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況且是關乎司馬懿性命,一路上馬不停蹄,終於到了溫縣地界。
鄭光在自己上司麵前雖然唯唯諾諾,但是心裏卻踏實不少,此案由河內太守趙銘親自來查辦,無論結果怎樣,司馬防總不至於怪罪到自己頭上,心裏算盤打的精細。
趙銘幾日前來過此處,道路熟悉,此時心中急切,早把前麵帶路的鄭光甩到了身後。到了司馬家門前,周圍站著不少官府衙役在驅散著圍觀的百姓。幾日前的司馬家還是一處幹淨整潔的府宅,此刻在趙銘眼前的卻是一堆灰燼。
緊跟而至的鄭光氣喘籲籲的指著廢墟說道:“趙大人,這裏就是司馬家,家裏本有司馬防之妻帶著兩個孩子,現在。”
趙銘哪有閑情逸致在這裏聽鄭光講述,撇下眾人跑到廢墟之中查看。趙銘乃是刑警出身,到了現場之後,便本能的搜尋起來,趙銘此刻心中隻想弄清楚:這到底是意外,還是他殺?
可趙銘眼前到處是殘垣斷壁,就連房梁都已經垮塌,一排屋子隻剩下大火燒完後低矮的黑牆。這個年代沒有磚塊,沒有水泥,沒有外牆外保溫,更不可能使用安特福的防火保溫板。所用材質皆以木頭為主,牆體則為土胚澆築而成。雖然漢朝的製陶工藝已經高度發達,瓦當也被廣泛使用,但是其建築質量也不可與現代相提並論。在大火無情的摧殘下,這處宅落已然麵目全非。
翻遍了牆土陶瓦的廢墟,趙銘終於發現了一具已經被燒為焦炭的屍體,於是便俯身細察。剛隨著趙銘過來的鄭光見了那具焦屍,嚇得退後幾步,胃中一酸,竟嘔吐起來。趙銘心中暗嘲:作為溫縣的父母官還口口聲聲說自己盡職盡責,連具屍體都把你嚇成這樣,不知是靠什麽來保溫縣百姓平安的。
觀察一番之後,趙銘根據骨骼判定,這具焦屍應該就是前些日子所見的司馬防婦人,伯達和仲達的母親。然而伯達與仲達呢?他們會不會也如同他們母親一樣被燒成了焦炭。趙銘呼來門外的衙役和侍衛,讓眾人一起搜尋屍體。果真人多力量大,少頃便有一衙役大呼:“大人,這裏有兩具屍體。”
趙銘幾步走去,果真有兩具炭黑的屍體蜷縮著躺在地上,上麵已經覆蓋著一塊房梁和碎土。幾個衙役過來把房梁挪開,清理之後,果真是一大一小兩具屍體。兩具屍體被這大火燒過,已經麵目全非,分辨不出相貌,但是從體格特征來看,這無疑就是司馬朗和司馬懿!
周圍的衙役見了兩具屍體,神情淡漠,似乎在這亂世之中死人已經成了尋常之事,現在隻不過多加了兩個罷了。但是趙銘心中卻隱隱一痛,為一個絕世神童的過早離世而惋惜。上天賜予司馬懿過人的能力,為何要讓他早早的離開人世?
