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天合街一路前行,姚偉心裏十分低沉,沒想到這個師紹慧剛才分析得那麽準確,而且獻的計那麽狠毒,不由得為呂繼東一家擔心起來,好在自己仗著是李丙寅的外甥,得到了一些內幕,況且,今天就搭救呂繼東一家,否則,這呂繼東到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死呢。
走到離彭皮鋪不遠的地方,想起昨天向楊勝武交代的事情,馬上問明了路徑,順便打探一下楊勝武他們脫手羊皮的情況。
“老板,有沒有見一夥人來你這兒賣羊皮?”姚偉走進鋪子,忍著撲鼻的羊膻味。
老板打量著姚偉,見是一位偽軍打扮,就懶洋洋地說:“到我這裏每天都有好多人,哪裏知道你說的什麽人?”
姚偉見老板有些冷淡,知道是瞧不起偽軍,也懶得解釋,就走到院子裏,見院裏堆著好多收購來的羊皮,幾個夥計正在硝皮子,就問道:“幾位小兄弟,見沒見幾位年輕人來賣羊皮?”
其中一位夥計抬頭看看姚偉,明顯有些厭惡,說:“去去去,沒看我們忙嗎,沒見。”
姚偉一聽,忍住怒氣,打眼一掃,看見在院子西南角一帶堆著近百張像是楊勝武他們帶來的羊皮,走過去,大聲說:“這不是我朋友賣的羊皮嗎?”
這時,老板走進院子,沒好氣地說:“你這個人是咋回事,說沒有就是沒有,這怎麽是你朋友的?”
姚偉見老板不承認,就唬著臉說:“我原來還以為你這鋪子買賣公道待人和氣,沒想到原來是個看人下菜的地方。告訴你,我本不想說是縣長李丙寅的外甥,我舅舅還讓我照料你的鋪子呢,像你這個樣,還想在懷仁城裏還開嗎?”
老板一聽姚偉是李丙寅的外甥,馬上換了個笑臉說:“哎呀,感情是李縣長的外甥,失敬失敬。你的朋友是剛剛來過。”
姚偉一聽,馬上問道:“他們幾個人?”
老板一聽,有些不明白,說:“你的朋友不知道幾個人?有六個人。”
姚偉馬上就明白了,帶隊的一定是楊勝武,就對老板說:“領頭是不是代縣口音?”
“是代縣口音。”老板一聽,知道姚偉的朋友就是剛剛打法走的人,怕姚偉問起隻給了晉鈔一事,就說:“這位兄弟請。”
說著,就在前麵走路,走到前院的賬房裏,對一位看上去是經理的人說:“老張,給這位兄弟拿上十個大洋來。”
姚偉一聽有些迷糊,說:“沒有結賬?”
“已經結了。”
“那為何還給我錢?”
“嘿嘿,兄弟,拿著就是,問那麽多幹嗎?”
“不行,我要拿了,顯得我敲詐似的。”
老板一見姚偉不拿,急得快哭了,說:“兄弟,讓你拿著就是,你回去在李縣長麵前多多美言幾句,我這小店還要他老人家多照顧呢。”
原來如此!
姚偉有些哭笑不得,老板把他看做了慣於敲詐勒索的人了,也難怪,在人們的印象裏,凡是帶大簷帽的人,都是政斧的執法人員,這些人吃拿卡要慣了,小老百姓在他們麵前都是弱勢群體,稍有不慎就會以執法為名刁難,彭皮鋪的老板焉能不知,又且,姚偉是李丙寅的外甥,這樣的人敢得罪嗎?
姚偉可不想拿老板的血汗錢,就極力推辭,嚇得老板以為是嫌少,又讓經理有拿出十個大洋來,這下,姚偉徹底無語了,隻好半推半就的拿了五個大洋。
從彭皮鋪出來,姚偉繼續往呂繼東家走,剛剛走到一處小巷口,猛地從裏邊出來三個年輕人,隻見這三人拿著大刀,對著姚偉大喝:“站住。”
……
沈學亭帶著三人牽著馬到了南城門一帶,此時,已經快到晌午了,距離城門洞不遠處的幾家飯店也開始有人吃飯。沈學亭見這一帶地勢比較開闊,沒有好的隱蔽地方,要想控製城門,隻有先在飯店裏,就對三人說:“弟兄們,餓了嗎?”
“早餓了,咋,和尚要請客?”有人問到。
“那是,我不請難道你們請?”沈學亭看著南城門的偽軍說。
“好,那就痛快吃一頓,免得等會兒幹活兒沒力氣。”
“你們想吃啥?”
