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原城共有八座城門,東西南北各有兩座。兩座西門中,位於城北者叫阜城門,也叫旱西門,位於城南者叫振武門,也叫水西門。至於振武門為何叫水西門,這是因為太原城東最高,北次之,最低的地勢在西南角,所以,每遇水患,振武門一帶必遭水淹。輕則街巷院落積水,久而不退;重則房倒屋塌,街衢不通,生靈塗炭。所以,城中父老皆稱“振武門”為“水西門”,久而久之,“振武’”之雅號,遂被“水西”之俗稱所取代。說到水西門,自然會涉及太原城的建造曆史。太原城的八座城門中,水西門為其最古老。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潘美所建的太原城隻有四座城門,東曰朝曦、西曰金肅、南曰開遠、北曰懷德。明初擴建太原城時,“永平候謝成,展東南北三麵”,唯有西邊向南北延伸外,故址未動。於是宋代所建太原城的東門、南門和北門,都在這次擴建中毀於一旦,隻有西門即金肅門未拆,略事修整後更名振武門,迄今算來已是1000多年的曆史了。
布防在這裏的部隊隸屬於新編讀力第1旅陳慶華部。此時,據守水西門的是姚驪祥的新編第1團。這個在1936年才由防共保衛第3團改編的部隊,有不少新兵,戰鬥力自然不敢恭維,加之又不是傅作義的35軍,自然不像35軍一樣意誌堅定。
“上麵是哪支部隊?”曾延毅大聲喊道。
“我們是新編讀力第1團。”有人喊道。
“哦,是姚驪祥的部隊,你叫什麽?軍銜?”
“卑職上尉連長趙樹橋。”
“趙連長,我是35軍副軍長曾延毅,奉傅作義軍長的命令出城巡查陣地,請你們放行。”
趙樹橋見問話之人穿著中將軍服,口口聲聲說是副軍長,正在遲疑時,又聽曾延毅喊道:“你敢違抗命令?我兼任戒嚴司令一職,要不要安你個藐視上司,違抗軍令罪?”
“曾副軍長,這――,放行可以,但城門洞裏的砂袋太多,恕我們不敢擅離職守。”趙樹橋見曾延毅帶著的人十分可疑,留了個心眼。
“媽的,耽誤了大事,我看你長著幾顆腦袋。”曾延毅的副官狐假虎威罵道。
城牆上的一個排長小聲對連長說:“趙連長,要不,咱派人下去?”
趙樹橋一把拉住,低聲喝道:“別去,你沒看出這個曾副軍長現在出去不合常理嗎?萬一放跑他,上級追究下來,你我吃不了兜著走。”
“有什麽異常?”排長小聲問道。
“瞧瞧,既然曾副軍長說是出城巡查陣地,可為何要帶著一幫勤雜人員和細軟等東西?我看,八成是……”
“八成是啥?”
“這個。”趙連長用手做了個逃走的姿勢。
排長一見,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嚇得不敢說話。
曾延毅知道情況十分緊急,萬一常如海的執法隊追來就麻煩了,隻好對隨行人員大喊:“快,不想死就動手搬運砂袋。”
趙樹橋一聽,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低聲對排長說:“你趕緊下去向營長匯報,就說35軍副軍長曾延毅出城可疑。”
“是!”排長敬禮後下去了。
三四十人在巨大的活命誘惑下,拚命搬運,但由於砂袋實在太多,用了好半天才將兩扇大門朝後挪了一下,大門上方也隻露出一個三角形的窟窿來。
曾延毅見時間緊迫,顧不得什麽,大喊:“過來幾個人,把我舉在頭頂,快!”
幾個人忙把曾延毅舉在頭頂,曾延毅登著幾個的背,費了好大的勁兒爬上去,一手搬住大門的頂端,此時,一股清新而和暖的微風迎麵撲來,遠處,蜿蜒的汾河在陽光下閃著碎銀子一樣的光芒。
“活著真他媽的好。”這是曾延毅逃出太原城後說得最有感觸的一句話。說完,曾延毅就順著大門出溜下去。
此後,參謀長郗莘田也如法炮製,在眾人的幫忙下逃了出去。
就在還有十幾個人時,常如海帶人趕到了。
汽車轟鳴著,也顧不得顛簸,一路狂奔。站在城牆上的守軍見來了一輛飛奔的汽車,有些奇怪,一個副排長趕緊問趙樹橋:“連長,不對呀,這輛汽車一定有急事。”
趙樹橋眯起眼睛,看了半天,可汽車顛簸得實在太厲害,車上的軍人就像一些在滾燙的鍋裏被爆炒的豆子一樣,沒機會看清是什麽人。
剩餘逃跑的十幾個人聽見背後傳來一陣狂奔的汽車聲,回頭一看,一個人隱隱約約看見像是執法隊,失聲大喊:“媽喲,是執法隊來了。快跑呀!”
