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金這個人,倒是值得說一說。他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方麵,尤其是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那個時代。
說起來,這個沈平金也可以算是一個奇人了。他是一個皮條客。
皮條客這個行當,解放前就有很多。不光武漢有,全國哪個城市都有。解放前所謂“無妓無市,娼多昌榮”,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這也並沒有什麽可奇特的。
沈平金這個皮條客,手裏有七八個姑娘,不僅在解放前就幹得風生水起,著實讓他掙了不少錢。到了解放後,政府和公安部門對娼家和暗娼嚴厲取締,他居然仍然能夠生存下來,這就有些奇特了。
在武漢,“樂戶”(指有牌照的娼家)這個行業,即使在解放前,要生存下來也是並不容易的。頭一個,國民政府就對“樂戶”行征收很重的稅,名為“花捐”。
在下手頭有一份資料,是一九三〇年的《漢口警察捐稅一覽表》,其中詳細記載,政府每年從娼女們身上征收的種種苛捐雜稅。其中,征收“樂戶捐”45000元,旅館寄居“花捐”1320元,“花酒捐”1800元,“娼女執照費”2840元,“樂戶執照費”5340元。這五項合計,是大洋56300元。這還僅僅是漢口一地的。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買一頭牛也不過兩個大洋呀。
政府之下,則是警察和黑幫對“樂戶”娼女的抽頭盤剝。這是更大更狠的一次盤剝,甚至就是強行勒索。據一九四八年漢口警察局的統計,全市有公娼1429人,娼家554家,暗娼則有上萬人。其中比較高檔的娼家多設在法租界的長清裏、輔義裏和江漢路聯保裏一帶。下等的娼家則分散在賢樂巷、土壋、文書巷、沙家巷、桃源坊、磨子橋等處。不管公娼私娼,絕大部分都在警察和黑幫的控製和勒索之下。
這樣的三重盤剝,最後能落到娼女們手裏的錢,最多也隻有十分之一了。她們掙到手的,可真的是血汗錢呀!
沈平金手裏的姑娘,其實就是暗娼。他的奇特之處,就在於他巧妙地躲過了頭上的政府、警察、黑幫這三重盤剝。他不僅自己掙了不少錢,也讓手下的姑娘們掙到一些養家錢。正是因為如此,雖然解放後政府嚴格取締娼家、娼女,他的這個皮條客卻仍然能夠生存了下來的原因。
歸納起來,沈平金這個人有兩個長處。一是精明。他的精明無上限,正是靠著他的精明,才讓他能夠躲過政府、警察和黑幫的盤剝。二是他人雖壞,卻有下限。他當然要從姑娘們身上掙錢,但決不過分。所以,他手裏的姑娘掙到手的錢,要比公娼高出一大截。這也是解放後,政府一再勸說娼女從良,卻仍有一些姑娘跟著他做暗娼的原因。
解放前,沈平金原來一直跟著哥哥學做貿易。也不是什麽正經貿易,不過是一個掮客、跑單幫的商人,在買方賣方之間牽線搭橋,賺取一點利差或者掙一點傭金而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縫”。
他腦子很聰明,手腕又極其靈活,每天如蒼蠅一般在或明或暗的市場裏尋找掙錢的機會。不過,他要想掙到大錢,卻是不可能的,不過是混個溫飽而已。
他後來竟幹起了皮條客,卻完全出於偶然。
他住在靠近江邊的一個叫鯰魚套的小街裏,是父親留下的一個隻有四五間房的小院子。他一天三頓飯都在外麵吃,家裏不過是個睡覺的地方。但他是個生性有條理的人,房間裏收拾得還算整齊利落。
有一段時間,沈平金隱約察覺,小街裏一個麵熟的姑娘似乎對他有意。他不知道她姓什麽,隻聽鄰居們叫她“阿玉”。這個阿玉,就是今天幫助沈經理一泄欲火的阿玉姑娘。
當時,沈平金聽說,阿玉的家境很不好,母親有病,下麵弟妹一大群。一家人每天隻靠著父親給人拉板車過日子。
沈平金有時從小街裏走過,曾看見她坐在家門口洗衣服或晾曬被褥,是個很勤快也很操勞的一個姑娘。
有那麽一段時間,沈平金察覺,阿玉在小街裏看見他時,會默默地瞄他一眼,然後低下頭走開,臉上卻隱約地露出一點笑意。