眾人看看飯店的幌子,見有三家,上麵寫著“洪源涼粉”“懷仁羊雜”“右玉雜糧”,就齊聲回答:“懷仁羊雜。”
“切,就會吃些羊雜割,飯店裏賣的就是些沒人吃的肚子、心、肝、肺和腸子。那有啥好吃的?”沈學亭罵道。
三人聽得沈學亭說,馬上就明白了他為何不吃羊雜的原因了,原來這沈學亭原先是個和尚,剛剛還俗,還一時之間不適應塵世的生活。
三人各自找了一個地方坐下,沈學亭剛坐在南窗戶旁有一小塊玻璃的地方,就見老板娘過來問道:“四位吃點啥?”說著,就把菜單拿過來。
沈學亭問道:“有沒有素菜?”
“有,小店啥也有。”老板娘回答道。
有人哈哈一笑,說:“有羊鞭嗎?”
老板娘一時沒明白羊鞭的含義,就問道:“羊鞭不是趕羊用的鞭子嗎?那能吃嗎?”
“哈哈,羊鞭就是羊的那個東西,明白了嗎?”
老板娘馬上明白過來,紅著臉俏皮地罵道:“想吃羊鞭回家讓你娘弄去,我這小店沒有那東西。”沈學亭見三人開玩笑有點過頭了,就製止說:“少發灰,快點菜。”
三人就點了些羊頭搗蒜,炒肚絲,羊蹄子,最後是三碗懷仁羊雜和二斤素糕當做主食。沈學亭單獨點了盤炒豆芽,炒土豆絲。
等菜的時候,三人見有菜卻沒酒,就小聲對沈學亭說:“沈大哥,這有菜沒酒也沒意思。”
“去去去,喝上二兩貓尿就會誤事。”沈學亭罵道。
“哪能呢,喝上二兩正好辦事,等會兒咱酒壯人膽,那些人”,說話的人指著不遠處的偽軍說:“膽敢阻攔,少不得哢嚓了。”
老板娘見沈學亭攔著眾人,就打勸著說:“這位客官,咱賣的是應縣有名的梨花春。身為懷仁人不會喝酒讓人笑話。知道梨花春嗎?”
三人一聽,馬上點頭。
“知道這酒的來曆嗎?”老板娘問道。
三人搖搖頭。
老板娘見客人也不多,就坐下說:“梨花春是遼國的國酒,遼代應州木塔落成後,北國蕭太後臨塔拜佛,發現木塔旁的金鳳井裏的水清沏甘甜,當即封為龍泉聖水。聰明的應州人便用此水釀造出一種清涼爽口的美酒,傳說酒成之時正值春光明媚、梨花盛開的季節,故由蕭太後命名為梨花春。”
沈學亭初次聽說梨花春的來曆,當下也對梨花春產生了興趣,禁不住三人的勸說,隻好同意每人隻喝三兩。老板娘一聽,忙從櫃台上拿過一瓶梨花春來,沈學亭問明價錢,聽說是五元晉鈔,雖然嫌貴,但也沒表示出什麽來。
一會兒,老板從裏麵陸續端出點的菜來,倒是沈學亭的先上來。三人就打開酒蓋,在每人的酒盅裏斟滿,就著素菜先喝酒。
沒等多長時間,羊頭搗蒜先上來了。這個菜原來是一個空殼子羊頭,上麵放著羊的心肝肺肚子和羊腦子等東西,裏麵放著搗爛的蒜。三人吃著羊頭搗蒜,故意吃得“吧吱吧吱”的,想引起沈學亭嘴饞來,哪知沈學亭長年在高山寺生活,已經習慣了佛家的素食,對腥葷天生排斥,對三人的故意勾引渾不在意。
等三碗羊雜上來,沈學亭見三碗羊雜上漂著紅色的辣椒油和青綠色的芫荽,讓人一見食欲大增。二斤素糕此時也上來了。懷仁的素糕與別處不一樣,別的地方的糕是油炸糕,唯有大同一帶的人喜歡吃素的,用他們的話說是有嚼頭。老板娘見還沒顧客,就坐在一把凳子上,對四人說:“你們知道咱懷仁羊雜的來曆嗎?”
