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少卿驚愕而疑惑地看著他,卻說不出話來。
旁觀而言,今天世界上的事,總是向你最想不到甚至最不希望的方向發展,總是讓你處於最苦惱又最無奈的境地。人生之歎,莫不如此。
兩年前,左少卿在促成馮頓與於誌道合作的過程中,已竭盡全力。當時,他們三個人都認為,這樁航運生意具有多麽好的前景。今天來看,這一點是沒錯的。但是,於誌道要回美國去守護他的妻子。而馮頓,卻不肯接這樁前景遠大的生意。
她實在想不明白,馮頓為什麽不肯接這樁生意。
於誌道似乎也看出左少卿的想法。他在她麵前坐下來,非常認真地說:“左少,從五五年開始到現在,隻有兩年的時間呀,你知道我給他們運送了多少物資?差不多有數十萬噸呀!有他們緊缺的買不到的物資,也有精密的加工設備,許多東西是你想不到的。我停靠最多的地方是汕頭。每次卸完貨,當地的官員就會到船上來看我,握著我的手說許多感謝的話。我不知道他是什麽官員,但肯定不是普通官員。他臨走的時候,會送給我一箱子酒。我能感受到,這箱子酒代表他們非常重的謝意。左少,不是因為我妻子得了重病,我會一直把這個生意做下去。你說,他馮頓為什麽不願意把這個生意接過去!”
左少卿說不出話來。她妹妹右少卿看著他們,也驚愕地說不出話來。
這天夜裏,左少卿回到潮海大廈時,直接去了馮頓位於頂層的房間。也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
她說:“於誌道的生意,明顯對國內的經濟建設有好處,並且已經做出了那麽大的成績,你為什麽不接手做呢?”
馮頓的表情讓她感到驚訝。他用那麽一種複雜的難以言明的眼神看著她,許久沒有說話。她感覺到,他心裏有話,卻說不出來。或者,是不想說。再或者,是說不出口。她能看出他那痛苦的表情後麵,有多麽沉重的壓抑。
她小聲地說:“馮先生,可以對我說嗎?我關心這件事,是因為我當時也促進過這件事,我是看著這件事如何成功的。哪怕,你隻說幾句,能夠讓我明白就行。”
馮頓雙臂支在膝蓋上,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垂著頭,一動不動地坐在左少卿對麵。可以看出來,他心裏正在做著痛苦的掙紮。
許久,他慢慢抬起頭,用很輕的聲音說:“左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可能,遭人暗算。”他又沉默了很長時間,才補充說:“被自己人。”
左少卿更加驚訝地看著他。她有一種感覺,她已經許久沒有和組織取得聯係了,她對國內的情況更是所知甚少。她對組織的理解,可能全部來源於杜自遠對她的信任。可是,她和杜自遠之間的信任,是在戰場上用生命換來的呀!
她也明白,這樣一種信任,是被許多年,被許多艱難考驗過的,是極其難得的。
她隱約意識到,國內的人,具體地說情報係統裏的人,例如老馮的這個係統裏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信任呢?他們雖然都是中共黨員,都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但是,他們首先也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呀!世界上的一切複雜,一切不理智,甚至不信任,也可能在他們身上存在。
她小聲問:“是哪一方麵?”對她來說,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馮頓咬著牙,瞪著她,低聲說:“是經濟方麵的,或者說,是財務方麵的。”
這個說法,讓左少卿鬆了一口氣,隻要不是政治方麵的就好。她感覺,馮頓在香港,以貿易公司為掩護,從事複雜的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要想在財務方麵一點問題都沒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馮頓卻對她說:“左少,在財務方麵,我有沒有問題,隻有我自己知道。我告訴你,我問心無愧!”
