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撇過一張醜臉,向著對方怒目而視,一隻手已經握在了腰間的劍柄上。丁曉武也瞪起一張二五眼,不甘示弱地回擊,兩人王八對綠豆,簡直就像一對好鬥的公雞。
那老者見狀,無奈苦笑,走上前去對少年低聲耳語幾句,少年冷哼一聲,隨即背過身去,氣呼呼誰也不搭理。
丁曉武也覺得自己跟個孩子掐架也太過小心眼了,便岔開話題,轉向那老者問道:“多謝老丈方才舍命相救之恩。相處了那麽久,還未請教過您的高姓大名。”
那老者笑道:“不敢,鄙人姓劉,賤名一個貴字。”
“劉貴。”丁曉武咀嚼了一下這個名字,心說敢情這位老人家也是某大戶貴胄府上的管家仆傭出身,否則不會起這麽一個通俗簡陋的名號。
劉貴捋著花白的山羊胡須,眯著眼笑道:“其實小老兒更要多謝方大人。那些土匪如此窮凶極惡,威逼你吐露我等的來曆真相,但大人你義薄雲天、頑強不屈,始終沒有出賣我們,其所作所為,堪為好男兒表率,令人好生敬仰。”
“他壓根就不知道我們的真實身份,當然也吐露不出什麽東西,所謂麵對威脅英勇不屈雲雲,不過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趕巧而已。”醜臉少年轉過身來冷冷地挖苦著,同時臉上露出十分不屑的神情。
丁曉武悠然一笑,得意洋洋道:“小屁孩,這你可說錯了,我還真知道一些你們的身份來曆。”
說完,他轉向劉貴,正色道:“老丈既然姓劉,那麽想必跟當年都督北方並、冀、幽各州軍事的劉琨太尉頗有淵源,說不定還是他的後人。”
此言一出,不但劉貴當場目瞪口呆,那醜臉少年也聞聲轉過頭來,臉上充滿了驚愕之色。
“你胡說些什麽?我們姓劉難道就跟劉琨有關係?那你的兄弟劉牢之豈不是跟我們也是一家?”少年猝然板起麵孔,欲蓋彌彰地說道。
丁曉武搖搖頭,盯著對方說道:“其實我對當年劉琨太尉做過什麽事一無所知,這些全是楊忠大哥昨晚臨走前告訴我……”
他話未說完,那醜臉少年便氣不打一處出,脫口叫道:“劉太尉可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當年晉室傾頹,北方淪陷,他一個人獨立堅守並州長達十四年,困守孤城,誓死不降於胡賊,並屢破敵兵,舍身保護了一方百姓,這樣的豪傑義士,人神共仰。你竟然說對他一無所知?劉太尉的豐功偉績早已在百姓口中廣為流傳,千古頌揚,你難道是聾子、瞎子?抑或跟晉惠帝一樣心智不全,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嗎?”
少年口若懸河,激動得麵紅耳赤,一張蛤蟆臉完全漲成了豬肝色,更顯得歪瓜裂棗,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丁曉武直愣愣地瞅著那少年,心中感歎:這人最不適合幹的職業就是潛伏於敵方內部的地下工作者。一旦露出些許苗頭,敵人根本不用威逼利誘,隻要稍微拿話一激,他就能竹筒倒豆子,把心裏藏著掖著的全部兜出來翻個底朝天。
當下丁曉武再次把頭偏向劉貴,說道:“楊大哥昨晚把他對你們的疑慮都對我說了。現在你身邊的這位小兄弟也不打自招,如果沒有瓜葛,他為什麽要那麽激動?看來楊大哥猜的一點都沒有錯。”
“既是如此……”劉貴疑惑地看了對方一眼,“那方大人可否告知小老兒,那位楊大人是如何猜出我們身份來曆的?”
丁曉武卻轉頭望向那少年,將目光滑向他的腰間皮帶,盯著那裏目不轉睛地左看右看。
那少年不明就裏,神色竟變得有些扭捏,隨即虎起臉喝道:“傻大個,你賊眉鼠眼瞎看什麽呢?”
“小哥腰帶上係著的那根喇叭狀的長棍子,是不是一種叫胡笳的樂器?”丁曉武問道。
那少年一愣,旋即拔了出來,握在手裏瞅了瞅,盯著對方說道:“不錯,你也認得胡笳?”
