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顧尚賓看著右少卿拐彎後,仍然站在街邊,觀察右少卿拐進去的那個街口。(.)他是想看一看,這個女人會不會重新走出來,或者,從街口伸出頭,觀察他。
但右少卿既沒有出來,也沒有伸出頭。她快步繼續向前走著,然後翻過一道圍牆,又穿過一小片居民區,然後走到另一條街上,在一棵粗壯的棕櫚樹後麵停下來。
右少卿的精明在於,她每到一處,都要細致地觀察周圍,特別是每條道路的走向。幾年的潛伏讓她有了一條至關重要的經驗,每到一處,必須首先看好退路。她翻牆走到這裏,正是她事先看好的幾條退路之一。
她此時站在這棵棕櫚樹的後麵,正好可以看見前麵一個小小的十字路口。她知道,顧尚賓無論向哪裏走,都必須經過這個十字路口。
大約十幾分鍾後,右少卿果然看見那個穿著黑色長衫的顧尚賓,正匆匆從前麵的十字路口走過。右少卿緩緩地從棕櫚樹後麵走出來,遠遠地跟在顧尚賓的身後。
右少卿跟在顧尚賓的身後,出小長街後,就上了窩打老道,一直向北走。
她看得出來,這個顧尚賓也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他這一路上,用種種方式回頭觀察自己的身後,是否被人跟蹤。但右少卿離他很遠,隻需注意他那一身黑衣服就行了。所以,顧尚賓走了一路,並沒有發現自己被人跟蹤。
這個顧尚賓走到最後,就到了界限街。他行走的速度放慢了,回頭觀察的次數也更多了。右少卿感覺,他似乎快到目的地了。她在街邊停下來,遠遠觀察著正佯裝看櫥窗的顧尚賓。
界限街並不寬,卻是香港非常著名的一條街。
一八六〇年,清政府和英國簽署了一份屈辱的協議,就是有名的“北京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清政府將九龍半島南部割讓給英國。分割九龍半島的界限,就是今天的界限街。當時還沒有街,英國人稱之為“界限線”。
一八九八年,英國人和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租借了新九龍及新界。這樣一來,在這條“界限線”以南的九龍半島為“割讓地”,以北的新九龍和新界,則成為“租借地”。
一九三四年,香港政府在這條“界限線”上開辟道路,就成為今天的界限街。
時至今日,這條界限街仍在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界限街以北地區的房屋物業,因為這裏當年曾經是“租借地”,因此要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租。而在界限街以南,理論上已是英國的土地,這裏的房屋物業,則要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稅。北邊繳地租,南邊繳地稅,這兩邊是有區別的。
同時,這條界限街不僅是九龍與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也是油尖旺區與深水埗區的分界線。
顧尚賓走到界限街上的時候,就放慢了速度,小心地看著身後。
右少卿看得出來,他非常謹慎。他確認身後沒有問題後,就進了一棟舊樓房。右少卿悄悄從那舊樓房門前走過,門牌號碼是:九龍界限街41號。
如今,這棟老樓房早已沒了蹤影。但上了年紀的香港人或許還記得,這裏曾經是著名的“大光明影業公司”的所在地。香港著名導演顧而已,曾在這裏拍了一部著名的電影,叫《小二黑結婚》。看官們要明白,這個細節很重要。
右少卿緩緩從這裏走過時,不僅看清了門牌號碼,還察覺這裏隱約有一絲緊張的氣氛。(.無彈窗廣告)這是她的職業敏感。她因此繼續向前走。走到一處報攤前,她停下來買報紙的時候,不經意地回頭觀察。在不太多的行人中間,她看見一個賣水果的攤子,兩個靠在牆邊閑聊的年輕人,還有一輛停在牆邊的黃包車。車夫躺在車上,用草帽蓋著臉,似乎在打瞌睡。
但右少卿卻看出來,這些人都是警衛,是守衛這棟舊樓房的。那麽,問題就來了,這裏為什麽要受到如此嚴密的警戒?