立了許久,趙銘這才又在周圍搜尋起來,自己決定要以一名刑警的身份去為這一家人的死討個說法,若是真是因天災意外,那自己無話可說,但要是另有他因,自己勢必要為他們的死逃個說法。
鄭光已經躲到一邊把胃裏的東西吐了個利索,此刻走到趙銘跟前說道:“趙大人,現在一家的屍首都已經發現,你還是趕緊斷案,好給京城的司馬大人一個解釋。”
趙銘隻顧蒙頭察看著周圍的一切,完全沒有聽見鄭光的話。兩具屍體的口中與鼻腔之中都有灰塵,應該不是被人先行殺死而後縱火的。趙銘起身環顧一周,感覺有些不對頭:若是無意中起火,自然是由一處引開,母親與兩個孩子是不在一間屋子的,大火燒著,就算當時沒有發覺,後來大火上身總不能沒有知覺。無論誰先發現,都會大聲高呼,聽見的人自然會本能的求生往外逃。但是母親卻與兩個兒子在各自的房中死去。除非是整個家中同時起火,而且火勢無法控製,迅速蔓延,才能如此。這個年代縱然不會有汽油煤氣這些東西,怎麽會燒的如此幹淨利落?然而半晌沒有答案,然而趙銘沒有放棄,繼續察看著,不放過每一塊廢墟,每一堆灰燼。
鄭光雖然心中已經不耐煩起來,但是見趙銘全神貫注,也不敢打擾,而衙役們則跟著趙銘一起搜尋著整個府宅,似乎覺得太守大人都如此篤定,這廢墟之中或許真藏著什麽索。
忽然趙銘在院牆邊的火堆之中發現一個不到半寸長的東西,拿過來仔細一看,趙銘心中頓時大驚,一陣涼意襲上後背。
細觀趙銘手中之物,乃是一種醋酸纖維束,是一種由再生纖維製造的人造纖維,其實說的直接點,就是香煙的過濾嘴!這種醋酸纖維所製的過濾嘴在火中無法燃盡,雖然上麵早已沒了紙,而且已經在火中燃去半截,但是作為一個地道的煙民,趙銘斷定這就是一個煙頭。
一個煙頭若是擺在以前的命案現場,或許趙銘都不會如此吃驚,但是在這裏怎麽可能出現煙頭?除了自己,隻有袁義,秦濤和於菲是從二十一世紀來到這裏的,也隻有他們才可能把二十一世紀的東西帶到這裏。於菲和秦濤遠在上黨,也沒有理由到這裏來害司馬懿一家。那麽,就隻有袁義!
袁義曾多次勸說自己殺了司馬懿出去後患,難道是被自己拒絕之後自己一人又跑回此地殺了他們?
趙銘不敢再想,悄悄收起這燒去半截的煙頭,安排眾人準備回縣衙。鄭光見終於不用在這些死屍跟前徘徊,連忙開路。剛出司馬家不願,兩匹快馬而至,馬上兩人乃是袁義和甘水。
見了趙銘和鄭光等人,袁義跳下馬問:“真是司馬家中起火?”原來趙銘跟著鄭光匆匆離開太守府後,袁義找不到趙銘人,一問才知趙銘為了一起火災跟著溫縣縣官到此查案了。見趙銘能為一火災如此關心,袁義便猜定是司馬家中出事,於是便來一看究竟。
趙銘心情沉重,點了點頭便往縣衙行去。
鄭光著急定案,一旁催促:“太守大人,由於司馬大人一家三口在這大火之中喪命,還請大人能向他說明此事乃是意外,以便免除下官日後不必要的麻煩。”
袁義駁道:“意外?太守沒說話你就定案,那還請太守大人到此作何?”
鄭光被一頓訓斥不再言語,袁義又到趙銘跟前低聲言道:“果真是意外?你想過周生沒?”
趙銘對於此事已經無心細究,但是袁義一問,自己便答道:“沒有。”
袁義令道:“你們速去把縣裏的周生帶來問話。”
衙役們抬頭觀望,見趙銘點了點頭,於是眾衙役便領命去拿周生了。
半晌功夫,衙役們帶回一人,那人卻不是周生。一個身材健碩的衙役回道:“回各位大人,周生家中除了這個家丁已無他人。”
袁義問那家丁:“周生現在何處?”