沈平金天生的懂女人,又在煙花巷裏曆練過。他看到阿玉隱約含情的眼神,已經猜出幾分意思。很自然的,他心裏也對這個阿玉姑娘掂量了一下。
這個阿玉姑娘雖然並不漂亮,卻也長得周正柔順。單薄的小身體也有一些誘人的起伏。她身上的衣服雖然舊,卻洗得幹淨整齊,肩上肘上的補丁也縫得細密妥帖。
沈平金這個時候並沒有動情,卻有一點動意。陋巷裏的窮家丫頭,能長成這個樣子,已經相當難得了。他心裏想,不知能不能沾一沾,嚐一個鮮。
果然,有一天阿玉姑娘上門,有些不好意思地問他,家裏有沒有廢棄不要的單據紙,想釘起來給弟妹們寫字用。沈平金會意,就把她領進家裏。
沈平金隨意地在家裏四處找了找,自然是找不著什麽廢棄不要的單據紙。就從口袋裏掏出一點錢,抓住她的一隻手,要塞進她的手裏,說:“我沒有你要的紙,給你一點錢,你去買幾張紙吧。”
阿玉姑娘卻攥著手不肯接,又不用力掙,隻是說:“我不能白收沈先生的錢。”
沈平金仍然抓著她的一隻手,笑著說:“不過是幾毛錢,有什麽關係,拿著吧。”他這麽說著,就要把那一點錢往阿玉的側袋裏塞。
阿玉姑娘穿的是舊式的大襟褂子,側袋是在腋下的。沈平金的錢沒有塞進去,卻把她腋下的扣絆給扯開了。
阿玉躲閃著,臉色已經通紅通紅的了。沈平金的勁頭也上來了,不肯再放過,一把將她抱在懷裏。一隻手已經伸進衣服底下,在她身上亂摸。他也看出來了,阿玉雖然躲閃著,卻沒有用太大的力。
這樣一來,沈平金並沒有費太大的事,就把半推半就的阿玉姑娘帶上了床。
在後麵纏繞起伏的過程裏,阿玉姑娘一直緊閉著眼睛,臉色紅紅地,咬著嘴唇忍受著。
沈平金到了得逞的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弄了一個黃花閨女。這個情況讓他很意外。他雖然是個情場老手,與許多姑娘上過床。但有一點他明白,弄到一個黃花大閨女,不是一件小可的事。
所以,他和阿玉姑娘臨分手的時候,就又給了她一些錢。比他應該給的,就要多一些。說到底,這個沈平金雖然也算一個惡人,但作惡有下限,並不願意做得太過分,何況又弄了一個黃花閨女呢。
第二天,沈平金就把這件事扔到了腦後。
大約一個星期後的一天傍晚,天上落著蒙蒙小雨,風把雨絲無聲地吹進房間裏,讓人感覺到濕潤和涼爽,也讓有心事的人感覺到一陣陣難以言明的惆悵。
沈平金正因為天氣不好,不能出門跑生意,正在家裏悶坐惆悵呢。
這時,他聽到有人敲門。敲門的聲音很輕,他聽出敲門的人似乎有些猶豫。他打開門一看,就有些驚訝,原來是阿玉姑娘站在門外。
借著不遠處暗淡的路燈,沈平金看見她的頭發已經全濕了,肩上的衣服也全濕了。沈平金猜想,她可能在門外站了好一會兒,也一定猶豫了好一會兒了。
沈平金低頭看著她,雖然有些驚訝,但還是問:“阿玉,你要進來嗎?”
阿玉抬頭向他勉強笑了一下,搖搖頭。她就那麽怯怯地站在門外,偶爾抬頭看一眼沈平金。她有時會伸頭向小街裏張望一眼,似乎怕被人看見。她終於小聲說出來的話,讓沈平金這個見過世麵的人,也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她說:“沈先生,我就是個……窮丫頭,不敢……不敢總是高攀您。您要是……您要是看見有合適的人,就像……就像想和您上次那樣做的人,麻煩您……麻煩您給我介紹一下……”她低著頭,又停了好一會兒,才輕聲說:“謝謝沈先生。”然後就低著頭趕快走了。
沈平金望著路燈下她單薄的背影,被雨絲裹脅著漸漸遠去。他關上門愣了好一會兒才明白,阿玉姑娘要的不是夫婿,而是客人,嫖客。
這個時候,沈平金心裏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哀傷,為阿玉姑娘那乞求的眼神,也為她雨中單薄的背影。他隱約就有一點心痛的感覺。
幾天後,沈平金把自己一個生意上的朋友介紹給阿玉姑娘,並且好人做到底,把自己的一間小偏房讓給他們使用。
終歸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所以,天快亮的時候,沈平金就站在自己的窗前向外麵張望。他看見他的朋友提著皮包,晃晃悠悠地拉開院門走了。之後,他看見阿玉姑娘也出了小偏房,卻並沒有離開,而是一直走到他的門前。他看見阿玉在他門前靜靜地站著,既不敲門,也不出聲,似乎是在等著他出來。