這個時候,右少卿還沒有其他的想法。她隻想盡快和台灣的保密局取得聯係,無論通過什麽人都可以。
現在,她看見顧尚賓進了這棟小樓,再看見小樓外麵的警戒,就已經猜測出來,這裏可能是台灣保密局在香港的一個聯絡點,甚至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聯絡點。她心裏的想法是,如何通過這個聯絡點,與台灣保密局恢複聯係。不僅要得到新電台,還要獲得經費。這是她到香港來的兩個主要目的。
但直接找上門去,肯定是不行的,盡管顧尚賓也在裏麵。如果她受到裏麵人的懷疑,不僅不能建立聯係,甚至會丟掉性命。
右少卿向附近觀察片刻,就注意到41號的斜對麵有一家小旅館。她很快就在這家小旅館的頂樓租了一個小房間。站在這個小房間的窗前,她可以看見41號外麵的大致情況。
右少卿一連在這個小房間裏盯了三四天,終於在這一天的傍晚看見顧尚賓從這棟小樓房裏走出來。她略略地考慮一下就明白,隻有盯住這個顧尚賓,她或許可以找到和台灣保密局建立聯係的辦法。
這天夜裏一點多鍾的時候,她跟著顧尚賓在九龍一帶繞了一個大圈,終於跟著他從天星小輪港口上船,到了香港島,最後到了告士打道的“德利”漁行的外麵。
她到達的時候,左少卿和於誌道剛剛乘車離開不久。
到了這個時候,右少卿心裏的疑慮更加濃重,幾乎到了化不開的地步。第一,顧尚賓在九龍繞了那麽大一圈,才到了這裏,顯然是為了躲避跟蹤。第二,她在“德利”漁行外麵觀察到,這裏同樣有超出異常的警戒。她心裏的疑問是:為什麽?
旁觀而言,左少卿和右少卿,這兩個特工行裏的頂尖高手都到了這裏。她們心裏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麽?
相比較而言,左少卿心裏的疑惑更清楚一些。新華社香港分社外麵的緊張氣氛;於誌道說中共那邊出了大事;馮頓的謹慎,還有他可能有的“中共背景”;尤其是出現在“德利”漁行的陳蔭堂。左少卿憑直覺,判斷他是從台灣保密局派來的。所有這些情況綜合起來,都預示著,香港這裏確確實實正在發生著一件“大事”。
左少卿最為猶豫的是,她是否要插手其中。她插手其中有利還是有弊?其次,是她如何插手其中,能否對自己的同誌有幫助。
這個時候,被右少卿跟蹤的顧尚賓已經進了“德利”漁行,並且進了陳蔭堂所住的小房間裏。他看見陳蔭堂雙手捂著喉嚨,表情痛苦地坐在椅子上。炎哥則坐在他的身邊,正關切地看著他。
這個陳蔭堂,並不是台灣保密局的人,而是台灣“國家安全局”第一處的少將副處長。這個“國安局”第一處的職責,重點負責對大陸的情報活動,並對島內各情治係統針對大陸的情報工作,作政策性的設計和督導。可以說,權力極大。
台灣的“國家安全局”有一個著名的特點,就是將官多。全局不過一千多人,據說就有五百多名將官。所以,陳蔭堂這個副處長也是少將,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陳蔭堂此次來香港,是作為“國家安全局”特派員的身份,協調在香港的各情治係統的站組,共同做好接運鄭遠山秘密前往台灣的工作。
他這次與“新義安”大佬炎哥見麵,事先取得了炎哥父親向乾的親筆信,準備用走私的辦法,將鄭遠山送到台灣。不料,第一次見麵,就遇到了於誌道和左少卿,並被左少卿一拳擊中喉嚨,讓他幾乎昏厥過去。
此時,他喉嚨仍然劇痛,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
他陰沉地瞪著炎哥,說:“炎哥,你就不應該和這種人打交道!太惡劣了!”
炎哥就向陳蔭堂陪出笑臉。炎哥的權勢再大,也不敢得罪這位從台灣來的特派員。他盡可能緩和地說:“陳叔,你有什麽不知道的。那個於老板可是國軍的上將呀,不久前剛剛退下來。他在國軍中一定還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也是我不敢得罪的。那個左女士,是台北荃叔的弟子。家父在台北,也多虧荃叔照顧呀。所以,我也不敢拿她怎麽著。陳叔,你說你是‘新義安’的人,真的讓兄弟很難辦呀!”
陳蔭堂瞪著他,啞聲說:“什麽很難辦!你是這裏的龍頭老大,有什麽難辦的!把那兩個混蛋都處理掉,你還做不了嗎?有什麽難的!”
炎哥聽他這麽說,就笑了起來,說:“陳叔,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我把這兩個人處理掉,要不了兩天,香港警察就知道了。香港警察一知道,就是全天下都知道了。香港警察對我會怎麽樣,可以放在一邊不說。陳叔你的任務,可就全瞎了。你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呀,是不是?”