家丁跪在地上麵色驚慌的回道:“我家少爺昨夜出去之後,半夜才回,匆匆收拾了些值錢的家當便帶著其他人走了。我也不知道發生何事,隻是留下我一個人看管府宅。”
鄭光接著嚇唬道:“你所言若不屬實,必將你大刑伺候。”
家丁嚇的連連磕頭道:“大人我說言全部屬實,請大人明察。”
趙銘心中現在已經亂作一團,究竟此事真是周生所為還是袁義所做,自己無法定奪。但是就算是袁義為了除去自己的後患暗自殺了司馬懿,自己也總不能在這裏審問起來,於是下令全郡搜捕周生。
鄭光見事情有變,詢問趙銘:“太守大人,此事莫非是周生縱火?害了司馬家中三人性命?”
趙銘此刻心中隻想了卻此事,回去問袁義,於是回到:“鄭大人有所不知,這周生與司馬家中兩個孩子宿有恩怨,上次曾買凶綁票,正是我路過此地救下,上次放過周生,沒想到他不思悔改恩將仇報。”
於是趙銘下令全郡通緝周生,眾衙役領命前去緝拿了。
盡管此時趙銘心中疑惑重重:若是真是袁義所為,周生又何故倉皇逃走?若是周生所為,那個狀似煙頭之物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處理完溫縣司馬家中起火一事,天已不早。盡管鄭光一再相邀趙銘袁義等人留宿一晚,但是趙銘執意帶著眾人離了溫縣往回趕路。
一路上,趙銘心中按捺不住心中疑慮,詢問袁義:“義哥,昨晚你在哪?”
袁義對趙銘一問有所詫異,回到:“跟你小舅子喝酒喝到半夜,今早醒來便去找你。怎麽,聽你口氣似乎在懷疑是我縱火?”
甘水聞言也插道:“的確不假,昨天袁大哥與我痛飲到半夜,兩人便在我房中睡去。”
從河內太守府到這溫縣,快馬加鞭一來一回恐怕也要一天時間,就算袁義昨夜就算裝醉,半個夜晚不睡也不可能趕得及到溫縣縱火。而自己小舅子甘水總不至於為袁義做假證。
而趙銘暗中攥著手裏狀似煙頭的東西思來想去還是沒有結果,難道真是自己想多了,錯怪袁義了?
鄭光在自己上司麵前雖然唯唯諾諾,但是心裏卻踏實不少,此案由河內太守趙銘親自來查辦,無論結果怎樣,司馬防總不至於怪罪到自己頭上,心裏算盤打的精細。
趙銘幾日前來過此處,道路熟悉,此時心中急切,早把前麵帶路的鄭光甩到了身後。到了司馬家門前,周圍站著不少官府衙役在驅散著圍觀的百姓。幾日前的司馬家還是一處幹淨整潔的府宅,此刻在趙銘眼前的卻是一堆灰燼。
緊跟而至的鄭光氣喘籲籲的指著廢墟說道:“趙大人,這裏就是司馬家,家裏本有司馬防之妻帶著兩個孩子,現在。”
趙銘哪有閑情逸致在這裏聽鄭光講述,撇下眾人跑到廢墟之中查看。趙銘乃是刑警出身,到了現場之後,便本能的搜尋起來,趙銘此刻心中隻想弄清楚:這到底是意外,還是他殺?