左少卿注視著他堅定的目光,也不能不點頭。她能判斷出一個人是不是說謊。
馮頓繼續說:“在我的工作裏,有些經費的使用,是說不出來源,也說不出去向的。這是我的任務決定的,這些經費的使用,本身就是秘密。我經手的生意,包括於誌道的生意,也很難完全說清楚。我隻能說,我問心無愧。於誌道提出由我接管他的股份時,我確實是準備接管的。我知道於誌道的生意,對國內的經濟建設有很大的好處。但是,自從兩年前黃佐竹犧牲後,香港工委來了一位新的領導。我們之間一直有些隔膜。這次,我提出接管於誌道的股份時,這位領導卻笑著對我說:‘老馮,你很熱心這件事吧。’左少,我聽得出這句話裏的含義。”
左少卿沉默了。話說到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很清楚了。這就解釋了,馮頓為什麽不願意接手於誌道的股份。她心裏很難過,卻一點辦法也沒有。信任,永遠是情報係統裏最珍稀的東西。
這件事裏最讓她為難的是,她無法向於誌道做出合理的解釋。她也說不出口。
幾天後,龍錦雲再次來到香港時,她就馮頓和於誌道有關輪船股份的事,又寫了一個簡要報告,交給龍錦雲帶回去。但她很快就接到杜自遠從北京打來的長途。
杜自遠在電話裏隻說了一句話:“你信中所提之事,不要涉入。”
左少卿心裏非常苦惱。她前麵的兩個報告一點消息也沒有。這個報告立刻就有了消息,卻警告她不要涉入!人生中最苦惱的事,就是當你發現你所追求的事業存在一點小小的瑕疵,或者不足,你很希望去補救,去修複。但是,你接到的指令卻是,不要涉入!你眼睜睜地看著那一點點瑕疵,那一點點不足,變成大大的漏洞。你卻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她心裏的苦惱不能對馮頓說,也不能對妹妹說,更不能對於誌道說,隻能藏在自己的心裏。另外一件事,“水葫蘆”仍然躲藏在美國總領事館裏,拿他沒有辦法。她每天隻能用看報紙打發時間。
但報紙上的新聞,幾乎全部都是“逃港”難民的事。難民們躲在山林裏,沒有任何棲身之處,真的是日曬雨淋,無處藏身。他們每天隻靠香港百姓投入山林裏的食物為生。香港政府一再聲明,要把難民全部遣返回內地。
這天中午,左少卿姐妹剛剛吃完午飯,正在房間裏休息,於誌道卻來了。
他一進了門,就認真地看著左少卿,足足看了有一分鍾。他最後歎息著說:“左少,我看出來了,你和馮頓沒有談成。他還是不肯接我的生意,是不是?”
左少卿心裏很複雜。她不能向他說明馮頓心裏的憂慮,隻好向他搖搖頭。
於誌道坐在桌邊,輕聲說:“左少,我真舍不得把這兩條船給別人呀!”
左少卿輕聲說:“我知道。這件事,確實叫人很無奈。”
於誌道揮了一下手,“現在來看,這件事已經沒有辦法了。我正在聯係出手這兩條船的事,很快就會有結果了。可是,還有一件事呢,我希望能有一個合適的人接手。否則,這件事也做不下去了。”
左少卿注意地看著他,“是什麽事?”
於誌道點點頭,“就是我和炎哥的走私生意。這個生意,也做得很大,也很掙錢。我估計,馮頓更不會接這個生意了。沒有合適的人做中間人,這個生意就沒辦法做下去了。你明白這個意思嗎?”
左少卿想了一下,也明白了其中的問題。這個合適的中間人,應該和大陸方麵有比較深的關係,還要和炎哥有很深的關係。馮頓不是願意不願意的事,而是不合適。眼下來看,還真沒有這麽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手炎哥的走私生意。
房間裏有一點沉默。於誌道和左少卿姐妹都沒有說話。
終於,於誌道說:“你現在有事嗎?要是沒事,就陪我去見炎哥。就當是散散心吧,你已經來香港幾天了,也應該去看看炎哥。順便,和炎哥商量一下這件事。”
為了馮頓不肯接於誌道的航運生意,為了不能向於誌道做出合理的解釋,左少卿心裏已經很過意不去了。這個時候,就更不願意掃他的興。就說:“也好,我來了這些日子,也確實應該跟炎哥照個麵,不然,炎哥又要說我了。妹,你也去吧,去認識認識炎哥。”
右少卿正覺得整天坐在房間裏很無聊,也想出去轉一轉,立刻站起來說:“那好,我也正想出去走一走呢。走吧。”
這樣,三個人就出了門。他們在潮海大廈門外,上了於誌道的汽車。