四人搖搖頭。
老板娘就說:“虧你們還是懷仁人,這懷仁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還是忽必烈之母所賜。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曲沃縣時,其母莊聖太後染疾,曲沃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愈,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禦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聖太後。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淨,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後品嚐後,讚譽不止,即賜名羊雜割。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味小吃。咱懷仁羊雜的作法與別處不同,是用水粉和羊雜割做成的。講究的是辣和有味……”
老板娘正說著,沈學亭從玻璃裏看見從城門洞跑來一個偽軍,趕緊對三人說:“來人了。”
三人馬上就明白是什麽人來了。
走到離彭皮鋪不遠的地方,想起昨天向楊勝武交代的事情,馬上問明了路徑,順便打探一下楊勝武他們脫手羊皮的情況。
“老板,有沒有見一夥人來你這兒賣羊皮?”姚偉走進鋪子,忍著撲鼻的羊膻味。
老板打量著姚偉,見是一位偽軍打扮,就懶洋洋地說:“到我這裏每天都有好多人,哪裏知道你說的什麽人?”
姚偉見老板有些冷淡,知道是瞧不起偽軍,也懶得解釋,就走到院子裏,見院裏堆著好多收購來的羊皮,幾個夥計正在硝皮子,就問道:“幾位小兄弟,見沒見幾位年輕人來賣羊皮?”
其中一位夥計抬頭看看姚偉,明顯有些厭惡,說:“去去去,沒看我們忙嗎,沒見。”
姚偉一聽,忍住怒氣,打眼一掃,看見在院子西南角一帶堆著近百張像是楊勝武他們帶來的羊皮,走過去,大聲說:“這不是我朋友賣的羊皮嗎?”
這時,老板走進院子,沒好氣地說:“你這個人是咋回事,說沒有就是沒有,這怎麽是你朋友的?”
姚偉見老板不承認,就唬著臉說:“我原來還以為你這鋪子買賣公道待人和氣,沒想到原來是個看人下菜的地方。告訴你,我本不想說是縣長李丙寅的外甥,我舅舅還讓我照料你的鋪子呢,像你這個樣,還想在懷仁城裏還開嗎?”
老板一聽姚偉是李丙寅的外甥,馬上換了個笑臉說:“哎呀,感情是李縣長的外甥,失敬失敬。你的朋友是剛剛來過。”
姚偉一聽,馬上問道:“他們幾個人?”
老板一聽,有些不明白,說:“你的朋友不知道幾個人?有六個人。”
姚偉馬上就明白了,帶隊的一定是楊勝武,就對老板說:“領頭是不是代縣口音?”
“是代縣口音。”老板一聽,知道姚偉的朋友就是剛剛打法走的人,怕姚偉問起隻給了晉鈔一事,就說:“這位兄弟請。”
說著,就在前麵走路,走到前院的賬房裏,對一位看上去是經理的人說:“老張,給這位兄弟拿上十個大洋來。”
姚偉一聽有些迷糊,說:“沒有結賬?”
“已經結了。”
“那為何還給我錢?”
“嘿嘿,兄弟,拿著就是,問那麽多幹嗎?”
“不行,我要拿了,顯得我敲詐似的。”
老板一見姚偉不拿,急得快哭了,說:“兄弟,讓你拿著就是,你回去在李縣長麵前多多美言幾句,我這小店還要他老人家多照顧呢。”
原來如此!
姚偉有些哭笑不得,老板把他看做了慣於敲詐勒索的人了,也難怪,在人們的印象裏,凡是帶大簷帽的人,都是政斧的執法人員,這些人吃拿卡要慣了,小老百姓在他們麵前都是弱勢群體,稍有不慎就會以執法為名刁難,彭皮鋪的老板焉能不知,又且,姚偉是李丙寅的外甥,這樣的人敢得罪嗎?
姚偉可不想拿老板的血汗錢,就極力推辭,嚇得老板以為是嫌少,又讓經理有拿出十個大洋來,這下,姚偉徹底無語了,隻好半推半就的拿了五個大洋。
從彭皮鋪出來,姚偉繼續往呂繼東家走,剛剛走到一處小巷口,猛地從裏邊出來三個年輕人,隻見這三人拿著大刀,對著姚偉大喝:“站住。”
……
沈學亭帶著三人牽著馬到了南城門一帶,此時,已經快到晌午了,距離城門洞不遠處的幾家飯店也開始有人吃飯。沈學亭見這一帶地勢比較開闊,沒有好的隱蔽地方,要想控製城門,隻有先在飯店裏,就對三人說:“弟兄們,餓了嗎?”
“早餓了,咋,和尚要請客?”有人問到。
“那是,我不請難道你們請?”沈學亭看著南城門的偽軍說。
“好,那就痛快吃一頓,免得等會兒幹活兒沒力氣。”
“你們想吃啥?”