丁曉武搖了搖頭:“楊忠大哥才認得,他曾經見過劉琨太尉的畫像,圖中手裏就握著這種一模一樣的胡笳。”
“怎麽,那個楊忠竟然見過我爺爺的畫像?”少年再次驚奇地瞪大眼珠,把實話露了出來。
丁曉武蹙起了眉頭,心想即便那位劉大太尉真像世人傳頌的那樣英雄一世,臨老卻不得好,基因突變生了這麽一個醜八怪孫子,真可謂造化弄人。
“楊大哥就是根據這根隻有劉琨太尉才佩戴過的胡笳,猜出了你們的身份。”
醜臉少年心念甫動,將胡笳放在嘴邊,悠悠吹奏起來。
胡笳的音色與石夢瑤撫的琴聲完全不同,盡管兩者都是淒婉而哀傷,但一個是楚楚可憐的癡心女子訴說著深閨之怨,而另一個卻是壯誌未伸的鐵骨男兒抒發著內心寂寥。笳音如泣如訴,充滿了柔情俠膽,聽得丁曉武心潮起伏,胸中一片悲涼。
笳音逐漸高亢,恍如碧海潮生,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流暢的旋律卻猛地戛然而止。
一滴滾燙的熱淚掉在了胡笳上,水花四散濺開,聲音細如蚊蚋,卻讓所有的聽眾為之一振。
在一片悄無聲息中,劉貴最先開口打破了寂寞,他老淚縱橫,語聲哽咽,整個人完全融入了對往昔的追憶。“三十多年前,我還是太尉大人帳下一名親衛牙將,追隨大人困守晉陽孤城。一天夜裏,胡騎紛紛而止,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太尉一襲白衣,帶著我登樓賞月,並趁著夜闌人靜,吹響了胡笳,哀婉的聲調竟讓大群匈奴騎兵流涕唏噓,殷切地懷念起家鄉,最後竟泣淚撤圍而去。太尉胡笳退敵,端的是大智大勇,雖古之英豪莫與比肩。可惜……‘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大人壯誌未酬,長恨未泯,卻已身先離去。想不到那麽多年過去,天可憐見,小老兒重又聽到了當年太尉這首《懷土思歸曲》,隻是早已物是人非,令人肝腸寸斷。”
醜臉少年擦去臉上的淚痕,重新打起精神,口中不無自豪地說道:“當初張子房用千萬名漢兵實施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四麵楚歌之計,而我爺爺隻憑一個人便重演了楚歌之謀,比那張良可強多了。”
丁曉武聽到這一老一少的王婆賣瓜,心中卻頗不以為然,也許是對那醜少年的厭惡感太過強烈,使他對劉琨的印象也大打折扣,反正沒覺出那個太尉大人到底偉大在哪裏,如果真的出色,完全可以跟嶽飛戚繼光等人同列為民族英雄,但曆史書上卻寂寂無名,想來也沒什麽過人之處。這麽一想,他的臉上便自然流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
那老者見狀,無奈苦笑,走上前去對少年低聲耳語幾句,少年冷哼一聲,隨即背過身去,氣呼呼誰也不搭理。
丁曉武也覺得自己跟個孩子掐架也太過小心眼了,便岔開話題,轉向那老者問道:“多謝老丈方才舍命相救之恩。相處了那麽久,還未請教過您的高姓大名。”
那老者笑道:“不敢,鄙人姓劉,賤名一個貴字。”
“劉貴。”丁曉武咀嚼了一下這個名字,心說敢情這位老人家也是某大戶貴胄府上的管家仆傭出身,否則不會起這麽一個通俗簡陋的名號。
劉貴捋著花白的山羊胡須,眯著眼笑道:“其實小老兒更要多謝方大人。那些土匪如此窮凶極惡,威逼你吐露我等的來曆真相,但大人你義薄雲天、頑強不屈,始終沒有出賣我們,其所作所為,堪為好男兒表率,令人好生敬仰。”
“他壓根就不知道我們的真實身份,當然也吐露不出什麽東西,所謂麵對威脅英勇不屈雲雲,不過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趕巧而已。”醜臉少年轉過身來冷冷地挖苦著,同時臉上露出十分不屑的神情。
丁曉武悠然一笑,得意洋洋道:“小屁孩,這你可說錯了,我還真知道一些你們的身份來曆。”
說完,他轉向劉貴,正色道:“老丈既然姓劉,那麽想必跟當年都督北方並、冀、幽各州軍事的劉琨太尉頗有淵源,說不定還是他的後人。”
此言一出,不但劉貴當場目瞪口呆,那醜臉少年也聞聲轉過頭來,臉上充滿了驚愕之色。
“你胡說些什麽?我們姓劉難道就跟劉琨有關係?那你的兄弟劉牢之豈不是跟我們也是一家?”少年猝然板起麵孔,欲蓋彌彰地說道。
丁曉武搖搖頭,盯著對方說道:“其實我對當年劉琨太尉做過什麽事一無所知,這些全是楊忠大哥昨晚臨走前告訴我……”
他話未說完,那醜臉少年便氣不打一處出,脫口叫道:“劉太尉可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當年晉室傾頹,北方淪陷,他一個人獨立堅守並州長達十四年,困守孤城,誓死不降於胡賊,並屢破敵兵,舍身保護了一方百姓,這樣的豪傑義士,人神共仰。你竟然說對他一無所知?劉太尉的豐功偉績早已在百姓口中廣為流傳,千古頌揚,你難道是聾子、瞎子?抑或跟晉惠帝一樣心智不全,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嗎?”