說起來,這個沈平金也可以算是一個奇人了。他是一個皮條客。
皮條客這個行當,解放前就有很多。不光武漢有,全國哪個城市都有。解放前所謂“無妓無市,娼多昌榮”,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這也並沒有什麽可奇特的。
沈平金這個皮條客,手裏有七八個姑娘,不僅在解放前就幹得風生水起,著實讓他掙了不少錢。到了解放後,政府和公安部門對娼家和暗娼嚴厲取締,他居然仍然能夠生存下來,這就有些奇特了。
在武漢,“樂戶”(指有牌照的娼家)這個行業,即使在解放前,要生存下來也是並不容易的。頭一個,國民政府就對“樂戶”行征收很重的稅,名為“花捐”。
在下手頭有一份資料,是一九三〇年的《漢口警察捐稅一覽表》,其中詳細記載,政府每年從娼女們身上征收的種種苛捐雜稅。其中,征收“樂戶捐”45000元,旅館寄居“花捐”1320元,“花酒捐”1800元,“娼女執照費”2840元,“樂戶執照費”5340元。這五項合計,是大洋56300元。這還僅僅是漢口一地的。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買一頭牛也不過兩個大洋呀。
政府之下,則是警察和黑幫對“樂戶”娼女的抽頭盤剝。這是更大更狠的一次盤剝,甚至就是強行勒索。據一九四八年漢口警察局的統計,全市有公娼1429人,娼家554家,暗娼則有上萬人。其中比較高檔的娼家多設在法租界的長清裏、輔義裏和江漢路聯保裏一帶。下等的娼家則分散在賢樂巷、土壋、文書巷、沙家巷、桃源坊、磨子橋等處。不管公娼私娼,絕大部分都在警察和黑幫的控製和勒索之下。
這樣的三重盤剝,最後能落到娼女們手裏的錢,最多也隻有十分之一了。她們掙到手的,可真的是血汗錢呀!
沈平金手裏的姑娘,其實就是暗娼。他的奇特之處,就在於他巧妙地躲過了頭上的政府、警察、黑幫這三重盤剝。他不僅自己掙了不少錢,也讓手下的姑娘們掙到一些養家錢。正是因為如此,雖然解放後政府嚴格取締娼家、娼女,他的這個皮條客卻仍然能夠生存了下來的原因。
歸納起來,沈平金這個人有兩個長處。一是精明。他的精明無上限,正是靠著他的精明,才讓他能夠躲過政府、警察和黑幫的盤剝。二是他人雖壞,卻有下限。他當然要從姑娘們身上掙錢,但決不過分。所以,他手裏的姑娘掙到手的錢,要比公娼高出一大截。這也是解放後,政府一再勸說娼女從良,卻仍有一些姑娘跟著他做暗娼的原因。
解放前,沈平金原來一直跟著哥哥學做貿易。也不是什麽正經貿易,不過是一個掮客、跑單幫的商人,在買方賣方之間牽線搭橋,賺取一點利差或者掙一點傭金而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縫”。
他腦子很聰明,手腕又極其靈活,每天如蒼蠅一般在或明或暗的市場裏尋找掙錢的機會。不過,他要想掙到大錢,卻是不可能的,不過是混個溫飽而已。
他後來竟幹起了皮條客,卻完全出於偶然。
他住在靠近江邊的一個叫鯰魚套的小街裏,是父親留下的一個隻有四五間房的小院子。他一天三頓飯都在外麵吃,家裏不過是個睡覺的地方。但他是個生性有條理的人,房間裏收拾得還算整齊利落。
有一段時間,沈平金隱約察覺,小街裏一個麵熟的姑娘似乎對他有意。他不知道她姓什麽,隻聽鄰居們叫她“阿玉”。這個阿玉,就是今天幫助沈經理一泄欲火的阿玉姑娘。
當時,沈平金聽說,阿玉的家境很不好,母親有病,下麵弟妹一大群。一家人每天隻靠著父親給人拉板車過日子。
沈平金有時從小街裏走過,曾看見她坐在家門口洗衣服或晾曬被褥,是個很勤快也很操勞的一個姑娘。
有那麽一段時間,沈平金察覺,阿玉在小街裏看見他時,會默默地瞄他一眼,然後低下頭走開,臉上卻隱約地露出一點笑意。
沈平金天生的懂女人,又在煙花巷裏曆練過。他看到阿玉隱約含情的眼神,已經猜出幾分意思。很自然的,他心裏也對這個阿玉姑娘掂量了一下。
這個阿玉姑娘雖然並不漂亮,卻也長得周正柔順。單薄的小身體也有一些誘人的起伏。她身上的衣服雖然舊,卻洗得幹淨整齊,肩上肘上的補丁也縫得細密妥帖。