楊誌坐在汽車裏,一看見出來的右少卿,急忙下了車說:“是右少吧,兩年前那天夜裏,我可見過你呢,還是我幫你放的救生艇。”
右少卿也很快樂,握著他的手說:“楊副官,那天可真要謝謝你了。當時你背著光,我可真沒認出你來。要不然,我早就見到我姐了。”
旁觀而言,今天世界上的事,總是向你最想不到甚至最不希望的方向發展,總是讓你處於最苦惱又最無奈的境地。人生之歎,莫不如此。
兩年前,左少卿在促成馮頓與於誌道合作的過程中,已竭盡全力。當時,他們三個人都認為,這樁航運生意具有多麽好的前景。今天來看,這一點是沒錯的。但是,於誌道要回美國去守護他的妻子。而馮頓,卻不肯接這樁前景遠大的生意。
她實在想不明白,馮頓為什麽不肯接這樁生意。
於誌道似乎也看出左少卿的想法。他在她麵前坐下來,非常認真地說:“左少,從五五年開始到現在,隻有兩年的時間呀,你知道我給他們運送了多少物資?差不多有數十萬噸呀!有他們緊缺的買不到的物資,也有精密的加工設備,許多東西是你想不到的。我停靠最多的地方是汕頭。每次卸完貨,當地的官員就會到船上來看我,握著我的手說許多感謝的話。我不知道他是什麽官員,但肯定不是普通官員。他臨走的時候,會送給我一箱子酒。我能感受到,這箱子酒代表他們非常重的謝意。左少,不是因為我妻子得了重病,我會一直把這個生意做下去。你說,他馮頓為什麽不願意把這個生意接過去!”
左少卿說不出話來。她妹妹右少卿看著他們,也驚愕地說不出話來。
這天夜裏,左少卿回到潮海大廈時,直接去了馮頓位於頂層的房間。也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
她說:“於誌道的生意,明顯對國內的經濟建設有好處,並且已經做出了那麽大的成績,你為什麽不接手做呢?”
馮頓的表情讓她感到驚訝。他用那麽一種複雜的難以言明的眼神看著她,許久沒有說話。她感覺到,他心裏有話,卻說不出來。或者,是不想說。再或者,是說不出口。她能看出他那痛苦的表情後麵,有多麽沉重的壓抑。
她小聲地說:“馮先生,可以對我說嗎?我關心這件事,是因為我當時也促進過這件事,我是看著這件事如何成功的。哪怕,你隻說幾句,能夠讓我明白就行。”
馮頓雙臂支在膝蓋上,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垂著頭,一動不動地坐在左少卿對麵。可以看出來,他心裏正在做著痛苦的掙紮。
許久,他慢慢抬起頭,用很輕的聲音說:“左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可能,遭人暗算。”他又沉默了很長時間,才補充說:“被自己人。”
左少卿更加驚訝地看著他。她有一種感覺,她已經許久沒有和組織取得聯係了,她對國內的情況更是所知甚少。她對組織的理解,可能全部來源於杜自遠對她的信任。可是,她和杜自遠之間的信任,是在戰場上用生命換來的呀!
她也明白,這樣一種信任,是被許多年,被許多艱難考驗過的,是極其難得的。
她隱約意識到,國內的人,具體地說情報係統裏的人,例如老馮的這個係統裏的人,是否也有這樣的信任呢?他們雖然都是中共黨員,都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但是,他們首先也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呀!世界上的一切複雜,一切不理智,甚至不信任,也可能在他們身上存在。
她小聲問:“是哪一方麵?”對她來說,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馮頓咬著牙,瞪著她,低聲說:“是經濟方麵的,或者說,是財務方麵的。”
這個說法,讓左少卿鬆了一口氣,隻要不是政治方麵的就好。她感覺,馮頓在香港,以貿易公司為掩護,從事複雜的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要想在財務方麵一點問題都沒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馮頓卻對她說:“左少,在財務方麵,我有沒有問題,隻有我自己知道。我告訴你,我問心無愧!”
