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對這個結果很失望,但雲梟寒還是打算下次繼續這樣直接教,支持他如此堅持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孤獨的衝鋒】雖然在學習時要求盾技,但在實際使用時不持盾也可以發動技能。
隻不過【孤膽勇士】BUFF會在原本雙防的基礎上進行提升,盾又是所有防具中防禦加的最多的,持盾和不持盾區別還是很大的。
完成走私交易,雲梟寒返回領地,將走私貨物處理完,他就去打對抗賽,花了36分鍾順利打贏,拿到了3268點功勳。
他現在功勳達到了200022點,升伯爵要求25萬點功勳,但就算早早的刷滿25萬,也隻是宮廷伯爵,也就是玩家口中所謂的虛爵,實地爵位仍然是子爵。
之前莉雅提前授予他子爵爵位那是劇情,而且也要打贏常規地圖上劇情戰爭才能得到正式承認,不然那個子爵爵位仍然是宮廷爵位。
宮廷爵位隻是遊戲係統給玩家的虛擬職稱,根本不被NPPC隻認實地爵位。而對實地爵位來說,功勳值隻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是看對陣營的貢獻,也就是說要為本國立功才行。
別看莉雅答應他說升到伯爵就把整個科西嘉島賜給他,但這話的前提是他先升到實地伯爵,升伯爵所需的功勞相比子爵隻會多不會少,還是多很多。
按雲梟寒的個人理解,陣營貢獻可分為三種,分別是陣營數據貢獻、陣營曆史貢獻和陣營認可貢獻。
陣營數據貢獻就是玩家最常見的那種,能看到具體數字,可以用來兌換各種物品和領地,也可以上繳給公會。
陣營曆史貢獻則是不顯示的,隻有NPC知道,玩家在立功大概心裏有數,且無法自行使用,隻能由NPC來幫你兌現獎勵,獎勵多為領地,但也可能是特殊道具或極品裝備。
就如其名字起的那樣,陣營曆史貢獻隻有在玩家較重的影響遊戲曆史,且立下較大功勞時才會獲得。
根據自身經曆,雲梟寒猜測,陣營曆史貢獻的設計是為了避免玩家用巨額陣營貢獻掃貨,把其他玩家可兌換的物品或領地一掃而空。而相對的,NPC幫玩家兌換的獎勵往往也要比那些常規獎勵好得多。
兩種陣營貢獻加起來則是陣營認可貢獻,不管是被用來兌換獎勵了,還是上繳了,隻要玩家不做傷害陣營的事情,這個陣營認可貢獻是不減少的,它就相當於係統記錄了玩家總共為陣營立了多少功勞,達到一定標準後,功勳值又滿足要求,玩家就可以提升實地爵位了。
和陣營曆史貢獻一樣,玩家在遊戲界麵上是找不到陣營認可貢獻這項數據的,更別說具體數字了。
實際上目前很可能隻有雲梟寒意識到陣營貢獻還有這樣的區分,因為隻有他拿下這麽多次曆史演變,從而發現了蹊蹺,他的陣營數據貢獻的確比其他玩家多很多,但和他所立下的功勞一比,又少了太多太多。
這三種貢獻名字都是雲梟寒自己起的,其他玩家隻知道一種陣營貢獻,可以用來兌換物品或領地。
說回升爵的問題,玩家想要升爵就得積累陣營貢獻,而積累陣營貢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攻城略地。
常規地圖上的劇情戰爭很少見,日常戰鬥又往往是拉鋸戰,無法獲得太多陣營貢獻,主要還得靠戰役,而且光打贏戰役是沒用的,還得拿下曆史演變才行。
攻占的土地的大小、經濟、戰略地位,以及戰役難度等要素決定了贏下戰役曆史演變的總陣營貢獻,再根據玩家在戰役中扮演的角色和實際發揮計算比重,分取各自的陣營貢獻。