眾人看看飯店的幌子,見有三家,上麵寫著“洪源涼粉”“懷仁羊雜”“右玉雜糧”,就齊聲回答:“懷仁羊雜。”
“切,就會吃些羊雜割,飯店裏賣的就是些沒人吃的肚子、心、肝、肺和腸子。那有啥好吃的?”沈學亭罵道。
三人聽得沈學亭說,馬上就明白了他為何不吃羊雜的原因了,原來這沈學亭原先是個和尚,剛剛還俗,還一時之間不適應塵世的生活。
三人各自找了一個地方坐下,沈學亭剛坐在南窗戶旁有一小塊玻璃的地方,就見老板娘過來問道:“四位吃點啥?”說著,就把菜單拿過來。
沈學亭問道:“有沒有素菜?”
“有,小店啥也有。”老板娘回答道。
有人哈哈一笑,說:“有羊鞭嗎?”
老板娘一時沒明白羊鞭的含義,就問道:“羊鞭不是趕羊用的鞭子嗎?那能吃嗎?”
“哈哈,羊鞭就是羊的那個東西,明白了嗎?”
老板娘馬上明白過來,紅著臉俏皮地罵道:“想吃羊鞭回家讓你娘弄去,我這小店沒有那東西。”沈學亭見三人開玩笑有點過頭了,就製止說:“少發灰,快點菜。”
三人就點了些羊頭搗蒜,炒肚絲,羊蹄子,最後是三碗懷仁羊雜和二斤素糕當做主食。沈學亭單獨點了盤炒豆芽,炒土豆絲。
等菜的時候,三人見有菜卻沒酒,就小聲對沈學亭說:“沈大哥,這有菜沒酒也沒意思。”
“去去去,喝上二兩貓尿就會誤事。”沈學亭罵道。
“哪能呢,喝上二兩正好辦事,等會兒咱酒壯人膽,那些人”,說話的人指著不遠處的偽軍說:“膽敢阻攔,少不得哢嚓了。”
老板娘見沈學亭攔著眾人,就打勸著說:“這位客官,咱賣的是應縣有名的梨花春。身為懷仁人不會喝酒讓人笑話。知道梨花春嗎?”
三人一聽,馬上點頭。
“知道這酒的來曆嗎?”老板娘問道。
三人搖搖頭。
老板娘見客人也不多,就坐下說:“梨花春是遼國的國酒,遼代應州木塔落成後,北國蕭太後臨塔拜佛,發現木塔旁的金鳳井裏的水清沏甘甜,當即封為龍泉聖水。聰明的應州人便用此水釀造出一種清涼爽口的美酒,傳說酒成之時正值春光明媚、梨花盛開的季節,故由蕭太後命名為梨花春。”
沈學亭初次聽說梨花春的來曆,當下也對梨花春產生了興趣,禁不住三人的勸說,隻好同意每人隻喝三兩。老板娘一聽,忙從櫃台上拿過一瓶梨花春來,沈學亭問明價錢,聽說是五元晉鈔,雖然嫌貴,但也沒表示出什麽來。
一會兒,老板從裏麵陸續端出點的菜來,倒是沈學亭的先上來。三人就打開酒蓋,在每人的酒盅裏斟滿,就著素菜先喝酒。
沒等多長時間,羊頭搗蒜先上來了。這個菜原來是一個空殼子羊頭,上麵放著羊的心肝肺肚子和羊腦子等東西,裏麵放著搗爛的蒜。三人吃著羊頭搗蒜,故意吃得“吧吱吧吱”的,想引起沈學亭嘴饞來,哪知沈學亭長年在高山寺生活,已經習慣了佛家的素食,對腥葷天生排斥,對三人的故意勾引渾不在意。
等三碗羊雜上來,沈學亭見三碗羊雜上漂著紅色的辣椒油和青綠色的芫荽,讓人一見食欲大增。二斤素糕此時也上來了。懷仁的素糕與別處不一樣,別的地方的糕是油炸糕,唯有大同一帶的人喜歡吃素的,用他們的話說是有嚼頭。老板娘見還沒顧客,就坐在一把凳子上,對四人說:“你們知道咱懷仁羊雜的來曆嗎?”
四人搖搖頭。
老板娘就說:“虧你們還是懷仁人,這懷仁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還是忽必烈之母所賜。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曲沃縣時,其母莊聖太後染疾,曲沃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愈,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禦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聖太後。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淨,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後品嚐後,讚譽不止,即賜名羊雜割。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味小吃。咱懷仁羊雜的作法與別處不同,是用水粉和羊雜割做成的。講究的是辣和有味……”
老板娘正說著,沈學亭從玻璃裏看見從城門洞跑來一個偽軍,趕緊對三人說:“來人了。”
三人馬上就明白是什麽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