左少卿注視著他堅定的目光,也不能不點頭。她能判斷出一個人是不是說謊。
馮頓繼續說:“在我的工作裏,有些經費的使用,是說不出來源,也說不出去向的。這是我的任務決定的,這些經費的使用,本身就是秘密。我經手的生意,包括於誌道的生意,也很難完全說清楚。我隻能說,我問心無愧。於誌道提出由我接管他的股份時,我確實是準備接管的。我知道於誌道的生意,對國內的經濟建設有很大的好處。但是,自從兩年前黃佐竹犧牲後,香港工委來了一位新的領導。我們之間一直有些隔膜。這次,我提出接管於誌道的股份時,這位領導卻笑著對我說:‘老馮,你很熱心這件事吧。’左少,我聽得出這句話裏的含義。”
左少卿沉默了。話說到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很清楚了。這就解釋了,馮頓為什麽不願意接手於誌道的股份。她心裏很難過,卻一點辦法也沒有。信任,永遠是情報係統裏最珍稀的東西。
這件事裏最讓她為難的是,她無法向於誌道做出合理的解釋。她也說不出口。
幾天後,龍錦雲再次來到香港時,她就馮頓和於誌道有關輪船股份的事,又寫了一個簡要報告,交給龍錦雲帶回去。但她很快就接到杜自遠從北京打來的長途。
杜自遠在電話裏隻說了一句話:“你信中所提之事,不要涉入。”
左少卿心裏非常苦惱。她前麵的兩個報告一點消息也沒有。這個報告立刻就有了消息,卻警告她不要涉入!人生中最苦惱的事,就是當你發現你所追求的事業存在一點小小的瑕疵,或者不足,你很希望去補救,去修複。但是,你接到的指令卻是,不要涉入!你眼睜睜地看著那一點點瑕疵,那一點點不足,變成大大的漏洞。你卻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她心裏的苦惱不能對馮頓說,也不能對妹妹說,更不能對於誌道說,隻能藏在自己的心裏。另外一件事,“水葫蘆”仍然躲藏在美國總領事館裏,拿他沒有辦法。她每天隻能用看報紙打發時間。
但報紙上的新聞,幾乎全部都是“逃港”難民的事。難民們躲在山林裏,沒有任何棲身之處,真的是日曬雨淋,無處藏身。他們每天隻靠香港百姓投入山林裏的食物為生。香港政府一再聲明,要把難民全部遣返回內地。
這天中午,左少卿姐妹剛剛吃完午飯,正在房間裏休息,於誌道卻來了。
他一進了門,就認真地看著左少卿,足足看了有一分鍾。他最後歎息著說:“左少,我看出來了,你和馮頓沒有談成。他還是不肯接我的生意,是不是?”
左少卿心裏很複雜。她不能向他說明馮頓心裏的憂慮,隻好向他搖搖頭。
於誌道坐在桌邊,輕聲說:“左少,我真舍不得把這兩條船給別人呀!”
左少卿輕聲說:“我知道。這件事,確實叫人很無奈。”
於誌道揮了一下手,“現在來看,這件事已經沒有辦法了。我正在聯係出手這兩條船的事,很快就會有結果了。可是,還有一件事呢,我希望能有一個合適的人接手。否則,這件事也做不下去了。”
左少卿注意地看著他,“是什麽事?”
於誌道點點頭,“就是我和炎哥的走私生意。這個生意,也做得很大,也很掙錢。我估計,馮頓更不會接這個生意了。沒有合適的人做中間人,這個生意就沒辦法做下去了。你明白這個意思嗎?”
左少卿想了一下,也明白了其中的問題。這個合適的中間人,應該和大陸方麵有比較深的關係,還要和炎哥有很深的關係。馮頓不是願意不願意的事,而是不合適。眼下來看,還真沒有這麽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手炎哥的走私生意。
房間裏有一點沉默。於誌道和左少卿姐妹都沒有說話。
終於,於誌道說:“你現在有事嗎?要是沒事,就陪我去見炎哥。就當是散散心吧,你已經來香港幾天了,也應該去看看炎哥。順便,和炎哥商量一下這件事。”
為了馮頓不肯接於誌道的航運生意,為了不能向於誌道做出合理的解釋,左少卿心裏已經很過意不去了。這個時候,就更不願意掃他的興。就說:“也好,我來了這些日子,也確實應該跟炎哥照個麵,不然,炎哥又要說我了。妹,你也去吧,去認識認識炎哥。”
右少卿正覺得整天坐在房間裏很無聊,也想出去轉一轉,立刻站起來說:“那好,我也正想出去走一走呢。走吧。”
這樣,三個人就出了門。他們在潮海大廈門外,上了於誌道的汽車。
楊誌坐在汽車裏,一看見出來的右少卿,急忙下了車說:“是右少吧,兩年前那天夜裏,我可見過你呢,還是我幫你放的救生艇。”
右少卿也很快樂,握著他的手說:“楊副官,那天可真要謝謝你了。當時你背著光,我可真沒認出你來。要不然,我早就見到我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