可趙銘眼前到處是殘垣斷壁,就連房梁都已經垮塌,一排屋子隻剩下大火燒完後低矮的黑牆。這個年代沒有磚塊,沒有水泥,沒有外牆外保溫,更不可能使用安特福的防火保溫板。所用材質皆以木頭為主,牆體則為土胚澆築而成。雖然漢朝的製陶工藝已經高度發達,瓦當也被廣泛使用,但是其建築質量也不可與現代相提並論。在大火無情的摧殘下,這處宅落已然麵目全非。
翻遍了牆土陶瓦的廢墟,趙銘終於發現了一具已經被燒為焦炭的屍體,於是便俯身細察。剛隨著趙銘過來的鄭光見了那具焦屍,嚇得退後幾步,胃中一酸,竟嘔吐起來。趙銘心中暗嘲:作為溫縣的父母官還口口聲聲說自己盡職盡責,連具屍體都把你嚇成這樣,不知是靠什麽來保溫縣百姓平安的。
觀察一番之後,趙銘根據骨骼判定,這具焦屍應該就是前些日子所見的司馬防婦人,伯達和仲達的母親。然而伯達與仲達呢?他們會不會也如同他們母親一樣被燒成了焦炭。趙銘呼來門外的衙役和侍衛,讓眾人一起搜尋屍體。果真人多力量大,少頃便有一衙役大呼:“大人,這裏有兩具屍體。”
趙銘幾步走去,果真有兩具炭黑的屍體蜷縮著躺在地上,上麵已經覆蓋著一塊房梁和碎土。幾個衙役過來把房梁挪開,清理之後,果真是一大一小兩具屍體。兩具屍體被這大火燒過,已經麵目全非,分辨不出相貌,但是從體格特征來看,這無疑就是司馬朗和司馬懿!
周圍的衙役見了兩具屍體,神情淡漠,似乎在這亂世之中死人已經成了尋常之事,現在隻不過多加了兩個罷了。但是趙銘心中卻隱隱一痛,為一個絕世神童的過早離世而惋惜。上天賜予司馬懿過人的能力,為何要讓他早早的離開人世?
立了許久,趙銘這才又在周圍搜尋起來,自己決定要以一名刑警的身份去為這一家人的死討個說法,若是真是因天災意外,那自己無話可說,但要是另有他因,自己勢必要為他們的死逃個說法。
鄭光已經躲到一邊把胃裏的東西吐了個利索,此刻走到趙銘跟前說道:“趙大人,現在一家的屍首都已經發現,你還是趕緊斷案,好給京城的司馬大人一個解釋。”
趙銘隻顧蒙頭察看著周圍的一切,完全沒有聽見鄭光的話。兩具屍體的口中與鼻腔之中都有灰塵,應該不是被人先行殺死而後縱火的。趙銘起身環顧一周,感覺有些不對頭:若是無意中起火,自然是由一處引開,母親與兩個孩子是不在一間屋子的,大火燒著,就算當時沒有發覺,後來大火上身總不能沒有知覺。無論誰先發現,都會大聲高呼,聽見的人自然會本能的求生往外逃。但是母親卻與兩個兒子在各自的房中死去。除非是整個家中同時起火,而且火勢無法控製,迅速蔓延,才能如此。這個年代縱然不會有汽油煤氣這些東西,怎麽會燒的如此幹淨利落?然而半晌沒有答案,然而趙銘沒有放棄,繼續察看著,不放過每一塊廢墟,每一堆灰燼。
鄭光雖然心中已經不耐煩起來,但是見趙銘全神貫注,也不敢打擾,而衙役們則跟著趙銘一起搜尋著整個府宅,似乎覺得太守大人都如此篤定,這廢墟之中或許真藏著什麽索。
忽然趙銘在院牆邊的火堆之中發現一個不到半寸長的東西,拿過來仔細一看,趙銘心中頓時大驚,一陣涼意襲上後背。
細觀趙銘手中之物,乃是一種醋酸纖維束,是一種由再生纖維製造的人造纖維,其實說的直接點,就是香煙的過濾嘴!這種醋酸纖維所製的過濾嘴在火中無法燃盡,雖然上麵早已沒了紙,而且已經在火中燃去半截,但是作為一個地道的煙民,趙銘斷定這就是一個煙頭。
一個煙頭若是擺在以前的命案現場,或許趙銘都不會如此吃驚,但是在這裏怎麽可能出現煙頭?除了自己,隻有袁義,秦濤和於菲是從二十一世紀來到這裏的,也隻有他們才可能把二十一世紀的東西帶到這裏。於菲和秦濤遠在上黨,也沒有理由到這裏來害司馬懿一家。那麽,就隻有袁義!
袁義曾多次勸說自己殺了司馬懿出去後患,難道是被自己拒絕之後自己一人又跑回此地殺了他們?