比如像斯特拉斯堡就隻是個小城,經濟也很差,即便因為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加分不少,但總陣營貢獻相比大戰役而言仍然不能算多。
雲梟寒如果能拿下曆史演變,他扮演的角色雖然隻是500名士兵中的一員,但因為擔任實際最高指揮,又發揮了決定作用,在分功時就能分到很大一塊蛋糕。
他升上子爵也蠻久了,陣營貢獻其實也積累了很多了,特別是在【曼海姆三角洲戰役】和【一個人的戰役】中他都立下了很大功勞。
【曼海姆三角洲戰役】拿下的土地非常大,但雲梟寒當時的身份隻是一個基層軍官,沒能主導戰役,哪怕有斬將奪旗的表現也分不到太多功勞。
倒是【一個人的戰役】完全由雲梟寒主導,又是名正言順的最高指揮官,戰役表現又好,所占比重極高,即便隻是擊敗了敵軍,掠奪了物資,沒能占領土地,也能獲得大量陣營貢獻。
雲梟寒估摸著有【曼海姆三角洲戰役】和【一個人的戰役】的功勞墊底,再拿下【斯特拉斯堡奪回戰】的曆史演變,然後再有個兩到三場小戰役,又或者是一場大戰役,說不定他的陣營認可貢獻就能達到伯爵標準了。
按照這個思路,他算了一下,如果不刷戰場,隻打三天一次的對抗賽,他現在一次對抗賽能拿3200左右的功勳,考慮到對抗賽所能獲取的功勳值是呈緩慢上升趨勢的,他大概可以在現實時間一個半月左右把功勳弄到25萬。
仔細想了想,這個效率勉強可以接受,【斯特拉斯堡奪回戰】要確定曆史演變少說也要半個月左右,無縫連接下一場戰役的可能性不算高,時間上還是來的及的。
而且這波BOSS扮演的巔峰熱潮估計也能持續半個月左右,等大部分領先玩家都完成BOSS扮演,後麵玩家扮演的BOSS他就不一定要打了。
畢竟玩家質量決定了BOSS質量,哪怕其中也有起步較晚的強力玩家,但少數就是少數,混在那麽多普通玩家之中也不好區分,強行去找無異於大海撈針,吃力不討好。
退一步說,就算真的無縫連接,甚至是提前安排了下一場戰役,還是規模較大的戰役,確定曆史演變也要一段時間,他完全可以臨時抱佛腳,強刷戰場湊夠功勳。
隻不過【孤膽勇士】BUFF會在原本雙防的基礎上進行提升,盾又是所有防具中防禦加的最多的,持盾和不持盾區別還是很大的。
完成走私交易,雲梟寒返回領地,將走私貨物處理完,他就去打對抗賽,花了36分鍾順利打贏,拿到了3268點功勳。
他現在功勳達到了200022點,升伯爵要求25萬點功勳,但就算早早的刷滿25萬,也隻是宮廷伯爵,也就是玩家口中所謂的虛爵,實地爵位仍然是子爵。
之前莉雅提前授予他子爵爵位那是劇情,而且也要打贏常規地圖上劇情戰爭才能得到正式承認,不然那個子爵爵位仍然是宮廷爵位。
宮廷爵位隻是遊戲係統給玩家的虛擬職稱,根本不被NPPC隻認實地爵位。而對實地爵位來說,功勳值隻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是看對陣營的貢獻,也就是說要為本國立功才行。
別看莉雅答應他說升到伯爵就把整個科西嘉島賜給他,但這話的前提是他先升到實地伯爵,升伯爵所需的功勞相比子爵隻會多不會少,還是多很多。
按雲梟寒的個人理解,陣營貢獻可分為三種,分別是陣營數據貢獻、陣營曆史貢獻和陣營認可貢獻。
陣營數據貢獻就是玩家最常見的那種,能看到具體數字,可以用來兌換各種物品和領地,也可以上繳給公會。
陣營曆史貢獻則是不顯示的,隻有NPC知道,玩家在立功大概心裏有數,且無法自行使用,隻能由NPC來幫你兌現獎勵,獎勵多為領地,但也可能是特殊道具或極品裝備。
就如其名字起的那樣,陣營曆史貢獻隻有在玩家較重的影響遊戲曆史,且立下較大功勞時才會獲得。
