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還想反唇相譏,卻聽庾亮冷笑一聲道:“駙馬都尉,你現在還有空跟老夫鬥口嗎?閣下目前大難即將臨頭,還不趕快想想法子給自己消災避禍?”
桓溫不解,問道:“什麽臨頭大難?”
“蘇峻賊子對反叛蓄謀已久,他人雖然還未到達江北駐地,但其部將早已按照其擬定好的計劃,開始行動了。(.無彈窗廣告)據線人探報,駐屯曆陽的蘇峻部下韓晃昨日便率領其麾下水軍沿江南下,直奔燕子磯而去。那燕子磯乃是荊州軍在江東的屯糧重地,一旦失陷,你讓陶都督手下數萬大軍吃什麽?難道要一路乞食來京?”
桓溫一怔,隨即笑道:“燕子磯糧倉名義上屬於荊州,其實早被你庾大丞相霸占了。這些時日來,我荊州軍一直都由溫嶠刺史提供補給,何曾從燕子磯拿走一粒糧食?丞相以燕子磯糧庫為餌,忽悠本督去和韓晃拚命,自己在旁坐收漁翁之利,這陰招也太拙劣了吧。”
不等對方出言反駁,桓溫忽然上前一步,向金鑾座躬身施禮:“啟稟聖上、太後,微臣以為,如今情形還未到十萬火急的地步,賊首蘇峻和祖約目前還未趕回駐地,叛軍得不到有效指揮,行動十分有限。韓晃率水師出動,揚言要南下奪燕子磯軍糧,不過是聲東擊西之計。他們真正的目的是接應兩位匪首回巢。因此,目前關鍵的症結就是蘇、祖兩位賊首,隻要搶先一步於路上把他倆擒獲,則叛軍必將群龍無首,不戰自潰。(.好看的小說)如此,國家之難尚未生起,便會消餌於無形。”
“不錯,桓愛卿不愧將門之後,深有韜略,所言確是真知灼見。”庾太後聽得頻頻點頭,轉頭向當朝太尉,也是庾亮的弟弟庾翼問道:“庾卿家,如今京城可用的水軍還有多少?”
庾翼抬眼看了看哥哥,說道:“稟太後,若扣去江心洲的北府水兵,建康附近其餘各水寨駐屯可用正規兵馬尚有三千五百餘人,大小船隻總共四十七艘,多數歸散騎侍郎劉建統領。”
“哦?朝廷直接掌控的水軍,竟隻有這麽點人和船嗎?”庾太後很是詫異,繼而有些惱火。
大司農豨慮跪下頓首道:“太後息怒,自從王敦之亂以來,三吳大地受創十分嚴重,一直未能恢複元氣。民生凋敝,故而國庫年年虧空,實在無多餘糧餉擴軍。”
庾太後沮喪地擺擺手,待對方退下後,歎息著說道:“陶都督的兵馬還在四百多裏外,遠水救不得近火。看來要想擒住二賊,隻能利用現有的這些人馬了。諸位卿家,你們有誰能帶兵前去降服叛賊?”
