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少卿不能不想到,還在南京的時候,杜自遠就說“水葫蘆”已經跑到廣州了,似乎知道他的行蹤。現在她和妹妹剛到廣州,杜自遠卻告訴她,“水葫蘆”已經逃到香港了。她也覺得這其中可能有什麽問題。但轉念一想,杜自遠不應該對她們有什麽隱瞞的呀!
當天夜裏,龍錦雲給她們帶來明天去香港所需要的證件和火車票。
這天夜裏,三個女人沒有什麽事,坐在一起閑聊。龍錦雲就向她們講述自己幾次看見她們姐妹倆的經過,以及她在這段經曆中的沉浮與掙紮。
她說:“我特別特別幸運的,就是被派到湖北調查局。我在局裏就是做一些打雜的事。我估計,隻要一過解密期,我就會被分配到遠遠的什麽地方。那樣,我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隻有在武漢,我才能意外看見你們。”
左少卿笑著說:“你是先看見了我,還是先看見了我妹。”
龍錦雲說:“我是先看見了你妹妹,右姐。不過,右姐好機警,把我甩掉了。不過,這就給了我希望。我就天天上街轉呀,天天上街轉。後來就看見左姐了。不過,我看見你們一個是長頭發,一個是短頭發,可把我嚇壞了。(.)我以為是我看花了眼。”
左少卿姐妹兩個都笑了起來,說:“總歸是讓你看見了。”
龍錦雲說:“就是因為這個,老杜才相信,你們兩個都在武漢。老杜說,你要能把她們盯住,那才是怪事呢。”
她們一直聊到夜很深的時候,才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左少卿姐妹和龍錦雲三人,乘上了從廣州開往深圳的早班車。這趟火車極慢。大概不會有人相信,廣九線全長不過一百五十多公裏,這趟火車竟然開了六個小時。火車在路上走走停停,在一些小站一停就是十幾分鍾,給其他車次讓路。這樣,她們到達羅湖橋站時,已經是下午兩點鍾了。
左少卿和龍錦雲都沒有從羅湖口岸進入香港的經曆。右少卿是經曆過的,她自告奮勇為她們帶路,沿著鐵軌向前走去。
但是,到了羅湖口岸時,那裏的情景卻讓她們大為吃驚。
羅湖口岸的外麵是一條並不太寬的小街,叫和平街。和平街左側是著名的僑社。僑社並不如它的名字聽上去那樣是什麽社會團體。這是一個集餐飲、住宿、購物以及娛樂的場所。僑社的舞廳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有名的。許多進出羅湖口岸的人都要在那裏停留或者消閑一會兒,然後再離開。
僑社的對麵,是一大排店鋪。都是非常小而雜亂的店鋪,出售各色小吃、百貨、日用品等種種商品。但凡你能想到的,這裏都有出售。
讓她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和平街的兩側,所有的角落、空地,甚至店鋪裏,都擠滿了衣裳襤褸、麵容消瘦、神色不安的百姓。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帶著一點更加破爛的行李,兩眼茫然地看著羅湖口岸那一邊。
他們人太多,把本來就不寬的和平街擠得隻剩下一條狹窄的通道。
左少卿姐妹和一些準備去羅湖口岸的人,都惶恐不安地從這些難民一般的百姓中間走過去,誰也不敢高聲說話。
左少卿對這種情況非常驚訝。全國已經解放好幾年了。從報紙上看到,國內已經完成了農村的合作社化,城市裏也完成了公私合營改造。怎麽會有這麽多難民呢?他們為什麽聚焦在這裏?想去香港嗎?為什麽?
她低聲問龍錦雲。龍錦雲對這種情況也是一無所知。
她們默默地從難民中間走過去。前麵就是羅湖口岸。一些身穿黃軍裝的士兵持槍守在和平街的一端,不讓那些難民再向前走。
那個時候的羅湖口岸,非常的簡陋和狹小。
和平街的盡頭,就是羅湖橋。羅湖橋的北端有兩排低矮的平房,這就是羅湖口岸了。右少卿領著她們,直接向左側平房的第一個窗口走過去。
左少卿看清了,那排平房的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四個紅色大字:“深圳海關”。她看見,妹妹已經在第一個窗口前停了下來。在那個窗口旁邊的牆上貼著一張白紙,上麵用毛筆寫著:“出入檢查”。
右少卿把自己的皮箱放在窗台上,然後把自己的證件遞進窗口裏。
左少卿在後麵看見,那個身穿黃軍裝的海關人員隻是在皮箱上拍了一下,就算檢查過了,然後拿起一枚印章,在妹妹的證件上蓋了一下,就遞了出來。
妹妹提起自己的皮箱,拿回證件,回頭向姐姐撇了一下嘴,就向裏麵走去。左少卿和龍錦雲也和右少卿一樣,把自己的提包和書包放在窗台上,讓海關檢查人員拍一下,然後在她們的證件上蓋了章,就放她們過去了。
她們三個人離開“深圳海關”,隻幾步路,就走上了羅湖橋。
左少卿問:“妹,咱們這就算過關了嗎?”