但右少卿既沒有出來,也沒有伸出頭。她快步繼續向前走著,然後翻過一道圍牆,又穿過一小片居民區,然後走到另一條街上,在一棵粗壯的棕櫚樹後麵停下來。
右少卿的精明在於,她每到一處,都要細致地觀察周圍,特別是每條道路的走向。幾年的潛伏讓她有了一條至關重要的經驗,每到一處,必須首先看好退路。她翻牆走到這裏,正是她事先看好的幾條退路之一。
她此時站在這棵棕櫚樹的後麵,正好可以看見前麵一個小小的十字路口。她知道,顧尚賓無論向哪裏走,都必須經過這個十字路口。
大約十幾分鍾後,右少卿果然看見那個穿著黑色長衫的顧尚賓,正匆匆從前麵的十字路口走過。右少卿緩緩地從棕櫚樹後麵走出來,遠遠地跟在顧尚賓的身後。
右少卿跟在顧尚賓的身後,出小長街後,就上了窩打老道,一直向北走。
她看得出來,這個顧尚賓也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他這一路上,用種種方式回頭觀察自己的身後,是否被人跟蹤。但右少卿離他很遠,隻需注意他那一身黑衣服就行了。所以,顧尚賓走了一路,並沒有發現自己被人跟蹤。
這個顧尚賓走到最後,就到了界限街。他行走的速度放慢了,回頭觀察的次數也更多了。右少卿感覺,他似乎快到目的地了。她在街邊停下來,遠遠觀察著正佯裝看櫥窗的顧尚賓。
界限街並不寬,卻是香港非常著名的一條街。
一八六〇年,清政府和英國簽署了一份屈辱的協議,就是有名的“北京條約”。在這個“條約”中,清政府將九龍半島南部割讓給英國。分割九龍半島的界限,就是今天的界限街。當時還沒有街,英國人稱之為“界限線”。
一八九八年,英國人和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租借了新九龍及新界。這樣一來,在這條“界限線”以南的九龍半島為“割讓地”,以北的新九龍和新界,則成為“租借地”。
一九三四年,香港政府在這條“界限線”上開辟道路,就成為今天的界限街。
時至今日,這條界限街仍在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界限街以北地區的房屋物業,因為這裏當年曾經是“租借地”,因此要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租。而在界限街以南,理論上已是英國的土地,這裏的房屋物業,則要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稅。北邊繳地租,南邊繳地稅,這兩邊是有區別的。
同時,這條界限街不僅是九龍與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也是油尖旺區與深水埗區的分界線。
顧尚賓走到界限街上的時候,就放慢了速度,小心地看著身後。
右少卿看得出來,他非常謹慎。他確認身後沒有問題後,就進了一棟舊樓房。右少卿悄悄從那舊樓房門前走過,門牌號碼是:九龍界限街41號。
如今,這棟老樓房早已沒了蹤影。但上了年紀的香港人或許還記得,這裏曾經是著名的“大光明影業公司”的所在地。香港著名導演顧而已,曾在這裏拍了一部著名的電影,叫《小二黑結婚》。看官們要明白,這個細節很重要。
右少卿緩緩從這裏走過時,不僅看清了門牌號碼,還察覺這裏隱約有一絲緊張的氣氛。(.無彈窗廣告)這是她的職業敏感。她因此繼續向前走。走到一處報攤前,她停下來買報紙的時候,不經意地回頭觀察。在不太多的行人中間,她看見一個賣水果的攤子,兩個靠在牆邊閑聊的年輕人,還有一輛停在牆邊的黃包車。車夫躺在車上,用草帽蓋著臉,似乎在打瞌睡。
但右少卿卻看出來,這些人都是警衛,是守衛這棟舊樓房的。那麽,問題就來了,這裏為什麽要受到如此嚴密的警戒?