沈平金這個時候並沒有動情,卻有一點動意。陋巷裏的窮家丫頭,能長成這個樣子,已經相當難得了。他心裏想,不知能不能沾一沾,嚐一個鮮。
果然,有一天阿玉姑娘上門,有些不好意思地問他,家裏有沒有廢棄不要的單據紙,想釘起來給弟妹們寫字用。沈平金會意,就把她領進家裏。
沈平金隨意地在家裏四處找了找,自然是找不著什麽廢棄不要的單據紙。就從口袋裏掏出一點錢,抓住她的一隻手,要塞進她的手裏,說:“我沒有你要的紙,給你一點錢,你去買幾張紙吧。”
阿玉姑娘卻攥著手不肯接,又不用力掙,隻是說:“我不能白收沈先生的錢。”
沈平金仍然抓著她的一隻手,笑著說:“不過是幾毛錢,有什麽關係,拿著吧。”他這麽說著,就要把那一點錢往阿玉的側袋裏塞。
阿玉姑娘穿的是舊式的大襟褂子,側袋是在腋下的。沈平金的錢沒有塞進去,卻把她腋下的扣絆給扯開了。
阿玉躲閃著,臉色已經通紅通紅的了。沈平金的勁頭也上來了,不肯再放過,一把將她抱在懷裏。一隻手已經伸進衣服底下,在她身上亂摸。他也看出來了,阿玉雖然躲閃著,卻沒有用太大的力。
這樣一來,沈平金並沒有費太大的事,就把半推半就的阿玉姑娘帶上了床。
在後麵纏繞起伏的過程裏,阿玉姑娘一直緊閉著眼睛,臉色紅紅地,咬著嘴唇忍受著。
沈平金到了得逞的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弄了一個黃花閨女。這個情況讓他很意外。他雖然是個情場老手,與許多姑娘上過床。但有一點他明白,弄到一個黃花大閨女,不是一件小可的事。
所以,他和阿玉姑娘臨分手的時候,就又給了她一些錢。比他應該給的,就要多一些。說到底,這個沈平金雖然也算一個惡人,但作惡有下限,並不願意做得太過分,何況又弄了一個黃花閨女呢。
第二天,沈平金就把這件事扔到了腦後。
大約一個星期後的一天傍晚,天上落著蒙蒙小雨,風把雨絲無聲地吹進房間裏,讓人感覺到濕潤和涼爽,也讓有心事的人感覺到一陣陣難以言明的惆悵。
沈平金正因為天氣不好,不能出門跑生意,正在家裏悶坐惆悵呢。
這時,他聽到有人敲門。敲門的聲音很輕,他聽出敲門的人似乎有些猶豫。他打開門一看,就有些驚訝,原來是阿玉姑娘站在門外。
借著不遠處暗淡的路燈,沈平金看見她的頭發已經全濕了,肩上的衣服也全濕了。沈平金猜想,她可能在門外站了好一會兒,也一定猶豫了好一會兒了。
沈平金低頭看著她,雖然有些驚訝,但還是問:“阿玉,你要進來嗎?”
阿玉抬頭向他勉強笑了一下,搖搖頭。她就那麽怯怯地站在門外,偶爾抬頭看一眼沈平金。她有時會伸頭向小街裏張望一眼,似乎怕被人看見。她終於小聲說出來的話,讓沈平金這個見過世麵的人,也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她說:“沈先生,我就是個……窮丫頭,不敢……不敢總是高攀您。您要是……您要是看見有合適的人,就像……就像想和您上次那樣做的人,麻煩您……麻煩您給我介紹一下……”她低著頭,又停了好一會兒,才輕聲說:“謝謝沈先生。”然後就低著頭趕快走了。
沈平金望著路燈下她單薄的背影,被雨絲裹脅著漸漸遠去。他關上門愣了好一會兒才明白,阿玉姑娘要的不是夫婿,而是客人,嫖客。
這個時候,沈平金心裏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哀傷,為阿玉姑娘那乞求的眼神,也為她雨中單薄的背影。他隱約就有一點心痛的感覺。
幾天後,沈平金把自己一個生意上的朋友介紹給阿玉姑娘,並且好人做到底,把自己的一間小偏房讓給他們使用。
終歸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所以,天快亮的時候,沈平金就站在自己的窗前向外麵張望。他看見他的朋友提著皮包,晃晃悠悠地拉開院門走了。之後,他看見阿玉姑娘也出了小偏房,卻並沒有離開,而是一直走到他的門前。他看見阿玉在他門前靜靜地站著,既不敲門,也不出聲,似乎是在等著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