少年口若懸河,激動得麵紅耳赤,一張蛤蟆臉完全漲成了豬肝色,更顯得歪瓜裂棗,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丁曉武直愣愣地瞅著那少年,心中感歎:這人最不適合幹的職業就是潛伏於敵方內部的地下工作者。一旦露出些許苗頭,敵人根本不用威逼利誘,隻要稍微拿話一激,他就能竹筒倒豆子,把心裏藏著掖著的全部兜出來翻個底朝天。
當下丁曉武再次把頭偏向劉貴,說道:“楊大哥昨晚把他對你們的疑慮都對我說了。現在你身邊的這位小兄弟也不打自招,如果沒有瓜葛,他為什麽要那麽激動?看來楊大哥猜的一點都沒有錯。”
“既是如此……”劉貴疑惑地看了對方一眼,“那方大人可否告知小老兒,那位楊大人是如何猜出我們身份來曆的?”
丁曉武卻轉頭望向那少年,將目光滑向他的腰間皮帶,盯著那裏目不轉睛地左看右看。
那少年不明就裏,神色竟變得有些扭捏,隨即虎起臉喝道:“傻大個,你賊眉鼠眼瞎看什麽呢?”
“小哥腰帶上係著的那根喇叭狀的長棍子,是不是一種叫胡笳的樂器?”丁曉武問道。
那少年一愣,旋即拔了出來,握在手裏瞅了瞅,盯著對方說道:“不錯,你也認得胡笳?”
丁曉武搖了搖頭:“楊忠大哥才認得,他曾經見過劉琨太尉的畫像,圖中手裏就握著這種一模一樣的胡笳。”
“怎麽,那個楊忠竟然見過我爺爺的畫像?”少年再次驚奇地瞪大眼珠,把實話露了出來。
丁曉武蹙起了眉頭,心想即便那位劉大太尉真像世人傳頌的那樣英雄一世,臨老卻不得好,基因突變生了這麽一個醜八怪孫子,真可謂造化弄人。
“楊大哥就是根據這根隻有劉琨太尉才佩戴過的胡笳,猜出了你們的身份。”
醜臉少年心念甫動,將胡笳放在嘴邊,悠悠吹奏起來。
胡笳的音色與石夢瑤撫的琴聲完全不同,盡管兩者都是淒婉而哀傷,但一個是楚楚可憐的癡心女子訴說著深閨之怨,而另一個卻是壯誌未伸的鐵骨男兒抒發著內心寂寥。笳音如泣如訴,充滿了柔情俠膽,聽得丁曉武心潮起伏,胸中一片悲涼。
笳音逐漸高亢,恍如碧海潮生,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流暢的旋律卻猛地戛然而止。
一滴滾燙的熱淚掉在了胡笳上,水花四散濺開,聲音細如蚊蚋,卻讓所有的聽眾為之一振。
在一片悄無聲息中,劉貴最先開口打破了寂寞,他老淚縱橫,語聲哽咽,整個人完全融入了對往昔的追憶。“三十多年前,我還是太尉大人帳下一名親衛牙將,追隨大人困守晉陽孤城。一天夜裏,胡騎紛紛而止,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太尉一襲白衣,帶著我登樓賞月,並趁著夜闌人靜,吹響了胡笳,哀婉的聲調竟讓大群匈奴騎兵流涕唏噓,殷切地懷念起家鄉,最後竟泣淚撤圍而去。太尉胡笳退敵,端的是大智大勇,雖古之英豪莫與比肩。可惜……‘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大人壯誌未酬,長恨未泯,卻已身先離去。想不到那麽多年過去,天可憐見,小老兒重又聽到了當年太尉這首《懷土思歸曲》,隻是早已物是人非,令人肝腸寸斷。”
醜臉少年擦去臉上的淚痕,重新打起精神,口中不無自豪地說道:“當初張子房用千萬名漢兵實施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四麵楚歌之計,而我爺爺隻憑一個人便重演了楚歌之謀,比那張良可強多了。”
丁曉武聽到這一老一少的王婆賣瓜,心中卻頗不以為然,也許是對那醜少年的厭惡感太過強烈,使他對劉琨的印象也大打折扣,反正沒覺出那個太尉大人到底偉大在哪裏,如果真的出色,完全可以跟嶽飛戚繼光等人同列為民族英雄,但曆史書上卻寂寂無名,想來也沒什麽過人之處。這麽一想,他的臉上便自然流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