這個時候,右少卿還沒有其他的想法。她隻想盡快和台灣的保密局取得聯係,無論通過什麽人都可以。
現在,她看見顧尚賓進了這棟小樓,再看見小樓外麵的警戒,就已經猜測出來,這裏可能是台灣保密局在香港的一個聯絡點,甚至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聯絡點。她心裏的想法是,如何通過這個聯絡點,與台灣保密局恢複聯係。不僅要得到新電台,還要獲得經費。這是她到香港來的兩個主要目的。
但直接找上門去,肯定是不行的,盡管顧尚賓也在裏麵。如果她受到裏麵人的懷疑,不僅不能建立聯係,甚至會丟掉性命。
右少卿向附近觀察片刻,就注意到41號的斜對麵有一家小旅館。她很快就在這家小旅館的頂樓租了一個小房間。站在這個小房間的窗前,她可以看見41號外麵的大致情況。
右少卿一連在這個小房間裏盯了三四天,終於在這一天的傍晚看見顧尚賓從這棟小樓房裏走出來。她略略地考慮一下就明白,隻有盯住這個顧尚賓,她或許可以找到和台灣保密局建立聯係的辦法。
這天夜裏一點多鍾的時候,她跟著顧尚賓在九龍一帶繞了一個大圈,終於跟著他從天星小輪港口上船,到了香港島,最後到了告士打道的“德利”漁行的外麵。
她到達的時候,左少卿和於誌道剛剛乘車離開不久。
到了這個時候,右少卿心裏的疑慮更加濃重,幾乎到了化不開的地步。第一,顧尚賓在九龍繞了那麽大一圈,才到了這裏,顯然是為了躲避跟蹤。第二,她在“德利”漁行外麵觀察到,這裏同樣有超出異常的警戒。她心裏的疑問是:為什麽?
旁觀而言,左少卿和右少卿,這兩個特工行裏的頂尖高手都到了這裏。她們心裏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麽?
相比較而言,左少卿心裏的疑惑更清楚一些。新華社香港分社外麵的緊張氣氛;於誌道說中共那邊出了大事;馮頓的謹慎,還有他可能有的“中共背景”;尤其是出現在“德利”漁行的陳蔭堂。左少卿憑直覺,判斷他是從台灣保密局派來的。所有這些情況綜合起來,都預示著,香港這裏確確實實正在發生著一件“大事”。
左少卿最為猶豫的是,她是否要插手其中。她插手其中有利還是有弊?其次,是她如何插手其中,能否對自己的同誌有幫助。
這個時候,被右少卿跟蹤的顧尚賓已經進了“德利”漁行,並且進了陳蔭堂所住的小房間裏。他看見陳蔭堂雙手捂著喉嚨,表情痛苦地坐在椅子上。炎哥則坐在他的身邊,正關切地看著他。
這個陳蔭堂,並不是台灣保密局的人,而是台灣“國家安全局”第一處的少將副處長。這個“國安局”第一處的職責,重點負責對大陸的情報活動,並對島內各情治係統針對大陸的情報工作,作政策性的設計和督導。可以說,權力極大。
台灣的“國家安全局”有一個著名的特點,就是將官多。全局不過一千多人,據說就有五百多名將官。所以,陳蔭堂這個副處長也是少將,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陳蔭堂此次來香港,是作為“國家安全局”特派員的身份,協調在香港的各情治係統的站組,共同做好接運鄭遠山秘密前往台灣的工作。
他這次與“新義安”大佬炎哥見麵,事先取得了炎哥父親向乾的親筆信,準備用走私的辦法,將鄭遠山送到台灣。不料,第一次見麵,就遇到了於誌道和左少卿,並被左少卿一拳擊中喉嚨,讓他幾乎昏厥過去。
此時,他喉嚨仍然劇痛,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
他陰沉地瞪著炎哥,說:“炎哥,你就不應該和這種人打交道!太惡劣了!”
炎哥就向陳蔭堂陪出笑臉。炎哥的權勢再大,也不敢得罪這位從台灣來的特派員。他盡可能緩和地說:“陳叔,你有什麽不知道的。那個於老板可是國軍的上將呀,不久前剛剛退下來。他在國軍中一定還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也是我不敢得罪的。那個左女士,是台北荃叔的弟子。家父在台北,也多虧荃叔照顧呀。所以,我也不敢拿她怎麽著。陳叔,你說你是‘新義安’的人,真的讓兄弟很難辦呀!”
陳蔭堂瞪著他,啞聲說:“什麽很難辦!你是這裏的龍頭老大,有什麽難辦的!把那兩個混蛋都處理掉,你還做不了嗎?有什麽難的!”
炎哥聽他這麽說,就笑了起來,說:“陳叔,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還有什麽不明白的。我把這兩個人處理掉,要不了兩天,香港警察就知道了。香港警察一知道,就是全天下都知道了。香港警察對我會怎麽樣,可以放在一邊不說。陳叔你的任務,可就全瞎了。你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呀,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