這下,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急於逃命的人也顧不得什麽,你擠我我擠你的,亂成一鍋粥。
常如海還未等汽車挺穩,一把拉開車門,跳了下去,大喊:“下來!”
汽車上的隊員們被甩得七暈八素,等汽車停穩了,還感覺顛簸在浪濤中,有的甚至當場吐了起來。就在常如海大喊時,又有幾個人逃了出去。
常如海見逃跑的人根本不聽他的話,大喊:“再要逃走,格殺勿論!”
城牆上的趙樹橋這下看清了,原來是戰區執法隊,知道闖下大禍了,忙喊道:“來人可是第二戰區執法隊?”
常如海抬頭大喊:“上麵的人聽著,為何放走曾延毅副軍長?”
“這――,曾副軍長說是說是奉傅作義軍長的命令要出去巡查陣地。”趙樹橋回答道。
就在趙樹橋剛剛回答完話時,猛聽得槍聲響起。
常如海見剩餘不多的幾個人居然不聽號令,臉色發黑,舉槍就打。
槍聲分外清晰,車上的隊員們顧不得身體不適,紛紛下車,舉槍對準還沒逃走的幾個人。
常如海黑著一張臉,對著幾個還沒逃走的人問道:“曾副軍長呢?”
“出城了。”一個人壯著膽子回答。
“什麽時候?”常如海急忙問道。
“剛剛。”
“媽的,一群敗類。”譚佳偉大罵,一腳就踢了過去。
這名答話之人被踢了個跟鬥趔趄,倒在地上。
“饒命啊,可憐我們隻是曾司令的隨從。”剩餘的幾個人嚇得臉色發黃。
隨車的戒嚴司令部中尉一聽曾延毅果然逃走了,一把抓住一個人的衣襟,咬著牙說:“嘿嘿,你們個個該死。”
常如海問明了經過,知道現在追趕曾延毅已經於事無補,隻好下令:“把這幾個人的頭給我砍了,以儆效尤!”
城牆上的趙樹橋在這個多事之秋的上午,親眼見證了執法隊的無情和凶狠,心想,幸虧沒下去幫忙,否則,還不知道被執法隊咋樣了呢?
由於曾延毅的逃走,太原城南和城西一帶的守軍以訛傳訛,把副軍長說成是傅軍長,這還不算,後來,戒嚴副司令馬秉仁坐著“李牧號”裝甲車趕來,也從大南門一帶的炮兵掩體裏逃走。因為馬秉仁是戒嚴副司令,人們就傳成傅司令逃走了。就這樣,曾延毅和馬秉仁的逃走,成為了太原保衛戰的分水嶺,此後,城西一帶的雜牌軍大多逃走,有些地方連個人影也找不到了,而廣大的35軍將士則在傅作義的帶領下繼續在城北和城東一帶戰鬥著,守衛大南門的213旅也在楊維垣的號令下繼續堅守著太原城的最後生命通道……
布防在這裏的部隊隸屬於新編讀力第1旅陳慶華部。此時,據守水西門的是姚驪祥的新編第1團。這個在1936年才由防共保衛第3團改編的部隊,有不少新兵,戰鬥力自然不敢恭維,加之又不是傅作義的35軍,自然不像35軍一樣意誌堅定。
“上麵是哪支部隊?”曾延毅大聲喊道。
“我們是新編讀力第1團。”有人喊道。
“哦,是姚驪祥的部隊,你叫什麽?軍銜?”
“卑職上尉連長趙樹橋。”
“趙連長,我是35軍副軍長曾延毅,奉傅作義軍長的命令出城巡查陣地,請你們放行。”
趙樹橋見問話之人穿著中將軍服,口口聲聲說是副軍長,正在遲疑時,又聽曾延毅喊道:“你敢違抗命令?我兼任戒嚴司令一職,要不要安你個藐視上司,違抗軍令罪?”
“曾副軍長,這――,放行可以,但城門洞裏的砂袋太多,恕我們不敢擅離職守。”趙樹橋見曾延毅帶著的人十分可疑,留了個心眼。
“媽的,耽誤了大事,我看你長著幾顆腦袋。”曾延毅的副官狐假虎威罵道。
城牆上的一個排長小聲對連長說:“趙連長,要不,咱派人下去?”
趙樹橋一把拉住,低聲喝道:“別去,你沒看出這個曾副軍長現在出去不合常理嗎?萬一放跑他,上級追究下來,你我吃不了兜著走。”
“有什麽異常?”排長小聲問道。
“瞧瞧,既然曾副軍長說是出城巡查陣地,可為何要帶著一幫勤雜人員和細軟等東西?我看,八成是……”
“八成是啥?”