庾亮站出來說道:“稟太後,散騎侍郎劉建雖然忠誠可靠,但其人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不堪為大將。臣保舉一人,有此良將上場,必不辱使命。”
“哦?何人是良將?”太後很是欣喜。
庾亮轉頭望向桓溫,嘴角微微一翹,笑道:“駙馬都尉桓大人乃將門之後,足智多謀且頗有雄心膽略,有此大將出馬,必能旗開得勝。”
堂上眾人都不是傻子,立刻從中嗅出了陷阱氣味,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庾太後卻猶豫了一下,說道:“丞相休要戲言,哀家雖不懂打仗,但也知韓晃那廝窮凶極惡,非等閑之輩,想要抓住賊首,須得闖過他那一關。桓愛卿雖熟讀兵書,但終究未親自帶過兵,欠缺經驗。何況京城水師孱弱不齊,以這樣的部隊,對抗敵方百戰之師,此似有不妥。”
庾亮卻是胸有成竹:“太後勿憂,兵不在多,全在將領調度得當。將不在勇,而在運籌謀劃。桓駙馬出身顯貴,文武雙全,從各方麵都強於那個目不識丁的韓晃,有他帶兵,太後、陛下可高枕無憂。”
“桓愛卿,對於丞相的舉薦,不知你意下如何?”太後有些忐忑地問道。
出乎庾亮的意料,桓溫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慨然道:“保家衛國,責無旁貸。微臣願領此任,謝太後、陛下賞識。”
庾亮當場愣怔,以為自己耳朵聽錯了,卻見桓溫轉過頭來,笑著深施一禮道:“也多謝丞相的深明大義,外舉不避仇。”
庾太後如釋重負地長出一口氣,話音中多了幾份難得的歡快:“桓愛卿真不愧是國之棟梁,哀家孤兒寡母的未來,就交給愛卿你了。愛卿得勝之日,哀家與聖上必當另行賜以重賞。”
庾亮昏頭漲腦地夾在散朝大臣中一起走出皇宮。身後他的弟弟庾翼快步奔上來叫道:“哥,謝安和謝玄叔侄倆先後遞交了伏辯到我這兒,你過一下目,看看該如何處置。”說著,他從懷中掏出兩張寫滿蠅頭小楷的紙張。
庾亮接過紙頭,借著廊柱邊上的火光匆匆瞥了瞥,見上麵寫的無非是邀功心切,以至於敗師辱國,罪無可恕,請求恩相責罰之類的官樣言辭。他冷笑了兩聲,把紙頭一甩,順勢丟進了火堆。
“哥,你怎麽把……唉。”庾翼搶救不及,眼睜睜地看著兩封伏辯燒成了灰燼,急得直跺腳。“哥,這是他倆的自供狀啊,今天他們給你惹了多大的禍端,你把這罪證燒掉,將來如何責罰他倆?”
“責罰?”庾亮鼻孔裏哼了一聲,目光迷離,“如今咱們還有能力責罰人家嗎?”
庾翼愣怔,“哥,桓溫那廝剛才不過是囂張了幾句,你不會就這麽被他給嚇倒了吧。要知道你現在還是大晉朝的宰相,咱們的妹妹仍是聖母皇太後,位高權重,荊州兵再跋扈,也是你我的下屬,他們還能翻了天去?”
庾亮懊惱地長歎一聲,黯然道:“你難道還看不出來嗎?你哥這次輸慘了,所有一切籌碼全輸光了,隻剩下一頂空空的宰相帽子,虛頭巴腦,又濟得什麽事?”
見弟弟茫然不解,庾亮苦笑道:“蘇峻和陶侃都是老夫的心腹大患,先前為了根除他倆,老夫可謂煞費苦心。為了孤立蘇峻,我不惜高官厚祿,極力拉攏他那首鼠兩端的盟友祖約,雖不至於令其徹底倒戈,但至少能讓他腳踏兩隻船,則蘇峻一旦反叛,他為一己之私,不會死心塌地追隨。沒想到的是,這廝竟然毫無征兆地跟隨蘇峻一道反了,也不知老夫究竟哪裏得罪了這個白眼狼,此一錯也。”
“國庫雖虧空,但為了建立自己的家底,老夫不惜低聲下氣,竭力討好王、謝二家,才換來他們的帶頭捐餉,好不容易才組建起一支北府兵。但未曾想花了那麽多錢,又整訓多日,卻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更未想到謝家子弟已經在軍中樹立起絕對威信,可以不使用兵符,全憑偽造的相府手劄調兵遣將,老夫到頭來為人作嫁,此二錯也。”
“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錯誤,就是剛才老夫在堂上被桓溫挫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激怒老夫,讓我在皇上和諸臣麵前不斷丟醜。老夫盛怒之下無法冷靜應對,誤向朝廷舉薦他為將,原本以為他會看出這是鷸蚌相爭之計而嚴辭回絕,老夫借此可順勢奪回主動,慢慢整治於他。誰想那廝竟出人意料地慨然應允,反將了老夫一軍。現在細細想來,老夫弄巧成拙,中了桓溫的欲擒故縱之計。他早已存心要奪取京師衛戍部隊的兵權,待成功引誘老夫入彀後,便趁機釜底抽薪,徹底斷絕了老夫的後路。如今,江北軍團反叛,荊州兵不服號令,北府兵不堪其用且貌合神離,京畿衛戍軍被桓溫空手套白狼奪走,咱們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依仗的力量,如何才能在群狼環伺中生存?”