妹妹笑一下,“這一邊是最簡單的,到了橋那頭才嚴格一些。”
左少卿問:“外麵那些難民,是怎麽回事?”
妹妹回頭看了一眼,“海關”外的黑壓壓的難民,都無聲地向這邊看著。她搖搖頭,“不知道。我以前來,這裏是很繁華的,沒有這麽多的難民。”
她們都疑惑著,沿著羅湖橋繼續向前走去。
廣九鐵路以及她們現在踏上的羅湖橋,是由中國著名的鐵路建築工程師詹天佑主持設計建造的,始建於一九〇九年。羅湖橋是一座鐵橋,中間有兩道鐵軌。橋麵是由木板鋪成的,以便於行人行走。
她們走上羅湖橋時才知道,橋上還有一道關口。兩道布滿鐵絲網的路障交叉著攔在橋麵上,形成一個狹窄的出口。幾名穿黃軍裝的海關人員站在路障旁邊,檢查每個人的行李。檢查也很簡單,他們隻是把皮箱或提包裏的東西大致翻一翻,就揮手讓她們過去了。
再往前,木板鋪成的橋麵上畫著一道粗粗的紅線。
右少卿小聲說:“這就是邊境線。過了線,就屬於香港了。”
她們跨過紅線,走到羅湖橋另一端,這裏就是香港海關了。
香港海關的工作人員有香港人也有英國人。他們都穿著整齊的製服,頭上戴著大沿帽,很客氣地要求每一個過關的旅客打開自己的行李。他們的檢查就很仔細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看到摸到。
十幾分鍾後,她們終於離開香港海關,進入了香港。
她們乘了出租汽車,直接去了潮海大廈。她們按照約定,在潮海大廈裏住下來。
左少卿在浴室裏洗了澡,換了幹淨衣服,又仔細梳了頭,然後對妹妹說:“你們兩個休息一下吧,我要出去一會兒。”
妹妹睜大眼睛看著她,“你走得遠嗎?要不要我陪你?”。
左少卿說:“不遠,就在這個樓裏。”
她出了房間,乘電梯到了頂樓。她向寂靜的走廊裏看了一下,就走到一扇雙開的門前停下,輕輕地敲門。裏麵立刻傳出來“請進”的聲音。她推開門走進去。
左少卿進了門,立刻就看見正在房間裏來回走動的馮頓。他們互相注視著,都有一些吃驚,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左少卿吃驚,不是因為見到了馮頓。杜自遠已經告訴她,來香港後就與馮頓聯係,他會安排好一切。她吃驚的是,馮頓竟比兩年前瘦了許多,臉色也不是很好。
馮頓吃驚,則是因為他真的沒想到。他沒想到到今天和他見麵的,竟然是兩年前就認識的那個台灣保密局情報軍官左少卿。他當年曾經對她疑惑過,是不是她給自己打電話報警。但一查清她的身份,就相信不是了。但今天一見麵,他不用問就知道,當年就是這個左少卿給他的秘書打電話,提到了《小二黑結婚》。
他無聲地走到左少卿麵前,和她握了一下手。向沙發上一指,“請坐吧。”
他給左少卿倒了一杯茶,放在她的麵前,也在沙發上坐下來。
左少卿笑著說:“馮先生,一轉眼兩年沒見了。你比以前瘦了一些。”
馮頓默默地看著她,眼神裏有一種很沉重的感覺。他說:“我確實沒想到是你。我們還是說正事吧。我昨天夜裏剛接到電報,說你來香港追蹤的‘水葫蘆’,名叫李鏗一。他現在正躲在美國駐香港的總領事館裏。”
左少卿注視著他,目光飛快地閃動著。馮頓說的話,正和她心裏知道的情況對應著。早在一九四九年,柳秋月調查“水葫蘆”的時候,就從錢玉紅在重慶銅梁縣的結婚登記中發現,她男人不是姓李就是姓季。幾天前,錢玉紅神經失常時所喊的“鏗一!鏗一!”那就是這兩個字了。李鏗一。好怪的名字,她在心裏想。
讓她心裏緊張的,是這個李鏗一竟然已經跑進了美國的總領事館裏。這樣一來,事情就很難辦了。她不可能衝進或者潛入美國總領事館裏去找李鏗一。
當天夜裏,龍錦雲給她們帶來明天去香港所需要的證件和火車票。
這天夜裏,三個女人沒有什麽事,坐在一起閑聊。龍錦雲就向她們講述自己幾次看見她們姐妹倆的經過,以及她在這段經曆中的沉浮與掙紮。
她說:“我特別特別幸運的,就是被派到湖北調查局。我在局裏就是做一些打雜的事。我估計,隻要一過解密期,我就會被分配到遠遠的什麽地方。那樣,我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隻有在武漢,我才能意外看見你們。”