“這個。”趙連長用手做了個逃走的姿勢。
排長一見,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嚇得不敢說話。
曾延毅知道情況十分緊急,萬一常如海的執法隊追來就麻煩了,隻好對隨行人員大喊:“快,不想死就動手搬運砂袋。”
趙樹橋一聽,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低聲對排長說:“你趕緊下去向營長匯報,就說35軍副軍長曾延毅出城可疑。”
“是!”排長敬禮後下去了。
三四十人在巨大的活命誘惑下,拚命搬運,但由於砂袋實在太多,用了好半天才將兩扇大門朝後挪了一下,大門上方也隻露出一個三角形的窟窿來。
曾延毅見時間緊迫,顧不得什麽,大喊:“過來幾個人,把我舉在頭頂,快!”
幾個人忙把曾延毅舉在頭頂,曾延毅登著幾個的背,費了好大的勁兒爬上去,一手搬住大門的頂端,此時,一股清新而和暖的微風迎麵撲來,遠處,蜿蜒的汾河在陽光下閃著碎銀子一樣的光芒。
“活著真他媽的好。”這是曾延毅逃出太原城後說得最有感觸的一句話。說完,曾延毅就順著大門出溜下去。
此後,參謀長郗莘田也如法炮製,在眾人的幫忙下逃了出去。
就在還有十幾個人時,常如海帶人趕到了。
汽車轟鳴著,也顧不得顛簸,一路狂奔。站在城牆上的守軍見來了一輛飛奔的汽車,有些奇怪,一個副排長趕緊問趙樹橋:“連長,不對呀,這輛汽車一定有急事。”
趙樹橋眯起眼睛,看了半天,可汽車顛簸得實在太厲害,車上的軍人就像一些在滾燙的鍋裏被爆炒的豆子一樣,沒機會看清是什麽人。
剩餘逃跑的十幾個人聽見背後傳來一陣狂奔的汽車聲,回頭一看,一個人隱隱約約看見像是執法隊,失聲大喊:“媽喲,是執法隊來了。快跑呀!”
這下,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急於逃命的人也顧不得什麽,你擠我我擠你的,亂成一鍋粥。
常如海還未等汽車挺穩,一把拉開車門,跳了下去,大喊:“下來!”
汽車上的隊員們被甩得七暈八素,等汽車停穩了,還感覺顛簸在浪濤中,有的甚至當場吐了起來。就在常如海大喊時,又有幾個人逃了出去。
常如海見逃跑的人根本不聽他的話,大喊:“再要逃走,格殺勿論!”
城牆上的趙樹橋這下看清了,原來是戰區執法隊,知道闖下大禍了,忙喊道:“來人可是第二戰區執法隊?”
常如海抬頭大喊:“上麵的人聽著,為何放走曾延毅副軍長?”
“這――,曾副軍長說是說是奉傅作義軍長的命令要出去巡查陣地。”趙樹橋回答道。
就在趙樹橋剛剛回答完話時,猛聽得槍聲響起。
常如海見剩餘不多的幾個人居然不聽號令,臉色發黑,舉槍就打。
槍聲分外清晰,車上的隊員們顧不得身體不適,紛紛下車,舉槍對準還沒逃走的幾個人。
常如海黑著一張臉,對著幾個還沒逃走的人問道:“曾副軍長呢?”
“出城了。”一個人壯著膽子回答。
“什麽時候?”常如海急忙問道。
“剛剛。”
“媽的,一群敗類。”譚佳偉大罵,一腳就踢了過去。
這名答話之人被踢了個跟鬥趔趄,倒在地上。
“饒命啊,可憐我們隻是曾司令的隨從。”剩餘的幾個人嚇得臉色發黃。
隨車的戒嚴司令部中尉一聽曾延毅果然逃走了,一把抓住一個人的衣襟,咬著牙說:“嘿嘿,你們個個該死。”
常如海問明了經過,知道現在追趕曾延毅已經於事無補,隻好下令:“把這幾個人的頭給我砍了,以儆效尤!”
城牆上的趙樹橋在這個多事之秋的上午,親眼見證了執法隊的無情和凶狠,心想,幸虧沒下去幫忙,否則,還不知道被執法隊咋樣了呢?
由於曾延毅的逃走,太原城南和城西一帶的守軍以訛傳訛,把副軍長說成是傅軍長,這還不算,後來,戒嚴副司令馬秉仁坐著“李牧號”裝甲車趕來,也從大南門一帶的炮兵掩體裏逃走。因為馬秉仁是戒嚴副司令,人們就傳成傅司令逃走了。就這樣,曾延毅和馬秉仁的逃走,成為了太原保衛戰的分水嶺,此後,城西一帶的雜牌軍大多逃走,有些地方連個人影也找不到了,而廣大的35軍將士則在傅作義的帶領下繼續在城北和城東一帶戰鬥著,守衛大南門的213旅也在楊維垣的號令下繼續堅守著太原城的最後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