桓溫不解,問道:“什麽臨頭大難?”
“蘇峻賊子對反叛蓄謀已久,他人雖然還未到達江北駐地,但其部將早已按照其擬定好的計劃,開始行動了。(.無彈窗廣告)據線人探報,駐屯曆陽的蘇峻部下韓晃昨日便率領其麾下水軍沿江南下,直奔燕子磯而去。那燕子磯乃是荊州軍在江東的屯糧重地,一旦失陷,你讓陶都督手下數萬大軍吃什麽?難道要一路乞食來京?”
桓溫一怔,隨即笑道:“燕子磯糧倉名義上屬於荊州,其實早被你庾大丞相霸占了。這些時日來,我荊州軍一直都由溫嶠刺史提供補給,何曾從燕子磯拿走一粒糧食?丞相以燕子磯糧庫為餌,忽悠本督去和韓晃拚命,自己在旁坐收漁翁之利,這陰招也太拙劣了吧。”
不等對方出言反駁,桓溫忽然上前一步,向金鑾座躬身施禮:“啟稟聖上、太後,微臣以為,如今情形還未到十萬火急的地步,賊首蘇峻和祖約目前還未趕回駐地,叛軍得不到有效指揮,行動十分有限。韓晃率水師出動,揚言要南下奪燕子磯軍糧,不過是聲東擊西之計。他們真正的目的是接應兩位匪首回巢。因此,目前關鍵的症結就是蘇、祖兩位賊首,隻要搶先一步於路上把他倆擒獲,則叛軍必將群龍無首,不戰自潰。(.好看的小說)如此,國家之難尚未生起,便會消餌於無形。”
“不錯,桓愛卿不愧將門之後,深有韜略,所言確是真知灼見。”庾太後聽得頻頻點頭,轉頭向當朝太尉,也是庾亮的弟弟庾翼問道:“庾卿家,如今京城可用的水軍還有多少?”
庾翼抬眼看了看哥哥,說道:“稟太後,若扣去江心洲的北府水兵,建康附近其餘各水寨駐屯可用正規兵馬尚有三千五百餘人,大小船隻總共四十七艘,多數歸散騎侍郎劉建統領。”
“哦?朝廷直接掌控的水軍,竟隻有這麽點人和船嗎?”庾太後很是詫異,繼而有些惱火。
大司農豨慮跪下頓首道:“太後息怒,自從王敦之亂以來,三吳大地受創十分嚴重,一直未能恢複元氣。民生凋敝,故而國庫年年虧空,實在無多餘糧餉擴軍。”
庾太後沮喪地擺擺手,待對方退下後,歎息著說道:“陶都督的兵馬還在四百多裏外,遠水救不得近火。看來要想擒住二賊,隻能利用現有的這些人馬了。諸位卿家,你們有誰能帶兵前去降服叛賊?”
庾亮站出來說道:“稟太後,散騎侍郎劉建雖然忠誠可靠,但其人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不堪為大將。臣保舉一人,有此良將上場,必不辱使命。”
“哦?何人是良將?”太後很是欣喜。
庾亮轉頭望向桓溫,嘴角微微一翹,笑道:“駙馬都尉桓大人乃將門之後,足智多謀且頗有雄心膽略,有此大將出馬,必能旗開得勝。”
堂上眾人都不是傻子,立刻從中嗅出了陷阱氣味,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庾太後卻猶豫了一下,說道:“丞相休要戲言,哀家雖不懂打仗,但也知韓晃那廝窮凶極惡,非等閑之輩,想要抓住賊首,須得闖過他那一關。桓愛卿雖熟讀兵書,但終究未親自帶過兵,欠缺經驗。何況京城水師孱弱不齊,以這樣的部隊,對抗敵方百戰之師,此似有不妥。”
庾亮卻是胸有成竹:“太後勿憂,兵不在多,全在將領調度得當。將不在勇,而在運籌謀劃。桓駙馬出身顯貴,文武雙全,從各方麵都強於那個目不識丁的韓晃,有他帶兵,太後、陛下可高枕無憂。”
“桓愛卿,對於丞相的舉薦,不知你意下如何?”太後有些忐忑地問道。
出乎庾亮的意料,桓溫上前一步單膝跪地,慨然道:“保家衛國,責無旁貸。微臣願領此任,謝太後、陛下賞識。”
