰爭烈度才慢慢下降下來,形成了對峙局麵,但因為雙方同處於博帕德平原上,距離並不遠,又不受泥地限製,所以哪一方都不敢分別分兵玩花頭,怕兵力分散後被敵方擊破,就僵在那裏了,誰也奈何不了誰。
第二種是北國先遣軍在第一幕中取勝,北國在博帕德平原上成功建立了營地,因為其它小平原麵積有限,並不能駐紮那麽多人,如果要強行駐紮個幾萬人,則會因為兵力不足而被北國方一股股的吃掉。
因此帝國在曼海姆三角洲上並沒有營地,主力部隊重新退回了曼海姆三角洲外駐紮,這樣一來,帝國部隊所能輻射曼海姆三角洲區域就很有限了,而且北國部隊可以依托博帕德平原這個戰略要點全方位的對帝國進行壓製。
這樣一來,帝國方麵對的形勢就非常艱難了。(未完待續。)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