趙銘不敢再想,悄悄收起這燒去半截的煙頭,安排眾人準備回縣衙。鄭光見終於不用在這些死屍跟前徘徊,連忙開路。剛出司馬家不願,兩匹快馬而至,馬上兩人乃是袁義和甘水。
見了趙銘和鄭光等人,袁義跳下馬問:“真是司馬家中起火?”原來趙銘跟著鄭光匆匆離開太守府後,袁義找不到趙銘人,一問才知趙銘為了一起火災跟著溫縣縣官到此查案了。見趙銘能為一火災如此關心,袁義便猜定是司馬家中出事,於是便來一看究竟。
趙銘心情沉重,點了點頭便往縣衙行去。
鄭光著急定案,一旁催促:“太守大人,由於司馬大人一家三口在這大火之中喪命,還請大人能向他說明此事乃是意外,以便免除下官日後不必要的麻煩。”
袁義駁道:“意外?太守沒說話你就定案,那還請太守大人到此作何?”
鄭光被一頓訓斥不再言語,袁義又到趙銘跟前低聲言道:“果真是意外?你想過周生沒?”
趙銘對於此事已經無心細究,但是袁義一問,自己便答道:“沒有。”
袁義令道:“你們速去把縣裏的周生帶來問話。”
衙役們抬頭觀望,見趙銘點了點頭,於是眾衙役便領命去拿周生了。
半晌功夫,衙役們帶回一人,那人卻不是周生。一個身材健碩的衙役回道:“回各位大人,周生家中除了這個家丁已無他人。”
袁義問那家丁:“周生現在何處?”
家丁跪在地上麵色驚慌的回道:“我家少爺昨夜出去之後,半夜才回,匆匆收拾了些值錢的家當便帶著其他人走了。我也不知道發生何事,隻是留下我一個人看管府宅。”
鄭光接著嚇唬道:“你所言若不屬實,必將你大刑伺候。”
家丁嚇的連連磕頭道:“大人我說言全部屬實,請大人明察。”
趙銘心中現在已經亂作一團,究竟此事真是周生所為還是袁義所做,自己無法定奪。但是就算是袁義為了除去自己的後患暗自殺了司馬懿,自己也總不能在這裏審問起來,於是下令全郡搜捕周生。
鄭光見事情有變,詢問趙銘:“太守大人,此事莫非是周生縱火?害了司馬家中三人性命?”
趙銘此刻心中隻想了卻此事,回去問袁義,於是回到:“鄭大人有所不知,這周生與司馬家中兩個孩子宿有恩怨,上次曾買凶綁票,正是我路過此地救下,上次放過周生,沒想到他不思悔改恩將仇報。”
於是趙銘下令全郡通緝周生,眾衙役領命前去緝拿了。
盡管此時趙銘心中疑惑重重:若是真是袁義所為,周生又何故倉皇逃走?若是周生所為,那個狀似煙頭之物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處理完溫縣司馬家中起火一事,天已不早。盡管鄭光一再相邀趙銘袁義等人留宿一晚,但是趙銘執意帶著眾人離了溫縣往回趕路。
一路上,趙銘心中按捺不住心中疑慮,詢問袁義:“義哥,昨晚你在哪?”
袁義對趙銘一問有所詫異,回到:“跟你小舅子喝酒喝到半夜,今早醒來便去找你。怎麽,聽你口氣似乎在懷疑是我縱火?”
甘水聞言也插道:“的確不假,昨天袁大哥與我痛飲到半夜,兩人便在我房中睡去。”
從河內太守府到這溫縣,快馬加鞭一來一回恐怕也要一天時間,就算袁義昨夜就算裝醉,半個夜晚不睡也不可能趕得及到溫縣縱火。而自己小舅子甘水總不至於為袁義做假證。
而趙銘暗中攥著手裏狀似煙頭的東西思來想去還是沒有結果,難道真是自己想多了,錯怪袁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