庾亮當場愣怔,以為自己耳朵聽錯了,卻見桓溫轉過頭來,笑著深施一禮道:“也多謝丞相的深明大義,外舉不避仇。”
庾太後如釋重負地長出一口氣,話音中多了幾份難得的歡快:“桓愛卿真不愧是國之棟梁,哀家孤兒寡母的未來,就交給愛卿你了。愛卿得勝之日,哀家與聖上必當另行賜以重賞。”
庾亮昏頭漲腦地夾在散朝大臣中一起走出皇宮。身後他的弟弟庾翼快步奔上來叫道:“哥,謝安和謝玄叔侄倆先後遞交了伏辯到我這兒,你過一下目,看看該如何處置。”說著,他從懷中掏出兩張寫滿蠅頭小楷的紙張。
庾亮接過紙頭,借著廊柱邊上的火光匆匆瞥了瞥,見上麵寫的無非是邀功心切,以至於敗師辱國,罪無可恕,請求恩相責罰之類的官樣言辭。他冷笑了兩聲,把紙頭一甩,順勢丟進了火堆。
“哥,你怎麽把……唉。”庾翼搶救不及,眼睜睜地看著兩封伏辯燒成了灰燼,急得直跺腳。“哥,這是他倆的自供狀啊,今天他們給你惹了多大的禍端,你把這罪證燒掉,將來如何責罰他倆?”
“責罰?”庾亮鼻孔裏哼了一聲,目光迷離,“如今咱們還有能力責罰人家嗎?”
庾翼愣怔,“哥,桓溫那廝剛才不過是囂張了幾句,你不會就這麽被他給嚇倒了吧。要知道你現在還是大晉朝的宰相,咱們的妹妹仍是聖母皇太後,位高權重,荊州兵再跋扈,也是你我的下屬,他們還能翻了天去?”
庾亮懊惱地長歎一聲,黯然道:“你難道還看不出來嗎?你哥這次輸慘了,所有一切籌碼全輸光了,隻剩下一頂空空的宰相帽子,虛頭巴腦,又濟得什麽事?”
見弟弟茫然不解,庾亮苦笑道:“蘇峻和陶侃都是老夫的心腹大患,先前為了根除他倆,老夫可謂煞費苦心。為了孤立蘇峻,我不惜高官厚祿,極力拉攏他那首鼠兩端的盟友祖約,雖不至於令其徹底倒戈,但至少能讓他腳踏兩隻船,則蘇峻一旦反叛,他為一己之私,不會死心塌地追隨。沒想到的是,這廝竟然毫無征兆地跟隨蘇峻一道反了,也不知老夫究竟哪裏得罪了這個白眼狼,此一錯也。”
“國庫雖虧空,但為了建立自己的家底,老夫不惜低聲下氣,竭力討好王、謝二家,才換來他們的帶頭捐餉,好不容易才組建起一支北府兵。但未曾想花了那麽多錢,又整訓多日,卻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更未想到謝家子弟已經在軍中樹立起絕對威信,可以不使用兵符,全憑偽造的相府手劄調兵遣將,老夫到頭來為人作嫁,此二錯也。”
“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錯誤,就是剛才老夫在堂上被桓溫挫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激怒老夫,讓我在皇上和諸臣麵前不斷丟醜。老夫盛怒之下無法冷靜應對,誤向朝廷舉薦他為將,原本以為他會看出這是鷸蚌相爭之計而嚴辭回絕,老夫借此可順勢奪回主動,慢慢整治於他。誰想那廝竟出人意料地慨然應允,反將了老夫一軍。現在細細想來,老夫弄巧成拙,中了桓溫的欲擒故縱之計。他早已存心要奪取京師衛戍部隊的兵權,待成功引誘老夫入彀後,便趁機釜底抽薪,徹底斷絕了老夫的後路。如今,江北軍團反叛,荊州兵不服號令,北府兵不堪其用且貌合神離,京畿衛戍軍被桓溫空手套白狼奪走,咱們手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可以依仗的力量,如何才能在群狼環伺中生存?”