左少卿笑著說:“你是先看見了我,還是先看見了我妹。”
龍錦雲說:“我是先看見了你妹妹,右姐。不過,右姐好機警,把我甩掉了。不過,這就給了我希望。我就天天上街轉呀,天天上街轉。後來就看見左姐了。不過,我看見你們一個是長頭發,一個是短頭發,可把我嚇壞了。(.)我以為是我看花了眼。”
左少卿姐妹兩個都笑了起來,說:“總歸是讓你看見了。”
龍錦雲說:“就是因為這個,老杜才相信,你們兩個都在武漢。老杜說,你要能把她們盯住,那才是怪事呢。”
她們一直聊到夜很深的時候,才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左少卿姐妹和龍錦雲三人,乘上了從廣州開往深圳的早班車。這趟火車極慢。大概不會有人相信,廣九線全長不過一百五十多公裏,這趟火車竟然開了六個小時。火車在路上走走停停,在一些小站一停就是十幾分鍾,給其他車次讓路。這樣,她們到達羅湖橋站時,已經是下午兩點鍾了。
左少卿和龍錦雲都沒有從羅湖口岸進入香港的經曆。右少卿是經曆過的,她自告奮勇為她們帶路,沿著鐵軌向前走去。
但是,到了羅湖口岸時,那裏的情景卻讓她們大為吃驚。
羅湖口岸的外麵是一條並不太寬的小街,叫和平街。和平街左側是著名的僑社。僑社並不如它的名字聽上去那樣是什麽社會團體。這是一個集餐飲、住宿、購物以及娛樂的場所。僑社的舞廳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有名的。許多進出羅湖口岸的人都要在那裏停留或者消閑一會兒,然後再離開。
僑社的對麵,是一大排店鋪。都是非常小而雜亂的店鋪,出售各色小吃、百貨、日用品等種種商品。但凡你能想到的,這裏都有出售。
讓她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和平街的兩側,所有的角落、空地,甚至店鋪裏,都擠滿了衣裳襤褸、麵容消瘦、神色不安的百姓。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帶著一點更加破爛的行李,兩眼茫然地看著羅湖口岸那一邊。
他們人太多,把本來就不寬的和平街擠得隻剩下一條狹窄的通道。
左少卿姐妹和一些準備去羅湖口岸的人,都惶恐不安地從這些難民一般的百姓中間走過去,誰也不敢高聲說話。
左少卿對這種情況非常驚訝。全國已經解放好幾年了。從報紙上看到,國內已經完成了農村的合作社化,城市裏也完成了公私合營改造。怎麽會有這麽多難民呢?他們為什麽聚焦在這裏?想去香港嗎?為什麽?
她低聲問龍錦雲。龍錦雲對這種情況也是一無所知。
她們默默地從難民中間走過去。前麵就是羅湖口岸。一些身穿黃軍裝的士兵持槍守在和平街的一端,不讓那些難民再向前走。
那個時候的羅湖口岸,非常的簡陋和狹小。
和平街的盡頭,就是羅湖橋。羅湖橋的北端有兩排低矮的平房,這就是羅湖口岸了。右少卿領著她們,直接向左側平房的第一個窗口走過去。
左少卿看清了,那排平房的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四個紅色大字:“深圳海關”。她看見,妹妹已經在第一個窗口前停了下來。在那個窗口旁邊的牆上貼著一張白紙,上麵用毛筆寫著:“出入檢查”。
右少卿把自己的皮箱放在窗台上,然後把自己的證件遞進窗口裏。
左少卿在後麵看見,那個身穿黃軍裝的海關人員隻是在皮箱上拍了一下,就算檢查過了,然後拿起一枚印章,在妹妹的證件上蓋了一下,就遞了出來。
妹妹提起自己的皮箱,拿回證件,回頭向姐姐撇了一下嘴,就向裏麵走去。左少卿和龍錦雲也和右少卿一樣,把自己的提包和書包放在窗台上,讓海關檢查人員拍一下,然後在她們的證件上蓋了章,就放她們過去了。
她們三個人離開“深圳海關”,隻幾步路,就走上了羅湖橋。
左少卿問:“妹,咱們這就算過關了嗎?”