根據自身經曆,雲梟寒猜測,陣營曆史貢獻的設計是為了避免玩家用巨額陣營貢獻掃貨,把其他玩家可兌換的物品或領地一掃而空。而相對的,NPC幫玩家兌換的獎勵往往也要比那些常規獎勵好得多。
兩種陣營貢獻加起來則是陣營認可貢獻,不管是被用來兌換獎勵了,還是上繳了,隻要玩家不做傷害陣營的事情,這個陣營認可貢獻是不減少的,它就相當於係統記錄了玩家總共為陣營立了多少功勞,達到一定標準後,功勳值又滿足要求,玩家就可以提升實地爵位了。
和陣營曆史貢獻一樣,玩家在遊戲界麵上是找不到陣營認可貢獻這項數據的,更別說具體數字了。
實際上目前很可能隻有雲梟寒意識到陣營貢獻還有這樣的區分,因為隻有他拿下這麽多次曆史演變,從而發現了蹊蹺,他的陣營數據貢獻的確比其他玩家多很多,但和他所立下的功勞一比,又少了太多太多。
這三種貢獻名字都是雲梟寒自己起的,其他玩家隻知道一種陣營貢獻,可以用來兌換物品或領地。
說回升爵的問題,玩家想要升爵就得積累陣營貢獻,而積累陣營貢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攻城略地。
常規地圖上的劇情戰爭很少見,日常戰鬥又往往是拉鋸戰,無法獲得太多陣營貢獻,主要還得靠戰役,而且光打贏戰役是沒用的,還得拿下曆史演變才行。
攻占的土地的大小、經濟、戰略地位,以及戰役難度等要素決定了贏下戰役曆史演變的總陣營貢獻,再根據玩家在戰役中扮演的角色和實際發揮計算比重,分取各自的陣營貢獻。
比如像斯特拉斯堡就隻是個小城,經濟也很差,即便因為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加分不少,但總陣營貢獻相比大戰役而言仍然不能算多。
雲梟寒如果能拿下曆史演變,他扮演的角色雖然隻是500名士兵中的一員,但因為擔任實際最高指揮,又發揮了決定作用,在分功時就能分到很大一塊蛋糕。
他升上子爵也蠻久了,陣營貢獻其實也積累了很多了,特別是在【曼海姆三角洲戰役】和【一個人的戰役】中他都立下了很大功勞。
【曼海姆三角洲戰役】拿下的土地非常大,但雲梟寒當時的身份隻是一個基層軍官,沒能主導戰役,哪怕有斬將奪旗的表現也分不到太多功勞。
倒是【一個人的戰役】完全由雲梟寒主導,又是名正言順的最高指揮官,戰役表現又好,所占比重極高,即便隻是擊敗了敵軍,掠奪了物資,沒能占領土地,也能獲得大量陣營貢獻。
雲梟寒估摸著有【曼海姆三角洲戰役】和【一個人的戰役】的功勞墊底,再拿下【斯特拉斯堡奪回戰】的曆史演變,然後再有個兩到三場小戰役,又或者是一場大戰役,說不定他的陣營認可貢獻就能達到伯爵標準了。
按照這個思路,他算了一下,如果不刷戰場,隻打三天一次的對抗賽,他現在一次對抗賽能拿3200左右的功勳,考慮到對抗賽所能獲取的功勳值是呈緩慢上升趨勢的,他大概可以在現實時間一個半月左右把功勳弄到25萬。
仔細想了想,這個效率勉強可以接受,【斯特拉斯堡奪回戰】要確定曆史演變少說也要半個月左右,無縫連接下一場戰役的可能性不算高,時間上還是來的及的。
而且這波BOSS扮演的巔峰熱潮估計也能持續半個月左右,等大部分領先玩家都完成BOSS扮演,後麵玩家扮演的BOSS他就不一定要打了。
畢竟玩家質量決定了BOSS質量,哪怕其中也有起步較晚的強力玩家,但少數就是少數,混在那麽多普通玩家之中也不好區分,強行去找無異於大海撈針,吃力不討好。
退一步說,就算真的無縫連接,甚至是提前安排了下一場戰役,還是規模較大的戰役,確定曆史演變也要一段時間,他完全可以臨時抱佛腳,強刷戰場湊夠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