妹妹笑一下,“這一邊是最簡單的,到了橋那頭才嚴格一些。”
左少卿問:“外麵那些難民,是怎麽回事?”
妹妹回頭看了一眼,“海關”外的黑壓壓的難民,都無聲地向這邊看著。她搖搖頭,“不知道。我以前來,這裏是很繁華的,沒有這麽多的難民。”
她們都疑惑著,沿著羅湖橋繼續向前走去。
廣九鐵路以及她們現在踏上的羅湖橋,是由中國著名的鐵路建築工程師詹天佑主持設計建造的,始建於一九〇九年。羅湖橋是一座鐵橋,中間有兩道鐵軌。橋麵是由木板鋪成的,以便於行人行走。
她們走上羅湖橋時才知道,橋上還有一道關口。兩道布滿鐵絲網的路障交叉著攔在橋麵上,形成一個狹窄的出口。幾名穿黃軍裝的海關人員站在路障旁邊,檢查每個人的行李。檢查也很簡單,他們隻是把皮箱或提包裏的東西大致翻一翻,就揮手讓她們過去了。
再往前,木板鋪成的橋麵上畫著一道粗粗的紅線。
右少卿小聲說:“這就是邊境線。過了線,就屬於香港了。”
她們跨過紅線,走到羅湖橋另一端,這裏就是香港海關了。
香港海關的工作人員有香港人也有英國人。他們都穿著整齊的製服,頭上戴著大沿帽,很客氣地要求每一個過關的旅客打開自己的行李。他們的檢查就很仔細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看到摸到。
十幾分鍾後,她們終於離開香港海關,進入了香港。
她們乘了出租汽車,直接去了潮海大廈。她們按照約定,在潮海大廈裏住下來。
左少卿在浴室裏洗了澡,換了幹淨衣服,又仔細梳了頭,然後對妹妹說:“你們兩個休息一下吧,我要出去一會兒。”
妹妹睜大眼睛看著她,“你走得遠嗎?要不要我陪你?”。
左少卿說:“不遠,就在這個樓裏。”
她出了房間,乘電梯到了頂樓。她向寂靜的走廊裏看了一下,就走到一扇雙開的門前停下,輕輕地敲門。裏麵立刻傳出來“請進”的聲音。她推開門走進去。
左少卿進了門,立刻就看見正在房間裏來回走動的馮頓。他們互相注視著,都有一些吃驚,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左少卿吃驚,不是因為見到了馮頓。杜自遠已經告訴她,來香港後就與馮頓聯係,他會安排好一切。她吃驚的是,馮頓竟比兩年前瘦了許多,臉色也不是很好。
馮頓吃驚,則是因為他真的沒想到。他沒想到到今天和他見麵的,竟然是兩年前就認識的那個台灣保密局情報軍官左少卿。他當年曾經對她疑惑過,是不是她給自己打電話報警。但一查清她的身份,就相信不是了。但今天一見麵,他不用問就知道,當年就是這個左少卿給他的秘書打電話,提到了《小二黑結婚》。
他無聲地走到左少卿麵前,和她握了一下手。向沙發上一指,“請坐吧。”
他給左少卿倒了一杯茶,放在她的麵前,也在沙發上坐下來。
左少卿笑著說:“馮先生,一轉眼兩年沒見了。你比以前瘦了一些。”
馮頓默默地看著她,眼神裏有一種很沉重的感覺。他說:“我確實沒想到是你。我們還是說正事吧。我昨天夜裏剛接到電報,說你來香港追蹤的‘水葫蘆’,名叫李鏗一。他現在正躲在美國駐香港的總領事館裏。”
左少卿注視著他,目光飛快地閃動著。馮頓說的話,正和她心裏知道的情況對應著。早在一九四九年,柳秋月調查“水葫蘆”的時候,就從錢玉紅在重慶銅梁縣的結婚登記中發現,她男人不是姓李就是姓季。幾天前,錢玉紅神經失常時所喊的“鏗一!鏗一!”那就是這兩個字了。李鏗一。好怪的名字,她在心裏想。
讓她心裏緊張的,是這個李鏗一竟然已經跑進了美國的總領事館裏。這樣一來,事情就很難辦了。她不可能衝進或者潛入美國總領事館裏去找李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